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 1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2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总结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 董新艳 张兴儒 青海大学化工学院 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重金属离子 去毒灭菌和去除中草药中的农药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压力 温度 提携剂 原料颗粒等因素对超临界萃取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中草药 有效成分中图分类号 TQ4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 8996 2005 03 0015 04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超临界流体 SupercriticalFluid 是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高密度流体 它的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兼有两者的优点 其对液体 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液体溶剂相当 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以及运动速度和流动性能 这些特性使超临界流体的传质速率比液体溶剂提高很多 超临界流体最重要的性质是具有很大的压缩性 在临界点附近 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超临界流体密度的较大变化 因此 在萃取过程中 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来改变密度 使溶质的溶解能力发生大幅度变化 可以有选择地溶解目的成分 来实现萃取和分离过程 4 与传统方法相比 超临界萃取具有萃取时间短 得率高 有效成分含量高 质量稳定等优点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2 1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2 2提取中草药中的重金属离子2 3合理改变中药形状2 4去毒灭菌作用2 5分析检测及去除中草药中的农药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2 1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目前 国内外研究者多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草药中不同种类的药用成份 如挥发油 生物碱 萜类 丙素酚类 醌类及葸衍生物及其他成分等 挥发油的提取 据报道 于恩平等 5 用CO2SFE从月见草种子中萃取月见草油 结果月见草精油的色泽和透明度 有显著生理活性的C 亚麻酸的含量均优于溶剂法 李菁 6 等用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挥发油 采用压力30MPa 温度44e 时间3h 收率为115 对所得精油进行GC MS分析后 首次分离鉴定得到常规法得不到的一系列烷烃 有机酸及酯类等28个成分 除此 王海波 7 报道 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蛇床子挥发油的成分 李娟等 8 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沙棘籽油的化学成分等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2 1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目前 国内外研究者多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草药中不同种类的药用成份 如挥发油 生物碱 萜类 丙素酚类 醌类及葸衍生物及其他成分等 挥发油的提取 据报道 于恩平等 5 用CO2SFE从月见草种子中萃取月见草油 结果月见草精油的色泽和透明度 有显著生理活性的C 亚麻酸的含量均优于溶剂法 李菁 6 等用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挥发油 采用压力30MPa 温度44e 时间3h 收率为115 对所得精油进行GC MS分析后 首次分离鉴定得到常规法得不到的一系列烷烃 有机酸及酯类等28个成分 除此 王海波 7 报道 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蛇床子挥发油的成分 李娟等 8 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沙棘籽油的化学成分等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萜类的提取 青蒿素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成分 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 葛发欢 1 2 等采用超临界CO2作溶剂 从黄花蒿中循环提取分离青蒿素 提取产率可达92 并提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 生物碱的提取 李玲 9 等采用双水平 双因子设计法对中药材马蓝 菘蓝 蓼蓝的有效成分靛玉红的萃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用微孔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监测 证明超临界CO2萃取省时 经济 选择性可调性很强 可应用于中草药的质量控制 丙素酚类的提取 包括黄酮类 香豆素类 木质素类 木脂素类等 银杏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 邓启焕 10 等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小试中试装置 以一种特殊的醇类物质为夹带剂 提取银杏叶有效成分银杏黄酮和内脂 得率高出溶剂萃取法两倍 且提取质量高于溶剂萃取法国际现行公认的质量标准 无重金属残余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1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醌类及葸衍生物的提取 丹参酮 A是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之一 苏子仁 3 等采用超临界萃取加乙醇作为夹带剂 萃取压力为20MPa 温度40e 得到结晶状物及深红色夹带剂液 丹参酮 A的含量高 其采用的SFE CO2萃取方法优于乙醇提取工艺 李云华 11 等学者用超临界萃取从大黄中提取大黄素 提取效率较高 其它成分的提取 Catchpole 12 等用SC CO2和乙醇从金丝桃中萃取到脂肪酸和植物固醇 收率达10 12 从卡法胡椒中萃取得到卡法内酯的收率可达3 8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2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1 温度 一定压力下 升温能增加被萃取物的挥发性 其在SCF的浓度提高 使萃取数量增大 但另一方面 升温使SCF密度降低 溶解能力下降 造成萃取数量减少 因而温度影响较复杂 需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影响 2 压力 萃取温度一定时 增大压力 SCF密度 溶剂的强度及溶质的溶解度增加 对不同物质 其萃取压力不同 3 萃取物颗粒大小 萃取物颗粒要适宜 粒度越小 与SCF接触面积越大 有利于提高萃取速度 但同时 粒度过小会堵塞筛孔 造成摩擦升热 使体系温度升高 活性物质遭破坏 4 流体流量 SCF在萃取器中停留的时间延长 则与待萃取物质接触时间增加 利于提高萃取效率 另一方面 流体的流量减少 会使萃取过程中的传质推动力减小 传质速度下降 从而影响了SCF的萃取能力 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方面来确定流体流量 主要影响因素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2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5 夹带剂和表面活性剂 夹带剂 又称改性剂 加入后与超临界流体混合 改善了溶剂的极性及溶解性能 适宜的夹带剂不但可提高被萃取组分的溶解度 同时也可提高萃取的选择性 增大提取组分的纯度 常用的夹带剂大多为甲醇 乙醇 丙酮 氯仿等有机溶剂 此外水 有机酸 有机碱等也可用作夹带剂 夹带剂的加入方式有静态加入和动态加入两种 4 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视情况而定 当基本的束缚作用是第一位影响时 采用静态加入方式 因为最初高浓度极性溶剂的浸润有利于待萃取成分的释放 而SCF中溶解度低为主要因素时 则采用动态加入方式 也有把两种方式联合起来使用 但大多采用动态加入方式 有文献报道把表面活性剂应用到SFE技术上 SFE则可以扩展到水溶液体系 并已成功地提取出如蛋白质这样的极性大分子 进一步提高了萃取效率 5 6 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对提高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同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也带来了与萃取物分离等问题 无论如何 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为SFE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新途径 也是今后超临界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 主要影响因素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佟若菲1 张秋爽2 朱雪瑜3 1 天津市儿童医院 天津300074 2 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天津300308 3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300193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 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 考查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等因素对黄连中生物碱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 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黄连中生物碱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 萃取压力30MPa 物料粒度40 60目 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1 5h 此条件下黄连中生物碱萃取率为14 24 结论 该方法提取效率高 稳定 准确 重现性好 关键词 黄连 生物碱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图分类号 TQ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 5687 2010 05 0071 03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welcometousethesePowerPointtemplates NewContentdesign 10yearsexperience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 三角叶黄连 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 或云连 CoptisteetaWall 的干燥根茎 性味苦 寒 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等功效 其化学成分有异喹啉类生物碱 Isoquinolinealkaloids 阿魏酸和绿原酸 生物碱类主要为小檗碱 黄连碱 巴马亭 药根碱 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 一般以小檗碱 berberine 为质控目标 生物碱类成分多以亲脂性的游离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黄连中简单生物碱在总生物碱中所占比例非常大 而简单生物碱为小分子物质 故提取多采取醇提和酸提等方法 4 7 但这些方法存在提取率低 有机溶剂残留等缺点 醇提过程中的浓缩会造成大量生物碱的损失 酸提取法不仅时间长 而且在提取过程中易造成易氧化成分的破坏与损失 对部分成分有破坏作用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一项高新型物质分离精制技术 具有在接近室温的环境下进行萃取 不会破坏生物活性物质 操作方便 能耗低 无污染 分离能力高 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中药中生物碱极性较大 单纯提高萃取压力并不能明显的改善生物碱在流体中的溶解度 9 因此一般通过加入夹带剂来改善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能 来促进成分的溶出和提高萃取率 而且生物碱容易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 常加碱化试剂来提高其萃取率 本实验选用乙醇为夹带剂 主要研究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度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黄连中生物碱的影响 探讨最佳的萃取工艺条件 旨在为黄连药材在国内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连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1 仪器与材料 HA220 50 06型超临界流体CO2萃取装置 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 黄连药材产地四川 经本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 CO2 体积分数为99 5 2 方法与结果 2 1单因素实验2 2正交实验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2 1单因素实验2 1 1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黄连粉碎 过40目筛 在萃取温度为55 萃取时间为2h 萃取压力分别为15 20 25 30和35MPa时进行超临界CO2萃取 考查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1 萃取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当压力超过30Mpa时萃取率反而下降 故在后续的正交实验中采用25 30和35MPa进行考查 表1萃取压力对黄连生物碱萃取率的影响 2 1 2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黄连粉碎 过40目筛 在萃取压力为30MPa 萃取时间为2h 萃取温度分别为40 45 50 55 60 65和70 时进行超临界CO2萃取 考查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2 随着萃取温度的提高 生物碱萃取率也随之增大 但萃取温度提高到60 以上时 萃取率迅速降低 故在后续的正交实验中萃取温度选择55 60和65 进行考查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表2萃取温度对黄连生物碱萃取率的影响 2 1 3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黄连粉碎 过40目筛 在萃取压力为30MPa 萃取温度为60 萃取时间分别为0 5 1 0 1 5 2 0和2 5h时进行超临界CO2萃取 考查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3 萃取率随着萃取时间的增长也在增长 但时间过长萃取率反而下降 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他成分萃取率增加的缘故 故在后续的正交实验中提取时间选择1 0 1 5和2 0h 表3萃取时间对黄连生物碱萃取率的影响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2 1 4物料粒度对萃取率的影响黄连粉碎 分别过20 40 60和80目筛 在萃取压力为30MPa 萃取温度为60 条件下 萃取时间定为1 5h 考查物料粒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4 粒度越小萃取率越高 但时间过长萃取率反而下降 可能是由于物料过细容易造成通路堵塞和粉碎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使挥发成分损失 而且物料过细增加了粉碎的难度 因此适宜的粒度应为40 60目 表4粉碎粒度对黄连生物碱萃取率的影响 2 1 5乙醇用量对总生物碱得率的影响应用SCF CO2萃取时采用夹带剂对萃取过程进行强化 既可以提高萃取效率 同时还能降低萃取过程的操作压力 见表5 随着夹带剂用量的提高 总生物碱得率经历了一个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尤其是开始时递增的趋势显著 当夹带剂的用量达到200ml时 总生物碱得率最高 故确定最佳夹带剂用量为200ml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表5夹带剂的体积分数对总生物碱得率的影响 2 2正交实验综合各因素对黄连生物碱萃取率影响的研究结果 确定了萃取温度 萃取压力 萃取时间的参数范围 以萃取率为考核指标 采用L9 34 正交实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 各因素及水平值见表6 2 2 1正交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7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 从表7中看出 各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顺序为 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最佳萃取工艺为A2B2C2 即萃取压力30Mpa 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1 5h 通过表8方差分析可知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他因素没有太大的显著性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表6SFE萃取黄连生物碱因素水平表 表7L9 34 正交实验结果 黄连中生物碱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3 表8L9 34 方差分析结果 注 F0 05 2 2 19 00 P 0 05 2 2 2验证试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果的准确性 按最佳条件进行3次验证实验 黄连生物碱萃取率分别为14 25 14 17 和14 29 其均值为14 24 表明结果稳定工艺可行 3 结论本实验表明 萃取压力是影响黄连生物碱提取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 萃取压力增加 会增加CO2的密度及溶质和溶剂的传质效率 有利于萃取物的提取 但压力过大 CO2密度和黏度增大 传质性能变差 萃取能力减弱 甚至使萃取选择性变差 萃取物纯度降低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卢立琼1戴纯辉2 1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浙江宁波3150102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 红豆杉中所含紫杉醇具有较广的抗癌谱 可用于治疗卵巢癌 乳腺癌 食管癌等癌症 本文对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的紫杉醇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紫杉醇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工艺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1 仪器与材料 1 1实验设备 SFE 2型CO2超临界萃取仪 美国应用分离公司 SSI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包括SSI III双元液相泵 Molde紫外检测器 美国科学系统公司 KQ 250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 2实验试剂 乙腈 色谱纯 美国TEDIA 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紫杉醇标准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100382 200303 1 3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枝叶 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 1工艺流程 南方红豆杉鲜料净选堆置自然发酵干燥粉碎CO2超临界萃取提取液色谱分析干燥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2 2操作方法2 2 1粉碎原料 阴凉处自然堆置 发酵5 7天 待原料由深绿色变成褐色细粉或小块 打开晾干 粉碎 2 2 2提取 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 每次用料量50g 参考CO2超临界萃取文献及紫杉醇具有的化学特性 拟定了萃取参数 以甲醇 乙醇 2 1 体积比 为夹带剂 选定温度 压力 时间 夹带剂用量等4个因素为主要考察因素 1 按L9 43 正交表设定试验 如表1 表1南方红豆杉CO2超临界萃取因素水平表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2 2 3分析方法色谱条件 C18色谱柱 250mm 4 6mm 5 m 流动相 乙腈 水 55 45 流速 1ml min 柱温 室温 检测波长 227nm 进样量 10 l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磷干燥器内干燥24小时后的紫杉醇对照品1 0mg 置于10ml容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作为对照品溶液 浓度为0 1mg ml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CO2超临界萃取浸膏 加二氯甲烷 水 30 15 45ml 萃取3次 合并二氯甲烷液 蒸干 残渣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过0 45 m微孔滤膜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测定 取南方红豆杉枝叶1 0g 精密称定 分别加甲醇50ml超声提取2次 过滤 合并滤液 蒸干 残渣加二氯甲烷 水 2 1 45ml萃取3次 合并二氯甲烷液 蒸干 残渣转移至5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过0 45 m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重复测定3次 结果如表2 表2南方红豆杉枝叶紫杉醇含量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3结果与分析3 1超临界萃取结果 用CO2超临界萃取法从南方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正交试验 结果如表3 表3南方红豆杉CO2超临界萃取正交试验结果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各因素对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提取率的影响为夹带剂体积 萃取温度 萃取压力 萃取时间 以萃取时间作为误差 方差分析 夹带剂体积及萃取温度对紫杉醇的提取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但是萃取温度对紫杉醇的提取为负影响 萃取压力增加至25MPa以上后紫杉醇的提取率不再提高 故结合实际情况 拟定工艺为 夹带剂体积20ml 萃取压力25MPa 萃取时间120min 萃取温度40 3 2最佳工艺验证 取经处理后的南方红豆杉枝叶50g 三份按最佳提取参数提取 即 夹带剂体积20ml 萃取压力30MPa 萃取时间120min 萃取温度40 测定提取物含量 如表4 表4最佳工艺验证结果 mg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4 4结论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 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萃取技术 具有防止热敏性物质的氧化 安全 无毒 价廉等特点 萃取温度对提取率呈负影响 可能由于紫杉醇为热敏性物质 高温使紫杉醇结构破坏 从而影响提取率 本文以废弃的南方红豆杉枝叶为原料 进行了CO2超临界萃取紫杉醇的工艺研究 经三批药材的工艺验证 平均紫杉醇含量为7 83mg 转移率85 达到了较好的提取效果 为紫杉醇获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总结 目前 有关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较多 可分为挥发油 生物碱 醌类 多糖 皂苷类 黄酮类 木脂素和香豆素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 挥发油的提取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成功提取挥发油成分的中药已达数十种 研究结果表明 该项技术对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有着其他提取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由于挥发油成分极性小 分子量小且沸点低 在CO2流体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特别是大多数挥发油成分不稳定 在用传统提取工艺提取时极易分解和挥发 收效低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提取时挥发油成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