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杨成志.ppt_第1页
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杨成志.ppt_第2页
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杨成志.ppt_第3页
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杨成志.ppt_第4页
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杨成志.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成志滇川民族学调查第一人 2016年10月13 个人简介杨成志先生 1902一1991 是中国现代民族学 人类学 民俗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其一生致力于民族学 人类学以及民俗学的研究之中 为中国文化人类学做出不朽的贡献 主张 对民族学的研究支持三方面进行 首先对现代人类民族科学理论基础求纵横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在教学上着重培养研究生 包括本科三 四年级考古 民族和民俗学学生 引导其兴趣 醉心专业 在田野工作上分析实况和发现问题 做出客观的识别 最后 主张研究路线要由 脚 爬山开踏进来 却不是由 手 抄录转贩出去 人生历程 艰难求索之路 1923 1949 民族文化的研究发掘与宣传 1952 1987 辞世 1991 诞生 1902 1902年5月1日 杨成志诞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汕尾镇盐町村的一个贫困海员家庭 乳名 浩 字 有竟 1991年5月30日夜 杨先生起来行走时突然摔倒 无疾而终 享年90岁 艰难求索之路 1923 1949 1923一1927年 就读于岭南大学历史系 并主编 南大青年 南大思潮 和 南风 等刊物 后加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1928年远赴云南 对凉山彝族的社会与文化展开了长达一年的调查 开中国学者西南民族调查之先河 1930年 中山大学派杨成志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人类学院留学 1932年 公费留学法国 先就读于巴黎人类学院 获 人类科学 毕业证书 随后转读于巴黎大学 1933年 获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 1934年 在伦敦参加首届国际人类学民族科学大会 并宣读了论文 罗罗文字与经典 1935年 以 罗罗文字与经典 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 任中山大学 微博 研究院教授 为华南地区培养了最早的一批人类学 民族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骨干 堪称一代宗师 1944 1946年 选派赴美国 考察印第安人保留区 发表论文数篇 1949年后 杨成志调往北京 任职于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 滇川调查之行1928年夏天至1930年 受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中山大学联合派遣 杨先生和容肇祖 俄人史禄国教授天妇一行四人 在云南进行民族学调查 容先生在昆明购买了不少 云南丛书 先期回粤 杨成志先生和史禄国教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对昆明地区的一些学生 士兵和监狱犯人做了体制人类学的测量 访问了当地学者和外籍传教士 查阅云南史志文献 初步了解了云南省和西南地区的民族情况 并选定异常艰险的川滇交界的凉山彝族作为调查对象 史氏不敢冒然前往而回粤 剩下时年26岁的杨先生独自执行调查任务 我当时所觉得的 有两种背驰情感 一以为调查民族是我国新辟的学田 播种的人 安能任它荒废 一以为土匪遍野和山谷崎岖的滇道 孤行独往恐易陷于危险 结果 我的勇敢的心战胜了畏惧 于是乎 这种调查的重大担子遂由我个人独挑 杨先生和容肇祖 俄人史禄国教授天妇一行四人从广州出发 经香港 越南河内 转经滇越铁路到达昆明 在民族关系颇为隔阂的年代 附近彝村听说省府派来专员 于翌日黄昏结集了约40多名的武装 攻击县佐驻地 只有5个人的县佐衙门抵挡了一阵 后有汉人团兵来援 方才退去 在凉山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他先后经过了200多个彝村 行程约500余公里 了解和搜索到不少20年代末彝民社会的组织结构 文化习俗和彝文宗教经卷 他原拟取道昭通经贵州到四川 顺长江一路调查回去 不料滇黔军阀开战 旅途不通 不得已于1929年5月出原路折转回昆明 9月1日向滇东北进发 经大板桥 杨林 羊街 功山 钢厂 瘌头坡 鹧鸡 东川等地 抵达金沙江畔的巧家县城 历时半月 他在熟悉彝情人士的帮助下 沿着金沙江步行了3天至大田坝 乘一条小木舟 惊恐方状地越过汹涌湍急的江水 到达凉山脚下一个叫六城坝的县佐驻地 因连日来旅途劳累而病倒 金沙江 民族文化的研究发掘与宣传 1952 198 1952年 杨先生调任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兼文物室主任 从此 杨先生专心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发掘与宣传 1954年春 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 少数民族文物工艺展览 同年10月在中央民族学院举办 台湾高山族文物图片展览 并在 光明日报 发表 台湾高山族物质文化成就 1955年 配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科学座谈会在西苑旅行社举办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展览 1956年 主持并参加起草 中国民族博物馆十二年远景规划 参加起草 中国民俗学十二年远景规划 起草的三人有潘光旦 吴文藻 杨成志 1956年8月到10月 主持调查广西宁明县明江花山崖壁画 同时在当地采集和发掘了有肩小石斧 铜斧 骨针等文物 在广西政协礼堂举办展览 并邀请各界人士举行报告会 1956年10月7日 广西日报 对此作了详细报道 杨先生被尊为中国岩画发现与研究的先驱之一 1956 1962年 到广西大瑶山调查 主编 大瑶山社会历史报告 修改 瑶族简史简志 1958年5月24日和30日 应专家局邀请在友谊宾馆向苏联百余位专家做 中国南方苗 瑶 黎 傣 彝 壮6个民族概况报告 内容被译成俄文在苏联民族学杂志刊登 1960年10月 在南宁完成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广西资料汇编 共约百万字 底稿存广西民族研究所 1966年 1976年 十年浩动中 杨先生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在民族学院和湖北沙洋的民院干校劳动 1978年 与人共同发表 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 积极参与与筹办中国民俗学会 是中国民俗学科最主要的鼓吹者与推动者之一 1979年 被推选为致公党中央委员 1984年10月 在83岁高龄之时 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7年12月 杨先生离休 研究成果 曾主编 南大青年 南大思潮 南风 民俗季刊 和 民族学刊 广东日报 副刊 等刊物 出版和发表了 云南民族调查报告 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 罗罗太上消灾经对译 广东人民与文化 人类科学论集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 海南岛苗黎调查 广西苗瑶侗壮访问记 等专著及调查报告 曾参加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图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旧有政制概况 及 瑶族简史简志 的编写工作 杨成志早年最有影响的著作 杨成志翻译出版的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云南民族调查报告 内容包括云南的历史和地理概要 云南民族略论 调查经过纪略 独立罗罗名称的解释 凉山地理概况 罗罗的制度和风俗 罗罗文 独立罗罗歌谣集 花苗的语言和风俗 青苗的语言和风俗 昆明各民族的分析和比较 云南民族志资料 云南民间文艺集 资料 云南河口瑶人的调查 安南民俗的资料 实际是作者 安南民俗 一书的写作大纲 作者收集的民族民俗作品和各种相片的总登记表 在报告的附录中选登了来往重要函件 其中有云南省主席龙云介绍信 云南巧家县县长孟绍尧的公函等 此外还有44位滇人所赠语录以及作者在岭南大学演讲稿 西南民族概论 一文 罗罗文的起源及其内容一般 讲述了罗罗文字起源的四个传说 罗罗文单字的数目 罗罗文文法上的组织及罗罗文字形和读音的殊异 罗罗说略 内容有罗罗的由来 罗罗名称的分析 罗罗文的起源 罗罗的语言和文字 内容较 罗罗文的起源及其内容一般 一文丰富一些 云南罗罗的文字 罗罗经的跋 介绍了罗罗文起源的五种说法 罗罗文的文法 作者认为 考其渊源 与汉文实有密切之关系 可与我古音古文互相证见也 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族 涉及罗罗族的名称 罗列了汉人对罗罗的称呼竞至90多个名号 而各地罗罗的己称累积起来也不下于30种 关于罗罗由来的问题 作者举出了10种罗罗的由来说 外人对罗罗研究述略一节 作者介绍了英法德El学者研究罗罗的主要著作 最后一部分则围绕罗罗文本身的发现 字数和册数 最古手抄本 文献的分类与关于罗罗文献的出版物展开论述 云南散民 夷人和子君等族的情歌百首 是作者从环游昆明四乡考察时搜集的情歌中选录的 作者认为 一方面可从其歌词来考察其男女恋爱生活的写照 一方面可表示我个人对他们的民间文艺留一点赞美的痕迹 广东北江瑶人的文化现象与体质型 一文介绍了北江瑶人的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和社会生活 对北江瑶人体质进行测量并绘制了人类学测量总表 体高统计表 人头指数统计表 人面指数统计表 鼻指数统计表 杨成志是中国人类学的拓荒者南方日报 早在20世纪30年代 中国学人掀起把人类学引入中国 并应用于中国社会研究的第一轮高潮 杨成志在当年声名鹊起 如何评价他对人类学的贡献 黄淑娉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前系主任 著名教授 上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