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丹徒中学九年级语文总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比较阅读陈涉世家一、【甲】选自陈涉世家【乙】“始皇既没(去世),余威震于殊俗(指边远地区)。然而陈涉瓮牖(yu)绳枢之子(指出生贫寒),氓隶(古代对出生卑贱者的称呼)之人,而迁徙(被征发去戍守)之徒也。才能不及中庸(普通人),非有仲尼(孔子)、墨翟(墨子)之贤,陶朱、猗顿(因经商而致富)之富,蹑(ni)足(置身)行伍(士兵的行列)之间,崛起阡陌(田间小路)之中,率罢弊(疲惫不堪)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砍)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挑了粮食)而景(yng)从(如影相随),山东(原来六国的广大地区)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辍耕之垄上( ) (2)屯大泽乡( )(3)会天大雨( ) (4)吴广以为然(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_ 3、用一句话概括甲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_ 4、根据甲文内容解释乙文中“揭竿为旗”(揭竿而起)这个成语的意思。_ 5、甲乙两文都明示了陈胜、吴广起义时当朝的统治者并非秦始皇,请分别将有关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甲文: 乙文: 6、 乙文中说,“陈涉论才能赶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墨之德行,没有陶朱、猗顿之富有”,那他凭什么能领导起义,并取得不断的胜利。联系甲乙两文有关内容从多个角度阐述。_ 1、(1)到去(2)驻扎(3)适逢、正赶上(4)对的(2分,写对两个给1分。)2、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2分。大意对即可。)3、写起义的原因以及陈胜对形势的分析。(2分。大意对即可。)4、“揭竿为旗”是指陈胜、吴广率领误期的戍卒揭竿起义。(1分。只要围绕甲文中相关内容把大体意思说出即可。)5、甲文中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说明当时是有秦二世当朝。乙文中有“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说明当时秦始皇已经去世。(举出内容得1分,分析得1分。)6、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参考:(1)小时侯就有远大的抱负、不甘平庸;(2)能抓住起义的恰当时机;(3)能正确分析起义的形势;(4)能充分利用秦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一有利条件;(5)能抓住项燕、扶苏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一有利条件起义。(6)能发动天下的豪俊并肩作战(2分。答到一点得1分,三点以上奖励1分)二、【甲】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吴广素爱人( ) 比至陈( )使公即恒楚将( ) 恒楚亡在泽中(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向来 等到 统帅,率领 逃亡 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来激怒士卒。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答: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答: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三、【甲】陈涉世家【乙】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 解词(1)等死,死国可乎。 (2)置人所罾鱼腹中。 (3)陈涉斩木为兵。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译句(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3.乙段文字与甲段文字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4.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案:2(2)天下人民像云一样聚拢,响应起义,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3.号召天下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4.甲段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的经过。乙段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四、【甲】陈涉世家【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比至陈 (2)或说陈王曰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11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原因:(2)启示:9(1)及、等到(2)有人10(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亲近陈涉的人了。11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12(1)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2)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五、【甲】陈涉世家【乙】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注释)马援:东汉名将。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15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16【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第一件事:第二件事:17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18【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3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13(2分)A会:适逢,恰巧遇到。B唱:同“倡”,倡导。C谓:告诉;对说。D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14(2分)D15(2分)(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16(2分)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 第二件事:篝火狐鸣17(2分)C18(3分)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六、【甲】陈涉世家【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注释:籍:项羽的字。项梁:项羽的叔叔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1D 2D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 3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要被灭族的。”项梁因此觉得项羽是个奇才。 4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应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注谒:掌管进见的近待。戏:古地名。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为天下唱 (3)遣诸将徇地 (4)授兵以击之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BC D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译文: (2)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译文: 11. 【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预言正确的句子是 (2分)12. 【乙】文中秦二世时而“怒”,时而“悦”,时而“大惊”,这些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 8. (1)编次;(2)同“倡”,带头,倡导;(3)攻占(土地);(4)兵器9. B(两个“者”都是代词,翻译为“的人”。A. 以:介词,因为;介词,把。C. 乃:副词,表判断;副词,于是,就。D. 其: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里)10. (1)(朝廷)征发贫苦人民九百人去驻守渔阳,停驻在大泽乡。(2)(谒者)回答说:“那不过是一群盗匪,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现在全部抓获了,不值得担心。”11. 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12. 通过这些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秦二世是一个喜欢报喜不报忧、面临强敌惊慌失措昏庸无能的糊涂君王。【乙】信陵君窃符救赵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首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注释 符: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邺:地名。 矫:假传,诈称。 晋鄙:魏国将领。 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 朱亥:市井一位屠夫,勇武过人。 袖:在袖子里藏。 勒兵:约束,整顿军队。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广故数言欲亡 亡:(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3)公子遂将晋鄙军 将:(4)独子无兄弟,归养 归养: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12【甲】文中,吴广为什么“故数言欲亡”? (2分)13请仿照示例,在【甲】文中找出陈胜所做的三件事,并简要说明陈胜作为领袖人物所具备的素质。(3分)示例:助广杀尉善于把握时机14【甲】文中的吴广与【乙】文中的朱亥在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9(3分)(1)不好。因为“足”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意思对即可)(1分)(2) 答案示例: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陷入困境时,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眼前出现一线光亮,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2分)(二)(15分)10(4分)(1)逃亡,逃跑(2)集会商议(3)带领,率领(4)回去奉养父母11(4分)(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2)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12(2分)刺激将尉责打自己,使戍卒站在自己一边。13(3分)召令徒属善于发动群众;假托扶苏项燕善于利用有利因素;自立将军有决策能力;派部下开辟战场善于指挥(或有军事指挥才能);建立政权有政治才能。(写出三件即可)14(2分)都勇武过人,处理问题坚决果断。【乙】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 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注释】狙:猴子。部分:安排 赋十一以自奉:征收十分之一用来供自己享用。公所树与:狙公所种的吗?树,种;与同欤。假:借,依靠。既:尽,完。寤:同悟,觉悟。柙:木笼 卒馁而死:终于饥饿而死。郁离子,作者假托的人名。道揆:道义、法度。穷:尽。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楚人怜之 尉果笞广 或不给,则加鞭笞 使老狙率以之山中2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天下苦秦久矣 群狙皆患苦之C扶苏以数谏故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 D杂然而前阵者 惟其昏而未觉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23、甲文借陈胜、吴广的起义,赞扬了 乙文中“狙公卒馁而死”,作者想讽刺的是 (2分)24、陈胜振臂一呼,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小猴子幡然醒悟,使自己和同伴获得了自由。他们的处境,做法类似。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原因有哪些?(4分)20、爱戴 用鞭、杖或竹板打 有的 往,到21、A 22、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且为他卖力呢?23、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智慧;用手段奴役百姓而没有道义和不顾法度的人。一旦百姓觉醒,他们的手段就完了。24、客观、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寻找合适的斗争时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反对的是暴力统治。(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7. 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怅恨久之 B. 辍耕之垄上C. 蜀之鄙有二僧 D. 西蜀之去南海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苟富贵,无相忘。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9. 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志”,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7 答案:B 评分:2分。8 答案:(1)如果谁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9 答案:甲文侧重于要树立远大志向,乙文侧重于用行动实现自己的志向。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桃花源记一、【甲】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山(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塞忠谏之路也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3、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4、阅读理解。(1)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2)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 1、(1)觉得奇怪 (2)类 (3)拉,带领 (4)接近 2、C 3、(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4、(1)行踪 空间 人物对话 (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二、【甲】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5概括甲文的大意 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错相通 门 3描写 阐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三、【甲】桃花源记【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注】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阅:查看。上:指唐太宗。炀帝:指隋炀帝。乂():安定。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诚不可缺:( ) (4)卒亡天下:(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1、同“邀”,邀请 与世隔绝的地方 确实 终于 译文: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桃花源中人说自从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 答: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四、【甲】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阡陌交通( ) 便要还家( ) 子之哭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你 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 答: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思对即可)五、【甲】桃花源记【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渔人甚异之( ) 阡陌交通( )颖脱不羁 ( )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3)或载酒肴而往 或 :( )2.翻译下列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4.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对感到惊异 交错相通 束缚,约束 停止 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答: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六、【甲】桃花源记【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注释:小国寡民:使国小,使民少。使:即使。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重死:珍惜生命。舆:车。结绳:在绳子上打结。古代原始人没有文字,采用这种办法帮助记忆、传递消息。17解释下列短语。(4分)(1)豁然开朗: (2)仿佛若有光: (3)无所陈之: (4)邻国相望: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9(1)【甲】文中的“世外桃源”与【乙】文中的“小国寡民”有什么相似处?(分) (2)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老子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的看法。(分) 17(1)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2)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3)没有地方陈列它(4)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共4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18(1)(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人们)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欢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9(1)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否定)理想社会的追求。(分。意对即可。结合语句分析也可。如“平安宁静,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快乐”等)(2)示例一:老子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日益走向融合,如果不与邻国交往,必然会导致国家的闭塞,进而影响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示例二:结合全文看,老子的这种“老死不相往来”,是让国民热爱自己的家园,在自己家园生活至老死,不离开自己的故土而迁居他国,这是值得推崇的爱国表现。安守故土,知足常乐,避免战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分。言之成理、语言表达通顺即可。)参考译文: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自己的生命,不去冒着死亡的危险而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船和车,没有人去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没有人去陈列它。使人民重新采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让他们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欢乐。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也互相听得见,可是人民直到老死,都互相不来不往。与朱元思书一、【甲】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 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 舂未下,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罗纨(wn):丝织品。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 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夕舂:夕阳。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猛浪若奔( ) 泠泠作响( ) 梅花为寒所勒( ) 山岚设色之妙(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猿则百叫无绝 月景尤为清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皆在朝日始出 D梅花为寒所勒 歌吹为风 3、翻译下面的句子。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奔:飞奔的马。作:发出。勒:约束,阻止。设:着,涂。 2、C 3、(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 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二、【甲】与朱元思书【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登高作业考试题及答案测试卷
- 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校科研管理岗位面试题目及答案
- 儿童认知测评题库及答案
- 中央b类考试题及答案
- 管理英语2考试题及答案
- 书法考试题及答案
- 外国中文老师考试题及答案
- 专项公益资金管理办法
- 金融标准化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安全员c2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广东惠州惠城区招聘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6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特训题库(含答案)之教育文化素养论述题库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湖北省利川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导言课 课件(内嵌视频)
- 1.1.2 生物的特征 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 2025云南玉溪国润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