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五 第二章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学案.doc_第1页
人教A版必修五 第二章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学案.doc_第2页
人教A版必修五 第二章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学案.doc_第3页
人教A版必修五 第二章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学案.doc_第4页
人教A版必修五 第二章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课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2.熟练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有关性质解题.3.会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知识点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思考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1,那么数列an是不是等比数列?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11呢?答案当sn2n1时,annn*是等比数列;当sn2n11时,annn*不是等比数列.梳理当公比q1时,设a,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sna(qn1).即sn是n的指数型函数.当公比q1时,因为a10,所以snna1,sn是n的正比例函数.知识点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思考若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吗?答案设an的公比为q,则sn,s2nsn,s3ns2n都不为0,sna1a2an,s2nsnan1an2a2na1qna2qnanqnqnsn,s3ns2na2n1a2n2a3nan1qnan2qna2nqnqn(s2nsn),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n.梳理等比数列an前n项和的三个常用性质(1)数列an为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则sn,s2nsn,s3ns2n仍构成等比数列.(2)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snmsnqnsm(n,mn*).(3)若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偶,s奇分别是数列的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则:在其前2n项中,q;在其前2n1项中,s奇s偶a1a2a3a4a2na2n1(q1).1.对于公比q1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其qn的系数与常数项互为相反数.()2.当an为等差数列,bn为公比不是1的等比数列时,求数列的前n项和,适用错位相减法.()类型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应用例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1(a是不为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求证:数列an为等比数列.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综合问题证明当n2时,ansnsn1(a1)an1;当n1时,a1a1,满足上式,an(a1)an1,nn*.a,数列an是等比数列.反思与感悟(1)已知sn,通过an求通项an,应特别注意n2时,ansnsn1.(2)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qn1),其中a0,q0且q1,则an是等比数列.跟踪训练1若an是等比数列,且前n项和为sn3n1t,则t_.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综合问题答案解析显然q1,此时应有sna(qn1),又sn3nt,t.类型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例2已知等比数列前n项,前2n项,前3n项的和分别为sn,s2n,s3n,求证:sssn(s2ns3n).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证明方法一设此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首项为a1,当q1时,snna1,s2n2na1,s3n3na1,ssn2a4n2a5n2a,sn(s2ns3n)na1(2na13na1)5n2a,sssn(s2ns3n).当q1时,sn(1qn),s2n(1q2n),s3n(1q3n),ss2(1qn)2(1q2n)22(1qn)2(22qnq2n).又sn(s2ns3n)2(1qn)2(22qnq2n),sssn(s2ns3n).方法二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有s2nsnqnsnsn(1qn),s3nsnqnsnq2nsn,ssssn(1qn)2s(22qnq2n),sn(s2ns3n)s(22qnq2n).sssn(s2ns3n).反思与感悟处理等比数列前n项和有关问题的常用方法(1)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要注意公比q1和q1两种情形,在解有关的方程(组)时,通常用约分或两式相除的方法进行消元.(2)灵活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有关性质.跟踪训练2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n48,s2n60,求s3n.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解因为s2n2sn,所以q1,由已知得得1qn,即qn.将代入得64,所以s3n6463.例3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则等于()a.3b.c.3d.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奇偶项和的性质答案a解析a2a4a6a8a1qa3qa5qa7qq(a1a3a5a7)3.反思与感悟注意观察序号之间的联系,发现解题契机;整体思想能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变得简洁明快.跟踪训练3设数列an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数列bn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_.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奇偶项和的性质答案126解析是首项为b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类型三错位相减法求和例4求数列的前n项和.考点错位相减法求和题点错位相减法求和解设sn,则有sn,两式相减,得snsn,即sn1.sn22.反思与感悟一般地,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跟踪训练4求和:snx2x23x3nxn (x0).考点错位相减求和题点错位相减求和解当x1时,sn123n;当x1时,snx2x23x3nxn,xsnx22x33x4(n1)xnnxn1,(1x)snxx2x3xnnxn1nxn1,sn.综上可得,sn1.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2,且其前5项和为1,那么an的前10项和等于()a.31b.33c.35d.37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答案b解析设an的公比为q,由题意,q2,a1a2a3a4a51,则a6a7a8a9a10q5(a1a2a3a4a5)q52532,s1013233.2.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x3n1,则x的值为()a.b.c.d.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综合问题答案c解析方法一snx3n13n,由sna(qn1),得,x,故选c.方法二当n1时,a1s1x;当n2时,ansnsn12x3n2,an是等比数列,n1时也应适合an2x3n2,即2x31x,解得x.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bnc,等比数列bn的前n项和tn3nd,则向量a(c,d)的模为()a.1b.c.d.无法确定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综合问题答案a解析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知,c0,d1,所以向量a(c,d)的模为1.4.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q2,s10036,则a1a3a99等于()a.24b.12c.18d.22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答案b解析设a1a3a99s,则a2a4a1002s.s10036,3s36,s12,a1a3a5a9912.1.在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对公比q1或q1作出判断;若an是等比数列,且an0,则lgan构成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前n项和中用到的数学思想(1)分类讨论思想: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要分公比q1和q1两种情况讨论;研究等比数列的单调性时应进行讨论:当a10,q1或a10,0q1时为递增数列;当a11或a10,0q1时为递减数列;当q0且q1)常和指数函数相联系;等比数列前n项和sn(qn1)(q1).设a,则sna(qn1)与指数函数相联系.(3)整体思想: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常把qn,当成整体求解.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an中,a33s22,a43s32,则公比q等于()a.2b.c.4d.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性质综合答案c解析a33s22,a43s32,a4a33(s3s2)3a3,即a44a3,q4,故选c.2.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若sn是等差数列,则q等于()a.1b.0c.1或0d.1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性质综合答案a解析snsn1an,又sn是等差数列,an为定值,即数列an为常数列,q1.3.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s3013s10,s10s30140,则s20等于()a.90b.70c.40d.30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答案c解析s303s10,q1.由得q20q10120,q103,s20s10(1q10)10(13)40.4.已知sn是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若存在mn*,满足9,则数列an的公比为()a.2b.2c.3d.3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答案b解析设公比为q,若q1,则2,与题中条件矛盾,故q1.qm19,qm8.qm8,m3,q38,q2.5.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记bnam(n1)1am(n1)2am(n1)m,cnam(n1)1am(n1)2am(n1)m(m,nn*),则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数列b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qmb.数列b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2mc.数列c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m2d.数列c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mm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答案c解析an是等比数列,qmnmm(n1)mqm,(qm)m.6.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已知a2a41,s37,则s5等于()a.b.c.d.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性质综合答案b解析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且a2a41,设an的公比为q,则q0,且a1,即a31.s37,a1a2a317,即6q2q10.故q或q(舍去),a14.s58.7.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11,an13sn(n1,nn*),则a6等于()a.344b.3441c.45d.451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性质综合答案a解析当n1时,an13sn,则an23sn1,an2an13sn13sn3an1,即an24an1,该数列从第3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4倍,即该数列从第2项起是以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a23s13a13,an当n6时,a63462344.8.记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2,s618,则等于()a.3b.5c.31d.33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连续m项的和成等比数列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公比q1,1q39,q2,1q512533.二、填空题9.等比数列an共2n项,其和为240,且奇数项的和比偶数项的和大80,则公比q_.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奇偶项和的性质答案2解析根据题意得q2.10.已知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an是摆动数列,sn是an的前n项和,且5,则数列的前5项和为_.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性质综合答案解析1q25,q2.an是摆动数列,q2.首项为1,公比为,前5项和为.三、解答题11.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2,a32是a2和a4的等差中项.(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记bnanlog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考点错位相减法求和题点错位相减法求和解(1)设数列an的公比为q,由题意知2(a32)a2a4,q32q2q20,即(q2)(q21)0.q2,即an22n12n,nn*.(2)由题意得,bnn2n,sn12222323n2n,2sn122223324(n1)2nn2n1,得sn212223242nn2n12(n1)2n1.sn2(n1)2n1,nn*.12.中国人口已经出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结构特征,测算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再不实施“放开二胎”新政策,整个社会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若某地区2015年人口总数为45万,实施“放开二胎”新政策后专家估计人口总数将发生如下变化:从2016年开始到2025年每年人口比上年增加0.5万人.从2026年开始到2035年每年人口为上一年的99%.(1)求实施新政策后第n年的人口总数an的表达式;(注:2016年为第一年)(2)若新政策实施后的2016年到2035年人口平均值超过49万,则需调整政策,否则继续实施.问到2036年是否需要调整政策?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应用题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题解(1)当n10时,数列an是首项为45.5,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所以an45.50.5(n1)450.5n.当n11时,数列an是以0.99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a1050,所以an500.99n10,因此新政策实施后第n年的人口总数an(单位:万人)的表达式为an(2)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则从2016年到2035年共20年,由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s20s10(a11a12a20)477.54950(10.9910)950.8(万),所以新政策实施后的2016年到2035年的年人口均值为47.54万.因为49,故到2036年不需要调整政策.13.已知an是以a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sn为它的前n项和.(1)当s1,s3,s4成等差数列时,求q的值;(2)当sm,sn,sl成等差数列时,求证:对任意自然数k,amk,ank,alk也成等差数列.考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题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性质综合(1)解由已知,得anaqn1,因此s1a,s3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