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基础班(全)第2章讲义.doc_第1页
2011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基础班(全)第2章讲义.doc_第2页
2011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基础班(全)第2章讲义.doc_第3页
2011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基础班(全)第2章讲义.doc_第4页
2011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基础班(全)第2章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网上辅导课程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重点)第一节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安全生产法的基本规定 一、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单选题)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二、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1.时间效力: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2.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多选题)思考题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是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A.生产安全事故B.伤亡事故C.安全生产事故D.各种事故提示:参见教材P24答疑编号500221020101正确答案A思考题以下各项中属于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的是:a.香港某造船企业的生产活动;b.江苏某个体独资纺织厂的生产活动;c.湖南某正在施工的桥梁垮塌;d.天津举行的庆祝申奥成功的公共集会的安全问题;e.福建某台资企业的生产活动。提示:参见教材P25答疑编号500221020102正确答案bcde思考题以下诸项中不属于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的是:a.上海某股份制企业的生产活动;b.江苏某个体独资纺织厂的生产活动;c.北京某集体企业的生产活动; d.澳门某外资企业的生产活动。提示:参见教材P25答疑编号500221020103正确答案d三、安全生产法的调整对象1.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生产专项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法定责权时与生产经营单位、有关社会组织和从业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监督管理关系。2.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管理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关系。3.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之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关系。4.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社会组织、公民之间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5.涉外安全生产管理关系(多选题)根据上述安全生产法的调整关系,涉及安全生产违法的责任主体有:1.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2.中介机构技术人员;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4.安全生产专管人员;5.从业人员。 (多选题)四、立法的宗旨1.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明确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从业人员安全作业行为,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3.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4.规范从事安全评价、咨询、检测、检验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社会舆论媒体监督。5.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五、安全生产法的地位1.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2.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体法。3.是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20年立一法)。4.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实现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六、安全生产法确立的七项基本法律制度(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2.各级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各自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3.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职责;4.社区基层组织和新闻媒体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等。(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2.安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配置;3.安全投入;4.从业人员安全资质; 5.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7.建设工程“三同时”;7.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8.安全技术装备管理;9.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10.社会工伤保险等。(三)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资质及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四)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本权利(5项)和义务(4项),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五)安全中介服务制度明确了从事安全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安全中介机构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地位、任务和责任。(六)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1.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2.安全生产责任的确定和责任形式;3.追究安全责任的机关、依据、程序和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第一次确立了安全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七)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1.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2.事故应急体系的建立;3.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的原则和程序;4.事故责任的追究;5.事故信息发布等。七、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第一”,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过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所谓“预防为主”,就是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具体体现为“六先”:1.安全意识在先;2.安全投入在先;3.安全责任在先;4.建章立制在先;5.预防隐患在先;7.监督执法在先。所谓“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八、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3.权责一致的原则;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多选题)第三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举例)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负的6个职责: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2.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专款专用)4.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多选)三、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规定第十八条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的规定,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进行安全投入以及安全投入的标准。第八十条规定,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给予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的处罚;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比美国) 思考题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a.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b.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c.行政法规; d.以上都必要。提示:参见教材P40答疑编号500221020104正确答案d2.下述哪一项不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a.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b.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提示:参见教材P41答疑编号500221020105正确答案b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A.主要投资人B.法人代表C.主要负责人D.安全负责人提示:参见教材P41答疑编号500221020106正确答案C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素质及安全管理服务:(多选/单选题)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均为高危行业),应设置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同上。3.其他行业在300人以下的,应配备专或兼职的管理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思考题下述4个企业,哪一个的做法不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要求?a.A企业从事机械加工,员工332人,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B企业从事建筑施工,员工298人,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c.C企业是一个甲醇转运站,员工52人,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d.D企业从事物业管理,员工22人,配备了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示:参见教材P44答疑编号500221020107正确答案c五、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的规定一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二是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六、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详见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思考题下述哪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需要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a.危险物品的储存单位;b.建筑施工单位;c.非煤矿山; d.员工300人以上的铸造厂。提示:参见教材P44答疑编号500221020108正确答案d七、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和资格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九条:“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两个法律文件前者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没有具体规定,后者规定的范围比较窄。事实上,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作业工种和技术要求的不断变化,原来的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需要重新界定和调整。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2004年国家安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调整和确定工作的通知。 考试用书列出的特种作业人员范围包括:瓦斯检查工、起重机械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爆破工、通风工、信号工、拥罐工、电工、金属焊接(切割)工、矿井泵工、瓦斯抽放工、主扇风机操作工、主提升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输送机操作工、尾矿工、安全检查工和矿内机动车司机等。国家安监局2002年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中列出的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17类):(一)电工作业。含发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二)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三)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四)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五)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 (六)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七)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八)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九)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十)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十一)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十二)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十三)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主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十四)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十五)矿山救护作业;(11-15均为矿山作业) (十六)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十七)经国家安全监察总局批准的其它特种作业。原国家经贸委规定的是以上前12种特种作业。八、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做到“三同时”,即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足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单选、多选)第五十二条(本条在“从业人员权利与义务”中列出):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工会法第25条的规定,“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26条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其他主要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要求:“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人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九、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的规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多选)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竣工验收的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安全设施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应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十一、安全警示标志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单选)我国安全色标准规定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禁止鸣喇叭注意危险紧急疏散方向十二、安全设备管理规定(多选题)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8个环节不包括“淘汰”、“进口”等。十三、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的规定(多选)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八大类。十四、安全设备的淘汰制度安全生产必须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三并重”原则。对于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单选)十五、危险物品管理的规定1.危险物品的定义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2.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多选题)2.危险物品的审批监管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如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等对危险物品的审批做出了规定。十六、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定 登记建档定期检验、评估、监控建立应急预案十七、生产设施、场所安全距离和紧急疏散的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关于安全出口的规定: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规定: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凡是大于60平方米的公共场所 ,均应设置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煤矿安全规程: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井下每一个水平到上一个水平和各个采区都必须至少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未建成2个安全出口的水平或采区严禁生产。井巷交岔点,必须设置路标,标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通往安全出口的路线。安全出口应经常清理、维护,保持畅通。十八、危险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对于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必须:1.安排专人到现场进行安全管理;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进行作业。十九、劳动防护用品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注意必须是实物)作业人员有佩戴劳保用品的义务。国家对116个典型工种规定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要求。从使用者分,有个体劳保用品(PPE)和群体劳保用品。从防护器官类别分,有9类:安全帽类、呼吸护具类、眼防护具、听力护具、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服、防坠落护具、护肤用品。二十、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的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交叉作业涉及安全人机工程。二十一、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思考题下述()做法不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要求。A.生产经营单位将一生产场所出租给了乙方一个具备安全生产相应资质的个人;B.生产经营单位与在其场所承包的某单位签订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C.生产经营单位与在其场所承包的某单位在签订的承包合同中约定了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D.生产经营单位某场所内有3个承包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并签订了委托书。 提示:参见教材P50答疑编号500221020201正确答案D二十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应急与处理方面的职责1.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6方面主要职责之一);2.立即组织事故抢险救灾;3.坚守岗位,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与处理。二十三、工伤保险的规定从法律角度明确提出缴纳保险费要求。国家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生死合同),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第四节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一、从业人员的权利:(多选题)知情权(45条)、建议权、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拒绝权(46条)、安全保障权、社会保障权、赔偿请求权(47.48条)。 1.危险情况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事故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事先向其从业人员告知危险和有害因素及事故应急措施。2.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1)必须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抵押金、担保金等名义强制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3)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引起伤亡后,从业人员首先依照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合同的约定,享有相应的工伤赔付金(由社保机构支付)。如果工伤保险赔付不足以补偿受害者的人身伤害及经济损失的,受害者或其亲属有权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民事赔偿。生产单位如果不履行此义务,受害者或其亲属有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4)从业人员获得工伤保险赔付和民事赔偿的金额标准、领取和支付程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应规定。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均不得自行确定赔付或赔偿标准,更不得订立“君子协定”私下处理。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从业人员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人,有权对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对此,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取降低工资、福利待遇或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对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人员实施打击报复。4.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从业人员长期身处生产一线,对事故隐患有丰富经验,有权拒绝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或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取降低工资、福利待遇或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对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人员实施打击报复。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和贵重的生产设备相比,人的生命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在确认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从业人员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1)此项权利不能滥用,必须确认是在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使用;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取降低工资、福利待遇或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对紧急情况下行使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的人员实施打击报复。3)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职业惯例规定的特定人员(飞行员、船舶驾驶人员、车辆驾驶人员等)不适应该项权利。二、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多选题)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2.正确佩带和使用劳保用品的义务3.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思考题下述中()不是从业人员的权利。A.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B.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C.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后享受工伤社会保险;D.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提示:参见教材P53答疑编号500221020202正确答案B思考题下述中()是从业人员的义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A. ;B. ;B. ;D. 。提示:参见教材P54-55答疑编号500221020203正确答案D第五节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备注:本部分内容老师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条文规定进行讲解,和教材上的顺序有些不同,请大家学习时稍作注意)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1.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设立安全监管部门;2.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管理相结合。3.监察机关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行为依法实施监察(对监督者的监督)。国务院2007年9月14日批准监察部关于建立由监察部牵头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联席会议由监察部、公安部、司法部、安全监管总局和高法院、高检院组成,监察部为牵头单位。由监察部一位负责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 召集人:陈昌智 监察部副部长 成员:刘金国 公安部副部长 郝赤勇 司法部副部长 王德学 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 张军 高法院副院长 王振川 高检院副检察长 二、县级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1.组织检查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2.县级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检查不同于有关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日常检查。1)将本地区高危行业作为重点检查;2)检查本地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的现状;3)本地区近期事故发生情况;4)重要日期(国庆、劳动节、春节等)和大型公共活动重点检查。三、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1.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义务1)素质忠于职守 坚持原则秉公执法2)义务 出示证件保守秘密签字记录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不得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或者“联合检查组”等协调议事机构、非常设机构或者临时机构的名义对外执法。严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内设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执法;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实施五千元以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产停业整顿及暂扣、吊销有关证照的行政处罚,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之日起七日内报市(地)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市(地)级安全监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实施1万元以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产停业整顿及吊销有关证照的行政处罚,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之日起七日内报省级安监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或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10万元以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产停业整顿及吊销有关证照的行政处罚,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之日起七日内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省级煤监机构的相关行政处罚同时抄报国家煤矿安监局备案。 (以上处罚办法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相同) 2.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1)严把审批关,防止权钱交易;2)严肃处理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而擅自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3)对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应当撤消原批准。4)正确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进入生产经营单位检查和了解情况的职权;(现场检查权)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理职权;(当场处理权)对事故隐患的处理权;(紧急处置权)对不合格生产实施、设备、器材的处理权。(查封扣押权)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督促;3.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不得收取费用;不得要求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4.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举报制度 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 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四、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的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1.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1)依法从事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受法律保护,具有不受侵犯的权利;(2)有权依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从事授权范围内的有关安全生产业务;(3)接受政府、部门委托或生产经营单位的聘请,按照委托或约定的事项从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4)有权拒绝从事非法或者业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5)有依法收取中介服务报酬和费用的权利。2.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义务:(1)具备法定条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资质;(2)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业、领域和业务范围内,按照执业准则,从事合法的、真实的的中介服务,不得从事欺诈和虚假的服务;(3)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的监督检查;(4)合理确定服务报酬和收费标准,不得非法牟利。3.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责任:(1)对其承担的服务工作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2)对其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五、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1.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生产的局面;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2.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作用;3.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宏扬安全文化,发挥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思考题()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答疑编号500221020301正确答案B思考题安全生产法明确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行使以下()职权。A.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的权利B.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C.对安全生产违法人员实施行政拘留的权利D.重大事故隐患危急情况下的紧急撤出作业人员的权利E.对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的权利 提示:参见教材P57、58答疑编号500221020302正确答案ABDE思考题关于如下的举报事宜,()不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挺身而出、立即制止,而无须向任何政府部门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受理的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以电话、传真或口头形式向有关负责人汇报。A.B.C.D. 提示:参见教材P59答疑编号500221020303正确答案C第六节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一、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职责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单选)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第六十九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设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多选)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置的规定第七十条和七十一条对此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对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第75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思考题1.某化工厂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5人并摧毁了上亿元的设备。接到事故报告后,厂领导组织采取了如下行动。( )行动是不应当采取的。A.将临近易燃物移走,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现场B.对轻伤者实施急救,将死伤者送进医院C.及时、如实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情况D.组织事故调查,并处理责任人提示:参见教材P62答疑编号500221020401正确答案D2.接到事故报告后,某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市政府立即采取了如下行动。( )行动是不应当采取的。A.派员赶赴现场,监督应急计划的执行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上报事故情况C.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事故情况和原因D.为事故调查做有关准备工作提示:参见教材P62答疑编号500221020402正确答案C第七节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一、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形式 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形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对单位或个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五)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 (六)拘留; (七)关闭; (八)暂扣或吊销有关证照对个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分的种类: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开除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概念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民事义务,或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2.民事责任的特点1)民事责任是以财产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2)民事责任是以等价、补偿性质为主的法律责任。3.民事责任的类型1)合同责任也称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2)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为自己的过失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或人身权,而应承担的对受害人负责赔偿的民事责任。4.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停止损害;排除妨碍;清除危险;返回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上10种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安全生产违法现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是赔偿损失。刑事责任重大飞行事故罪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 (上述3种罪名更多地出现在一些特殊法中) 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品肇事罪建筑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了解)见前面总则内容。(教材P65归纳为4类责任主体)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多选)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安监部门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等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出决定。2.公安机关拘留由公安机关作出决定。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关闭、暂扣或吊销有关证照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4.其他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行政处罚机关分别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检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综合管理的部门、公安机关、交通部门等)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即违反前面“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一节中规定的24项要求(P3951)的违法行为。五、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涉及单位负责人的4种涉及单位的2种涉及从业人员的1种六、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违法行为出具虚假证明罪。七、安全监管人员的违法行为八、违反安全生产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熟悉)(一)违反安全生产法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