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作业.docx_第1页
语言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作业.docx_第2页
语言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作业.docx_第3页
语言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作业.docx_第4页
语言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作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字学专业2009年2010年语言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学期作业班级:09文字学姓名:荀婕学号:M090403 时间:2010年4月汉语大词典资产类若干条目补正【摘要】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词典。全书十二卷,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所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与社生活、古今习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种宗教教义,都发生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然其卷帙浩繁,难免有不够完善之处。试以资产类名物为例,从词义诠释、书证引用、词目收录三个方面进行补正,共订正词目23条。【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资产名物 词义诠释 书证引用 词目收录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迄今为止最大最权威的一部汉语词典,它是文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常用工具书。大词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先学继承超越,并给以极大丰富,对汉语名物做了历史性总结。它在广博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收释了大量的名物词目,释义举例都很精当。但名物研究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种类和内容繁杂,所涉典籍浩如烟海,加之词典编纂本身的主客观原因,收释疏失之处,在所难免。1979年版修订本辞源总纂者之一刘叶秋老先生曾约举旧辞源七项缺点及失误:1. 解释错误或似是而非;2. 印书错误;3. 引书不注时代、作者、卷次、篇目,使读者无法查阅原文;4. 引文删节,不做标识;5. 某些语词未加必要的解释,一般读者难明故事之意义;6. 所收词语去取失当;7. 释义引文,遗漏甚多;此外,尚有撮述旧文,不注出处;解释词语不能明其意义、用法之演变等失误之处,亦为缺憾。同样,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之一的、历时十八载编纂而成的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也难免存在上述缺点及失误。近来笔者查阅资产类相关资料时,发现其中若干名物条目在释义、举证、词目收录等方面仍有可商之处,故参校比勘,撮其要者而辨之。一、 词义诠释“词义诠释是检验辞书编纂质量的关键。”只有在释义上仔细推敲,深入探索,力求科学严密、准确到位、完备周全并且概括力强、体现词汇的系统性、跟语法属性保持一致等,才有可能保证辞书的质量。大词典向来以体例之完善,考据之精审,释义之详明确切著称。然,也如历代所有辞书之状,疏漏龃龉,瑕疵偶见,势所难免。(一) 义项缺失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词汇是语言诸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词义发的结果,使得词的一种意义引申转变为多种不同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应力求做到义项完备,以准确反映出词汇发展的过程,大词典在编纂过程中亦偶有疏漏。链(大词典第十一卷1365页,右)词条下列举三个义项:1.链子。2.用链子拴扣。3. 计量海洋上距离的长度单位。按:所举书证时代都是现当代,可见“链”字在现当代运用较为广泛,殊不知,“链”字在古时亦有“铅矿石”一义,泛指铅,亦作“连”。广雅释器:“铅矿谓之链。”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出冉梓、连、丹砂。”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连),铅之未錬者。”汉书食货志下:“铸作钱币皆用铜,殽以连锡。”师颜古注:“李奇曰:铅锡璞名曰连。许慎云:链,铜属也。然则以连及锡杂铜而为钱也。此下又云能采金银铜连锡,益知连非锡矣。” 垣(大词典第二卷1093页,右)词头下开列七个义项,不可谓少:1.矮墙。2.墙、城墙。3.筑墙围绕。4.城池。5.官署的代称。6.星空区域名。7.姓。按:荀子富国中有记载:“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杨倞注:“垣,筑墙四周以藏谷也;窌,窖也,掘地藏谷也;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可见垣词头下应增加一义:“古代粮仓”。此项虽少见,但不可否认其存在的价值,收入也是大词典完备之必需。庾(大词典第三卷1239页,右)词条下列举八个义项,1.露天的谷堆。2.泛指粮库。3.储积。4.古容积量单位。5.弓名。6.大庾岭的简称。7.用同“瘐”。8.姓。八个义项,不可谓少;然,仍有遗漏。按:由上述几个义项可以发现前四个义项是相互关联的,从“露天的谷堆”延伸到“泛指粮库”,通过“粮库”延伸出“储积”,继而延伸出“古代的容积单位”的意义。笔者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庾还有“贮存水道所运粮谷之仓”一义,见战国策魏策一:“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鲍彪注:“庾,水漕仓。”说文广部:“庾,水漕仓也。”段玉裁注:“谓水转谷至仓之也。”增补此义,乃成完释也。官务(大词典第三卷1389页,左)收唯一义项:官府的徭役赋税。 按:参阅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二浙造酒,皆用石灰,云无之则不清。尝在平江常熟县,见官务有烧灰柴,历槽司破钱收买。”这里的“官务”如果理解成“官府的徭役赋税”有失所据,故“官务”应增补一义:“官办的酒厂”,方为完善。(二) 释义可商语文词语若辞书之为用,须做到准确到位,科学严密,能贴切无误地揭示出其客观存在之意义,稍有不慎,便出现偏差或疏漏。青铜海(大词典第十一卷550页,右)释为“铜钱的海洋。意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宋陶谷清异录青铜海:“ 汴老圃纪生 ,一鉏芘三十口。病笃,呼子孙戒曰:此土十亩地便是青铜海也。”按: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青铜海”可以释为铜钱的海洋,但若联系书证引用的上下文,便可得知,“青铜海”在文中乃是一种对田圃的美称,因其可以作为财源,故名。词语释义忌望文生义,须得反复体味,仔细推敲,方能切于实际;否则,极易似是而非。资直(大词典第十卷202页,左):资财,费用。三国志吴志孙坚传“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兵久战劳苦,所得赏,不足以为衣服,诣使君更乞资直耳。”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资直者,衣资之直也。”按:根据引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资直”应理解为:“吃饭穿衣所需的费用”。又坺(大词典第二卷1073頁,左)有两个义项:1.耕地翻土。2.指初耕翻起的土块。垡(大词典第二卷1099页,右)在大词典中的解释也是同样的两个义项,同时两者发音也并无二致。因此可以推断,这两者释为异体字,大词典宜标出或收作参见条,以便读者查阅。二、书证引用词义是从纷繁的书证中概括而来的,书证就是用以印证词义的。词义和书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辞书引用书证也得审慎,不能信手拈来,若引用不当,势必影响读者对词义的正确理解。(一) 孤证立目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序中曾提出一个原则:“例不十,不立法。”郭沫若先生在其史学论集论古代社会中也曾说过:“孤证单行,难以置信。”说明未掌握足够的语料或忽视某些典型的语料就下结论,势必犯轻率概括的错误。镂(大词典第十一卷1379页,左)义项一:钢铁。铁和碳的合金。义项之下只列孤例: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孔颖达疏:“镂者,可以刻镂,故为刚铁也。”此孤证实不必要,说文金部中就有提及:“镂,钢铁也,也可以刻镂。”镤(大词典第十一卷1391页,右)下列两个义项,其中义项一为:“未经炼制的铜铁。”只列出唯一书证:晋张协七命:“销踰羊头,镤越锻成。”徒举书证而失注语义,实在欠缺说服力。宜补上:李善注:“镤或谓为鍱。”并引用张协七命书证之前先引用广雅释器:“铁朴谓之矿。”又“鍱,铤也。”王念孙书证:“说文:矿,铜铁朴石也。”又“说文:铤,铜铁朴也。”这样不仅避去孤证之嫌,而且从时间顺序上揭示了镤的意义,同时理清了镤、鍱、铤三者之间意义的关联。坑(大词典第二卷1062页,左)词目下有八个义项,其中义项二:指矿穴,矿场。旧唐书食货志上:“其天下自五岭以北,见捋银坑,并宜禁断。”此孤证实不必要,宋史徽宗纪一:“庚申,令天下坑冶金银复尽输内藏。”清王太岳铜山吟:“铜山列坑阜,盘盘郁青云。”均可证。丹秫(大词典第一卷683页,右):古代用作染料的赤粟。引用唯一书证:周礼考工记钟氏:“鐘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其书证还可见于禹贡锥指卷七:“故天子之六服皆玄衣纁裳,以朱青丹秫染之。”(二)书证晚出书证要引初始用例,即书证溯源,其意义不限于语言学犯愁,故当于条件之可能,尽量为之廓清。王念孙言:“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贯。今则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故须尽量援引时代最早的书证,并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便全面揭示词条的意义发展过程。大词典在此方面仍有些许不足之处。陶土(大词典第十一卷1040页,左)义项二:烧制陶器或粗瓷器的高岭土。书证引自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每群陶窑中间有一个灰土废物坑,附近还有一个储存陶土的坑。”其实早在宋史蛮夷传三黎洞中就有关于“陶土”该义项的使用记载:“妇人服缌缏,续木皮为布,陶土为斧,器用瓠瓢。”以将该条书证作为首例。坊肆(大词典第二卷1605页,左)犹市肆,商店。多指书坊。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雷司空著述:“予偶及司空各着,访之丰城司空后人及省城坊肆,皆乌有。”查阅古籍,不难发现早于斯之书证颇多。宋陆游梅雨初晴迓客东郊诗:“幼妇髻鬟簪早稻,近村坊店卖新醅。”可见在宋朝,坊肆是可以卖酒的商店。又见清实录高宗乾隆三十七年谕:“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综上所述,在早期,坊肆即店铺,到了清朝才词义才发展成多指书坊。长生库(大词典第十一卷582页,右)大词典中解释为:宋代寺院开设的典当库。引用书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今僧寺辄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其实“长生库”在唐朝就已有记载,见续高僧传释僧旻传:“旻因舍什物亲施,拟立大堂,率未周用,付库长生,传付后增。”手模(大词典第六卷303页,左):按在契纸、供状或其他文书上的指纹印。引用书证最早的为宋黄庭坚涪翁杂说:“今婢券不能书者,画指节,及江南田宅契亦用手摹也。”据查,唐韩愈画记中便有此词:“噫,余之手模也。”(二)引用有失严谨词条下书证引用先后颠倒、释文之末无书证、书证无引文等辞书编纂时易犯之疏漏,大词典亦所难免。现略举一二。碫(大词典第七卷1081页,右)义项一:锻铁用的砧石。亦泛指石块。孙子势:“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诗大雅公刘“取厉取锻”唐陆德明释文:“锻,本又作碫。”孔颖达疏:“言锻金之时,须山石为椹质,故取之也。”书证未按时间顺序揭示其意义发展变化之过程。孙子书成于诗经之后,故两者顺序应相互调换。同样的问题可见草鞋钱(大词典第九卷375页,左)一词:旧时公差衙役向案犯或当事人勒索的钱财,俗称“草鞋钱”。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张千云正是个庄家老子。我劝哥哥饶了你性命,有甚么草鞋钱与我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张千云我过去諕他一諕,吃他几钟酒,讨些草鞋钱儿。”亦称“草鞋费”。宋范成大催租行:“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书证失序,宋代的书证应置于元朝的书证之前,方才妥当。土彊(大詞典第二卷997頁,右)词目下只列出义项:板结坚硬的土地。并无书证,失之缜密,缺乏说服力。此失误其实大可不必,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彊。”郑玄注:“土彊,强筑之地。”孔颖达疏:“彊者,强筑磊块难耕之地。”铜花(大词典第十一卷1254页,左)义项二:“铜屑。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赤铜”。释文之末注明参见某书,并未见具体书证,既无助于词义之理解,也未扩大知识面。“只有引例才能反映一个词或义的真实存在,才具有说服力。” 三、词目收录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汉语语文词典。全书十二卷,共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所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与社会生活、古今习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种宗教教义,都发生纵向或横向的联系。尽管秉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进行编纂,大词典仍存在着失收的情况。风磨铜:铜之一种。置之通风处,光灿如火,俗传能破风,故多用于建筑物顶部。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九三:“鍮鉐,黄铜似金者。我明皇极殿顶名是风磨铜,更贵于金。一云:即鍮鉐也。”又通雅卷四十八:“金阕顶用风磨铜,价贵于金,或曰黄银乎。”可见风磨铜这一类金属在古时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宜收入词目。黄铜:亦称“鍮石”。一种以铜与锌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黄色亮丽,硬于纯铜,不易生锈,延展性好。西京杂记卷二:“(汉武帝)后得二师天马,帝以玟石为鞍,镂以金银鍮石。”神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玉声。”宋程大昌演繁露黄银:“世有鍮石者,质实为铜,而色如黄金,特差淡耳。”黄银:即黄铜。北史辛公义传:“后迁并州刺史山出黄银,获之以献。”新唐书杜如晦传:“(唐太宗)尝赐(房)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传黄银鬼神畏之。”宋程大昌演繁露黄银:“世有鍮石者,质实为铜,而色如黄金,特差淡耳,则太宗之谓黄银者,其殆鍮石也矣。”同样在古时运用广泛但失收的词目还有黄铁、良铁、唤头等,限于篇幅,不一一补订。学术日进,后出转精。一切杰作都是在前人阶梯上之登攀。似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