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大题 快攻加固 四 方法突破 一 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的解读方法1 S 型曲线的避错要领 抓两值 一抓 K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 K值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 N t 为0 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可通过减少环境阻力增大K值 防治有害生物 可通过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 草原载畜量不得超过K值 合理确定载畜量 二抓 K 2 K 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渔业捕捞要在K 2 K值进行 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K 2左右 以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防治有害生物应在K 2前进行 且越早越好 严防有害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 2 2 J 型曲线与 易错辨析 J 型增长是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模型 种群数量Nt N0 t Nt 1 Nt 解答 J 型曲线试题的关键是理解 的含义与应用 1 理想状态下 J 型曲线的 一定大于1 且为定值 不同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的 值一般不同 2 也可以用来表示自然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变化情况 1 种群数量增加 增长型 1 种群数量不变 稳定型 1 种群数量减少 衰退型 二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注意事项1 取样原则 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是随便取样 既不能在种群数量 丰富 的地点取样 也不能在种群数量 稀少 的地点取样 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 矩形地块适用五点取样法 狭长或不规则地块适用等距取样法 2 样方数量和样方大小 种群数量较多时可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个体体积较小时可适当减小样方面积 例如调查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为100m2 灌木为16m2 草本植物为1m2 种群数量较少时可适当增加样方数量或增大样方面积 以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多 使调查结果更准确 3 计数原则和计数方法 正方形样方边线上的个体的计数原则是 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计数方法 以5个面积均为S的样方为例 种群密度 N1 N2 N3 N4 N5 5S 或 N1 S N2 S N3 S N4 S N5 S 5 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 三看 法巧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一看 定义 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 同一地点不同高度 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 不同地点不同海拔 常呈现出镶嵌分布的特点 二看 原因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的影响 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有很多 如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三看 范围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适用的范围是群落 是群落特有的空间结构 种群范围比群落小 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生态系统范围比群落大 具有一定的结构 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上述结论不能张冠李戴 否则就会成为错误的观点 2 5角度 快速界定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3 群落演替的三个常考的易错点 1 群落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标志是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 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约等于能量输出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2 演替并不是 取而代之 而是一种 优势取代 如形成森林后 乔木占据优势地位 但森林中仍有灌木 草本植物 苔藓等 3 人类活动是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不是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多数情况下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但有时候只影响演替的速度 或者只影响演替的方向 四 分析能量流动过程易错点1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几个易错问题点拨易错1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一定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对于人工生态系统来说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两个来源 一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二是人工输入的能量 易错2 能量传递效率 生物数量之比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 而不是两个种群 同化的能量之比 而不是生物数量之比 易错3 摄入量 同化量 摄入量 同化量 粪便量 同化量 呼吸量 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被利用量 2 有关能量流动问题的几个易错细节知识细节1 对生产者而言 强调的关键词是 固定 而不是 照射 细节2 对各级消费者而言 强调的关键词是 同化 而不是 摄入 细节3 某一营养级的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 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 流入分解者 的一部分 细节4 在理解能量流动与解答相关试题时 要做到 两讲两不讲 即可以讲 提高能量利用率 和 实现能量多级利用 但不能讲 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和 能量循环利用 3 几组概念辨析 1 能量利用率和能量传递效率的区别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如 桑基鱼塘 留民营村 等生态农业 都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考生应注意的是 这样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但不能提高食物链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含有的能量是最多的 而人工生态系统中就可能出现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超过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现象 因为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除了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 还可以来自人工输入 如人工鱼塘里的能量除了来自生产者之外 主要来自人工投放的饵料 一定要注意这种特殊情况 不然极易出错 3 生物富集作用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区别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 通过食物链在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逐渐地富集起来 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中 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 体内某些有害物质积累量越多 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情况是生物所处营养级越高 获得的能量越少 快攻加固练 1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 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 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1 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 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 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 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 则一段时间后 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 其原因是 3 在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 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解析 1 550头 250km2 2 2头 km2 种群数量达到K 2时 增长速度最快 即 1000头 2 250km2 2头 km2 2 由甲种植物 乙种动物 丙种动物分析可知 当丙种动物增多时 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 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 乙种动物数量下降 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 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 3 依据能量传递的特点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可推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 2 2头 km22头 km2 2 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 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 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 大于 2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 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 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 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 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 应采用 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 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 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 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3 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 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 另一份煮玉米粥 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解析 1 物种种类增多 可以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遗传多样性 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 对于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不同物种为了同样的食物而发生争斗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进行物种内部的信息交流 从而实现种群的繁衍 维持生殖隔离 3 发酵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被微生物 酵母菌 利用 故玉米馒头所含能量较少 答案 1 遗传 基因 多样性 2 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 3 玉米馒头 3 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 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 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 在繁殖策略 遗传性状保持 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 拯救A种群时 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种群中选择与这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 与这6只雄鸟进行 来繁殖后代 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 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 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 能够传递下去 2 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 人工A种群 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 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通常要采取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 者和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 在放归一段时间后 若要估计 人工A种群 的密度 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解析 1 拯救A种群时 应选择与A种群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 与A种群仅存的6只雄鸟进行交配来繁殖后代 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 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 遗传物质 能够传递下去 2 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 人工A种群 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 通常要采取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天敌 捕食者 和竞争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 要估计某种鸟的密度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 1 杂交基因 2 竞争捕食标志重捕法 4 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 保护海岸的作用 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 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 间接 或 潜在 价值 2 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中A是一种气体 B C D E和F表示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表示初级消费者 解析 1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 保护海岸的作用 这类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 分析题图可知 图中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 其中A是大气中的CO2库 E是生产者 E C B D生物都有一部分物质流向F F是分解者 C是初级消费者 B是次级消费者 D是三级消费者 答案 1 间接 2 CO2生产者分解者C 5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对西黄松老龄 未砍伐50 250年 和幼龄 砍伐后22年 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 结果见题表 据表回答 净初级生产力 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1 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 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2 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 部位被固定 进入生物群落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 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 发育 繁殖 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 其中 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 的呼吸作用 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 的分解作用 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 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 幼龄西黄松群落 填 能 或 不能 降低大气碳总量 解析 1 森林中的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 能形成自然的幼龄群落 说明被破坏后的生态系统能够逐渐恢复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 植物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固定CO2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根据题意可知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年每平方米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碳量可用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表示 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用于生产者当年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碳量每平方米为360g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碳可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 3 分析表中数据 幼龄西黄松群落中每克 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 1460 0 2466 老龄西黄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 12730 0 0369 前者大于后者 表中幼龄西黄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60g m2 年 但是整个生态系统碳的输出量为390g m2 年 因此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 答案 1 恢复力 2 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 3 大于不能 6 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食物网中 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绿鹭分别处于第 个营养级 2 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 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 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 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 生态系统的 功能较强 3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鲶鱼粪便中的能量 填 能 或 不能 直接被水蚤利用 在该食物网中 体形较大的鲶鱼的数量比水蚤少 其原因是 解析 1 图中的8条食物链分别为藻类 轮虫 水蚤 鲶鱼 绿鹭 藻类 轮虫 水蚤 划蝽 鲶鱼 绿鹭 藻类 轮虫 水蚤 划蝽 青蛙 绿鹭 藻类 水蚤 鲶鱼 绿鹭 藻类 水蚤 划蝽 鲶鱼 绿鹭 藻类 水蚤 划蝽 青蛙 绿鹭 藻类 蚊子幼虫 划蝽 鲶鱼 绿鹭 藻类 蚊子幼虫 划蝽 青蛙 绿鹭 从以上8条食物链可以看出绿鹭分别处于第4 5和6个营养级 2 蚊子幼虫属于中间营养级 若其数量减少 划蝽转而更多地捕食水蚤 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下降 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3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鲶鱼捕食水蚤 鲶鱼粪便中的能量由水蚤流向分解者 而不是直接被水蚤利用 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的高 获得的能量较少 答案 1 84 5和6 2 下降自我调节 3 不能鲶鱼所处的营养级比水蚤的高 获得的能量较少 7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 具有稳定环境 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 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 碱蓬 柽柳等 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 图中甲 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 N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 Nt 1 之间的关系 直线p表示Nt 1 Nt 甲曲线上A B C三点中 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 乙曲线上D E F三点中 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 Nt小于a时 甲 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 生物种类贫乏 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 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 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 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这属于 保护 解析 1 土壤湿度 地形变化等不同会导致该湿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 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2 直线p表示Nt 1 Nt 所以直线上方各点表示Nt 1 Nt 种群增长 直线p上的点表示种群数量不变 直线p下方的点表示Nt 1 Nt 种群数量减少 Nt小于a时 甲代表的生物种群数量后一年减少 更容易消亡 3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种类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和建立精子库 种子库等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答案 1 水平样方 2 BF甲 3 生产者抵抗力就地 8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 均种上水稻苗 28株 m2 和3种杂草 均为1株 m2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 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 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2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 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3 实验期间 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4 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 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 时间足够长 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 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 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 解析 1 根据题图及题干信息可知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 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密度增长率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 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 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由图可知 随福寿螺的密度增大 鸭舌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减小 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 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大于0 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在自然环境中 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种群数量呈现 S 型增长 4 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后低密度处理小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由实验数据可知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最大 且福寿螺不捕食狐尾草 因此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优势种的水生植物群落 5 除去福寿螺和杂草 种群的物种丰富度下降 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 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 1 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 消费者捕食 3 大于 S 4 次生狐尾草 5 抵抗力 9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 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 结果如下表 注 表中 1 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 小于2 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 通常 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是 研究表明 该鱼在3 时达到性成熟 进入成年 9 时丧失繁殖能力 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 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 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阶段的关键点
- 氧化铝生产线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国泰君安港股通开通测试题及答案
- 设备备份应急预案
-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 新人教版
-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与公共交通改善方案
- 第四节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人教版
- 笔迹鉴定合同
- 2025年新能源绿色制造工艺在新能源产业绿色制造政策分析中的应用报告
- 顺昌县加固施工方案
- 作文写作(解析版)-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贵州专用)
-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股东出资合作框架协议
-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课件 - 探索数字化时代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资源管理
- 异麦芽糖酐铁注射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制造业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方案
- 农村宅基地转让协议书
- (2024年)大学网球课教案模板共
- 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
- 警校生未来职业规划
- 《国歌法》、《国旗法》主题班会
- 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