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视生活体察 提高写作品质【摘要】 常见中学生作文空洞、无真情实感。写起作文来,无从下笔。写好一篇文章,我们必须多积累充实的写作材料。我们也必须知道纯客观地搜集材料同样会让他们在写作中无病呻吟、缺少真情实感。我们需要观察和体验合二为一,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品质。【关键词】 观察;体验;灵感学生作文内容单薄,意义空泛,情感虚饰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近几年,我们的作文命题已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感。强调让他们抒写真情实感,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创作,然而我们依然看到学生作文中许多空话、套话乃至废话充斥通篇。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众所周知,要写好一篇文章,我们必须在脑子里建造起一个充实的写作材料库。只有做到仓廪充实,下笔方能有神,否则,搜索枯肠也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教师在平时指导写作都非常重视观察和积累。许多教师尤其重视指导学生广泛搜集和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显然,这样做并不为错,因为对大多数写作基本功欠扎实,缺乏生活历练的学生而言,素材的搜集与积累无疑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终南捷径”。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纯客观地搜集材料同样会让他们在写作中无病呻吟、缺少真情实感。只有让学生们亲身加以体验,经过不断陶冶、净化的过程,他们的文章才有可能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这种将观察与体验合二而一的做法,就是我们在写作中常说的“体察”。写作中的体察十分重视抓住写作对象特点,视于形貌,得于神气,它是写作过程中眼力与心力的结合。但我们不能单纯地把体察看作是一种技巧和方法,让它沦为一种匠技。有人认为教师只需将这样的匠技一经传授,就能让学生灵活掌握写作技巧。只要拥有了这样的匠技,谁都能写好文章。其实,事实远非如此。写作中的体察包含着“观察”与“体验”两方面的内容。其中“观察”就是引导学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及其表象,这是一种简单的感知觉活动;而“体验”则是对观察中的躬行触发所引起的感知进行验证,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感觉和知觉从生活中摄取感性材料,在与感情的同化中产生相应的心理体验。由于观点、认知的不同,同一事物不同的写作者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体验。他们或思想、知识有所差异,或修养、阅历有所不同,体验的结果往往千差万别。同样以秦淮河为题材,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与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各不相同;同样以王昭君为写作对象,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与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一个借抒写昭君的怨恨之情以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另一个则是独出机杼,信誓旦旦地断言王昭君的悲剧来自汉元帝,因此她才会含恨离汉,两位诗人对昭君竟有如此不同的解读。明代诗论家谢榛说得好:“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同样的外在事物,可以带给不同心境的作者截然不同的感受。这里的“观”和“感”指的是眼力和心力,“体察”则是两者的结合。正因为“感则异于内”,才能使文章不落窠臼,曲径通幽,平添新意,不至于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即使是同样题材,我们也会横看成岭侧成峰,各有表述角度。今天,当我们看到学生以童年记忆或青春感悟为话题写成的作文,为什么不是简单而无趣的编造,就是似曾相识的勾画?其症结就在于他们把自己外化为旁观者,把对丰赡繁丽的生活印象简化为纯认识性的人、事表象叠加。从表面上看,文章是叠加了一定的素材与内容,实际上却让文章性灵缺失。苏联作家爱伦堡说过:“如果作家的艺术在于观察人,那么医生和侦查员、教员和列车员、党委会的书记和统帅,就是最优秀的作家,但是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因为作家的艺术在于善于观察自己。”这里所说的“善于观察自己”,就是能品味生活印象,在观察外界事物中能进行情感体验。显然,当一个人对社会现实体察深刻时,他必能透过微小平凡的表象折射出伟大而深刻的内在,从而摆脱素材堆砌、“流水账式”的困境。因此,笔者以为目前中学生作文出现的内容空泛、缺乏新意,以及拿到题目找不到话说等毛病,除了跟他们平时观察生活不够有关外,更主要的还是在观察事物中缺乏情感体验所致。既然“体察”已经成为作文指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体察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与尝试:一、立足观察,引入体会“体会”主要是指作者对生活独到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仅要对学生“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古人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世界万物唯有用心去感受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吸收。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们不能只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应该让他们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比较、鉴赏,细细“品尝”,使其心入其中。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显然,作者从这些微贱的生命身上看到了生存的意义、存在的价值。这种瞻物之意,就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观察,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会。文心里曾做过这样的论述:“世间的事物原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所谓新鲜的意味,完全要作者去发见。”把在体察中捕捉到的“新鲜的意味”写进文章,文章必能在字里行间时时透出灵性,充溢神韵。二、启动联想,由此及彼客观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一幅画面。要认识这幅画面,就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对画面进行由此及彼的思考感受。例如在一次指导学生习作时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母亲的:母亲节临近了,外地求学的“我”时时想起远方的妈妈,想起了母亲所伴随的“我”的童年,接下来“我”回忆几个片段后抒情“妈妈,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听见你洗衣服的声音;我早上醒来的时候,听见你做饭的声音妈妈,你的生命里没有晚上吗?”通篇习作,作者表达了一位女儿对母亲拳拳的关切之情、自责之情、感激之情、图报之情,这种复杂而纯真的感情都是由“母亲节的到来”、“异地求学的我内心无限的孤独”所触发生成的,因而水到渠成,相当自然;正是由于情感的触发如此自然,女儿的深情更能牵动人心。歌德这么说:“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着深情的时候,你才可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显然,习作中,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是感情记忆的沉淀,这种感情沉淀本身就是往日生活感受的结果。至于把这种“深情”作“淋漓尽致地去表现”的方式正是由此及彼的联想。三、养成习惯,随记灵感人们平时的思维是在常规思想认识的范围内进行的,都没有写出来的价值。只有在灵感爆发之际,才使我们冲破常规思想认识的藩篱而获得新鲜的感受,这种新鲜感受就很值得写出来。但是灵感来得突然,去得迅速,稍不注意就跑得无影无踪,再也找不回来,正如苏轼所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唐朝诗人李贺背着破旧锦囊随时收集创作素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作者骆雅婷就非常善于捕捉精辟美文,并在品读中化用、融入自己的东西。在谈自己写作心得时,骆雅婷介绍自己独特的习惯就是每隔几天,会自己想或编一些在她看来很不错的美文美句,灵感一来,随时记录,以待考试时在作文里运用。笔者也在作文指导中反复建议学生随时带上纸笔,及时捕捉灵感,并简单记录以备在写作中运用。在笔者看来,这种灵感记录可以是片段的,也可以是成篇的,日积月累,必能锻炼自己的体察能力。托尔斯泰说:“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江西中烟工业公司笔试试题及答案
- 川菜考试题及答案
- 取样考试题及答案
- 办公考试题及答案
-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知到智慧树答案
- 基础护理学习题及答案
- 高血压试题及答案4
- 2025年二手车转让与售后服务保障协议
- 2025年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范本与案例分析
- 2025年度养老地产项目委托销售代理协议
- 电影院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规定制度
- 废气处理合同协议
- 镁铝合金行业前景
- 2025-2030中国余热回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无人机物流配送服务手册
- 见证取样送检计划方案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理解每日一练(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功率器件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基层管理培训课程
- 宇宙飞船的发射与回收技术分析
- 2024考研 政治 思维导图(马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