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1页
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2页
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3页
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4页
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时作业四一、 名词解释1.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学派具有强烈的派别意识,以墨子为首领,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团体,自称“墨者”。墨子卒后,其首领称为“钜子”。墨者集团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责任意识,史载他们扶助弱小,救民苦难,为此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墨子去世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子一书汇集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研究墨家政治思想的主要材料。墨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十分注重实用,墨子曾经提出了十大主张,主要有:尚同、兼爱、尚贤、非攻及节俭思想等。2.法家学派:法家学派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法家学派具有比较鲜明的派别意识,他们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是:第一,注重运用国家强制力来治理国家,建立统治秩序。法、术、势理论正是这种政治理念的系统表达。第二,极力主张君主专制,明确提出君主的权力和利益具有至上性。第三,以耕、战政策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3.董仲舒:我国西汉早期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当时的儒学宗师。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儒家典藉公羊传中的王权大一统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董仲舒促成了汉武帝独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这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4.民本: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论点。它是关于君民关系的政治理论。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孔子的“爱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汉唐以来形形色色的民本论,民本思想不断被充实和丰富。许多统治者宣称“以民为本”,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政策。最有代表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及其政治实践。5.王艮: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少时,他因家贫辍学,参加煮盐劳动。十九岁后,开始经商,家境渐宽,王艮也得以专心研究学问。他潜心自学达十年之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开始讲学。正德十年(1502),王艮赴江西拜谒王阳明,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王阳明卒后,王艮自立门户,授徒讲学。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了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清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6.郝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出身儒学世家。金亡之后,郝经移居顺天,后为顺天守帅延为上客,因而得以博览两家所藏的大量图书。宪宗时,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召请郝经。郝经“条上数十事”,受到忽必烈的赏识。忽必烈即位后,郝经被任命为翰林侍学士,出使南宋议和。但被宋权相贾似道扣留于真州达十六年之久。后郝经被送归,不久就去世。其著作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有陵川集传世。郝经最为著名的就是提出了用夏变夷的思想。7.破心中贼:是王守仁心学的重要观点。“破心中贼”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封建道德。达到“破心中贼”要求的人当人是纯善无恶的顺民。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所以他用致良知教化民众,则有“破心中贼”的奇效。如果人人如此统治就会安如泰山。“破心中贼”就是消除民的反抗,使之安心接受统治,从而解决社会政治危机,稳定明朝天下。致良知是王氏心学的基本结论, “破心中贼”是实现的途径和方法。王守仁本人对此极为看重。他的主观目的是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8.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出身于儒学世家。他曾组织过匡社,参加过武装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潜心著述,自称“船山遗老”,因而被称为“船山先生”。其著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等,有船山遗书传世。王夫之及其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二百年后始被发现,并受到高度评价。其成就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方面。王夫之精研儒学,对佛道亦有深入的理解,在对各家思想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综采各家所长,形成了内容丰富、庞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其要点有:理势关系与通变思想认为时、事、势、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因时而变法就是自然和合理的;理欲合一的观点理欲都是自然的产物,因而欲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合理性,理欲可以并行不悖,和谐共处;道器统一道为本,器为末,器具有普遍性,道器相须,两者有机结合。王夫之是传统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达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价值为人们所发现和承认,对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的变革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二、简答1.什么是无为而治?老子和庄子提出无为而治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答:(1)无为政治是道家学派基本政治主张,老子和庄子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说的无为不是统治者放弃统治,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某种“无为”方式以达到治理,这就叫“为无为而无不为”其他主要内容有:君子无为,即统治者要小心翼翼治理国家,减少政治干预和政治活动,“治大国若烹小鲜”。 使民无为,就是要使民不想为了、不能为、不敢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办法,消除能使民有为的种种条件。(2)无为政治提出的依据是基于道家学派对“道”的考察。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源是“道”而是“道”是“无为”而“自然”的,人效法“道”也应以“无为”为主。老子关于道的表述。主要有三层含义: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人们的常识可以认识的,也不是一般语言可以说清楚;道先于天地而存在,是有规律运行着的,却是不能完全准确把握的。道派生出天地万物,本质曰一,曰无。特征是运动与“用弱”。老子关于道的认识论证了两个事实。一是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和本源,因而人类社会要受到道的制约。二是道的本质是无,而人类社会特点是有。老子期待着使民不能有为,民风就会复归于善良,淳补,社会也就好治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体现了老子政治思想本质。2.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思想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答:董仲舒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主要研治春秋。公羊学。公羊学在政治上基本主张是王权大一统、注重等级原则和华夷之辩。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公羊学中大统一的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对公羊学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选,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主要内容有:(1)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董仲舒所讲的天,既有理性成分,也有神秘因素,既指自然规律,也包括伦理原则。这样的天的权威自然是至高无上的。(2)君权至上与天谴说。在现实政治中,董仲舒主张君权至上,拥护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为巩固这一体制,保证汉家天下的长期延续,他为君权至上的合法性、合理性、神圣性作了精心论证。(3)阴阳合分论与纲常理论。认为天的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体现为阴阳分合运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由天人关系、天道运行规律论证了君权至上和等级原则,又主张以天制约君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适应能力, 这是儒家政治学家成熟的表现。3.韩愈人才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4.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王安石是北宋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1)财政思想。王安石改革侧重于解决财政问题,所以财政思想是其改革思想的主要方面。其要点有:其一,为理财正名。其二,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其三,重视节约。 (2)立法与变法思想。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其主要内容有:其一、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其二、鼓吹法令制度的改易更革,并以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其三、法令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其四、制订法令制度要从现实出发。 (3)人才思想。人才思想也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立法相辅相成。其要点有:其一、批评国家人才现状,论证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其二、独特的人才标准。王安石的人才标准一是赞同改革,主张变法;二是具有治国理政的实际才能。其三、人才的教育培养。其四、人才的选拔。要从下自上、严格审查、以才取才。其五、人才的任用。要因德才授任、久任。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特征: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他提出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能立足于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积贫积弱的问题。而且他依靠君主和封建管理制度来推进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三、论述1.如何评价郝经的用夏变夷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答:12世纪末,蒙古族掘起于草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完成了全蒙古的统一.随后他又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大规范地对外扩张,先后灭西夏、金。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大元”,定都大都。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起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面对强悍而文化落后的蒙古统治者,儒生们在深信儒学论理原则的先进性、正确性、权威性的同时,只能接受被异族统治的既成事实。为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提出“用夏变夷论”。郝经明确提出“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他认为,儒家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只有践行道,所获得的政治权力、政治地位才是合法的、正当的。民众对于统治者是承认还是服从也在于其是否有道。所以君主的民族并不是天命所归、人心归附的论据,关键在于统治者是依从还是背离儒道。具体到当时,如果蒙古统治者能遵从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汉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一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郝经的观点反映出儒家理论在新形势下的自我调适,是华夷之辩在当时的应用和发展。用夏变夷也是儒家传统权变思想的一次运用,是权变牟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突出了儒家伦理纲纪原则和神圣性、权威性,为蒙古统治者提出了建立其统治全国合法性的可能性和途径,也为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作出了理论辩护。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2. 韩愈道统论的政治意义?答:这是韩愈为强化儒学的真理性而提出的学说。佛教作为宗教思想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过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发展到隋唐时,佛教思想广泛流行。当时帝王、官员、百姓,绝大多数人都信佛。但佛教信仰、仪式等与儒家思想相冲突。如伤害身体,儒家讲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父母全而生之,死后全而归之。信佛教后要自残身体。佛教要出家,不能娶妻生子,不能敬养父母。儒家第一条就讲要敬养父母,而且不孝有三。这些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 韩愈要从理论上去纠正它。 韩愈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佛教禅宗重视佛法的传承关系,提出了一个由释迦牟尼直到弘忍、慧能的传法系统,称为祖统。这代表了佛教思想的真理性。 而儒家思想从孔子创立,进入汉代成为政治思想的主流,在文化传承上发生变化。在研究儒家学派中产生各自流派,而且界限严格。这些经师又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圣人,彼此互相争论。在这种情况下,儒家本身在学术的真理性上陷入困境,受到置疑。韩愈为强化儒学的真理性,提出道统说。 道统:一个圣圣相传的序列 。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认为,人类的一切规范和政治制度都是道的具体体现 :“ 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 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 君主条件下的 一切规范和政治制度都是道的具体体现。 韩愈道统说表明,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而他自己就是这个任务的完成者。 道统说的政治意义:把儒家思想认识规范到孔孟,打破汉代以来种种学术障碍。3.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答: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1)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的本质是至善至德,良知、天理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他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大学中说的“明明亲”、“亲民”。(2)“致良知”与“破心中贼”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 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表现出恶,所以要去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王守仁大讲致良知、存理灭欲,最终还是着眼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旨在维护现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良知之学去规范社会,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解决社会政治问危机,稳定明朝天下。王守仁在镇压民众反抗斗争,“破山中贼”的过程中,认识到只靠武力镇压还远远不够,要“破心中贼”,解决民的认识问题,而致良知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思想武器。因为致良知就是要革除人们超出其社会地位的物质欲求和犯上作乱之心,即人欲,而保留良知、天理,即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