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考点一、免疫有关细胞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1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2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传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三、典例精析:1如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D细胞C和细胞E中核酸完全相同解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等;T细胞是在胸腺内产生,而B细胞在胎儿期于肝脏内产生,成年时在骨髓内产生。细胞C和细胞E中DNA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不一定相同。 答案D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B 解析T细胞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由于抗原具有特异性,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形成的浆细胞会产生一种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抗体的种类由刺激的抗原决定。3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答案D 解析A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并对病原体进行吞噬和处理,由此可知A细胞是吞噬细胞,图中的免疫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能防御多种病原体,属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考点二、抗原与抗体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抗原和抗体的比较免疫活性物质与抗原的区别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1、抗原和抗体的比较 项目类型特性表现抗原 异物性来源:来源: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既可来自体外,也可来自体内来源:大分子性相对分子量大于1万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但当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即丧失抗原性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抗体化学本质免疫球蛋白(又称抗毒素或凝集素)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功能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三、典例精析:1(2011重庆卷,3)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解析肉毒杆菌是一种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昏、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因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的症状可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肉毒杆菌抗毒素(抗体)可与该美容制剂(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属于抗原)相结合,形成凝集沉淀,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因此C、D两项错误;肉毒杆菌抗毒素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毒素,并非凝集素,故B项错误。 答案A2(2011大纲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 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所以物质甲是淋巴因子;动物在特定抗原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故物质乙是抗原。3正常血清蛋白用电泳的方法,可以看到四个主要部分: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如下图)。抗体主要属于()A血清白蛋白B球蛋白C球蛋白D球蛋白答案D 解析已发生特异性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抗体浓度远大于未免疫的动物。图中、球蛋白浓度在免疫与未免疫的动物血清中浓度一样,而球蛋白浓度却在已免疫动物血清中特别高,这说明抗体主要属于球蛋白。4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3)细胞G的名称是_,其作用是_。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_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4)使细胞C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_,另一种信号是_。(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解析由图示信息可推出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图甲中B细胞和记忆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对外来器官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答案(1)细胞C、细胞E细胞B、细胞C、细胞E(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效应T细胞与细胞F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图乙(4)抗原与细胞C的抗原识别受体直接结合细胞B将抗原呈递给细胞C(5)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考点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比较及二次免疫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的关系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类型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核心细胞B细胞T细胞杀菌物质特异性抗体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2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的关系(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4)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5)坐标曲线图示图示信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既快又多。三、典例精析:1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接种不同的疫苗,均使抗体甲产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答案B 解析接种抗原后,人体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所以A错误;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C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生,所以D错误。 2.(2011上海卷,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A溶酶体 B汗液C口腔粘膜 D胃酸(3)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4)图中和的名称分别是_和_;和分别表示_和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_。(6)接种疫苗属于_免疫方法。答案:(1)胸腺、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2)A(3)非特异性(4)B细胞记忆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5)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6)人工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在动物接受第一次抗原刺激后,会产生大量相应的记忆细胞,在同样抗原再行刺激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发生反应,形成浆细胞或是效应T细胞,而且反应比初次更急速而强烈。免疫获得的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类。其中一种免疫是自然形成的,即感染患病后自然获得,称为自然免疫;另一种是人工诱导产生的,比如注射和服用各种疫苗,包括SARS疫苗,称为人工免疫。3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其特点是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灭活抗原B抗体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3)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识别抗原。(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_不同。(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膜上的是_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是_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细胞。(6)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作“异己”时,便会导致_疾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_。A乙肝 B流感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1)C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记忆BD(2)A(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4)氨基酸序列(Y型结构的两臂末端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差异)(5)吞噬T浆(6)自身免疫D解析兔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血液中X的抗体含量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所示的变化。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因而有死疫苗和活疫苗之分。细胞识别是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其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考点四、免疫失调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一、考点概述:1.此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免疫失调的具体内容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学的应用2.在高考试题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具体考点分析:1免疫失调(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2)免疫缺陷病: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3)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比较比较内容过敏反应体液免疫激发因素过敏原抗原反应时机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抗体分布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3.免疫缺陷病(1)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疾病。(2)艾滋病(AIDS)含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致病机理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病症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3)艾滋病病毒(HIV)遗传物质:RNA。信息表达:此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T细胞的核糖体内。变异类型多,突变频率高,因为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给研制疫苗带来困难。生活方式:寄生。三、典例精析:1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为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最终来自于造血干细胞。2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解析病人血液中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够消灭乙酰胆碱受体,使得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乙酰胆碱失去结合对象,所以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效应器无法兴奋,表现出肌无力。 答案A3(2011浙江卷,4)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免疫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答案A 解析主动免疫是由机体自身产生抗体,使机体不再被病毒感染的免疫。被动免疫则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B项错误;与主动免疫相比,被动免疫具有效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所以A项正确、C项错误; 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微生物感染,D项错误。4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答案D 解析免疫预防是给健康人注射无毒或减毒的病原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而不属于细胞免疫。在人体感染了病毒后采用方法比较合适,但方法注射的只是抗体,并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没有方法产生的免疫力更持久。5 (2012上海浦东新区抽测)图1是HIV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是HIV侵入人体T淋巴细胞并增殖的示意图,图3表示HIV病毒侵入人体后,随时间的变化体内HIV病毒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的E表示_,C的成分是_。(2)HIV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识别是_(特异性/非特异性)的,HIV通过_方式进入T淋巴细胞。(3)据图2简述HIV在T淋巴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_。(4)据图3分析,在第1年内,造成HIV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_。T细胞对HIV抵抗作用的机理是_。第1年到第9年内,HIV的浓度变化是_,原因是_。若不及时治疗,艾滋病患者不能长时间生存,因为其_基本丧失。T淋巴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呈_关系。(5)由于HIV的变异具有_等特点,给疫苗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解析(1)图1表示HIV病毒,其中E表示病毒的RNA,C表示病毒的蛋白质。(2)HIV病毒是吞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清工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采购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型车库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版情感破裂双方协议离婚合同样本
- 2025版钢结构工程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
- 2025版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咨询合同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进口合同
- 二零二五年跑步俱乐部年度活动策划协议范本
- 2025防火卷帘门防火安全性能评估与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项目承包合同样本
- 合伙购买无人机设备协议书
- TSG+81-2022+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 《DB51-T 2616-2019 机关会议服务规范》
- 新课标考纲词汇1600词背诵版
- 医疗数据共享
- 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营销方案
- 以诺书-中英对照
- 国家电网招投标培训
- 2024阿克苏拜城县招聘社区工作者(3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正版授权】 ISO 1496-1:2013/Amd 2:2024 EN 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 - 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 Part 1: General cargo containers for general purposes - Amendment 2
- AQ 7014-2018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安全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