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教案^.doc_第1页
版画教案^.doc_第2页
版画教案^.doc_第3页
版画教案^.doc_第4页
版画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学 总 体 安 排课 程 名 称:版画课程性质与类型:课程性质为专业课,类型为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学分:总学时为,学分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黑白木刻的发展及版画的相关基础知识,重点掌握黑白木刻的艺术特色,制作程序,技术要求。形成初步的黑白木刻技法和一定的审美素质。能够运用黑白木刻的技巧语言进行写生和艺术创作。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版画孙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 参考书:木刻艺术赵延年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考核方式:作业考评成绩计算方法:按百分制计算,以如下标准评分:1、黑白木刻的基本技法:刀痕的运用与物象表现和谐明确,能较好地表达立意;总体艺术效果完整;刀味有一定表现力。(40分)2、黑白语言运用:画面黑白关系运用合理而生动。 (15分)3、黑白木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自觉地将木刻的基本技法要素合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 (30分)4、制作工序合理,技术要求规范。(10分)5、作品的艺术表现力。(5分) 课 程 教 学 日 历课程名称:版画 授课学期:2010-2011第一学期周次章节及教学内容累计学时第 周第一章 理论讲授: 第一节 版画历史沿革概述 第二节 版画分类及原理第 周第二章 黑白木刻: 第一节 木刻作品临摹 第二节 黑白木刻创作第一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一章 理论讲授第一节 版画历史沿革概述第二节 版画分类及原理学时分配:第一章 理论讲授第一节 版画历史沿革概述 学时第二节 版画分类及原理 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版画发展脉络的梳理,了解版画主要流派的风格样式、艺术特征及文化背景,掌握理解版画的语言发展的前因后果,能够从绘画语言本体的角度来认知版画的审美价值与意义,以突破对绘画样式的单一认知模式,建立对现代绘画应有的健全的视觉经验和阅读能力。 通过理论梳理和经典图式阅读,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拓展学生的视觉想象和思维,打开心智为写生实践建立视觉与思维的基础。其 它: 辅助以多媒体教学。课 堂 教 学 方 案课题名称:第一章 理论讲授第一节 版画历史沿革概述第二节 版画分类及原理授课时数: 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多媒体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版画发展脉络的梳理,了解版画主要流派的风格样式、艺术特征及文化背景,掌握理解版画的语言发展的前因后果,能够从绘画语言本体的角度来认知版画的审美价值与意义,以突破对绘画样式的单一认知模式,建立对现代绘画应有的健全的视觉经验和阅读能力。 通过理论梳理和经典图式阅读,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拓展学生的视觉想象和思维,打开心智为写生实践建立视觉与思维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1、 版画流派的图式特征、脉络关系、文化背景;2、 从绘画语言本体角度认知版画的审美价值与意义;3、 建立版绘画的视觉经验,增强对现代绘画的阅读能力,拓展视觉想象和思维。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1、版画的历史发展概况 版画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板、石版、麻胶版、铜版、锌板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水粉、粉笔画、素描、速写、插图等;狭义专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属狭义。 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 。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沿革: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版画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2、版画的分类:凸版、凹版、孔版、平版四大传统版种的制作原理及代表版种。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等凸版版画德国丢勒四骑士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版画。 凹版版画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制方法有: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现在的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凹版版画:(德)珂勒惠支母爱 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复刮光则成白色。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获得所需的效果。 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版同。平版版画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 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标记逐版分别套印。丝网版画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它的发展。独幅版画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版画。孔版版画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是孔版。现在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网纱。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之后经过冲洗即成。综合版版画综合版画的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组合在个版面上,图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后在版面上涂布层漆膜,经过涂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来印画了,只要在其上涂上油墨并用软布将凸起处的油墨擦去,而凹陷处则留有油墨,然后将浸过水的纸放到版面上,用蚀刻印刷机印刷,印出来的作品就是综合版画作品.英文名称为:Collagraph.另种方式是将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的不同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称之为综合版.数字版画或称数码版画,电脑版画,计算机版画。这是一个新兴的而且比较有争议的版画画种。 但许多国际版画展已经接受数字版画。而且数字技术与传统版种的结合给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3、版画的审美特征、规范要求:规定性印痕和复数性作为版画的两大基本特征的理解。版画的审美特征与其它画种的比较分析。 4、重点讲授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原理、工具材料的性能与使用和黑白语言的审美特征。 A 黑白木刻的制作原理; B 木刻刀具的选择、使用及养护; C 刀触的组织与运用,及其与黑白语言的关系;第二章 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第二章 黑白木刻第一节 木刻作品临摹第二节 黑白木刻创作学时分配:第二章 黑白木刻第一节 木刻作品临摹 学时第二节 黑白木刻创作 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使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在绘画中的语言特征与价值,并尽可能扩大本次课程的知识接触范围,增加信息量。2、 本课程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的整体讲授和针对每个学生的辅导为主,讲授过程中要结合相应的图片资料,必要时示范演示,并辅以教师课堂示范作品。辅导过程中以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解相结合,加强个别辅导因材施教。3、 在整体的教学要求下,注意发现与鼓励学生的艺术个性及艺术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与自己特质相适应的木刻语言敏感点。4、 布置课外作业,以达到课内外互补,鼓励学生在课外大胆进行作品实验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其 它:课 堂 教 学 方 案课题名称:第二章 黑白木刻第一节 木刻作品临摹授课时数: 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技法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指导、示范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版画材料与技法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版画的语言价值,掌握木刻的基础技法、工艺流程、制作规范。同时尽可能扩大本课程的知识接触范围,增加信息量。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版画审美特征与其他绘画的区别2、 掌握黑白木刻的语言意义与价值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一、 木刻版画:木刻版画是指利用木材为板材的版画,由于制版方法容易,很早以前就极盛行,是凸版的代表板式。通常用的木材有樱木、黄杨木、朴木、桂木、枫、菩提树等,其中以樱本为佳。雕刻木板时,由于所用的木材以及刀具的不同,可以去分为两类:一木面木刻,指以三角、方形、圆形的槽状刀刃,在纤维细密的纵剖面木材(如桌面或箱版)上刻作的版画。运用这种刻刀,在这种木面木板上可以挥凿自如,发挥刀法与木质的特征,虽不能刻得过细,却可创造粗犷或秀丽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流行的木刻版画,大多属此类型。另一种是木口木刻,指以实心钢条制成的刀,在纤维细密坚实的横断面木材(如 板状)上刻作的版画。因这种木料纤维均匀竖立,刀刻时所受阻力均匀,不易碎裂,宜于细刻;大的面积,需要切块拼合。同时可利用这种刀头切口处的不同锐角刻出各种线条,如刀口排列成锯齿形的锐角,一刀就可刻出整齐的多条排线。欧洲版画画家所刻精细的作品,大多属此类型。木刻版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套色木刻又有因拓印的方法和材料的不同,分为油印套色木刻和水银套色木刻。传统的木刻版画作品,刀法用较为明快、有力,黑白分明,表达得酣畅淋漓。而现代意味的木刻版画,他的技法充满创意,灰色调占据了画面的很大面积,重复叠印,产生了微妙的效果。二、 木刻版画材料与工具(一) 木刻刀木刻版画的主要工具。分两种:一、木口木刻带。以实心钢条制成,利用刀头切口处的各种形状的锐角为刃口,刀尾有园头木柄,把全刀纳在掌中,露出刀刃在拇指端,横手用腕推动刀柄刻出线条,宜刻精细作品。二、木面木刻刀。以三角、圆形、方形槽状刀刃为主,又有平刃、斜口相铺。握刀刻线,大致如握铅笔。当大圆刀刻粗犷线条时,把刀柄顶端纳入掌心,用力推刻。斜刀、平刀也可适应刻作需要,但需改变握刀方法。(二) 油墨 木刻版画印刷的媒介。就是印刷厂常用的胶印油墨即可。(三) 调墨油通常未调过的油墨干涩,不能直接使用,调墨油就是用来稀释油墨的。(四) 白卡纸用来印刷的纸张,通常要具有一定的吸油性的纸张,印刷的效果会好一些。三、 木刻版画的制作讲究:(一) 刀味版面术语。指木刻制作上用刀刻出的点、线与块面,具有刀刻的特质(不能用笔摹仿)。如锐利或钝拙、挺秀或浑厚的韵味形成,与刀的利钝,用刀的手势正侧、起卧、徐疾有关,也与版面和刀的走势顺纹有关。各种富有刀味的线条与色块,都为表达内容和美化形式而发挥作用。(二) 木味版画术语。指版画创作中,以刀刻木、刻石时运用挑、刻、铲、刮等的技法。发挥刀的功能,创造独特的造型语言,用于雕塑形象,表现物体的坚硬或松软、轻盈或浑厚、粗糙或光洁的质感。又能以粗细、疏密、整齐、错落的刻法,是作品形成粗狂或细腻。刚劲或柔美的不同艺术风格。(三) 阴刻木刻版画的基本刻法之一。犹如篆刻中的“白文”,在版面上刻出凹线,以凹线为主表现物体。阴刻的画面,黑多于白,一黑为主调。四、 黑白木刻(一) 也称“单色木版画”、“木刻”。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在一块木板上直接完整的表现主题,刻画形象,并用黑墨(或单一墨色)在白纸(或色纸)上拓印。(二) 黑白处理是黑白木刻制作中的重点,指把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概括于单纯的黑白之中,力求达到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即将黑与白两种相反的色素,配置在一起,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形成对比,是黑的更黑,白的更白、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运用黑白,并不排斥中间色调的作用,灰调子融化于整体黑白关系之中,可以组成明快有力又统一和谐的调子。黑白处理是通过以刀刻木产生点、线、面与色度差异而显示效果,体现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