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告编号:密级: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测量学综合实习报告姓名:刘雪青学号:10253009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二0一一年八月第一节、2011暑期测量实习动员大会时间:2011年8月17日地点:徐州师范大学泉山校区9#楼1206室参与人员:纪亚洲,单勇兵,城环103班一. 实习的性质及意义测量学教学实习是在学习测量学理论知识及课间测量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在确定的实习地点和某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的综合性测量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测量教学实习可以将已学过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综合起来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不仅可以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还可以了解基本测绘工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 测量教学实习的特点测量教学实习是培养在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测量教学实习在一定意义上是测量工作的预演和浓缩,因此,可以将其视为真正的实际测量工作来对待。测量工作具有精细、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等特点,因而,在实习中除了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测量理论知识外,在测量实习时还必须具备和培养细心、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独立完成任务的精神。三. 测量教学实习方案的制定测量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学期末的前一两周(或新学期开学后的一两周)进行,这时学生的理论课基本结束,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实习中,以保证实习的效果和仪器的安全。测量教学实习的地点可视学校具体情况而定。有校外测量实习基地的学校,可将测量教学实习的地点安排在该基地;也可以按“就地就近”原则在学校内或附近指定测区范围,作为测量教学实习的地点。测量教学实习由所在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实习工作的落实情况。各个班级配备指导教师负责班级的实习工作。测量教学实习以测量实习小组为单元,每个小组由45位同学组成,并选出小组长。测量教学实习的内容主要是测量学的两大内容,即: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图上设计及其测设。测量教学实习的工作种类分外业和内业两大类。测量教学实习应根据测量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测区的基本情况提前制定实习方案,预算实习经费上报审批。测量实习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习班级名称;实习教师配备;实习时间;实习性质(教学实习或结合生产任务的实习);实习地点;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实习程序和进度;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实习技术总结报告与成果的要求;实习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参考书与资料。四. 测量教学实习内容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点位测设,成果整理、技术总结和考核工作。 (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本项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好坏是关系到测量教学实习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条件之一,因此,应注意做好准备工作,为测量教学实习打好基础。准备工作主要指测区准备,仪器准备以及其他准备。测区准备一般在先期由教师进行。2.控制测量根据测量工作的组织程序和原则知,进行任何一项测量工作都要首先进行整体布置,然后再分区、分期、分批实施。即首先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岁碎部测量及其他测量工作。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的位置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在测量教学实习中的控制测量工作主要有: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高程控制测量。3.碎部测量碎部测量是测量教学实习的中心工作。通过碎部测量,把测定的碎部点人工展绘在图纸上,称为白纸测图。将碎部测量结果自动储存在计算机内,根据测站坐标及野外测量数据计算出碎部点坐标,利用计算机绘制地形图,即数字化测图。这两种方法都是测量教学实习中使用的主要的碎部测量方法。4.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当测区面积较大,采用分幅测图时就需要进行图纸的拼接。拼接工作在相邻的图幅间进行,其目的是检查或消除因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引起的、相邻图幅衔接处的地形偏差。如果实习属无图拼接,则可不进行此项工作。为确保地形图的质量,在碎部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成图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分室内检查和室外检查两项。以上工作全部完成后,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图规定的符号及格式,用铅笔对原图进行整饰,要求达到真实、准确、清晰、美观。(二).实习成果整理、技术总结和考核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外业观测数据必须记在测量手簿(规定的表格)上,如遇测错、记错或超限应按规定的方法改正;内业计算也应在规定的表格上进行。全部实习结束时,还要对测量实习进行技术总结报告。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实习日誌为成果整理做好准备。实习成果由个人成果和小组成果构成。个人实习成果有:计算成果表及技术总结报告;小组成果有:仪器检校成果,控制测量观测记录手簿,成果计算表,碎部测量记录手簿,11000比例尺地形图,线路纵、横断面测量记录计算表。测量教学实习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占有2个学分,故在实习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实习考核。考核的依据是:实习中的思想表现,出勤情况,对测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作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所交成果资料及仪器工具爱护的情况,实习报告的编写水平等方面。成绩评定可以百分计,也可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五、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一)仪器操作注意事项1领取仪器时检查项目仪器箱盖是否关妥、锁好;背带、提手是否牢固;脚架与仪器是否相配,脚架各部分是否完好,脚架腿伸缩处的连接螺旋是否滑丝。要防止因脚架未架牢而摔坏仪器,或因脚架不稳而影响作业。2打开仪器箱时的注意事项仪器箱应平放在地面上或其他台子上才能开箱,不要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开箱,以免将仪器摔坏。 开箱后未取出仪器前,要注意仪器安放的位置与方向,以免用毕装箱时因安放位置不正确而损伤仪器。3从箱内取出仪器时的注意事项不论何种仪器,在取出前一定要先放松制动螺旋,以免取出仪器时因强行扭转而损坏制、微动装置,甚至损坏轴系。自箱内取出仪器时,应一手握住照准部支架,另一手扶住基座部分,轻拿轻放,不要用一只手抓仪器。自箱内取出仪器后,要随即将仪器箱盖好,以免沙土、杂草等不洁之物进入箱内。还要防止搬动仪器时丢失附件。取仪器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触摸仪器的目镜、物镜,以免玷污,影响成像质量。不允许用手指或手帕等物去擦仪器的目镜、物镜等光学部分。4架设仪器时的注意事项伸缩式脚架三条腿抽出后,要把固定螺旋拧紧,但不可用力过猛而造成螺旋滑丝。要防止因螺旋未拧紧而使脚架自行收缩而摔坏仪器。三条腿拉出的长度要适中。架设脚架时,三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并得太靠拢则容易被碰倒,分得太开则容易滑开,都会造成事故。若在斜坡上架设仪器,应使两条腿在坡下(可稍放长),一条腿在坡上(可稍缩短)。若在光滑地面上架设仪器,要采取安全措施(例如用细绳将脚架三条腿连接起来),防止脚架滑动摔坏仪器。在脚架安放稳妥并将仪器放到脚架上后,应一手握住仪器,另一手立即旋紧仪器和脚架间的中心连接螺旋,避免仪器从脚架上掉下摔坏。 仪器箱多为薄型材料制成,不能承重,因此严禁蹬、坐在仪器箱上。5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在阳光下观测必须撑伞,防止日晒和雨淋(包括仪器箱)。雨天应禁止观测。对于电子测量仪器,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撑伞防护。任何时候仪器旁边必须有人守护。禁止无关人员拨弄仪器,注意防止行人、车辆碰撞仪器。如遇目镜、物镜外表面蒙上水汽而影响观测(在冬季较常见),应稍等一会或用纸片扇风使水汽散发。如镜头上有灰尘应用仪器箱中的软毛刷拂去。严禁用手帕或其他纸张擦拭,以免擦伤镜面。观测结束应及时套上物镜盖。操作仪器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难确、轻捷。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和脚螺旋宜使用中段螺纹,用力过大或动作太猛都会造成对仪器的损伤。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然后平稳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6仪器迁站时的注意事项在远距离迁站或通过行走不便的地区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再迁站。在近距离且平坦地区迁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搬迁。首先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旋紧,松开各制动螺旋,再将三脚架腿收拢,然后一手托住仪器的支架或基座,一手抱住脚架,稳步行走。搬迁时切勿跑行,防止摔坏仪器。严禁将仪器横扛在肩上搬迁。迁站时,要清点所有的仪器和工具,防止丢失。7仪器装箱时的注意事项仪器使用完毕,应及时盖上物镜盖,清除仪器表面的灰尘和仪器箱、脚架上的泥土。仪器装箱前,要先松开各制动螺旋,将脚螺旋调至中段并使三个脚螺旋然后一手握住一起支架或基座,另一手将中心连接螺旋旋开,双手将仪器从脚架上取下放入仪器箱内。仪器装入箱内要试盖一下,若箱盖不能合上,说明仪器未正确放置,应重新放置,严禁强压箱盖,以免损坏仪器。在确认安放正确后再将各制动螺旋略为旋紧,防止仪器在箱内自由转动而损坏某些部件。清点箱内附件,若无缺失则将箱盖盖上、扣好搭扣、上锁。8测量仪具的使用须知使用钢尺时,应防止扭曲、打结,防止行人踩踏或车辆碾压,以免折断钢尺。携尺前进时,不得沿地面拖拽,以免钢尺的尺面刻划磨损。使用完毕,应将钢尺擦净并涂油防锈。使用皮尺时应避免沾水,若受水浸,应晾干后再卷入皮尺盒内。收卷皮尺时,切忌扭转卷入。水准尺和花杆,应注意防止受横向压力,不得将水准尺和花杆斜靠在墙上、树上或电线杆上,以防倒下摔断,不使用时一定要平放在地面上。也不允许在地面上拖拽或用花杆作标枪投掷。小件工具如垂球、尺垫等,应用完后即收,防止遗失。绝不允许任何人坐在仪器箱上,如有发现,其实验或实习成绩降一个档次。测绘仪器属于价值较高的精密设备,使用中要十分精心与爱护。无论仪器或其它工具,如有发生损坏、丢失等现象,一律按价赔偿并予处分。(二)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1观测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不得用其它纸张记录再行转抄。2.凡记录表格上规定填写的项目应填写齐全。3.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铅笔(3H或4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高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一旦记录中出现错误,便可在留出的空隙处对错误的数字进行更正。4.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立即回报读数,经确认后再记录,以防听错、记错。5.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保持被淘汰的数字仍然清晰。所有记录的修改和观测成果的淘汰,均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6.禁止连环更改,若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项原始数。若已改正一个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7.读数和记录数据的位数应齐全。如在普通测量中,水准尺读数0325;度盘读数40306,其中的“0”均不能省略。8.数据计算时,应根据所取的位数,按“4舍6入,5前奇进偶舍”的规则进行凑整。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三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9.每测站观测结束,应在现场完成计算和检核,确认合格后方可迁站。实验结束,应按规定每人或每组提交一份记录手簿或实验报告。六、实习任务分配与进程安排(一)实习分组与指导教师配备根据实习的需要与现有设备数量,每个班级需要分八组,每组配备组长一名。一组由胡召岭老师指导,二组由李保杰老师指导,三李志江老师指导,四、五组由杨奎奇老师指导,六、七、八组由纪亚洲老师指导。(二)进程安排表1 时间任务安排表序号内容时长1实习动员,领仪器与工具,分配任务,并带领同学熟悉测区0.5天2内部分两组,分别进行仪器检校与踏勘选点0.5天3控制测量外业,包括角度测量,边长测量2天4控制测量内业1天5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模拟法、数字法)6天6测设1天7地形图整饰、实习资料整理2天8上交仪器、成果,并进行综合考核1天合计14天(2周)(三)任务区分配我们为第三测区第二节 2011暑期测量实践工作一测量实习仪器和工具的首次领取2011.08.17下午,本小组成员领取了第一阶段测量所需的物品,清单如下:序号设备、工具或耗材名称数量备注信息第一阶段申领清单(高程控制部分)1DS3水准仪一套2塔尺一对3尺垫一对二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一).方法与步骤:1一般地检验:安置仪器后,首先检验:三脚架是否牢固,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对光螺旋,脚螺旋等是否有效,望远镜成像是否清晰等。同时了解水准仪主要轴线及其相互关系。2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和校正:目的:使圆水准轴平行于纵轴检验:转动脚螺旋使园水准器气泡居中,将仪器绕竖轴旋转180后,若气泡仍居中,则说明园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否则,需要校正。校正:转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向中间移动偏离的一半,然后用校正针拨动圆水准器底下的三个校正镙钉,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检校,直到圆水准器在任何位置时,气泡都在刻划圈内为止,最后旋紧松紧螺丝。3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的检验与校正:目的:使水准仪整平后,十字丝的横丝应水平,纵丝应铅垂,即横丝应垂直于纵轴。检验:整平仪器,以十字丝横丝一端瞄准约20m处一细小目标点,旋紧制动螺旋,转动水平微动螺旋,若横丝始终不离目标点,则说明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否则需要校正。校正:旋下十字丝分划板护罩,用小螺丝刀松开十字丝分划板的固定螺丝,按十字丝倾斜的方向稍微转动十字丝分划板,使转动水平微动螺旋时横丝不离开目标点。如此反复检校,直至满足要求。最后将固定螺丝旋紧,并旋上护罩。4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目的:使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检验:在平坦的地面选择约60-80m的A、B两点,各打一木桩或放垫尺,并定出A、B的中点C.先置仪器与C点,A、B两点竖尺,精平后读数。因为前后视距离相等,仍然能够得到正确高差。H=(a1-x)-(b1-x)= a1- b1然后将水准仪置与B点附近(约2m),精平读数a2、b2,受i角的影响,(a2-b2)H。两者差值大于5mm,需要校正。校正:转动微倾螺旋,使十字丝的横丝对准正确读数a2,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上、下两个校正螺旋,使气泡居中,此时水准管轴处于水平位置,也就满足了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几何条件。这项工作要反复进行,直至检验远尺的读数与计算值之差不大于5毫米。(二)、注意事项:1必须依照实验步骤规定的顺序进行检校,不能颠倒。每项检验至少进行两次,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校正。2校正工具要配套,校正针的粗细与校正螺丝的孔径要相适应,以免损坏校正螺丝的校正孔。拨动校正螺丝时,应先松后紧,校正完毕后,校正螺丝应处于稍紧的状态。(三)、实验报告:1.水准仪检验校正记录:圆水准器检验校正合格。十字丝检验和校正合格。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合格。数据如下:仪器在AB两点之间求正确高差h仪器在B点附近第一次A点尺上读数a10798A点尺上读数a30185B点尺上读数b11892h1=b1-a11094B点尺上读数b31273第二次A点尺上读数a20770B点尺上读数b21862h3=b3-a31088h2=b2-a21092h=(h1+h2)/2=1093h-h3=5不大于5合格三图根导线测量外业勘探选点各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和地物分布情况,根据测区范围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选点时应在相邻两点都各站一人,相互通视后方可确定点位。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相邻点间通视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边;2.点位应选在土地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处;3.视野开阔,便于进行地形、地物的碎部测量;4.相邻导线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5.控制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6.各小组间的控制点应合理分布,避免互相遮挡视线。点位选定之后,应立即做好点的标记,若在土质地面上可打木桩,并在桩顶钉小钉或划“十”字作为点的标志;若在水泥等较硬的地面上可用油漆画“十”字标记。在点标记旁边的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标明导线点的位置并编写组别与点号。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以便于测量资料的管理。(图根控制点的编号为:CD(城环)/KW(科文)+组号(一组A,二组为B,.)+点序号,如三组第五号图根点为CHC5。)为了使所测角既是内角也是左角闭合导线点可按逆时针方向编号。 CD1在第三测区勘探选点布置如下: CD6 CD10 CD5 CD2CH14 CD4 CD3 CH10 CH6CD7 CD9 CH15 CD8CH16四水准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一).高程测量要求图根控制点的高程一般采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得,山区或丘陵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根据高级水准点,沿各图根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形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水准测量可用DS3级水准仪沿路线设站单程施测,注意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可采用双面尺法或变动仪器高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应不超过100 m,各站所测两次高差的互差应不超过5 mm,普通水准测量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或)式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的公里数,N为水准路线测站总数。(二).小组组织安排:董康泰测量人员李帅测量人员江峰丽记录数据,机动人员尹栋立尺高俊雄立尺 (三).测量第三测区数据如下:CH15CH10附合水准路线测站点号水准尺高差平距高差改正后高差高程后视前视1CH15024649.3140368A2052-18062174-1806-1806-1.8062A080647.5080994CD81811-10051996-1002-1003.5-1.00353CD8125046.50451145CD91625-03751525-0380-377.5-0.37754CD9154546.1271670CD41215033013450325327.50.32755CD4132446.45451213B1592-02681481-0268-268-0.2386B135046.21651443CD3132600241418002524.50.02457CD3149846.2411680CH101970-04722151-0471-471.5-0.4175求和=1653223681-7149-357545.8235后-前=-7149(后-前)/2=-3575h/2=-3574.5fh允=12n=31.75闭合差=h-(终-始)=0058CH10CD1支导水准路线8CD1155044.487651374CD21562-00121385-0011-11.5-0.001159CD2156144.48651369C151000511315005452.50.052510C159344.5391470CH10045711360330114011381.13845.677求和=89176559235811798CH1016621488C052311390347114111409C15901412CD2153500551356005655.510CD213501580CD11360-00101591-0011-10.5求和=9082671223701185fh允=h=0012CH10CH15附合水准路线11CH10197045.6772151CD31498047216800471471.50.471512CD3132646.14851418B1350-00241443-0025-24.5-0.0224513B159246.126051481CD413240268121302682680.26814CD4142946.394051242D140800211216002623.50.023515D142046.417551205CD511030317088603193180.31816CD5162646.735551413CD1015020124128701261250.12517CD10268746.860552493E09331754073817551754.51.754518E275548.615052616CD607721983062819881985.51.985519CD6157850.600551367F1522005613070060580.05820F155550.658551300CH141505005012540046480.04821CH14142850.706551271G1602-01741445-0174-174-0.17422G139450.532551200CD71800-04061606-0406-406-0.40623CD7141050.126551197H1670-02601457-0260-260-0.2624H127649.866551130CD151872-05961730-0600-598-0.598求和=44930377517179359049.26855后-前=7179(后-前)/2=3590fh允=12n=44.90闭合差=h-(终-始)=0059注:ABCDEFGH各点为新置测量点。均以毫米为单位。五平面控制测量(一).导线转折角测量测量要求:导线转折角是由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一般测定导线延伸方向左侧的转折角,闭合导线大多测内角。图根导线转折角可用6级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一个测回。对中误差应不超过3 mm,水平角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应不超过40,否则,应予以重新测量。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应不超过40,n为导线的观测角度个数。(二).小组实践具体安排主测人员:刘雪青,立测钎人员:董康泰,江峰丽,数据记录员:高俊雄机动人员:李帅,尹栋(三).测量原始记录数据如下: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读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平均角值CH10CH6左90401812901812945CD32713330CH6右27330181300CD391330CH10CH6左04018129401812945CD31813340CH6右18133401812950CD313320CD3CH10左0110175260175260CD4175370CH10右1801030175260CD43553630CD3CH10左90100175260175260CD4265360CH10右270100175260CD485360CD4CD3左01109434094340CD994450CD3右180103094340CD92744430CD4CD3左9011094340943415CD9184450CD3右2701030943430CD94450CD9CD4左060180390180390CD8180450CD4D80450CD9CD4左905018039301803930CD82704430CD4右2704301803930CD890440CD8CD9左030268370268370CH15268400CD9H1588400CD8CD9左909026837302683715CH153584530CD9右27080268370CH15178450CH15CD8左0100911091045CH1691110CD8H162711030CH15CD8左9070911091045CH1618180CD8右2707091030CH161730CD4CD3左0110275150275150CD5275260CD3右1801030275150CD5952530CD4CD3左9050275150275150CD55200CD3右27050275150CD5185200CD5CD4左00088241088240CD10882410CD4D102682350CD5CD4左902088240882410CD10178260CD4右270230882420CD103582650CD10CD5左0601812401812415CD6181300CD10右1805301802430CD61300CD10CD5左9060180240182415CD6271300CD5右2705301812430CD691300CD6CD10左03092140921415CH1492170CD10H142721630CD6CD10左9050921430921430CH141821930CD10右270430921430CH142190CH14CD6左0110177300177300CD7177410CD6右180110177300CD7358410CH14CD6左9070177300177300CD7267370CD6右27070177300CD787370CD7CH14左020175380175380CH15175400CH14H15355400CD7CH14左901301753801753820CH15265510CH14右27012201753840CH1585510CH15CD7左0201842501842515CH16184270CD7右1801301842530CH164270CH15CD7左909018425301842515CH162743430CD7右27090184250CH1694340CD2CH10左020178550178550CD1178570CH10D1358560CD2CH10左90801785501785515CD126930CH10右270701785530CD189230CH10CH6左011028415302841545CD22842630CH6右180110284160CD2104270CH10CH6左90902841502841515CD214240CH6右270802841530CD21942330六测量实习内业计算与相关绘图工作(一)导线点坐标计算首先绘出导线控制网的略图,并将点名点号、已知点坐标、边长和角度观测值标在图上。在导线计算表中进行计算,计算表格格式可参阅第五章实验十六。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填写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2.计算角度闭合差及其限差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测左角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测右角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3.计算角度改正数闭合导线及测左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测右角附合导线的角度改正数4.计算改正后的角度改正后角度5.推算方位角左角推算关系式右角推算关系式6.计算坐标增量纵向坐标增量横向坐标增量7.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8.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误差图根导线全长相对误差的限差9.精度满足要求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纵向坐标增量改正数横向坐标增量改正数10.计算改正后坐标增量改正后纵向坐标增量改正后横向坐标增量11.计算导线点的坐标纵坐标横坐标(二)高程计算先画出水准路线图,并将点号、起始点高程值、观测高差、测段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标在图上。在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中进行高程计算,计算位数取至毫米位。计算表格格式可参阅第五章实验三。计算步骤为:1.填写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2.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闭合导线高差闭合差附合导线高差闭合差普通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的限差式中,为水准测量路线总长,km;为水准测量路线测站总数;为限差,mm。3.计算高差改正数高差改正数 或 4.计算改正后高差改正后高差5.计算图根点高程图根点高程(三)、方格网的绘制及导线点的展绘在聚脂薄膜上,使用打磨后的5H铅笔,按对角线法(或坐标格网尺法)绘制20 cm20 cm(或30 cm30 cm)坐标方格网,格网边长为10 cm,其格式可参照地形图图式。坐标方格网绘制好后检查以下3项内容:用直尺检查各格网交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其偏离值应不大于0.2 mm;用比例尺检查各方格的边长,与理论值(10 cm)相比,误差应不大于0.2 mm;用比例尺检查各方格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14.14 cm)相比,误差应不大于0.3 mm。如果超限,应重新绘制。坐标方格网绘制好后,擦去多余的线条,在方格网的四角及方格网边缘的方格顶点上根据图纸的分幅位置及图纸的比例尺,注明坐标,单位取至0.1 km。1:1000500600700800900100200300400500600图3所示为绘制好的40 cm50 cm图幅的方格网示意图。图3 方格网的绘制在展绘图根控制点时,应首先根据控制点的坐标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然后用卡规再根据测图比例尺,在比例尺(复式比例尺或三棱尺)上分别量取该方格西南角点到控制点的纵、横向坐标增量;再分别以方格的西南角点及东南角点为起点,以量取的纵向坐标增量为半径,在方格的东西两条边线上截点,以方格的西南角点及西北角点为起点,以量取的横向坐标增量为半径,在方格的南北两条边线上截点,并在对应的截点间连线,两条连线的交点即为所展控制点的位置。控制点展绘完毕后,应进行检查,用比例尺量出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与所测量的实地距离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零售背景下实体书店顾客体验升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减肥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解析卷北师大版9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解析卷山东省乐陵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位置与坐标)汇编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定向攻克试题(含详细解析)
- 2025版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合同范本
- 2025办公空间租赁合同(含装修及维护条款)
- 2025年度润滑油产品回收与再利用合同
- 2025年度专业图形设计电脑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餐饮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合同范本
- 习惯性违章讲课件
-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氢退丝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人寿财产面试题及答案
- 《民营经济促进法》全文学习解读
- 华为交付流程管理制度
- 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面向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科技成果转化策略与实践路径
- T/CIE 161-2023工业软件成熟度分级与评估指南
- T/CECS 10198-2022防水保温一体化板
- GB/T 45524-2025公共安全易燃易爆气体探测报警装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