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1页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2页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制作人:饶志鹏【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授课过程】导入:北京大学为什么没有孔子雕像?一、新文化运动除旧之时代特征(背景原因) 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看陈独秀的民国印象小视频,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二、新文化运动布新之思想武器(前期内容) 1、倡导民主与科学材料一:敬告青年:陈独秀先生提出现在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2、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材料二:“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3、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新文化运动促成之社会价值(前期评价)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新文化运动积极作用:现象一:“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自觉的女子_现象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现象三: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现象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四、新文化运动未尽之历史使命(历史局限) 1、情景再现民国居民角色扮演 2、根据材料,分析概括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现象五: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_现象六: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中,新思想没有普及到下层工农群众中去。五、小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典例1: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典例2: 1918年,有人在文章中批评林纾等翻译家“把外国异教的著作,都变作班马文章,孔孟道德”“抱定老本领旧思想”。这一主张体现的时代思潮是A翻译外国作品要忠实于原著 B通过新文学推动新思想的传播C用西方的宗教取代孔孟之道 D使传统文化与西方学说相结合典例3: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靠不住的画面中的女人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