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docx_第1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docx_第2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docx_第3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docx_第4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目标:1、 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2、 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3、 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教学重点:1、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2、 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教学难点:1、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手法;2、 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讨论交流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作家梁衡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生,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不平凡的经历成就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去领略他词作的魅力吧!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2、 指名朗读(纠错读音,出示幻灯片)遥岑 cn 供gng恨 玉簪螺髻j鲈鱼堪脍kui 倩qng何人 揾wn英雄泪 3、 齐读4、 范读5、 出示词义,检查预习: 遥岑:远处的小山断鸿:失群的孤雁倩:请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歌女揾:擦拭6、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最初的感受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读到的?明确:悲愁 “献愁供恨”“忧愁风雨”“揾英雄泪”三、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词人为何会如此悲伤呢?只有知人论世,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地思想感情。(出示幻灯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四、品味,体悟情感:自读诗歌,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来传达情感的?你能不能联系之前学过的诗词加以佐证。1、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明确:楚天 清秋 江水 山 落日 断鸿 游子 吴钩 栏杆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明确: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 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板书)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词的下片词人想到了一些什么人?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情感)?明确: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板书)(1) 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1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用典 2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五、深味,体悟韵味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点。 1、 苏词更旷达,辛词更为悲壮;2、 苏词更关注于自身抱负的实现,而辛词更关注于整个国家命运的 存亡。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时隔千年,让我们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笔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泣,一次次地表白。当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