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桃花源记.docx_第1页
一六桃花源记.docx_第2页
一六桃花源记.docx_第3页
一六桃花源记.docx_第4页
一六桃花源记.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周梦醒诵千古绝唱,品文中之画八下第三单位单元整合教学说课稿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周梦醒1、 说教材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范本,教师必须发挥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既要能够深入教材、理解教材,又要能够跳出教材不被教材束缚。本单元是八下第三单元,共五大板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其中阅读篇目四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诗经(二首),写作训练为学写读后感,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本单元的阅读篇目为古诗文,而从内容上,桃花源记为记事、小石潭记为记游、核舟记为状物、诗经(二首)为抒情,从题材上,前三篇是古文,后一篇是古诗。作为本册的两大古诗文单元之一,在对学生文言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在部编版教材中,七年级是将古诗文分散在六个单元之中,八九年级是集中形成两大古诗文单元,可见新课改对古诗文的重视。而部编版教材在编排上,体例更加灵活,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予以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机渗透,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这要求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去体系化,但要有体系。2、 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灯塔,教学目标的清晰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是衡量一堂课的重要标准。作为单元整合教学,教师必须清楚的知道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每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因此,我就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出以下定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3、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4、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教材单元导语中的阅读提示,这与新课标中“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以及“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是一致的。简言之,古诗文的学习,必须立足于古诗文语言的特点言简义丰,落实文言字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在此之上,领略古诗文的丰富内涵意境、思想、情趣。进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基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品读结合,鉴赏文本中的画面之美,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感悟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怀和匠心。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文本组织上为单元整合,课型为文本鉴赏,倡导个性阅读、深度阅读,在朗读中走进画面,在品读中感受画面,在对话中深入画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3、 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智慧所在。良好的教学方法,直接促成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课主要采用“体验式”和“问题对话”两种教学方法。1、 体验式。本节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个性到共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2、 问题对话。让学生从问题中走进课堂,在对话中解决问题。4、 说流程本节课共分为五个板块:板块一:创设情境,开启美的历程,引出课题。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绚烂辉煌的文化,跟着武陵渔人重访桃花源,跟着柳子厚聆听小石潭的如鸣佩环,跟着魏学洢把玩小小的核舟,跟着谦谦君子见见窈窕淑女。经典永流传,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诗意的语言将文本串联,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美的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板块二:守护文化宝藏,在诵读中走进画面,感受语言之美。结合近期热点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让学生化身为经典守护人,选择你最想守护的文化宝藏,读出你最喜欢的片段。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文字之美。板块三:比异求同,在品读中感受画面,领略画面之美。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出四篇文本中最有表现力的画面,描绘画面之美。学生用“我最喜欢的画面是 (用原文中的话),这表现了 (描绘并概括画面的特点)之美。”学生在这个环节需要紧扣文本,深入文本之中,领略文本的画面之美。预设学生的阅读体验:桃花源记学生最感兴趣的画面是桃花源的神秘、生活的场景、环境之美、民风之美、生活之美、理想之美.读出桃花反映出来的美好的理想。小石潭记学生最感兴趣的画面是小石潭自由潜游的鱼儿,凄神寒骨的氛围、清冷的意境.读出小石潭凄美的氛围,读出柳子厚孤寂的心境,心乐之与寂寥无人的矛盾。联想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核舟记学生最感兴趣的画面是苏轼、鲁直、佛印的神情和姿态,舟子的神情和姿态。读出大苏泛舟游赤壁的自在悠闲,读出工艺的精湛,读出手艺人的工匠精神。诗经(二首)学生最感兴趣的画面是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可望不可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在水一方的伊人。读出君子追求美人的执着和坚定,读出淑女的沉浸内敛之美,读出伊人的清丽脱俗之美,读出爱情的美好、追求的美好。在问题和对话中让学生领略文本的丰富内涵,提高文学审美鉴赏的能力和提升阅读的品质和品味。教师小结:千古绝唱,“绝”是世外桃源的理想绝境;潭清石奇的绝景;核小舟大的绝技;君子淑女的绝恋。通过教师小结,让学生再次感悟文字之美,文本之美。板块四:深入画中,对话古人,感受思想之美。教师提出问题“文人们用他们的妙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为什么如此美好的桃花源再寻却不复得路?为什么如此清幽秀丽的小石潭却让子厚凄神寒骨,不敢久居?为什么如此迷你的桃核却可以承载大苏泛舟游赤壁的壮景?为什么在水一方的伊人始终不肯露面?假如作为文化宝藏守护人的你,有机会遇到一位古人,你最想问他一个什么问题?”在矛盾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文本之后的文人。预设:1、陶兄,我们都知道“晋陶渊明独爱菊”,但桃花源记中你却一反常态写桃花,为什么?教师补充背景资料:陶渊明生活的年代十分动荡,少时勤读书,心怀天下,中年入朝为官,在黑暗的官场举步维艰,后归隐田园,“心远地自偏”获得心灵的安宁。“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活是困苦的,精神确是富足的。桃花源展现的“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生活图景,如果一个人已经对生活不再热爱,或完全脱离尘世,又怎么能够写下如此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呢?再读桃花源记,不难发现诗人对于大自然发在内心的喜爱,他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是因为他的天性使然,他的归隐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本性回归,是认清生活本来面目后的一种清醒。2、子厚,明明同游者五人,你为何还说“寂寥无人”呢?教师补充背景资料:柳宗元向来倾慕“古之夫大有为者”,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向往“励才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二十五岁时已是“文章称首”的长安才子,逐步成为文坛领袖,政坛新锐,自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此刻柳宗元面对被贬的挫败感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存屈辱感始终让他难以释怀,他不知道除了山水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慰藉自己的身心,他已经完全被桎梏砸外界与自我营造的凄苦的氛围当中。背景资料的补充,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文人的遭遇和文人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深度阅读。课堂生成:古代文人素有“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内”的品性,面对失意,陶渊明选择隐居,柳宗元寄情山水,你更倾向于哪种人生选择?拓展:苏轼的人生选择,刘禹锡的人生选择,周敦颐的人生选择。在这个环节之中,将重点放在对话陶渊明和柳宗元,他们的人生选择直接折射在他们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启迪自己的人生。让学生领略到古人不古,古文不古,即使在今天依然在文学上熏陶感染着我们,依然在精神上引领着我们。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