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doc_第1页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doc_第2页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或Neutrophil granulocyte,又译中性白细胞)是血液中血细胞成分之一。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性粒细胞的染色颗粒为粉红中性。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70%,是外周血循环和免疫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各类白细胞百分比为:嗜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嗜中性粒细胞”即中性白细胞)健康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0010,000立方毫米。外周血涂片检查中,中性粒细胞平均量为330飞升,直径为12-15微米(µm)。与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一起,合称多核粒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的范围各实验室有别,但中性粒细胞计数在2.5-7.5109升的属正常范围。非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平均半衰期约为4-10小时。白细胞是抵抗微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变形与吞噬能力,在抵抗疾病、保护机体方面非常重要。中性粒细胞经历的一个过程为化学趋向性。这些吞噬细胞通常存在于外周血中,但是在感染或发炎时,特别是受到细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导致感染时,会引发趋化因子的产生(这些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8,干扰素-g,和补体C5a),细胞表面的受体能探测化学因子的梯度引导中性粒细胞的迁徙,中性粒细胞会离开血管而趋向炎症或损伤部位的迁徙,吞噬细菌,这一过程称为“趋化作用”细菌被细胞内所含的多种酶分解消化。严重时粒细胞本身亦随之坏死,成为所谓脓细胞。许多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中性白胞的动力学变化。生理因素变化多为一时性的;病理性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严重组织创伤、急性出血或溶血、急性中毒、白血病等。中性白胞所占比例较大,故中性白胞增多与减少对白细胞总数影响最大,也就是说,白细胞总数变化多反映中性白胞变化。在临床中,不仅要了解白细胞总数,还应知道各类细胞数目所占百分比和形态变化。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是指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的含量。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代表细菌性感染或在机体受疼痛、寒冷等刺激时;另外一些生理情况下也会稍微升高,如进食,运动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1)感染性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化学物质及药物均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等也可有中性粒细胞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