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_第4页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一、首尾呼应1、概念:一种写作手法,指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2、作用: 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二、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作比较:把_和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4、打比方:将_比作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5、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6、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8、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9、引资料:a: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b: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三、古今异义词1、概念:同一个字的古代字义和现代字义有很大的不同。2、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鄙 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 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看、照管、注意。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 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例: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三 古义:数量多。 今义:数词,具体数字。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5)安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例: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 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例: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例: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例: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识 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例: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1)益 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例: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2)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例: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7)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例:悬梁刺股(19)儿女 古义:小孩和女子 今义:指子女例: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0)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21)裙 古义:泛指衣裳。 今义:指裙子。例:出入无完裙(石壕吏)(22)坐 古义:犯罪。 今义:多用于“坐下”。例:何坐(晏子使楚)(23)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4)山、河、江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江: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一切江例: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25)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例:不习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26)闻 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例:闻鸡起舞(27)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28)牺牲 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例:牺牲玉帛(曹刿论战)(29)写 古义:画。 今义:写例: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四、三种问句形式1、疑问句:有疑而问,因为有不明白的,提出来请别人回答。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2、 反问句:无疑而问,对明明知道的事,用反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气。例: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3、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来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注意。例: 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五、叙述方式及其作用(按照叙述顺序划分)1、顺序(1)概念: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2)作用: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使叙述内容条理清楚,自然顺畅。2、倒叙(1)概念: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2)作用:强调了事件结果或高潮,制造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3、插叙(1)概念: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插叙结束后,仍回到叙述主线上来。(2)作用: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使行文错落有致。4、平叙(1)概念: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2)作用: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把同时发展的事件交代得更清楚,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5、补叙(1)概念: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待。(2)作用: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六、叙述视角1、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例:修鞋姑娘2、第三人称视角: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例:凡卡七:对比概念: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八、对话形式1、前引式:提示语在前(1)作用:提示语在前时用冒号,强调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2)例: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2、后引式:提示语在后(1)作用:提示语在后时用句号,强调人物的语言。有时候说话人接话很快,提示语也放在后面。(2)例:“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咱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3、中引式:提示语在中(1)作用: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当说话中有较长的停顿,或者两次所说内容不同时,也把提示语放在中间。(2)例:“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4、光引式:没有提示语(1)作用:依据上下文,我们完全能够理解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没必要加提示语。(2)例:“你叫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九、作文评语作文评语的写法一般要从学生习作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以及书写上作出中肯的评价。1.中心:有没有离题,按照题目要求来写。2.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符合生活实际。是否新鲜有趣。3.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4.表达:记叙文有没有把事情讲清楚,写完整。写景文有没有把参观游览顺序写清楚。详略得当,重要的人和事情详细写,不重要的地方简单写5.语言:句子是否通顺、准确,病句少。有没有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有没有运用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诗歌等优美词句.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6.书写:字体是否工整,错别字少。卷面是否整洁干净,涂抹少。十、修改习作1、修改语言文字。修改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漏字,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事理,重复累赘,成分残缺等毛病,要解决语言文字的毛病。2、修改标点符号。(1)逗号、顿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间隔号各占一格,且均不能出现在第一格。(2)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各占两格。其中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各占两格,其中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标在最后一格,后半部分不能出现在第一格;破折号、省略号不能分成两半标在上下两行。3、修改主题题材。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内容将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学生在作文中虽材料丰富,线索清晰,文笔也流畅,但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轻重详略,中心不明确,读后不知作者要表达什么,修改此类作文就需要动大手术了。要预防出现这类毛病,就要注意集中笔力,写好一个方面,突出重点。4、修改结构布局。一篇文章审清题目,确定了主题,并围绕中心选好材料后,接下来的就是构思布局了。作文结构布局的修改,主要应从段落层次、主次详略、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方面来考虑。一定要从宏观出发,整体把握,其关键是看材料和顺序安排是否合理。5、修改逻辑修辞。作文中常见的逻辑毛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相矛盾:如,参加活动的人基本上全部到齐.“基本上”与“全部到齐”相矛盾。(2)前后不连贯:如,学生上课时应认真的听课,积极地思考和讨论问题,仔细地写好课堂记录。(“听课”“作笔记”应同步进行,中间插入“讨论问题”、语意不连贯)(3)语意有歧义:如,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学校的领导。(“三个领导”呢,还是 “三所学校”的领导?语意不明确)作文中辞格运用不当的错误有:(1)比喻不当:如一阵西北风刮来,吹到脸上像刀砍似的难受。(犯了比喻过重的毛病)(2)夸张过度:如,我家的猫一下子能捉到两三只老鼠。(夸张过度,不符逻辑)(3)借代不妥:如,我最喜欢听“秃头”讲课,真有意思!(用“秃头”指代教授,既不严肃,也不文明)(4)拟人失误:如,今年中秋,月色格外明朗,我们都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水果,一边赏月,月亮也板着面孔看着我们。(月亮板着脸跟大家赏月的情境气氛不协调)修改方法:1.增补法: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大的方面的扩展,亦可用于具体时间的填补,但不宜用得过多,不能处处增补,全面“开花”。运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缺憾,弥补遗漏,所以修改时要注意服从重点,分清层次,切不可面面俱到,甚至喧宾夺主。2.删除法:也是一种普通适用的方法。操作时,应以文章主旨和表达意图为原则,凡是节外生枝的内容,重复累赘的语句,空洞乏力的议论均在删除之列,一定要能“忍痛割爱”,删除时,应注意保持文脉的畅通。3.调整法:即调动,挪动,整理之意。既适合于段落层次的调整,也适合于句群和词语的调整,在实际适用时,要注意瞻前顾后,整体把握。4.改换法:即更换法,也是一种运用很多的修改方法,它主要适用于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对修改者的语言文字功底要求较高。涉及到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的知识。5.阅读法:讲究阅读和修改的同步性,一般是边读边思边改,切实达到读改结合,读改同步,阅读法注重读和改的反复性,文稿的修改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需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6.讨论法:要求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传阅,切磋商讨,然后由作者对大家的意见加以综合、取舍,在此基础上对习作进行修改,润色。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代表性,争议性和疑难性的作文,其目的不仅只是修改一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讨论明辨是非,开启思路,强化知识促进学习。7.依据批语修改法:主要适用于对文章做较大方面的修改。如构思立意,章法结构,详略取舍等,这种修改,一般要做较大文字改动。运用此法,一定要先认真阅读,仔细琢磨和领会老师的批语,进而对照文稿深入思考,最后才动笔修改。8.对照中心修改法:是一种着眼于宏观审视的修改方法,适用于各种体材,各种形式的作文,其作用是从总体上把好中心点,确保文章中心不出偏差。一般而言,作文初稿完成后,首先是运用此法联系,对照在审题立意阶段确定的中心思想,看写成的文稿是否切题,是否符合原定的中心,并且是否突出了中心,然后据此修改。十二、文章体裁及其语言特点。1、分类: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2、语言特点:a.说明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b.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c.记叙文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d.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适当采用一些古语词汇,文章的语言庄重、简洁、严密,这一点和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差异。e.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通俗,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十三、文章开头、结尾类型及作用不同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不同结尾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十四、直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直述句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转述句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 1.标点:去掉冒号双引号,改冒号为逗号 2.双引号中的“我”改为“他” 如:张红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红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3.双引号中的 “你” 看句子中的“你”指谁能明确就改为相应人名、人称不能明确就改为“我”如:叶一茜对周笔畅说:“笔记那歌你唱得真好,能教教我吗?” 改:叶一茜对周笔畅说,笔记那歌周笔畅唱得真好,能教教她吗?如: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4.双引号中的“他” 看句子中的“他”指谁能明确就改为相应人名、人称不能明确就改为“我” 如:我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到了他的一夜工作.他是多么的劳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