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取: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不唯一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排己性: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方便性:一般选取地面为参照物例: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2、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楼房一栋栋的向上升,则飞机正在( )A、上升 B、下降 C、静止 D、都有可能3、有六架战机一相同的速度列队行驶,此时,若以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有时可以不选参照物C、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我们选定的参照物后,就必须把它看成是运动的D、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 机械运动1) 、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3)、机械运动的判定: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所选物体(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例:1、下列现象中是机械运动的是:( )A、树木生长 B、地球绕日运动 C、水的蒸发 D、花开花落 2、关于机械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B、火车奔驰、小鸟飞翔、河水流动等都是机械运动C、机械运动是各种各样的 D、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不做机械运动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研究物体时运动的。 观察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研究物体是静止的。 例: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站在路边的行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人们认为汽车行驶的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B、不论选什么为参照物,乘客是不动的C、司机说乘客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 D、乘客说行人没有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选取参照物不同,则结论是不同的3)、相对静止的条件是: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都相同例: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是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 B、一列沿平直铁轨行驶的列车中的1号车厢和5号车厢C、人走路时左脚和右脚 D、火箭发射离开地面时,火箭和被其运载的卫星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及相关知识 1)、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2 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速度越大,运动越快4)、速度的单位及表达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 或 km/h 15m/s=_km/h 18km/h=_m/s有关速度的简单计算:v=s/t s=vt t=s/v例: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2、运动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理解:速度是一个定值,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运动时间长短、通过路程的大小无关例: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_。比例:路程比: 速度比: 时间比: 例:1、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比是3:2,路程比是1: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比是_. 2、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比为2:3,路程比为4:3,则甲乙所用时间比_. 3、甲乙两车运动速度比为3:5,所用时间比为2:3,则它们行驶的路程之比_.图像(了解)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计算:A、 运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的计算(略)B、 追及问题:两物体同向运动,追及时间:例:甲乙两车同向匀速行驶,甲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乙车在甲车后面5km处以60km/h的速度追赶,那么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乙刚好追上甲时,甲车前进了多远? C、 相遇问题:两物体相向而行,相遇时间:例:甲乙两车相距6km相向而行,甲乙两车分别以40km/h和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问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D、 过桥(洞)问题:a、车全部通过桥(洞): b、车全部在桥(洞):例、1、一列火车以10m/s的速度全部通过500m的山洞,共用时间为70s,则该列车的车长为多少m? 2、一列长300m的火车,在距大桥2400m时匀速行驶了2min后车头到达桥头,若车保持相同的速度,通过此桥用了40s,试计算桥的长度?3、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的行进速度是多少? E、 安全问题:例: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行驶,前方50m处一行人以1.5m/s的速度横穿6m宽的马路,他能不能在汽车到来之前穿过马路?F、 利用声音的传播计算距离。(回声)G、 信息分析问题:例: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一位乘客在经过A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时整,当经过B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时48分,则: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分钟?汽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变速运动:概念: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并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例:某人跑步,在前30s跑了90m,休息了30s后,接着又用了10s时间跑了50m,那么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 速度的综合应用例:1、一辆汽车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10m/s,在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15m/s,试计算这辆汽车载全程的平均速度?2、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6m/s,则该物体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m 1m=106m 1m=109nm 1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_、课桌高0.7_、篮球直径24_、指甲宽度 1_、铅笔芯的直径1_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_ 、 手掌宽度1_ 、墨水瓶高度6_.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 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例: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那个值较准确? 7、误差: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只能减小,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分(min) 时(h)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秒表(停表)的使用:调:按下归零按钮,使停表指针指在“0”处按:按动停表控制按钮开始计时停:计时结束时按动停表控制按钮,停表停在最后记时处。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例:足球赛中,小范接队友角球,头球攻门,球改变方向飞向球门;同时他感到头有点疼。以上事实说明:(1)力能改变物体的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4、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两个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5、如何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明确所要研究的是哪一个力明确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作用主动的为施力物体、被动的为受力物体。例:“人抬扁担”、“扁担压人”这两句话中,受力物体分别是_和 _.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7、力的测量: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测量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说明: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大小、方向或作用点改变时,一般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也会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力的三要素不一定相同。9、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并且需确切的表示出力的大小。例:某同学用80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小车,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六、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例:下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假设,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B都是实验事实 C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 D是实验事实,是实验推论(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3、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例:1、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子弹具有_,为什么最终又停下? 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具有惯性C、物体只有受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只有物体质量有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5、惯性的利用与防止(增大质量或减小质量)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等等例:人们有时利用惯性,有时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掉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七、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理解: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则处于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受力平衡(F=0)例:1、关于运动和力下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物体运动快慢发生变化,一定有力的作用 B、要使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一定有力的作用 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运动的物体仍然运动D、直升飞机匀速上升时,螺旋桨产生的升力一定大于该飞机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的升力。2、如图,下列哪个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的(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A B C D例:1、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 D、无法判断2、下列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的是( )A、从树枝上掉下后正在下落的苹果 B、在圆形轨道上匀速运动的小球C、在斜面上沿直线匀速上坡的汽车 D、在奥迪上滚动的足球3、一辆重40000N的载重汽车载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是4800N,它所受牵引力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西安经开第五小学教职工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医共体钟公庙分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喜迎国庆演讲稿
- 2025年济宁邹城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教育类)(27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第十四师昆玉市二二四团玉龙幼儿园自聘教师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办幼儿园招聘2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宁夏医科大学自主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贵州安顺市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贵州省人民医院第十三届贵州人博会引进人才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生物固氮团队公开招聘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个人简历模板(5套完整版)
- 跟踪出站调车讲解
- 2023-2024年贵州省劳动合同样本范本书电子版完整版
- 耳部全息铜砭刮痧
- 煤气发生炉拆除方案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详解及课后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及护理查房制度解读》
- 聚氨酯管道保温施工方案
- 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
- J17J177 钢丝网架珍珠岩复合保温外墙板建筑构造
- 酒店账单-水单-住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