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评估(一)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_第1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_第2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_第3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_第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质量评估(一)(120分钟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称职(chn) 贮立(zh) 鲜为人知(xin)B.潜行(qin)玷污(din) 骇人听闻(hi)C.发酵(xio)沮丧(j) 随声附和(h)D.狩猎(shu)污秽(hu) 契而不舍(q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多愁善感一丝不苟踉踉跄跄津津有味B.更胜一畴歇斯底里绝处逢生仙露琼浆C.恍然大悟毛骨悚然相得益章孜孜不倦D.人声鼎沸妇孺皆知叹为观止获益非浅3.(2014长沙中考)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B.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D.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4.(2014益阳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B.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C.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D.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5.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知(同“智”)也。(论语十则)B.相委而去(离开)。(陈太丘与友期)C.贫者语(告诉,对说)于富者曰。(为学)D.其一犬(像狗的狼)坐于前。(狼)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阿廖沙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B.繁星春水是我国现代女诗人冰心的代表作,表现了她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母爱”“童真”“自然”。C.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D.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7.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地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_;轻淡的,_,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A.B.C.D.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8.默写填空。(6分)(1)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2)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歌燕舞,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的诗句是:_,_。(4)请写出和“思乡”有关的连续的两句诗: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我选: 赏析: 10.(2013河北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注】删润:删改和润色。仕宦:指做官。朱梅崖:清代进士。辄:总是。脱稿:(著作)写完。(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译文: (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4分)答:_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2014济宁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睡眠为身体解毒周露与吃饭、呼吸一样,睡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尽管几千年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但很少有人问:“人为什么要睡觉?”此前,许多科学家曾针对睡眠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释,包括消除疲劳、巩固记忆、调节机体代谢等,但人们一直无法就此达成一致看法。近日,科学家对睡眠有了新的解释:为了把白天人体积聚的毒素一扫而光。美国一项新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科学家评论说,它“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可能是睡眠基本目的的首个直接实验证据”。科学家发现,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由于能量有限,它似乎必须在两种不同功能之间选择一个,您可以把它想成家庭宴会,要么您招待客人,要么您打扫房间,但您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而在新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个“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老鼠的小脑后方植入一根导管,分别在老鼠清醒和睡眠时注入小分子荧光染料,这样就能看见脑脊液在脑内流动的情况。他们发现,染料注射30分钟后,与清醒老鼠相比,睡眠老鼠脑内的荧光染料分布要广泛得多,并且到达更深的地方。这说明脑脊液在睡眠老鼠脑内流动得更加容易。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睡眠老鼠脑内细胞间隙增大,使脑脊液流入脑内及脑组织间液交换变得更加容易。研究人员还分别往清醒和睡眠的老鼠脑内间隙注入淀粉样蛋白,这种物质在脑内的聚集可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实验证实,淀粉样蛋白在睡眠老鼠脑内的代谢速度比清醒老鼠快得多。睡眠是现代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到底我们可不可以不睡觉然后腾出更多时间去工作去享受生活?答案可能是不行的。人脑需要每天花一定时间让脑脊液好好地为它洗个澡,不然那些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垃圾堆积起来,就会伤害到脑细胞,时间久了人就会生病,比如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23期)11.文章开头从“人为什么要睡觉”谈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答:_12.文章第3段中“垃圾处理系统”具体指什么?请用本段中的一句话加以阐释。(4分)答:_13.文章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答:_(二)(2014南昌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木瓜树的选择林清玄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的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茶,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有形的毒品,受毒品所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所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一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之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难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园而投生此世。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14.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对木瓜树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6分)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 木瓜树命运的变化: 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 15.分析下面句子,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吸毒者的生存状态的?(4分)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答:_16.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作出怎样的选择?(4分)答:_17.结合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答:_四、综合性学习(共6分)18.(2014武汉中考)根据要求完成(1)(3)题。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中国首部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以大量数据解读网民阅读习惯,剖析网民阅读趋势。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有了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大家决定开展以“网民的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第一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网民阅读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有的是为了提升学业成绩,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同学们希望对此做深入的了解,你觉得他们可以确定一个什么研究方向?(2分)答:_(2)下面图表是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对此图表做仔细分析,就1039岁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种类的变化得出结论,分条表述,两条即可。(2分) 教辅考试类教辅考试类健康养生类 休闲娱乐类 休闲娱乐类 心理励志类 心理励志类 金融经济类 金融经济类 文学类 文学类 社科类 科技类 艺术类 少儿类注:以上各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占比30%以上的书籍种类。答:_(3)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地区畅销书排位第一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小叶很想读这本书,就请好朋友小燕周末陪她一起到书店去买一本。小燕想到目前网络购书非常方便,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而且还比较实惠。于是向小叶建议:“_”小叶听完后说:“好主意,就这么办!”(2分)五、写作(共50分)19.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珍藏着我们的秘密,镌刻着我们的足迹,生长着我们的信念,承载着我们的悲欢离合请以“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但丢掉什么总是不易,因为这需要觉醒,需要勇气,需要毅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学会舍,才能得。请以“丢掉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答案解析1.BA项“贮”应为“伫”;C项“酵”应读jio;D项“契”应为“锲”。2.AB项“更胜一畴”中的“畴”应为“筹”;C项“相得益章”中的“章”应为“彰”;D项“获益非浅”中的“非”应为“匪”。3.B“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此处应用“举世瞩目”。4.DA项语序颠倒,应为“既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又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B项语义重复,“不少于”和“十多处”重复,应删去“多”。C项有歧义,“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书记、副书记和该县的其他领导”,另一种是“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的领导”。5.D“犬”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6.C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7.A解答此题,应抓住关键词“浓重”“轻淡”进行分析。题干中的“浓重的”和选项第句中的“随意泼洒的水墨”相照应,语境相合,因此第一个空白处应填;题干中“轻淡的”和选项第句中的“一缕白纱”相照应,意境和谐一致,因此第二个空白处应填。8.(1)士不可以不弘毅(2)独怜幽草涧边生(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9.示例:(1)割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小“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0.(1)B例句和B项中的“而”都表承接关系;A项中是表修饰关系;C项中是表并列关系;D项中是表转折关系。(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回答时,应将重点词语“成”“粘”“于”“熟”“辄”“去”的意思准确译出来。答案: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3)【解析】此题考查对代词具体内容的区分。“法”是写文章的方法,通过欧阳修、朱梅崖的写文,不难看出“法”指的是第一句话。答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附【译文】我们这些人写文章,必须经过多次删改和润色,文章才能写成。听说欧阳修写昼锦堂记,原稿开头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多次改订,最后才添两个“而”字。写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欧阳修将原稿)粘贴在卧室内,(反复推敲修改,)到后来只得“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平生写文章,都是如此,甚至有不留下原稿一个字的(情况)。最近听说我同乡朱梅崖先生,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十来天以后,到实在没有可以删除时,这才定稿给人看。这都是后辈学人所应当效仿的啊。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理解。文章开头段落一般起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等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答案: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12.【解析】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结合语段内容,抓住“代谢废物”“排除至脑外”等词语进行筛选。答案: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抓住语言标志判断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内容体会其作用。答案:举例子、做比较。这样更能形象具体地说明“睡眠为身体解毒”这一现象。1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写木瓜树时,对比手法的运用很典型,应结合前9段来提炼。答案:(木瓜树生存环境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依靠烂泥和污水生活;在花园里,木瓜树拥有向阳的角落和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与茶花和杜鹃花为伴。(木瓜树命运的变化:)在水沟里,木瓜树长得翠绿而挺拔;在花园里,木瓜树却完全地枯萎了。(作者对木瓜树态度的变化:)惊奇同情怅然疑惑。15.【解析】此题考查对加点词语作用的分析。“弓曲”是写吸毒者的身体形态,“迷离”则是写眼睛无神,刻画了他们的颓废和没有理想目标的精神生活状态。答案:“弓曲”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形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他们颓废的生活状态。“迷离”一词通过描写吸毒者的眼神,刻画出了他们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和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的精神状态。1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恐惧堕落”和“恐惧提升”带来了不同的选择,那么和第14段中“恐惧堕落”截然不同的结果即是本题的答案。答案:恐惧提升的人心中没有目标,摆脱不了各种物质的诱惑和恶习的困扰,精神甘于堕落,放弃了心灵之路,不期待光明的未来。1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倒数第二段告诉我们,应有远大理想,只要自己努力,相信终会实现理想。最后一段则告诉我们,万一理想实现不了,也要积极进取。答案:(1)要有美好的理想,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相信自己有一天一定可以实现理想。(2)万一理想实现不了,至少要保持一颗追求上进的心,不能自暴自弃。18.(1)网民阅读的目的(动机)。(2)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或“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1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