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A卷.doc_第1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A卷.doc_第2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A卷.doc_第3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A卷.doc_第4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A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A卷一、 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8104PaB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C . 一位普通中学生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0m/sD . 一个苹果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50N2. (2分)如图所示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自行车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B . 人受到的重力与自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 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和自行车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D . 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3. (2分)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A . 人体、大地、铜钥匙B . 橡皮、煤油、塑料袋C . 铅笔芯、盐水、玻璃杯D . 瓷瓶、空气、钢板尺4. (2分)小华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的亮度,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电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 (2分)(2012南京)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R1消耗的功率为P1 , R2消耗的功率为3P1 , 当把它们串联在电压为4U的电源两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R1两端的电压为UB . R2消耗的功率变小C . 通过R2的电流变小D . 两个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12P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3分)6. (2分)如图,在歌手2019中,“歌王”得主刘欢演唱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主题曲凤凰于飞他一张口唱,那温柔空灵的嗓音就牵动了观众的心,歌声是_介质传人现场观众耳朵的。观众即使不看舞台,只通过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也能分辨出是刘欢在演唱 7. (1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_8. (3分)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_(加速/减速/匀速)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_(加速/减速/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_(水/烧杯)具有惯性 9. (2分)我国北方房屋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_大;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_大。 10. (3分)一节干电池电压为_伏。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_存在,且很大。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_。 11. (2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位置如图乙所示假如灯都正常发光,此时L2两端的电压是_V;假如是某灯发生了故障不能发光,而另一灯发出明亮刺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则故障是_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30分)12. (4分)(2015广元)雄伟壮观的亭子口水电站大坝位于我市苍溪境内,请你根据对水电站的了解和所学到的物理知识,从力、热、电三个方面回答下面的问题(1)力学问题:水电站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大坝下部受到水的压强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部受到的压强(2)热学问题:库区蓄水后,因为水的_较大,所以库区的气温变化不明显;湖面上经常可以欣赏到“雾漫嘉陵”的美景,其中“雾”的形成是_现象(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3)电学问题:水电站发电时,发电机是利用了_原理工作的13. (11分)某兴趣小组模拟冬季温房自动化加热和保温的电路,如图所示光控开关S因光照改变会自动通断,该电路具有白天保温、晚上加热的特点R1、R2为电热丝,a、b间电压U = 24V,R1 = 72,晚上电路的发热功率为12W(1)保温时S应处于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2)求R2的阻值; (3)求该电路白天工作5min所产生的热量 14. (15分)(2013成都)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AB为裸导线,CD、EF是材料、粗细完全相同的均匀裸电阻丝,其电阻与长度成正比AB、CD平行放置,并用导线与电流表、开关S1和电源相连,电源电压为U=10V,EF垂直放置在AB、CD的中点间,且接触良好,CD=2EF,A、C两点间接有开关S2 现只闭合开关S1 , 电流表示数为I1=1A;若把EF从两中点间向左边移动一段距离后,电流表示数为I2= I1;若把EF从两中点间向右边移动一段距离后,电流表示数为I3=2I1 求:(1)在上述EF向左、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总电阻的变化量大小R左、R右各为多少? (2)电流表示数为I2时,EF消耗的功率与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多少? (3)把EF移动到B、D两点间,再闭合两开关,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多少? 四、 实验题 (共2题;共6分)15. (2分)小明参观科技馆时,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爱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 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 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 悬吊在距离 球远近不同的 、 、 处(1)小球 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_ (2)请你根据图中所示情景,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 16. (4分)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写出一条即可)(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 五、 作图题 (共1题;共5分)17. (5分)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重为6牛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六、 计算题 (共1题;共10分)18. (10分)(2014南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通电工作时,雾化片产生每秒170万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m5m的超微粒子(水雾),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图甲所示是某型号超声波加湿器,下表为其部分技术参数,其中额定加湿量是指加湿器正常工作1h雾化水的体积;循环风量是指加湿器正常工作1h通过风扇的空气体积;加湿效率是指实际加湿量和实际输入功率的比值 型号额定加湿量15L/h额定电压220V额定输入功率500W水箱容量25L循环风量2000m3/h加湿效率1.2102L/(hW)轮子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6.0104m2净重95kg(1)加湿器正常工作时,每小时通过风扇的空气质量为_kg;加满水时,加湿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Pa(空气密度=1.29kg/m3 , g取10N/kg) (2)加湿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_A,加满水后最多能加湿_h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加湿器产生的超声波是由雾化片振动产生的B . 加湿器通电使雾化片振动,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C . 水雾化成超微粒子的过程是汽化现象D . 水雾化成超微粒子需要能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4)在没有其他用电器接入电路的情况下,加湿器工作30min,标有“3000imp/kW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720次,此过程中加湿器消耗的电能为_J,实际加湿量至少为_L/h (5)利用湿敏电阻可实现对环境湿度的精确测量,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120,电流表的量程为0100m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湿敏电阻的阻值R0随湿度RH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该电路能够测量的湿度范围是_;将电压表表盘的相关刻度值转化为对应的湿度值,制成一个简易湿度计,该湿度计的刻度值分布是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3分)6-1、7-1、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