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与全球环境问题.ppt_第1页
06-0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与全球环境问题.ppt_第2页
06-0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与全球环境问题.ppt_第3页
06-0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与全球环境问题.ppt_第4页
06-0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破坏与全球环境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荒漠化 第六章 生态破坏 我国的生态破坏的具体表现 土地退化扩大 耕地大量减少 人地矛盾突出 江河湖泊泥沙淤积严重水生生态平衡失调严重 干旱地区绿洲和植被萎缩 旱涝灾害日趋频繁森林 草地的生态功能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锐减 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面临灭绝危险海洋生态趋于恶化乡镇企业污染蔓延 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矿产资源开发 交通建设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加剧 我国的生态环境总体形势 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 程度在加剧 危害在加重一方治理多方破坏 点上治理面上破坏 治理赶不上破坏 植被 定义 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称 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植被的作用 为动物或微生物提供了特殊的栖息环境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多种有用物质材料是气候和无机环境的调节者 营养的储存者 空气和水源的净化者它既是重要的环境要素 又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植被破坏的危害 植被破坏是生态破坏的最典型特征之一 它是导致水土流失并最终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 森林资源 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属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率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 森林破坏 全球森林资源 8000年前森林面积达80 1亿hm2 现今仅剩余40亿hm2亚洲森林的消失率为88 欧洲为62 非洲为45 拉丁美洲为41 北美洲为39 俄罗斯为35 从1991到1995年间 世界平均每年就要失去11 30万公顷的森林 目前 世界森林面积还在以每年13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 6hm2发达国家1 1hm2 发展中国家0 5hm2中国人均仅0 11hm2 排世界第120位世界森林覆盖率31 俄罗斯联邦占世界总森林面积的20 10个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世界森林面积的67 其余213个国家分布着剩余的33 的森林 全球森林资源 2008年 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6168 84万hm2 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9545 22万hm2 但森林覆盖率仅为20 36 森林质量不高 林龄结构以幼龄林 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 乔木林面积中 幼中龄林比例达67 25 中国森林资源 我国5000年前的生态布局 在没有人类活动之前 森林和草原覆盖着大地 荒山不存在 沙漠面积很小 二十世纪中国的生态格局 在人类的破坏下 陆地上的绿色大幅度减少 荒山和沙漠迅速增加 新西兰奥克兰 16 3万美元 森林资源的功能和效益 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吸收CO2 放出O2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驱菌和杀菌阻滞粉尘和减低噪声保护野生生物和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非木材带来的经济收益提供管理保护等就业岗位作为休闲 旅游地产生经济效益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 长期过量地采伐 使消耗量大于生长量现代农业的有计划垦殖使部分森林永久性地变成农田和牧场 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 美丽的西双版纳本来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然而由于人类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森林被破坏 绿色的山丘好象被剃了 阴阳头 水土流失也就接踵而来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前人砍树 后人遭殃 牧场退化 牧场 包括草原 林中空地 林缘草地 疏林 灌木丛以及荒漠 半荒漠地区植被稀疏的地段 牧场退化 牧场由于过度放牧与不适宜的开垦耕种 所引起的草地面积逐年减少 草群稀疏低矮 产草量降低 草质变劣 草原鼠害严重等现象称为牧场退化 中国牧场资源状况 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原3 93亿hm2 约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2 4 占国土面积的41 7 仅次于澳大利亚而居世界第二位 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约3 3亿hm2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 3以上 为耕园地面积的2倍多 但我国人均占有草地仅0 33hm2 为世界人均面积的一半 新西兰基督城 皇后城的牧场 用网分隔草场 利用与养护并重 新西兰基督城 澳大利亚墨尔本 城市种草不应单一 澳大利亚墨尔本 水土流失 定义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 土壤被侵蚀 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形成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 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 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 也称为地质侵蚀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过程加速 即发生水土流失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 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5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356万平方公里 超过国土面积1 3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风力侵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水 风蚀交错的面积25万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125万平方公里冻融侵蚀面积没有公布 全国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总量达到了50多亿吨 其中长江流域23 9亿吨 黄河流域16亿吨 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退化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导致通航能力降低 洪水泛滥成灾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加剧了旱情的发展导致生态恶化 加剧贫困程度 水土流失 黄色的长江 水土流失的原因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 荒漠化 定义 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分类 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分 风蚀 水蚀 盐渍化 冻融及石漠化根据荒漠化对象分 非沙漠环境向沙漠环境的转移 沙质环境的恶化 荒漠化的现状 我国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27 3 并以每年2460km2 相当于一个中等县 的速度扩展 近4亿人口受荒漠化的威胁 北方六七十年代风沙灾害由以前的100年一次 发展到每两年一次 进入90年代已发展为一年一次沙漠距北京边界仅18公里 荒漠化 死去的胡扬 沙漠逼近 塞上江南 沙漠逼近 塞上江南 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因素异常气候使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能力下降 是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引起的荒漠化占13 人为因素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植被资源不合理利用干旱 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合理耕作及粗放管理其他人类活动 矿产资源开发 道路修建 新建工厂 城市建设 旅游等 过度放牧占29 4 土地的过分使用占23 3 水资源利用不当占8 6 沙丘移动占5 5 森林过度采伐占32 4 中国沙漠化人为原因分类图 城市 工矿建设占0 8 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的生产潜力衰退土地生产力下降草场质量下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如沙尘暴 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 第七章 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气候 气候是指包括温度 湿度和降水等在内的综合信息 相关国际公约 全球气候变化 1992年6月 有15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通过了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 170多个国家首脑制定和通过了 京东议定书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和H2O等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具有吸收作用 从而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 最终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被称为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作用 使地球平均气温维持在15 C 否则应是 18 C主要的温室气体 CO2 O3 CH4 CFCs N2O京都议定书附件A中列入的6种受控温室气体 CO2 N2O CH4 HFCS 氢氟碳 PFCS 全氟碳 SF6 六氟化硫 温室效应 阳光 某些太阳辐射被地球和大气反射 某些红外辐射被温室气体吸收并重又放射出 这种效应使地表和低层大气变暖 地球 地表放射的红外辐射 太阳辐射穿过晴空大气 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地表吸收使地表变暖 温室效应示意图 大气 温室气体特征 强迫辐射 radiativeforcing 是指由于大气中某种因素 如温室气体的浓度 气溶胶水平等 的改变引起对流层顶向下的净辐射通量的变化 单位为W m2 全球变暖潜势 globalwarmingpotential GWP 用以评价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对能力 温室效应 部分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 在过去的一百年间 全球气温上升趋势明显 平均约上升0 6 C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 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动海平面上升了10 25厘米全球陆地降雨量增加了1 如果不采取措施 在今后100年里 全球平均气温将可能上升1 4 5 8 C 海平面将上升15 100厘米 降雨量还会有进一步增加 全球气候变化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对森林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对生物物种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洪水灾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 减缓全球变暖的对策 主要是控制CO2 1 排放控制对策 控制化石燃料消耗 以抑制CO2的排放 2 固定化对策 使已生成的CO2变为其他物质 以防止其向大气中排放 3 适应对策 在已发生全球变暖的情况下 采取相适应的对策以使其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臭氧层破坏 臭 氧 层 自然界中的臭氧有90 集中在距地面15km 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 即臭氧层 臭氧层吸收来自太阳的99 的高强度紫外线 保护地球生命 柱浓度法 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臭氧的总层厚来反映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 称为柱浓度法 单位用多布森来表示 Dobsonunit 简称D U 臭氧层空洞 正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300D U 当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D U 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破坏发生前减少超过30 时 则认为该地区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最早出现在南极 这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到1994年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 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 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 15 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目前 青藏高原也出现臭氧减少现象 臭氧层破坏 人工合成的氟氯碳化合物即氟里昂 CFCs 和含溴化合物哈龙 Halons 是造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元凶 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破坏的过程 臭氧损耗潜势 ozonedepletionpotential ODP 用以评估各种臭氧层损耗物质对全球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 臭氧损耗潜势 臭氧消耗物质的ODP值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系统 影响植物光和作用 导致农作物减产 导致材料寿命缩短 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影响对流层大气化学的活跃程度 从而改变空气质量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对人体的危害 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皮肤癌 主要是控制CFCS的使用 目前各国都在加紧替代物品的开发 从长远看 采用生物圈中固有的 对环境不起任何破坏作用的物质是制冷剂发展的方向 1985年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7年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99年11月29日 北京宣言 臭氧层的保护 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 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性 内涵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是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它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物种多样性 是指动物 植物 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 遗传多样性 它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 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它是增加生物生产量和改善生物品质的源泉 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锐减 据估计 地球上现在生存着的500 5000万种生物中 订名的仅140 170万种 在已订名的物种中 昆虫75万种 脊椎动物4 1万种 高等植物25万种 其他为无脊椎动物 昆虫除外 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的丰度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 我国拥有陆地生态系统599个类型有高等植物32800种 特有高等植物1730种 脊椎动物6300多种 特有物种667个中国还拥有众多称之为活化石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 白鳍豚 水杉 银杏等 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水稻地方品种50000多个大豆20000个品种经济树种1000种以上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生物物种极其丰富特有性高拥有大量的孑遗物种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提供食物来源医药价值提供工业原料 保存物种遗传基因维护生态平衡 保持水土 促进物质循环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抗癌的药用植物 红豆杉 遗传基因价值 野生大豆 国家种子库 地球上有生命以来 物种灭绝不断发生 现存的生物也许只代表曾经存在过的生物总数的千分之几 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期为500万年 其灭绝速率为每100年90种 高等植物每27年灭绝1种 即每100年约3 7种 灭绝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一些生物灭绝 另一些生物出现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 自然丧失 自1600年以来 地球上有记录的动 植物种灭绝数目为 大陆动物124种 植物380种 海岛动物367种 植物219种 本世纪以来 物种灭绝速度是正常的1000倍以上 估计 现在每天有3 72种生物灭绝 今后的20 30年内 有物种总量的1 4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 人类活动引起的丧失 许多生物在人们认识它以前就灭绝了 灭绝种 野外50年以上未被发现的物种濒危种 在野外50年内未被发现 面临灭绝的物种渐危种 致危因素仍存在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很快沦为濒危种稀有种 总数较少 但有补救措施 使种群开始恢复未定种 资料不充分 无法确定属于上述种类的哪一种 物种濒危类型 自然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原因 生物间的竞争 疾病 捕食等长期变化随机的灾难性环境事件 家园被毁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最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人口膨胀造成污染与自然资源消耗加速栖息地受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栖息地改变 生境破碎化湿地丧失保护区不足 人为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原因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掠夺 人为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原因 可可西里无人区 是世界第三大 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 周围没屏障 地势高峻 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 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 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 藏羚羊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 栖息在4000 5300米的高原荒漠 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 平时雌雄分群活动 一般2 6只或10余只结成小群 或数百只以上大群 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 它成为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 不仅体形优美 性格刚强 动作敏捷 而且耐高寒 抗缺氧 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 然而 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 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 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人们仅仅用了它的部分皮毛 却把它的身体全部扔掉 就利用而言仅为千分之二 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允许有如此之大的浪费 况且是极其珍贵的生物资源 每只藏羚羊仅可产绒125 150克 欧美上层社会流行着沙图什 价值连城的藏羚羊绒制品 沙图什是人们猎杀这种美丽生灵的原因 他们使用的枪多是小口径步枪 也有冲锋枪和改装的半自动步枪 经常一次带几千发 上万发子弹 因此 一次作案少则猎杀几百头 多则上千头藏羚羊 偷猎者使用现代交通和武器 进行大规模的只取皮不谋肉的团伙盗猎活动 而且手段极为残忍 在猎杀藏羚羊后往往就地剥皮 而将其尸体抛在野外 诱人的经济利益仍源源不断地将偷猎者吸引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来 要找到一条有效地保护现存的藏羚羊的方法 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如今藏羚羊总数已降至5万余只 而且每年以2万只的数量减少反盗猎行动仅仅停留在收缴皮张的水平上无法解决藏羚羊仍被猎杀的现实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 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 切望避免 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 却只剩下皮毛 标本和照片 北京野生动物园女游客残忍揪下孔雀羽毛 人为因素造成生物多样性灭绝的原因 现代单一的种植方式减少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入侵 挽救 建保护区 基因库 种子库 繁殖中心等研究 就地保护研究 迁地保护研究 受威胁情况和濒危物种研究 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等持续而公平利用 法律法规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 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 寂静的春天 1980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制定 世界自然保护纲要 1989年前 世界范围已缔结的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达30多个1992年 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 在内罗毕通过 并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公开签字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际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行动 制定相关法律 环境保护法 森林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等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