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文章从资源安全、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方面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从对外资加强规范与引导和提高我国自身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规避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 作者简介文翠翠,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天津,301830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001-0003 2009年7月5日,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上海办事处的4名员工因涉嫌窃取我国国家机密在上海被拘捕。他们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我国钢铁行业重要机密数据,导致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遭受巨大损失。该间谍案的发生,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本文分析大规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指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保持其经济存在和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不可抗力损害的状态和能力,其核心是国民经济体系抗击外来冲击的能力,主要包括资源安全、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我国是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在弥补国内资本不足、引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看到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对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源安全的负面影响 资源的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土地、石油、人才源等战略性资源的掌握对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源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人才外流几个方面。 由于我国环境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使得我国的环境生产成本低于发达国家,导致很多外资企业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我国进行生产,加速了我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有资料显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外商直接投资,将消耗我国8.320429个单位的不可再生资源,远远大于增加一个单位国内投资所消耗的资源。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导致人均废水增加大约0.066257。在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使工业SO2排放密集度增加0.25455,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密集度增加2.42115。 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普遍实施本地化人力资源战略,在我国广罗人才。它们凭借先进的科研设备、丰厚的待遇、显赫的公司名声,吸引了大量研发人才,导致“人才外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 金融在一国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安全。据粗略估计,外资企业在中国获取的利润;只有10左右已经汇出,也就是有90左右的利润收入已作为再投资留在了中国,一旦外资企业在短时间内大量汇出利润,将威胁到中国的金融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银行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在中国扎根。银行业是一个重点敏感行业,斯蒂格利茨说过,外资银行是引起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成因之一。出于收益的考虑,外资银行会倾向于向信用良好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提供信贷,广大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却很难获得信贷,资金供给的缺乏会制约经济的增长。虽然内资银行也是逐利的,但内外资银行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反应灵敏度是不同的,内资银行对于中央银行的“隔窗指导”更加敏感,可以更为准确领会并执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负面影响 1.造成市场垄断,压制民族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在很多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在全国39个工业行业中,有14个行业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1030,外资具有影响力;有13个行业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3050。外资具有重要影响力;有3个行业外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5070,外资控制该行业;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科技行业更是高达83.58,外资高度控制该行业(见表1)。 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规模、营销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在我国市场上形成一定垄断地位,挤压民族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利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竞争,扩大市场势力,跨国公司还会直接并购民族品牌,多数企业被并购后要么被消灭,要么沦为跨国公司的下属工厂,专事加工,民族品牌被搁置或不被重视,导致我国多个民族品牌的消亡,如洗涤业的“活力28”、熊猫洗衣粉,还有美加净等。 2.形成技术依赖 我们曾提出过“以市场换技术”,希望通过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大量先进的适用技术,促进产业技术的提升和产品升级换代。但实践证明,“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收获。例如,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芯片厂商英特尔进入中国,但并没有把核心技术带到中国,它在上海的工厂仅仅是芯片的封装线,最核心的芯片设计和制造、测试还是在国外。为保持技术垄断优势,外资往往严格控制高新技术的扩散,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一般不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技能的提高。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国内很多产业对外资技术的过分依赖,汽车产业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轿车行业是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行业,国际上各主要汽车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企业,市场上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也均被合资企业占据。2008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仅为25.92,其余74的市场份额均被外资品牌轿车垄断(如表2所示)。2009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三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由于缺乏设计、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我国的轿车产业只能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6月30日发布的汽车蓝皮书显示,核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几乎全部依赖于外资企业。其中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100、91和69。 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财政安全的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税收支出、获得最大利润,跨国公司 普遍采用各种避税手段。一种方法是利用转移价格。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所使用的一种价格。在华跨国公司往往采用高报进口设备价格和进口原材料价格、低报产品出口价格等方式,将利润转移到其母公司或其他国家子公司,以致出现有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账上亏损、实际赢利,账上利润少、实际利润多的情况。 此外,跨国公司还普遍采用国际避税港来达到避税的目的。趟过在国际避税地虚设机构,把母公司的所得转移到避税地子公司的账上,利用税率的差异,逃避税收;在避税港成立公司再返回国内投资,享受外资优惠,等等。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有60的外资企业账面亏损,但这些企业“亏损”后仍接连追加投资。避税行为的普遍性可见一斑。 这些避税方法的运用,导致我国财政收入大量流失,给我国的财政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4.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的负面影响 经济信息安全,主要指企业及政府,应知道自己职能工作需要的国内外经济信息,而企业自身经营的信息最好不要让竞争对手知道,一国经济运行的敏感信息最好不要让竞争国家知道。经济信息安全包括反映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和趋势的宏观信息安全与反映企业运行状况和趋势的微观信息安全。当今时代是信息经济的时代,信息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石之一。一旦一个国家的机密经济信息被泄露或破坏,那么其经济安全也将遭到威胁。 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对我国经济机密的攫取。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最大的利润,跨国公司往往采取各种手段来获取我国企业和行业甚至国家的经济机密,前文所提的“力拓案”就是一例。经济机密的泄露,使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给国家和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国内企业往往大力宣传自己,由于企业信息安全意识不够强,很多企业过于详细地披露本企业的经济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主动请国外的咨询机构或评级机构进行咨询、审计、评级等,这其中也有很多核心数据被窃取。当然,还有极个别政府公务人员缺乏政府公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牟取个人利益,泄露国家机密经济信息。这些也都可能会被跨国公司利用。国家机密信息的泄露,将对国家经济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思路与对策 综上所述,外商直接投资会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威胁经济安全,但我们也不能由此而拒绝外资,因噎废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清醒认识并及时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和风险,趋利避害,掌握主动权。 (一)对外资要加强规范与引导 在保证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要加强对外资的规范与引导,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限制外资进入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引导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切实地落实反垄断法,以法律手段规范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行为,防止出现外资的市场垄断;完善反避税的法律法规,规范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减少政府税收损失;严厉打击窃取商业机密的犯罪行为。 (二)提高我国自身核心竞争力 实践证明,完全依赖于外部市场和出口是行不通的,依靠自身力量,扩大内需,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有效动力。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降低对外依赖程度。提高对战略资源、人才、信息的掌控能力,保证经济发展;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减少对外资的技术依赖;取消外资的各种优惠待遇,创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出一部分我国的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做好信息保密工作,防止他人窃密。 参考文献 1曹荣湘.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风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卢晓勇,黄勇进,谌贻庆,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家经济安全J.南昌大学学报,2007,(7) 3奉琼.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水污染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