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例妊娠晚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doc_第1页
236例妊娠晚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doc_第2页
236例妊娠晚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doc_第3页
236例妊娠晚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doc_第4页
236例妊娠晚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6例妊娠晚期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摘要】目的:采用快速的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236例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为防治围产期妊娠妇女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妊娠晚期孕妇236例,随机分两组取阴道分泌物,分段划线接种在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常规培养。结果:236份标本培养阳性76份,总阳性率32.2%。其中初产妇128例培养阳性 29例,阳性率22.7%。结论:妊娠妇女中,经产妇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高于初产妇,且经产妇中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等其他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明显上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关键词】 妊娠妇女;假丝酵母菌假丝酵母菌又称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定居在人体口腔、肠道、生殖道和皮肤等部位。约10%20%非妊娠妇女和 30%妊娠妇女阴道中有假丝酵母菌寄生,一般带菌量少,多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1。在妇女妊娠期间,各种激素水平发生了改变,阴道内微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微生物菌群比例也发生相应变化。尤其是妊娠中晚期阴道内假丝酵母菌比例增高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妊娠合并(VVC)的孕妇严重可导致早产、绒毛羊膜炎和产道损伤等,母婴垂直传播影响着妊娠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对妊娠结局和胎婴儿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2。为积极防治围生期孕妇妊娠合并VVC发生,笔者对236位妊娠中晚期孕妇阴道分泌物采用科玛嘉(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快速培养和鉴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6月来自本院产科门诊妊娠晚期(2836周)孕妇236例,;随机分两组,其中初产妇128例,年龄1926岁;经产妇108例,年龄2839岁,患者取截石位,取无菌棉拭子经窥阴器在阴道侧壁或后穹隆部轻轻转动3圈取分泌物,放置无菌试管中,立刻保温送检培养。1.2实验材料: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购自郑州贝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本院细菌室制成直径为7.0 cm琼脂平板。1.3实验方法:培养法:分泌物拭子接种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分段划线后放置35培养2448 h后观察判断: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出绿色或翠绿色菌落,表面和周围光滑,直径约2 mm;热带假丝酵母菌生长出蓝灰色或铁灰色圆形菌落,直径约1.5 mm;克柔假丝酵母菌生长出紫红色或粉红色较大菌落,近似圆形,边缘模糊有微毛,直径约45 mm,光滑假丝酵母菌生长出紫色菌落,表面和周围光滑,直径约2 mm,菌落白色是其他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菌和显色不确定的菌株纯化后,采用法国梅里埃API 20C CAX鉴定条确定,培养7 d后不生长者阴性。2结果236位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76例,总阳性率32.2%,其中128例初产妇培养例阳性29例,阳性率22.7%,菌群分布见表1,其中108例经产妇培养阳性47例,阳性率36.7%,菌群分布见表2。表1初产妇128例分离的株假丝酵母菌构成情况表2经产妇108例分离的株假丝酵母菌构成情况3讨论约20%健康妇女体内寄居着假丝酵母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约13%17%,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约1%4%,其他假丝酵母菌偶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随着妊娠期的进展感染率也持续增加,并且临床症状严重,治疗效果显著低于非妊娠发病妇女。假丝酵母菌属条件致病菌,是VVC病原体,主要寄生在人体口腔、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但菌量很少,并不会引发感染或有VVC症状,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形成适宜的感染条件,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便可相互传染,引发感染。妊娠是妇女VVC发生的主要诱因,尤其在妊娠合并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的妇女之中发生率更高。主要原因是妊娠妇女免疫力降低,妊娠时期雌激素、孕激素均较非孕时明显增高,尤其是妊娠晚期,阴道黏膜组织水肿、充血、润滑,阴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白带增多;高雌激素水平不仅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加聚积,乳酸杆菌利用后乳酸生成量增加,阴道pH 下降,加强了假丝酵母菌的黏附定植能力,使其发芽能力增强形成菌丝相,同时高糖原为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出芽,形成芽管、假菌丝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孕激素增高降低了妊娠妇女白细胞的抗假丝酵母菌活性,促进了假丝酵母菌繁殖;再加之妊娠晚期妇女肾糖阈降低,伴随尿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又为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大量碳源。此外,孕妇自身的年龄、产次、人种、卫生习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地、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孕前体检情况以及妊娠期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等方面的差别,使用过口服避孕药或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等,都是妊娠妇女VVC发生的影响因素3。本次调查研究显示,236位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76例,总阳性率32.2%,略高于文献30%的检出率2,主要原因是调查对象是妊娠晚期(2836周)孕妇,阳性率要高于30%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刘凯波等对160例妊娠妇女外生殖道感染分析假丝酵母菌培养55%阳性率1。其中初产妇(22.7%)较经产妇(36.7%)阳性率低,与孕妇自身的年龄、产次、人种、卫生习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保健意识等因素相关外,还可能与婚龄短、性生活短和VVC保持较好有关。这在假丝酵母菌构成中可显示,初产妇培养阳性率为22.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70%)为主,伴少量光滑假丝酵母菌(17%),热带、克柔等其他假丝酵母菌偶见,多为过路菌,与妊娠期妇女阴道的微生态演替一致4;经产妇培养阳性率36.7%,虽以白色假丝酵母菌(53%)为主,热带假丝酵母菌(17%)、光滑假丝酵母菌(15%)等其他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明显上升,提示阴道自净作用减弱,微生态失衡,VVC发生率增加,应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卫生宣教,对于白带异常和有症状孕妇积极治疗。【参考文献】 1刘凯波,沈汝刚,何芳,等,妊娠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果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1(20):40.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9.3吴文臻,刘建慧,刘克秀,160例妊娠妇女外生殖道感染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4(20):387.4杨景云.医用微生态学M.北京:中国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