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二章 项目业主简介5第三章 项目区域概况9第四章 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16第五章 交通流量分析20第六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28第七章 工程实施方案33第八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56第九章 工程建设管理方案58第十章 招标方案63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65第十二章 工程实施进度计划71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2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评价77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78X区X大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X区X大道建设项目二、项目性质:市政基础设施三、项目地点:位于成都市东北X场片区,三环路以内,起于新山A线,止于东林村22线。四、项目业主: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一)可研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1、X区X场乡新山村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6月);2、成都规划局批准的道路红线及道路横断面;3、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二)可研报告研究范围我公司受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承担对X区X大道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主要研究范围为X大道建设项目的提出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建设条件、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等。六、可研报告概要及主要结论(一)项目的提出X大大道是城东北X片区一条重要的东西向道路,随着片区城市建设的推进,处于三环路与成绵高速路围合成的区域,东与新山A线,西与东林村22线相接,其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方家沟的阻隔,X大道迟迟未建设,交通分流作用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制约了该区域的城市建设步伐。因此,根据市政府要求,城投集团将X大道列为2009年实施的中心城区道路建设项目之一。(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该项目的建设具有改善城市东北部交通的重要作用;2、本项目是完善X区X场片区路网的需要;3、本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需要,是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的具体举措;4、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该区域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道路工程:道路长为1000米,其中桥梁长6米,扣除桥梁后的道路长为994米,道路绿线宽为50米,红线宽为30米。扣除桥梁后的道路总面积为30195平方米:其中机动车道面积为21249平方米(含新建连接新山A线右转弯车道面积375平方米),人行道面积为6958平方米,中央绿化分隔带面积为1988平方米;绿化带面积为19880平方米(道路红线外两侧各10米的绿化带)。2、管网工程:总长为3330米,其中雨水管网长为1969米(其中DN1400的雨水管网长422米,雨水方沟长536米,雨水支管1011米),污水管网长为1361米(其中DN400的雨水管网长603米,DN500的雨水管网长758米)。3、电力浅沟:沿道路两侧设置10001000电力浅沟各一条,总长度1585米;150排管长647米,含过街排管和直线排管。4、专业管线:总长为5800米,其中通讯长1100米,自来水管线长2300米,天然气长为2400米。5、土方量:包括场地中的堆土清运、鱼塘淤泥挖方和道路沿线的土石方换填量等,土方总量为251812立方米。6、桥梁工程:长6米,宽30米,桥面面积为180平方米。7、河堤整治:整治长为方家沟桥梁部位两边各50米,总长为100米。8、迁改工程:涉及迁改工程为电力管线和通讯管线,总长为440米。9、涵洞:共设涵洞2座,长60米,宽为1-2米。10、拆迁安置本项目涉及拆迁面积为14000平方米(约21亩),绿线范围内按规定进行拆迁安置。初步调查统计,需拆迁房屋面积4200平方米,涉及安置人口约60人,20余户。(四)项目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为7个月,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总投资根据初步测算,本项目工程总投资为8368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4522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3306万元(其中拆迁征地补偿费2585万元),预备费391万元,建设期利息为149万元。2、资金来源根据测算,X区X大道项目总投资为8368万元,其资金筹措方式为业主自筹和申请银行贷款两部分组成。其中银行贷款资金由城投集团作为融资平台,以“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管网建设及架空线下地第一期工程项目”打捆申请银行贷款,本项目所需贷款资金6500万元拟从上述贷款中调剂使用。(六)还款资金来源本项目银行贷款资金偿还来源由政府配置给城投集团的土地收益和城建资金作为还款来源。(七)结论本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城东北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项目的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在技术上和工程建设方面没有大的制约因素,施工条件较好,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项目建设条件成熟。第二章 项目业主简介经成都市政府决定,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承担项目投资、建设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建设等工作,本项目由城投集团全资子公司成都城投集团新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一、业主概况1、单位名称: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公司住所:成都市金家坝街3号3、法定代表人:杨祖华4、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5、本项目由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城投集团)作为项目业主,构建融资平台,并组织实施。二、业主基本情况(一)公司成立、资产构成情况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城投集团”)是由成都城建系统燃气、干道等10家单位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组建而成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国有独资公司。2004年6月16日,经成都市委、市政府批准,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办发2004103号文件成立。城投集团注册资金人民币21亿元。2008年底,已将注册资金由21亿元增加到30.8亿元。根据市政府研究城投集团体制调整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成府阅200651号)的有关要求,将市统建办、市地铁建设办公室、中际集团、市兴蓉、兴南、兴东公司及路桥公司划归市国资委监管,城投集团不再履行出资人职责。城投集团调整为具融资和资产经营管理职能的公司,由国资委授权继续对市干道指挥部、中房成都公司以及其控股的市燃气公司按出资比例履行出资人职责。城投集团所属二级单位共16家,其中公司制14家,非公司制2家。截止2008年12月31日,城投集团总资产已达492.59亿元。(二)公司的主要职责及经营范围公司职责:以构建投融资平台和项目平台为主线,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重点,实施房地产开发、农民新居建设和资本经营工作。核准的经营范围:成都市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融资及相关自筹经营管理;项目招标,项目投资咨询、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三、集团主要业绩(一)重点工程建设自成立以来,城投集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以加快实施经营城市战略为己任,整合城市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政府目标及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发挥了成都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谱写了成都城市建设的新篇章,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推进成都城乡一体化,加快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作出了贡献。城投集团组建之前,成都干道建设指挥部建设完成了成都市蜀都大道、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府南河整治工程等重点工程,摸索出了一条“以房养路,以路带房”的成功经验,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以城市道路建设为主导,市政公用设施、各种管线以及道路两侧房屋同步建设、综合开发带动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受到了中央及省、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城投集团成立后,集团在新的起点上,以市场化为取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城建系统国有资产,发挥政府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引导作用,推动成都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集团完成了沙河综合整治工程、文殊坊街区建设、管线工程、天然气建设和限价商品房建设等一大批市政、环境建设项目,多项工程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其中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于2004年获 “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夺得世界河流整治最高奖项 “国际舍斯河流奖”。目前,城投集团正在实施以下成都市重点城市建设工程:1、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新居工程”是成都市对五城区的117平方公里可发展用地进行整合,全面建设新型城市化社区,最终实现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向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转变的工程。该工程建设包括22个新居点建设和4个场镇改造以及公共设施和市政配套。至2008年底,“新居工程”累计竣工面积已达500万平米;2、“成都东郊惠民工程”,该工程是成都东郊五个片区内企业生活区进行改造,改造危旧房和低洼棚户房屋面积约86.2万平方米,住户约1.8万户。工程的实施将使该区域职工、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并为城东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目前,已完成近1.5万居民的搬迁,约8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正加快进行。3、“赖家店场镇”改造工程。赖家店场镇改造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2.7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拆迁,城市基础设施和安置房建设正稳步推进。(二)投融资平台城投集团是省、市政府指定的融资平台,除承担自身项目的融资外,还承担了成都市教育项目、地铁一、二号线一期工程、6个工业园项目、大熊猫生态园项目、卫生项目及“5.12”地震应急及灾后重建项目的融资,截至2008年6月城投集团融资总额为285.535亿元,其中自身项目融资229.33亿元(其中灾后重建贷款19亿元),为其他项目融资56.205亿元(其中地震应急贷款5.5亿元)。城投集团贷款偿还情况良好,银行信用评级逐年升高,持续融资能力较强。为充分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城投集团除建立和加强了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第三章 项目区域概况一、项目区域概况(一)城市概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发达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同时,还是国务院批准的西南部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的重要城市,在中西部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成都市连续被评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最佳森林城市。2007年,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称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配套试点城市。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四川盆地西缘。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成都市地处四川省中部。东北通德阳市,东南联内江市,西南接雅安市,西北部与西藏阿坝自治州接壤,南部与乐山市相连。全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辖八区、四市、八县。其中:X、武侯、青羊、锦江、金牛及高新区五个区为中心城区,龙泉驿和青白江两个区为城市独立工业区,承担卫星城职能,桂湖、郫筒、柳城、东升为卫星城。成都市拥有人口110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97万人,按照成都市最新的城市高密发展思路,到2020年,成都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800万人。这就预示着在未来的十几年里,我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将迅猛增长,大批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交通需求将随之扩大,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近年来,成都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实现了城乡规划的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有所缓解,新型城乡管理体制开始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部署,未来10年,成都市150万农民变市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城市化率达到70,土地规模经营率达7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减少20;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差距得到明显缩小。(二)城市性质及规模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成都市辖9区4市6县,面积12390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1112.3万人,常住人口1257.9万人。成都市中心城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目前的建成区面积约283平方公里。未建成区域117平方公里属于规划的建设用地,198平方公里为非建设用地。(三)自然条件1、地理成都市“117”范围,即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中未建成区域11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三环路和绕城高速路之间的区域。项目区域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市区西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地势西部略高东略低,属典型的内陆地带。平原及台地构造上属成都坳陷,区域地质稳定性一般良好,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局部地带的区域稳定性,裂隙膨胀土,砂土液化,软土层地基及台地边坡稳定性。2、气候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空气较为潮湿。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3、水资源成都市有岷江和沱江两大水系,又有举世文明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河网密度1.22公里/平方公里,水资源充沛,多年平均年径流深715毫米,年径流总量89亿立方米。目前,成都市建立了60多个污水净化设施,污水处理厂14个,日处理总规模达122.4万吨。城区及临近河段的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已呈下降趋势。2008年,中心城区成都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规模将新增82万吨/天,五城区(含高新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4、交通成都交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及场站体系正日臻完善。成都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支撑点。过境国道主干线有三条,国省干线公路13条,已建成 “1环+9射”状的市域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437公里,辐射成都90%以上国土面积;全市公路总里程2006年达到18089公里。中心城区现有城市道路1445公里,道路面积368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8.9平方米/人。5、旅游成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并具鲜明的成都特色:一是人文景观多。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个。二是自然景观全。三是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四是成都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城市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成都的致力于创建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食品、医药和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家具和鞋业产业集群。成都市被连续被评为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综合实力排中西部地区前列。近年来,成都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4.0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84.9亿元,增长13.6%。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145.247.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6527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634美元)。成都市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自来水供水总量达5.2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日供水能力180.95万吨。环境整治成效显著。2007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PI指数100的天数)达87.4;综合污染指数下降0.160。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强市。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1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万人。常住人口1257.9万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6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2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二、项目区域概况X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在城市向东发展中首当其冲,人口约54万,面积110.6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区内云集有200多家以电子工业为主体,多种行业并存,门类较为完善的国有企业,是成都乃至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余所大中专院校及30余家科研院遍布全区,是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和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川陕公路和成渝、成绵、成南高速公路的成都起点皆在X,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三环路,横贯全区,成都火车东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编组货站,除宝成、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外,还有59条专用线,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电力、供水、供气设施完善,全国最大的天然气配气站座落区内。闻名中外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南最大的游乐园,“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皆在X。X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雨量949毫米,年平均日照1228.3小时,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河流主要有沙河、府河、东风干渠等,属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区,水库、堰塘、提灌站星罗棋布;全区土壤主要为姜石黄泥土、水稻土和紫土,土质肥沃。富饶的自然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目前,全区已成为成都市蔬菜、肉、蛋、奶、鱼、禽等副食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以此为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上不断创新,龙头企业、龙头协会、龙头大户和基地带动农户走向市场的功能得到有效强化。一个崭新的农村经济正在形成。地处历史文化名城的X区,旅游资源丰富,游览胜地众多。区内有景色秀美的府河,闻名中外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南最大的游乐园和动物园,集显、密宗于一体的佛教“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形成了集现代科技、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三、“117范围”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概要本项目属“117范围”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117”范围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将在20082013年的五年时间内,完善“117“范围数百条道路及雨、污、电力、通信等管网设施,使这一区域道路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基本与城市建成区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根据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关系密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交织的历史时期,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过去五年我市机动车每年以17.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道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此。成都中心城范围外环路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4.44公里/平方公里,而要达到规划2.53.0之间的平均容积率,主次干道路网密度应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因此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仍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位置“117”范围主要分布在三环路和绕城高速路之间的区域,许多地方处于城乡结合部,完善这些地区的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不仅能够改善我市的周边环境,而且有利于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市政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成都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现已基本形成环形加放射性的路网格局,但主要交通干道(三环路、二环路、外环路以及若干出城主干道)的交通流量较大,未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体系,致使通行能力减弱。中心城区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除主干道平交路口通行能力不足和未进行有效的连通外,周边城市次干道、支路未对主干道起交通分流作用未完全发挥也是重要原因,主干道和周边次干道、支路未实现有效连通,使得现有道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周边居民出行较为困难,生产生活收到很大影响,以至于在中心城区内形成了一些人居环境差、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这些区域人民群众对改善交通状况,尽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片区开发建设的愿望十分迫切。成都市国民经济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居民出行次数不断增多,机动车辆年均增长率达到17%以上,到2008年底,全市机动车总量已达194万辆,汽车数量也已近百万,居于全国前列,市区公交汽车6825辆,出租汽车12732辆,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城区交通,制约群众消费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要,有必要加大中心城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放射加环状中心城区道路网络体系。2009年,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在X区、武侯太平片区、金牛沙河源片区等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第四章 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提出目前,成都市正由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发展,其行政、经济、商业、文化等大都集中在二环路以内中心区,使中心城区成了市民主要出行目的地和交通发送源。据车辆监管部门统计,成都市私家车拥有量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广州,同时全市还大约以每年15%的比率增长,周边卫星城市目前汽车保有量也不断增长,平均每天还有大约3万辆外籍车进入成都市中心城区。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以及成都市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大幅提高,多项城市交通设施的建成使用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城市机动车更在高速增长,2008年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190余万辆,并且随着近年来私家车的迅猛增长,城市交通道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更加突出。目前,成都市正处于城市用地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根据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交通设施布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组织运行效率,以适应城市经济增长和开发建设的需要、提高城市交通可持续性发展。2009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年”,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紧紧围绕“突出改善民生,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合力”的要求,力求把基础设施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为民生工程,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城乡一体的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作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进一步加快推进。X大道是位于成都市东北X场片区内的一条规划的的东西向道路,道路现状周边为农田、鱼塘、住宅及厂房等,周边区域的土地还未进行有效地开发,先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将有效地提升区域土地的升值潜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道路交通体系。随着片区城市建设的推进,区域内道路交通规划的进一步实现,连接新山A线和东林村22线的X大道将解决附近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纵横惯通,其交通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方家沟的阻隔,使得区域内的道路未进行有效的连接,交通分流作用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制约了该区域内城市开发建设。因此,根据市政府要求,是城投集团将X大道列为2009年实施的中心城区117范围内的道路建设项目之一。因此,本项目被正式提出。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该项目的建设具有改善城市东北部交通的重要作用成都作为一个单中心城市,目前正在向多中心城市发展,其中心城区的交通十分拥堵,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加上城市公共交通还存在诸多问题,城市机动车迅速增长造成的交通拥挤和线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成都市作为全国私家车第三大城市,致使道路与交通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在挖掘道路资源和科学管理交通方面虽做了不少努力,仍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量的需求。城市东北区X场片区的道路堵塞经常出现,虽然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路网正在逐步完善,但区域内的交通干道较少,区域内车辆进出不畅是存在已久的问题,特别是X场片区尤为突出,因此修路与挖潜并举是城市交通务实的选择。因此,项目的实施,可以使城东北区域交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得片区直接产生的交通量和间接产生的交通量及出行路径发生较大变化,对区域的整个交通起到分流作用,从而减轻区域内的交通压力,也将使区域内现有道路资源得到更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二)本项目是完善X区X场片区路网的需要成都市X区X场片区原属城郊结合部,城市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通路网规划还未彻底实施。近年来,一批城市主干道路相继建成,但片区道路主次干路、支路尚未按规划完全建成,道路覆盖率较低,本项目区域,由于受到方家沟的阻隔,未能有效地使新山A线与东林村22线进行有效的连通,致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未形成纵横交错的局面。该区域是成都市X区X场片区出城通道的重要环节,也是成都市X场片区商贸业最为密集的区域,车流量巨大,成绵高速、川陕路、成金路等放射装进出城通道和三环等环状道路交汇,由于区域路网不完善,使得这些道路分流不畅,造成车辆拥堵严重。由于方家沟渠的阻隔,新山A线与东林村22线之间的东西向道路目前仅两条规划道路,由三环路和成绵高速路进入到该片区的车辆不能起到有效的分流作用,入城车辆只能通过已规划形成的道路进行绕行,不能缓解区域内交通拥堵状况。因此在该区域内打通东西向道路已十分迫切,本项目建成将成为该区域东西向又一条主干通道,跨越方家沟,连接新山A线与东林村22线,使该区域的道路交通组织更趋合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道路交通路网结构,对区域内车辆的进出起到分流作用,大幅度缓解该区域的交通拥堵情况,同时方便区域居民出行。(三)本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需要,是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的具体举措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是,本项目实施区域的城市建设步伐严重滞后,城市面貌差,城市基础配套设置状况却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目前,该区域多农田、鱼塘、厂房和部分住宅等,区域道路虽已规划实施部分道路,但车辆通行仍不便,没有排水等基础设施,环境脏、乱、差,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并通过河道流向市区,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由于该区域处沙河和东风渠上游,区域的环境状况对城市水环境有重要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片区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方便该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同时随道路建设的排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等配套管网,将极大改善片区市政设施落后情况,实现了与城区市政设施的一体化,从而带动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项目的实施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生工程”。(四)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该区域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本项目位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城乡交错,是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本项目道路两侧包围形成面积近2000亩的区域,现状为农田和鱼塘,紧临方家沟,一方面,自然景观良好,有利于打造良好人居环境,推动片区改造开发,另一方面,受方家沟阻隔,交通极为不便,特别是东西向交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首先解决该区域的交通通行问题,使其东西向分别加强同三环路、成绵高速和已形成的规划道路的联系,从而有利推动这一片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进一步加快这一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使原属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转变为城市区,推动这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其经济持续发展。第五章 交通流量分析一、交通分析概述(一)研究范围:X区X大道(二)研究年限该道路在2010年将初步形成,本次分析以区域初步形成后稳定运行的2030年作为研究年限。(三)交通分析本次交通分析预测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如下:(四)成都组团交通分析1、中心城区以及本区域的经济、人口发展2007年成都市实现生产总值275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211.6亿元,增长20.38%;第三产业增加值1343.7亿元,增长13.66%。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1:44.0 :48.9,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9.9%、36.9%,且这一比率还在逐年上升。本项目所在区域的X场区(三环路以南,成绵高速路以北,新山A线以东,东林村22线以西)常住人口约15万人,流动人口约8万人。近年来,该片区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随着城乡统筹和环境的综合整治,农村人口逐步转化为城市市民,片区规划为城市居住和高端商务为产业特征的城市商务区。2、机动车保有量分析及预测2007年末全市拥有汽车84万辆,增长20.6%,其中私人拥有68.1万辆,增长22.6%,中心城区公交营运汽车5547辆,全年公交客运量10.64亿人次,出租汽车9488辆。中心城区拥有汽车约50万辆,每百人拥有汽车约10辆。3、出行、吸引分析根据2005年的调查统计,成都市中心城具体出行次数约为1100万人次/日。与国内同等城市相比,成都市居民的人均出行次数较高。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仍然是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重要性有所下降,汽车出行增长较快,达到12.5。公交车比例仅为14.7,汽车运行的区域空间主要集中在二环以内,内环内核心区域密度最高。成都市私家车发展势头强劲,将成为未来城市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心城区交通分布呈明显的高峰特征,中心城早高峰为7:308:30,晚高峰为17:0019:00,早高峰小时流量比例达15.9。中心城区客车货车的出行率都较高,达到87.3和86.5。二、区域交通现状分析(一)现状交通需求分析区域的交通需求主要分为通过性交通与到达性交通,现状交通需求为:1、通过性交通主要包括:(1)三环路和成绵高速由北向南进入成都市区;(2)区域内各组团之间连接交通及长距离的穿越交通。2、到达性交通主要包括:(1)区域内的居民出行和到达。(二)道路现状区域内部分道路正在修建,现状道路大部分已按规划道路形成,区域内地块正在进行开发之中,规划的道路路网基本形成。但东林22线与新山A线之间的通过性交通还未打通,由于三环路和成绵高速路为重要北向出城通道,短途通过性交通和长距离交通混杂,致使区域内的交通较为拥堵。(三)现状周边主要道路服务水平分析路段服务水平采用V/C(饱和度)来评价,其中通行能力计算采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推荐的方法。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得到,计算公式如下:Na=NoC其中:Na单向设计通行能力; No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自行车修正系数;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车道数修正系数; 道路分类系数;C 交叉口影响系数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No设计速度(Km/h)7050403020可能通行能力(pcu/h)173016901640155013802、车道宽度修正系数与车道宽度关系车道宽度修正系数宽度(m)2.533.544.555.560.500.7511.111.21.261.291.303、道路分类修正系数道路分类修正系数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0.750.80.850.904、车道数修正系数车道数修正系数车道数123411.872.603.25、自行车修正系数自行车修正系数道路断面情况机非分隔两块板(非机动车影响不大)机非混行自行车修正系数10.80.76、交叉口影响系数CS交叉口间距(m)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视路段起点交叉口控制方式而定,信号交叉口即为绿信比。如果由上式计算的C大于1,则取C=1。服务水平评价参照如下标准:服务水平评价标准V/C0.400.40-0.600.60-0.750.75-0.90.9-11服务水平ABCDEF与服务水平相对应的道路交通状况如表所示交通状况评价标准 服务水平交通状态A自由车流、基本上无延误B稳定车流、有少量延误C稳定车流、有一定的延误但司机可以接受D接近不稳定车流,有较大延误,但司机还能接受E不稳定车流,交通拥挤,延误很大,司机无法忍受F强制车流,交通严重阻塞,车辆时停时开通过上述修正系数,同时根据现状道路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得到各路段的通行能力。(四)现状交通总体评价1、区域内道路密度较低,路网不够完善;2、区域内到达性交通需求较小,主要道路服务水平较好,车辆通行流畅;3、区域内公交线路站点主要分布在X场和昭觉寺周边。三、交通预测分析(一)交通需求分析目标年限的交通需求主要包括:1、通过性交通主要包括:三环路和成绵高速由北向南分流进入的通过性交通。2、到达性交通主要包括:区域内的居民出行和到达,是未来主要的交通需求。(二)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影响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项目建设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及其程度,判断目标年的交通网络承载能力下这种影响能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确定合理的项目出入口位置。交通量预测是机动车交通影响分析的核心及前提。影响道路网交通量增长速度因素主要有土地开发情况、机动车增长速度、道路系统条件等。从土地开发情况上考虑,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开发速度加快,开发量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5年内,道路服务范围内人口预计将由目前的10万人左右增长至15万人,并在以后的10年保持在15万人左右。机动车将有目前的10辆/百人左右增长到20辆/百人左右,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平均10%。(三)机动车分配预测结果(1)分配预测方法及公式选择交通流量分配中有多种交通量分配方法可供选择,包括增量加载法、均衡分配法、专家(自学)法、TRIBUT法等等,本可研预测采用的交通量分配方法为多重用户均衡分配法。多重用户均衡分配法支持客车、货车两个OD矩阵同时分配到规划路网上。此方法遵循Wordrop第一原则,即在同一OD矩阵间,被用户选择的所有路径的阻抗(时间,费用等)相同。同时有内外两个迭代体系在运作,帮组系统执行用户均衡分配,内迭代体系通过转移交通量来均衡路径间的阻抗,外迭代体系寻找具有更低阻抗的新路径。另外,根据本次可研分析的道路的实际调查情况,在交通流量预测过程中,采用路阻函数为BPR函数,具体公式及参数选择如下: BPR函数:, where sat= a=0.15, b=4, c=1 路阻函数:Impedance C(客车)1+33Toll-prtSys Impedance H(货车)1+46Toll-prtSys(四)机动车预测结果本道路红线宽30米(双向6车道),交通量按每小时当量小汽车交通量(辆/时,即pcu/h)计,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按建设部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车型分类及车辆折算系数车 型折算系数荷 载备 注小客车1额定座位19座大客车1.5额定座位19座铰接车辆2道路交通流量预测结果年份20102030全天PCU1811234009高峰PCU153930612010年、2030年车辆出行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8.5%、9%,昼夜比系数为80%,方向不均匀系数为50%。本项目2030年设计小时交通流量应达到:Nh=Ndak3400911%0.62244Puc/h。本项目道路设计车速40km/h,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1640pcu/h,设计为主干路,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则为:NmacNp16400.87361432puc/h。道路交通流量高峰预测结果预测年限高峰交通量(pcu/h)通行能力(pcu/h)饱和度服务水平2010153985920.18A2030306185920.35A根据规范,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20年,可以看出,在2030年,虽然区域内总的交通流量增加较大,但该条道路饱和度较低,区域交通较好。第六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建设地址X大道工程范围位于成都市X区X场片区,三环路内,在成都市二环与三环路之间,中间跨越方家沟,起于新山A线,止于东林村22线。建设地址区域内现状为鱼塘、农田和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二、项目建设条件(一)社会经济条件1、基本概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成都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前茅。成都市城区包括青羊区、金牛区、武候区、X区、锦江区、高新区,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深入推进“三个转变”,深化经营城市战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城市结构更加优化成都市基本确定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总体格局和战略方向,制定并积极实施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决策,着力建设城东和城南两个副中心,突破“单中心圈层式”的城市布局,城市结构将由“圈层式”向“扇叶式”、单一中心向城乡一体化转变。3、交通建设成效显著,交通网络迅速在市域交通方面,成都市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市域范围内公路“三通”:一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建成“1环+9射”状的市域高速公路网;二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沥青)路”;三是基本实现了“城市多通道路网贯通连接中心城与周边组团”,成都主城区向周边辐射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快速通道多达20余条。市域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级公路为次骨架,乡村道路为连接线的干支结合、功能互补的大都市圈公路网体系。 4、邮电通信迅猛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成都是全国九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西南最大邮件转运局和四川省邮政通信枢纽局,是全国八大电信中心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第一个电话号码升8位的省会城市。拥有当代国际一流数据微波、光纤、程控、卫星和计算机处理等交换机和传输手段,不仅与全国各地建立通讯往来,而且可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通电话,100%实现了长途和市话交换、传输数字化。(二)地形、气候、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岷江冲洪积扇之成都平原,地形由西向东并转向北东加南东倾斜,路线海拔高度在502-516米左右,地面坡降为1.9-2.56%,从工程地质分区图上看,项目位于一级阶地,即冲积阶地,地势较为平坦。2、气象条件项目位于成都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区内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多干旱,多云多雾,日照短,年平均气温15.8-16.7,七月份平均气温25.8,一月份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雨量997.6mm,而69月份降雨量达728mm,年相对温度82%。3、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各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e),其下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现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e)素填土:黄灰色、灰色、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少量卵石、砖瓦块碎片等。硬塑为主。湿。分布连续,最大厚度2.1m。(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粘土:黄、褐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钙质结核,充填有灰白色粘土矿物,裂隙发育;湿;硬塑,局部坚硬。分布连续,厚度较大,勘察深度内最大厚度6.7m,未揭穿该层。4、水文地质1)地表水及腐蚀性评价(1)方家沟穿越路段河深约1.0-1.5m。(2)河水类型及腐蚀性评价本勘察路段环境类别为II类,该路段地下水对混凝土无结晶类、分解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2)地下水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其次为附近农民排放的生活废水,其水量小。PH值为7.51-7.58,本勘察路段环境类别为II类,该路段地下水对混凝土无结晶类、分解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3)土的腐蚀性本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该场地土对混凝土无结晶类、分解类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5、路段区地基土评价1)杂填土主要由砖瓦块混少量粘性土组成,结构混乱,因结度较差,力学强度低。2)素填土分布不连续,主要由中液限粘质土组成,混少量砖瓦块等,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但分布在鱼塘范围内的淤泥、泡土,承载力很低,应清除。3)全风化泥岩部分地段分布,是较好的路基持力层。4)强风化泥岩部分地段分布,是较好的路基下卧层。(三)市政配套管网及其他条件由于项目区位于城区,水、电、气、通讯、交通条件方便,城市基础好,发展优势明显。项目区供水、能源等条件较好。1、电力供应电力供应以城市电网为依托。2、天然气供应天然气供应以城市天然气网络为依托。3、水供应自来水供应以城市自来水网络为依托。(四)规划条件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成都市未来城市重点发展的战略规划。项目区域建设符合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本项目根据X区X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成都市规划局对X大道的规划设计条件,满足片区控规要求。(五)建筑材料供应条件1、工程所需水泥、钢材等可在本地市场购入,硅酸盐砌块在本地可以解决。2、片、块石料、砂、砂砾、砾石、生石灰亦可以就近解决。3、泥岩、泥质砂岩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子协议书虐生
- 2025年RCEP项下纸制品原产地规则应用考核试卷
- java邮箱发送协议书
- 平台保证金协议书
- 婆媳与儿子建房协议书
- 苹果xp安装协议书
- 2025年装配式建筑施工幕墙工程施工考核试卷
- 非法出售“企业对公账户”用于诈骗洗钱的刑事责任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行业准入考试人工智能算法伦理评估-AI劳动力替代对残障人士就业的伦理影响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策略探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中模拟卷(人教2024版)
- 学生宿舍管理服务方案介绍课件
- 网络流量调度与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 尿失禁管理新进展课件
- 提高患者口服药服用的准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ppt模板
- 巴斯夫-吡唑醚菌酯(凯润)课件
- 医院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广告牌计算程序
- GB/T 42340-2023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评价方法
- 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
- 物理学史 物理的初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