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ppt_第1页
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ppt_第2页
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ppt_第3页
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ppt_第4页
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 五千年治乱兴衰都归大手笔 三小时经史子集收入小范围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奥妙无穷 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从封建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 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并以卓异的风格 独特的魅力 风靡全世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学 国学 广义指中国文化 是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的总体 狭义指传统的学术经典及其体现的文化精神 国学 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 以传世经典为载体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学术 国学 是传统思想精华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精髓 经史子集 国学的专门知识 不必按文 史 哲去划分 而是以中国传统人文学术中的重要文献资料作为讲述和研究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 国学 就是文献学 五四 以后 我国的学科分类受科学主义影响 产生了两面性 超越学科的界限 一定会有助于突出国学综合性特色 推动国学研究 对各相关专门学科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唐代正式确定的四部分类法 至今已有1300多年 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中所有的学术门类和思想流派 是我们熟悉古籍 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钥匙 国学的分类 昨天打麻将的结果 皮裤 棉裤 长裤 短裤 四裤全输 经部 南宋有鄭畊老曾統計十三經字數如下 周易 24207尚書 25800 近人黃侃除去偽古文計17925 毛詩 39224周禮 45806儀禮 56115禮記 99020左傳 196845 孔子春秋本文18000 公羊 清閻若璩考訂後統計44075 谷梁 清閻若璩考訂後統計41512 論語 13700孝經 1903爾雅 13113孟子 34685大學 1753中庸 3568 四書五經有多少字數呢 上帝版 和合本新旧约合计1 189章 31 219节 共约931 698字 或另一统计 和合本 神版 共930 222字 约用3 186个不同的中文字 英文圣经钦定本KJV 计有3 566 480字母 810 697个单词 全部 十三经 加起来还不足70万字 但经学是国学的灵魂 是国学的精髓儒家经书从读书人道德修养 立身处世到社会责任 实现理想 甚至如何调节个人的喜怒哀乐 都有所记述其中所体现的包容性 伦理性 普遍性 成为中国社会最适用的百科全书不了解经学 就很难了解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 经部 旧唐书 经籍志 甲部为经 其类十二 一曰 易 以纪阴阳变化 二曰 书 以纪帝王遗范 三曰 诗 以纪兴衰诵叹 四曰 礼 以纪文物体制 五曰 乐 以纪声容律度 六曰 春秋 以纪行事褒贬 七曰 孝经 以纪天经地义 八曰 论语 以纪先圣微言 九曰图纬 以纪六经谶候 十曰经解 以纪六经谶候 十一曰诂训 以纪六经谶候 十二曰小学 以纪字体声韵 经部 诗 以道志 书 以道事 礼 以道行 乐 以道和 易 以道阴阳 春秋 以道名分 庄子 天下 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 书以道事 诗以达意 易以神化 春秋以义 史记 滑稽列传 礼记 经解 孔子曰 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诗 教也 疏通知远 书 教也 广博易良 乐 教也 洁静精微 易 教也 恭俭庄敬 礼 教也 属辞比事 春秋 教也 礼记 经解 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而不愚 则深于 诗 者也 疏通知远而不诬 则深于 书 者也 广博易良而不奢 则深于 乐 者也 洁静精微而不贼 则深于 易 者也 恭俭庄敬而不烦 则深于 礼 者也 属辞比事而不乱 则深于 春秋 者也 故 诗 之失 愚 书 之失 诬 乐 之失 奢 易 之失 贼 礼 之失 烦 春秋 之失 乱 六经小结 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 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 正统思想 我们阅读五经 能够从五个角度理解人生 即 周易 哲学角度 尚书 政治角度 诗经 艺术角度 礼记 社会角度 春秋 历史角度 九经 诗书易礼春秋三古经 诗书易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三传 左氏传公羊传谷粱传 十三经 诗经 尚书 周易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 左氏传 公羊传 榖粱传 尔雅 孝经 论语 孟子 四书 朱熹把五经里 礼记 中的 大学 和 中庸 单挑出来 加上汇集孔子思想的 论语 再加上 孟子 合编成了 四书 四书 学者朱熹穷毕生之力 死不辍笔的心血凝聚明清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精神食粮拓展灵魂境界 历久弥新 千古不磨的光辉经典 小学 小学 古代指儿童开蒙读书的学校 相对于束发后入大学而言因儿童进小学读书必先要认识文字 后来 小学 便代指语言文字之学了包括文字 音韵 训诂等门类例如 方言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章太炎版三字经相关内容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是 辨王霸 说仁义 中庸者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大学者 学之程 自修齐 至治平 此二篇 在礼记 今单行 本元晦 四书通 孝经熟 如六经 始可读 六经者 统儒术 文周作 孔子述 易诗书 礼春秋 乐经亡 馀可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有国风 有雅颂 号四诗 当讽诵 周礼者 著六官 仪礼者 十七篇 大小戴 集礼记 述圣言 礼法备 王迹息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榖梁 尔雅者 善辨言 求经训 此莫先 注疏备 十三经 惟大戴 疏未成 章太炎于1928年重新修订了 三字经 山西书局1935年4月出版 成为近80多年来流传较广的版本 诗 无达诂 易 无达占 春秋 无达辞 2000多年前 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 精华 中提出 诗 无达诂 易 无达占 春秋 无达辞 表明了儒家经典蕴含的文化资源 具有无限挖掘和探索的可能 例 诗 无达诂 关雎 第一章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翻译一 在一条弯弯曲曲河流中的沙洲上 只见一对对美丽的雎鸠鸟欢愉地叫着 如果有人问它们为什么如此高兴 我可以回答说那是因为它们在寻觅着爱情 瞧 沙洲上立着一位幽娴淑善的女子 她静静地看着河水向远方荏苒流逝而去 那顾盼生情的模样突然如此强烈地打动了我 我顿然觉得她不正是我理想中最好的伴侣吗 翻译二 一曲河水流过那沙洲 沙洲上起伏着欢鸣的雎鸠 窈窕淑娴的女子阿 你是我毕生幸福的追求 翻译三 呱呱叫的水鸭子 双双立于河洲上 美丽漂亮的大姑娘 是小伙子的好对象 史部 纪传 史记 编年 资治通鉴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 别史 逸周书 杂史 战国策 诏令奏议 唐大诏令集 传记 唐才子传 史钞 十七史详节 载记 吴越春秋 时令 岁时广记 地理 大唐西域记 职官 唐六典 政书 三通 目录 四库全书总目 史评 文史通义 正史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中华书局在1958年到1978年之间 调集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 投入巨大成本对 史记 到 明史 的二十四种纪传体正史以及 清史稿 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并陆续出版 被誉为 新中国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中华书局点校本 全289册 大32开 平装 繁体竖排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 约42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 从 史记 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 到 明史 记叙明崇祯17年 公元1644年 止 前后历时4000多年 用统一的本纪 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 记载了历代经济 政治 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系统 完整地记录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 堪称为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朝代更替的血腥记录保存完整的帝王家谱宫廷政争的详尽实录军事争斗的悲壮画卷经济发展的原始资料典章制度的系统整编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艺文经籍的完整目录艺文创作的生动总汇科技发明的可靠记载民族关系的翔实档案中外交往的珍贵信史 历史书的读法 相对于人的一生 岁月的长河沉静缓慢 一个小小的转弯 也往往会耗上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 而历史的记录 浓缩这缓慢过程中关键性的拐点 放大这冗长沉闷中戏剧化的细节 甚至是剑拔弩张的氛围 慷慨激昂的情绪 读史 让人沉迷 历史书的读法 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 不仅仅是 帝王将相的勾心斗角才子佳人的恩怨情仇职场的 厚黑教程 励志的 心灵鸡汤 读史不能只学权谋术读点历史更要读好历史 历史书的读法 从哪里来 往何处去 鉴往而知来 追寻历史演进的规律 发现时代变迁的大势 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历史功能的认知 尤其是在眼下这个 深刻调整 深刻变革 的时代 难免会有种种矛盾 带来种种困惑 希望历史的密码能启发当下的思考 提供理解自己 理解时代的参照坐标 如果在读点历史的同时 也读点社会学 政治学 经济学 以史证事 以古证今 就更能拓宽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 从纯休闲阅读 变成启人心智的思考型阅读 子部 自 六经 以外 立说者皆子书也 学者研理于经 可以正天下之是非 征事于史 可以明古今之成败 余皆杂家也 虽真伪相杂 醇疵互见 然凡能自名一家者 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 即其不合于圣人者 存之亦可为鉴戒 在博收而慎取之尔 四库全书总目 子部总序 儒家 晏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阴阳家 邹衍 法家 商君 韩非 名家 公孙龙子 墨家 墨子 纵横家 苏秦 张仪 杂家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农家 以上统称 九流 小说家 汉书 艺文志 諸子略 分类 另有 兵书略 术数略 方技略 若能修六艺之术 而观此九家之言 舍短取长 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先秦诸子儒墨道法是我国民族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是公开的 执政党 法家是暗地里的 执政党 道家是参政议政的 在野党 而墨家是 地下党 易中天 中国从汉朝以后的统治 基本都是明尊儒家 暗施法家 因此 四库全书总目 分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儒道释为 三教 四库全书总目 子部总序 或佚不传 或传而后莫为继 或古无其目而今增 古各为类而今合 目前各种版本的图书层出不穷 下列几种子部丛书影响较大 1 子书的首选 应当是中华书局出版的 新编诸子集成 系列 这套书都是学有专长的国学大家的呕心之作 其考证 辨析 注释均代表了当今的最高成就 2 诸子集成 原国学整理社辑 现在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辑录先秦到南北朝诸子的代表作品28种 该书在版本上的价值较高 所选图书都是精刻精校本 美中不足的是很多书没有注释 对于初学者来说 有点儿难度 3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 二十二子 也是影印旧刻本 版本好 注释不足 书中收录了其他子书没有收录的 黄帝内经 竹书纪年 春秋繁露 等 4 百子全书 最大特色是收录的书多 100种 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扫叶山房的本子 这部书不如上述几种书的质量好 为了凑全一百种书 它收录了许多伪书 而且所据的底本选择不精 此书在学界的影响很小 但书目比其他几种多好多 也是值得一看的 读诸子书的误区 多数人专读不常见的 甚至后人伪造的子书 以此来绚博夸富 对于老庄韩荀等主要著作反而不闻不问 这是极端的舍本逐末的作法 读子书还是应当以孔孟老庄韩荀为主 这些书在文学史和学术史上极有价值 是智慧的渊薮 学问的宝藏 其余子书可以浏览 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因为我国的伪书 特别是子书中的伪书实在是太多了 集部 楚辞 隋志 集部以 楚辞 别为一门 历代因之 别集天地英华所聚 卓然不可磨灭者 一代不过数十人 其馀可传可不传者 则系乎有幸有不幸 总集一则网罗放佚 使零章残什 并有所归 一则删汰繁芜 使莠稗咸除 菁华毕出 是固文章之衡鉴 著作之渊薮矣 诗文评讨论瑕瑜 别裁真伪 博参广考 亦有裨於文章 词曲其於文苑 尚属附庸 在文章 技艺之间 集部之目 楚辞最古 别集次之 总集次之 诗文评又晚出 词曲则其闰馀也 永乐大典 是明成祖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 四库全书 是清乾隆年间官方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类书与丛书 永乐大典 是中国明朝所编的一部类书 就是采辑群书 将各种材料分类汇编 以供检查资料用的书 全书按 洪武正韵 的韵目编排 每韵下列单字 每字下依次辑入与这个字有关的文史记载 保存了宋元以前大量的珍贵文献资料 参加编修和誊写的有2000多人 到永乐六年 1408年 年底完成 全书包括目录 凡例共22937卷 分装为11095册 总字数约3 7亿 朱棣亲自写了序言 并命名为 永乐大典 因为它内容丰富 卷帙浩繁 被称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这部书编成于16世纪 在当时的确可以称为世界第一 该书编成后 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 永乐迁都后 又移至北京 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昭阁里 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八月 誊写副本一部 永乐大典 有了正副两部 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文昭阁两处 嘉靖年间南京文渊阁的 永乐大典 原稿毁於火灾 乾隆年间修 四库全书 发现 永乐大典 有千余册不见其踪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仅存八百余册 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 翰林院遭纵火 永乐大典 所余无几 到1959年为止 收集到 永乐大典 原本两百一十五册 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 永乐大典 730卷 加上后来从世界各地征集的65卷 共计795卷 永乐大典 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 目前散落在10多个国家的30多个单位 大约400册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清朝乾隆年间编成的 四库全书 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丛书是把很多种书籍汇集在一起印行的书 唐朝初年 皇家图书馆按经 史 子 集四类分四个库藏书 四库全书 对这四类书的包容量非常大 可称全书 这部书的命名是确切的 从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 清高宗下诏征集图书起 近十年时间共征集了各种书籍约33000种 书的总裁由三位皇子和于敏中担任 总纂官是纪昀 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 十二月 第一部 四库全书 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 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 抄完第二 三 四部 分贮文渊阁 文溯阁 文源阁 文津阁珍藏 这就是所谓 北四阁 从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 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 1787年 又抄了三部 分贮江南文宗阁 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 这就是所谓 南三阁 四库全书 收录著作3500多种 共79000多卷 比 永乐大典 的卷数多出三倍半 对中国古代有关政治 经济 哲学和文学方面的文献起到了整理保存的作用 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 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 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 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 后来递经补抄 基本补齐 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文源阁本 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 四库全书 规模更大 永乐大典 资料更真实 二者在编纂目的 方法及思想内容 学术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都同样强调荟萃古籍 汇辑了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类书与丛书的代表 国学传播的方法与途径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