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和运用 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也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和战胜挫折的奋斗史。历史上治国安邦的经验、军事外交的谋略、科技发明的创见、思想观点的深遂、文学艺术的魅力、个人成就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智慧的启迪。尤其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认真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学生继承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可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历史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教改科研,优化课堂教学。现就自已从教历史十多年来对教材中插图的认识、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分类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分为: (一)、人物图。如秦始皇、汉武帝、孔子、曹操、诸葛亮等。 (二)、历史地图。如战国形势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丝绸之路示意图、各朝疆域图等。 (三)、文物古迹图。如司母辛方鼎、半坡彩陶鱼纹盆、战国编钟、赵州桥等。 (四)、事件图。如焚书坑儒、大泽乡起义、虎门销烟、武昌起义等。 (五)、复原图。如北京人头部原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等。 (六)、漫画图。如时局图等。 二、对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认识 (一)历史插图在教材中的地位。 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重视教材中的插图时不我待。 川教版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反映了历史学科特点。在体例结构、内容选择、表现形式、装帧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知识性、可读性和适应性较强,基本实现了由历史学科体系到历史课程体系,由“教材”到“学材”,由“教本”到“学本”的转变,与原先旧教材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精心选图,图文并茂。以中国历史实验教科书为例:四册书共有历史地图55幅(七年级上册17幅,七年级下册11幅,八年级上册18幅,八年级下册9幅);课文中的插图528幅(其中七年级上册160幅,七年级下册134幅,八年级上册175幅,八年级下册159幅);彩印本每册还有4页彩图插图,彩图的选择强调其典型性、艺术性,同时每主题配有主题页,每篇课文配有题图,可见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历史插图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正弥补了历史教材对许多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都趋于简略、单调的缺陷,它既可以使历史人物的事迹得以拓展,历史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又可以将重大事件变成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使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得以提高;同样也改变了以前那种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了学生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历史插图在中考中的地位 重庆市2007年中考历史试卷中插图数量及分值比2006年明显增加,进一步了彰显了教材中插图的重要性。 重庆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两卷合一)-历史试卷:有新青年封面图作为选择题;中国工农经军长征路线图作为填图题;张骞出使西域作为识图题共4幅图,涉及到的分值为9分,占整个卷面总分的18%;纵观重庆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课改实验区)-历史试卷真可谓堪称“图文并茂”:涉及到的插图多达十个小题。插图幅数多达11幅,增幅为去年中考的近2倍;涉及到的分值为17分,占整个卷面总分的34%,增幅为去年中考的近一倍;同时选择题中的第7小题和第10小题不仅出现一幅画面,要求考生在多个图案(像)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其难度又超出了以往的识图;涉及到的插图类型有复原图、文物图、人物图、事件图和历史地图。从以上的一系列数据可以明显得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插图作为考试内容中一个重要板块已不容置疑了。 三、既然教材中的插图在课程编排、新课程改革以及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就自己在从事历史教学十多年来对插图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巧设问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插图 观察是识图的首要步骤。学生对某一插图的观察应首先让其明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目的就不得不依靠历史教师巧妙设置问题了。而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决定着探究能否真正展开,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价值性决定着探究学习的效果。比如我在让学生观察“半坡彩陶盆”时,就这样设问:这幅图给我们哪些信息?照图上的信息逻辑,如果彩陶盆上有多个符号,可能会是哪些?有可能有水稻和木结构房屋的图案吗?这样问题一出,学生积极思考,踊跃查找书上相关内容,各个学习小组也纷纷议论、酝酿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教师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体验到了学习之乐,教师也从一味讲解、讲述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 多辅助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插图 识图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对插图和文字叙述的阅读,两种阅读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才能生效。教材中有些插图文字说明比较抽象或者没有文字说明,学生阅读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讲解和文字辅助来帮助学生理解插图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再造想象,让学生初步形成图形形象及有关知识体系,这时学生再去阅读就容易得多。比如我在让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时。就这样给学生一段辅助材料:我们书上只选了十字街头“的部分,这幅图总长5米多,共绘各式人物550多个,牛马驴骡等牲畜56匹,各式车辆20辆,大小船共20余艘,还有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目的是反映北宋时商品经济较以前更发达,同时已分散于全城各个城落当我把这段辅助文字交给学生后再让学生在图上寻找:有哪些不同行业的人?哪些不同式样的车辆、船只?哪些不同种类的店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该图的价值有较深了解,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促互动引导学生定位历史插图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大多数是反映了过去状态中的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插图(特别是地图)返回到现实中去理解。作古今对比,形成合理定位,培养学生的时空想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把一些插图的知识要点以数字化、口诀化、方位化,告之于学生,写在黑板上,从而促使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标出简单示意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对知识定位,增加时空想象力,比如在让学生观察、掌握隋朝运河图时:我在黑板写道:“请大家在草稿上的示意图上用红笔描绘出:三点四段五河。画好示意图后又出示问题:如果当时有一大批军粮从余杭运到东都洛阳,又先后经过哪几段?”又如在让学生掌握战国形势图时,我在黑板写上口诀: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依次是赵、魏、韩。学生在熟记后每人在示意图上填出这几个诸侯国。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古今对比能力和时空能力得到了加强。去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中的填图题:让学生用箭头标出“中央红军的长征线路”,就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定位插图和动手能力的考查。 (四)激真情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插图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的借鉴、智慧,不是无意识地就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自觉地对历史进行感悟、理解和反思。历史的经验只有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智慧。比如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遗址图时就出示了这样一张文字卡片发给学生:圆明园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占地约5200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是清朝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合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糅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主要宝物绝大部分不在紫禁城里,而是在圆明园:包括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学生读完卡片,再对照书上被英法联军野蛮焚烧后圆明园的残壁断垣,此时学生对清政府无能的哀叹,对英法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已被调动,教师应即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写一则150字左右的观后感。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得到升华,才真正做到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