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_第1页
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_第2页
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_第3页
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_第4页
电子技术行业发展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据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职校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孙静晶 张鹏 汪鲁才孙静晶(1986-) 女 河南新乡人,助教 ,本科 ,电子技术教育,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电子系教师,458030;Sun Jingjing (1986 -) female Henan xinxiang, assistant professor, bachel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education,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of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458030张鹏(1989-)男,河北张家口人,研究生,汽车维修专业,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458030;Zhang peng (1989 -) male, hebei zhangjiakou, graduate, professional car maintenance, heb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458030;汪鲁才(1969),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410081;Lu-cai wang (1969 -), male, macheng hubei, professor, postgraduate tutor, D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410081 摘要 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是电子行业,从日常生活到现代精密航空航天工业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电子的产品或身影。例如电子计算机、通讯机、雷达、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计算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显像管、集成电路、各种高频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及高频绝缘材料等。所有这些都存在于生活中的各方面。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文章依据调研和分析了最近 5年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现状,然后以湖南长沙为例,重点分析了该地区电子信息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电子行业 现状 电子产品一、 近五年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21 世纪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近五年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整体经济增长率一倍以上。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融合,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变化。表现为: (一)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最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产业梯次转移发展趋势十分突出。 (二)核心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形式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是否拥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跨国公司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四)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 (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电子信息产业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迅猛发展,各国都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来实施。 二、 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一)近五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在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尽管如此,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保持重要地位,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依然达到 10%以上,利润在全国工业中比重保持近 10%,税金占全国工业比重超过 10%,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超过 35%。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第一制造大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产量分别占全球的 49.9%、60.9%、48.3%、80%、85%,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的 15%以上。 (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逐步显现。由于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日益突出,中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获得较快速度的增长,部分 IT 企业将生产基地从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正逐步在武汉、重庆、长沙、合肥等区域城市酝酿形成新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2 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4.1%、25.6%,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 (三)对外贸易萎缩与供给过剩。由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外贸依存度依然较高(超过50%),出口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比较大。近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锐减,企业的库存压力大,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的矛盾凸显。 (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自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2009 年,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达15.6%,比2004年的9.1%提升了 6.5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 9 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40 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劳动力、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均已超过 80%,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优势企业不断壮大。2010年第24届电子信息百强入围底线为 19 亿元,比 1987 年第 1 届电子信息百强入围底线提高了 47 倍;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 22家,华为、海尔、联想三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00亿元;实现利润633 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 35%;上交税金628亿元,占全行业总量的50%以上;员工人数 116万人,占全行业总量的 15%以上。三 、湖南省 2013年 1-6 份电子信息产业情况 2015年前6个月,湖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3.2%,上半年增长31.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 2.6个百分点。(一)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2015年6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两个中类行业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25.4%,电子元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上半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8%,电子元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5%。 (二)约五成主要产品产量增长。2015年6月份,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产品中约五成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印制电路板 94220平方米,增长 1.7倍;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0.95万台,增长 1.2倍;硬盘存储器 1641台,增长91.9%;电视接收机顶盒17.9万台,增长 49.0%;电工仪器仪表 6.75万台,增长35.8%。 (三)利润增速快于全部规模工业。2015年1-5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9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利润 23.8亿元,增长25.0%,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4个百分点。四、 长沙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长沙地处是中南地区,是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地,近几年发展迅速,具有明显的中部地区发展特色,可以代表我国中南地区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趋势。 长沙电子信息产业在空间分布上以长沙高新区为主,与岳麓科技园、星沙工业园、隆平科技园,形成“一轴四区”基本格局。一轴即以 319国道为轴心,东达浏阳及星沙工业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区、中跨新世纪文化城数字媒体产业区、西接长沙高新区麓谷信息产业基地,南连岳麓科技园。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中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67家,主要分布在岳麓区和长沙县,单位数分别为 19家和16家,占比分别为 28.4%和23.9%。其余依次是芙蓉区 9家,雨花区 7家,望城县 4家,天心区、宁乡县、浏阳市各3家。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 (一)单位构成和规模 在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中,长沙现有 7家规模较大企业,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蓝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湖南信息产业集团、湖南国科广电有限公司、中电 48 所、威胜电子有限公司和中电软件园,分别属于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业;中型规模企业 9家,其中 4家属于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业,5家分散在其它行业;小型规模企业56家,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数的比重为83.6%,其中有15家集中在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业,13家集中在其它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 (二)经济类型构成状况 从经济类型来看,长沙电子信息业以内资企业为主,外资与港澳台资企业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业。在全市所有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中,内资企业51家,占全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总数的 76.1%;外资企业15 家,占全市企业总数22.4%;港澳台资为 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 1.5%。(三)增加值比重以及增长状况 长沙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中,占比最大的是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占到 28.6%;其次是其它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包括电线电缆制造、光纤光缆制造以及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制造,其占比为 26.8%;然后是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专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排最后的是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从增长速度来看,增长最快的是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达到 51.1%,其次是其它电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速度都在下降,分别为-7.7%,-5.3%和-0.4%。 (四)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与增长状况 在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有 13 家,其中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5家,占全部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 37.7%,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来看,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为 65.6%,但这三个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 0.7%、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制造业主营业务增长为-5.2%,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增长为-13.8%。 (五)利润结构与盈亏状况 近几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韩国投资的 LG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湖南HEG 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在危机中关门歇业,让长沙工业总产值损失严重。在全市规模工业中,利润过千万元的电子信息产企业只有 8家,累计实现利润 2.7亿元。利润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 74.0%,其次是其它电子信息设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长 41.6%;而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业以及备制造业,同比增长 56.1%。 (六)企业市场状况和供应商配套情况 长沙电子信息企业省外供应商主要来源地,如图4.1所示: 图 4.1长沙电子信息企业省外供应商主要来源地(七)企业的本地竞争状况 目前长沙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之间自身的竞争程度并不是很高,60%以上的企业感觉长沙本地竞争程度一般。它们认为 80%以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分布在省外的其它城市,如:广州、深圳和北京,还有 20%的竞争对手位于国外。长沙电子信息企业同行竞争情况如下 图4.2 长沙电子信息企业同行竞争情况(八)企业研发人员状况 被调查企业“湘籍”研发人员的比重高达 8090%,这说明长沙本地劳动力人才市场,给予长沙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力的支撑。为开发关键核心技术,企业招聘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20%是通过公司内部培养、60%通过省外人才市场、20%通过海外人才市场来获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长沙本地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人员数量供给充足,但技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九)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来源 被调研企业都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都认为自身并不缺乏关键技术。关键的是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的投入,企业平均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48%。核心技术来源,主要途径为:自主研发 40%、国外技术吸收改进 40%、省内高校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化10%、省外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化 10%。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企业年均专利申请数量为 413件。 图4.3长沙电子信息企业核心技术来源 (十)限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序限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序如表4-1所示。 重要性1234567影响因素配套条件人才资金市场环境技术水平恶意竞争知识产权(十一)长沙电子信息产业存在问题 1、规模较小,对规模工业的贡献不大 长沙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数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全部企业数的 3.2%;实现增加值 17.4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3.3%,增加值同比下降 0.83%;实现利润1.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1.18%,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较小。 2、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比重大、效益不高 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主要包含电子真空器件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它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等 6 个小类行业。受电子真空器件制造业萎缩的影响,该类别的 15 家企业占全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小,效益不高,甚至有的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之中。 3、产业链断裂,本地配套较差 调研数据显示,长沙信息产业本地配套率不足 30%,从长沙现有的电子信息整机类产品来看,是交换机、服务器、宽带网络应用设备、数字多媒体信息设备、智能交通系统、电视机接收装置、金融外部设备等等。这些产品的销售往往具有产品的非市场行为,制约产品集聚生产。一些电子信息产品难以做大是因为其产业链不能在市场需求下延伸,同时,电子信息材料基础薄弱,电子元器件的规模生产没有形成,导致这些整机产品不能带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并在市场中占有相应的份额。特别是信息产业中小企业在本地的 80%核心和基础零部件无法实现配套,造成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非常高昂,严重影响本地信息产业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