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三节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三节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学案小组活动:阅读学案,以成都的三条街区为案例,提炼政府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资料卡一】宽窄巷子旧照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筑少城。如今的宽窄巷子便是当年少城的遗留部分。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整体空间风貌较为完整,延续了清代川西民居风格。2009年开始,宽窄巷子每年3-4月推出以“宽窄茶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新生活方式完美融合,让“宽窄茶会”成为成都茶文化名片、成为新的茶文化发生地。【资料卡二】“半边桥是一座小而简陋的一洞石拱桥,横跨金河,始建于清,原本极其平常。因清末被少城水栅隔成两半,一桥中分,半在满城,半在汉城。桥下迤逦出城,达于锦江。这桥遂被称为半边桥。 ”半边桥街旧照“半边桥地处水陆交通要冲,半边桥街也因桥得名,历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形成街市。” “2003年,人民公园周边环境拆迁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半边桥街首当其冲被列为拆迁范围。这条曾经拥有耐人咀嚼的历史渊源和醇厚文化品位的老街从此成为历史。如今,半边桥街几乎荡然无存,唯两处非瓦片儿房的楼房保留了下来半边桥南街35号和42号。”摘自成都老街记忆 姚锡伦 著祠堂街旧照【资料卡三】康熙五十七年,八旗官兵曾为年羹尧建生祠于此,时过境迁,祠堂早已不知踪影,祠堂街却因此得名。祠堂街38号1938年到1947年,这里曾是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的成都分馆,也是中共地下党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交通站和秘密联络点,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重要人物先后在这里工作。电视剧潜伏曾在此取景。2009年被列为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2013年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街137号四川省委军委领导人车耀先为掩护革命活动而开设“努力餐”饭馆原址亦设于此街,现已迁至金河街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