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文言文教学之本.doc_第1页
诵读文言文教学之本.doc_第2页
诵读文言文教学之本.doc_第3页
诵读文言文教学之本.doc_第4页
诵读文言文教学之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教学之本诵读丹阳市珥陵高中 212362 张晓玲【摘要】通行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载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但是在当今的文言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文言文教学相当被动,学生被大量的字词句的解释所充斥,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寻找一种轻松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诵读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应该让它发挥激发兴趣、培养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关键词】 :文言文诵读 作用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通行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所以,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学习文言文其实是借助于贯通的文字,穿越时空隧道,漫步于历史长廊,与古代前贤对话,受文化血脉熏陶,是浸润的过程,也是承传的起始。文言文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文言文的教与学应当是自豪而神圣的。古汉语的字词、造句、达义十分讲究凝练、音韵与节奏、气势,有着独特的辞采之美、音乐之美、意境之美。文言文的教与学应该充满着诗意般的美感与快乐。可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呢?我认为诵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优势。一诵读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定会有较好的收获。文言文采用朗读法教学也正是符合学生这种心理。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朗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同时,.教师在布置朗读前对课文的讲析尽量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对朗读的要求也不宜太苛刻,使学生在朗读前没有什么思想包袱,朗读的整个过程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此外,朗读时也可选择一些意境接近的乐曲来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读,可大大地扩展想象的范围,提高悟性,触发灵感,净化情绪,塑造良好的情境。还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朗读效果。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本文学习兴趣。在美感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就是对学生不作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言散文,当读到“余泣,妪亦泣”的时候,同学们深深地为那种洋溢着的亲情所感动,整堂课都紧紧跟随作者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复杂感情。二诵读有利于培养想象力。诵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必然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醉心痴情,进入角色,进而针对作品的有关描写,充分调动记忆仓库中的表象积累与生活经验储备,广阔地展开相似、相近联想,创造出活灵活现新的形象。现代接受美学也告诉我们,读者不仅是艺术作品的被动、消极的欣赏者,而且也应该成为作品艺术形象的主动参与者及积极的再创造者。师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必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情态进行想象和再创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教师讲授促织中成名捕蟋蟀一节,用轻声朗读“侧听徐行”,“如寻草芥”,“冥搜未已”,用急促声朗读“逐而得之”,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轻重缓急、高低长短地朗读,结合自己捕捉蝈蝈儿的情景产生联想,再现出成名捕虫难,失虫心焦,复得而喜的人物形象。三诵读有利于增强语感,提高表达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虽然离我们现代语言习惯远,但它必竟是那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何况现代汉语语言是对古汉语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甚至现代汉语语言还有直接保留的古代语言,可以说文言文是培养语感、进行语感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文言文朗读教学则是培养语感,进行语感训练,提高表达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用高低、强弱、缓急长短的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例如,教授鸿门宴时,教师可以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樊哙闯帐的一番话,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樊哙忠诚与耿直,坚毅与勇敢。 学生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朗读多少篇之后,多少次朗读之后,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地难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就用那词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达到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四、诵读有利于体会内容、把握感情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 例如课文项脊轩志通过老妪追忆母亲。写母亲只用短短的两句,“几寒乎?欲食乎?”教师用轻缓低调朗读,那因儿而哭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用教师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回忆往事,怀念亲人,体现作者极为悲痛的心情,也能体会到作者是用生活琐事用真情感编织成文的特点。这样进行朗读法教文言文,不费时、不费力,而且自然、亲切,不用照搬教参说明,无须进行要点的罗列或过渡,它完全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探索领略。五、诵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喜洋洋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品格的典型材料。运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远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因此我们必须得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文言文诵读教学。加强文言文诵读教学,通过教者的范读、引读、导读,学生的轻读、默读、齐读、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