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萧友梅与黄自教案一、起:初步感受“起”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即初步感受环节。第一环节是否成功,对于整节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入研读教材后确定本课所围绕的核心是“旋律与歌词的时代灵魂”。这个灵魂有音乐的灵魂,有作曲家的灵魂。对于时代的关注和追问,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五四”以后刚刚兴起没几年的学堂乐歌突然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正是西方艺术歌曲。带来艺术歌曲,并开创了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的新时代,就是以萧友梅与黄自为代表的两位领军人物。考虑到学生目前的学情,学生对学堂乐歌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里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送别进行导入,让学生能够迅速的融入到课堂当中来。“起”环节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师弹唱送别(二)想一想这是哪个时期的作品?曲作者是谁?(三)师生交流:送别是李叔同的作品,这是学堂乐歌时的作品。一场维新变革,兴起学堂乐歌,引进西乐,传播科学,表现爱国情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起”的好不好,决定一节课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在“起”环节里选用送别这首学堂乐歌时期的作品原因有两个:一是用这首作品对上一节课进行一个复习与总结二是在学堂乐歌之后,中国迫切需要的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专业音乐教育的呼唤。送别这首歌曲在本环节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为下面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二、承:深入的体验与分析初步感受了音乐作品之后,接下来第二环节是“承”深入的体验与分析。“承”环节借助两条路径:一是萧友梅的意味深长的问二是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的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缥缈间。本着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从情境创设聆听体验实践参与音乐创作特色,提炼审美路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第一条路径教学设计如下:(一)意味深长的问1.初听歌曲分析歌词内容2.再听歌曲分析音乐特点3.再次欣赏提升人文内涵问在教学活动当中分三次进行欣赏,三次的欣赏由浅入深:第一次的聆听是从分析歌词中的四个“问”手,通过分析四个“问”,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同时在本环节适时的加入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歌词中蕴含着的爱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感。第二次聆听欣赏的重点是放在作品音乐特点的分析上。通过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第一段的四句很工整,第二段两个三度下行的音调,配上“垂垂垂”的词句作为过度与转折,后乐段的连续三连音下行和上行并与长音结合的旋律将歌曲推向高潮,提出“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的问题。分析作品音乐特点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当时国破山河的悲惨景象以及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第三次欣赏,在前两次聆听的基础上力求从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提升对作品的认185识,思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问的三次欣赏旨在引导学生能够独立的、深入的思考问题,实现教学的重心下移,以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改变学生思考以及讨论时“漫无目的”的现象,课堂中力求做到关注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音乐学科思维体系。“承”的第二条路径是对比欣赏黄自的长恨歌中的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缥缈间两首作品。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二)长恨歌之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缥缈间1.长恨歌之渔阳鼙鼓动地来(1)初听,乐曲情绪?演唱形式?力度变化?(2)再听,乐曲表现主题?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2.长恨歌之山在虚无缥缈间(1)歌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2)歌曲的情绪、风格?3.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欣赏是引导学生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依托,从分析作品的音乐元素,再到分析出乐曲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分析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题思想。与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对比学习的是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通过对两首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填补合唱教材缺乏中国作品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有针砭时弊的积极意向,反映了日寇加紧侵华,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而在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的严重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日趋觉醒的民族意识。“承”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教学环节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通过两个教学路径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文化。教学中以音乐知识技能为教学明线,音乐文化为暗线,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使教学内容更趋于系统化、科学化。三、转:拓展学习“转”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进行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转”这一环节,经过再三斟酌之后,选取了与萧友梅同一时期的非专业作曲家赵元任作为教学素材。赵元任被称为“中国的舒伯特”,他和萧友梅同一年回国,在萧友梅推广西洋音乐的同期,他以业余好爱的方式进行西洋音乐研究,是清华任教的著名学者。教师在这一环节是这样设计的:(一)介绍赵元任的视频资料。(二)聆听作品,思考艺术表现方式,表现内容。“转”环节选取赵元任作为拓展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拓展,引导学生感受专业的和非专业的音乐创作者们的爱国热情。赵元任虽然不是专业的作曲家,但是他的代表作品教我如何不想她却达到政治上和社会文化上不能企及的作用,他通过一枚音符来做政治方面的事。尽管是一首抒情歌曲,但是我们却从他的音乐当中,感受到了爱国以及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高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四、合:小结提升“合”是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总结与提升,是对整节课做系统的梳理。在“合”的环节,选用了书上的拓展题目,对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以及本节课的两位音乐家萧友梅、黄自进行对比,对比四位音乐家的音乐风格以及主要贡献,体现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合”环节教学设计如下:(一)学生自主完成拓展题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四位音乐家生平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各自的时代作品,探究他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二)对比完成表格“合”环节是总结四位音乐家的音乐风格与主要的贡献,通过完成表格完成对整个单元的梳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沈心工与李叔同是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人物,沈心工被称为是“学堂乐歌的先驱”;李叔同在引进和传播西乐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萧友梅开创了专业院校;黄自在传播西方专业创作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表格的完成,不仅深化了第十五单元的“新音乐歌声初放”的主题,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可以说,“合”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五、结语萧友梅与黄自一课的构建,是依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审美能力和心理需求出发,以“起、承、转、合”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在各个环节中关注音乐本体语言,重视音乐实践,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因男方出轨引发离婚双方财产分配及子女监护权协议
- 离婚协议签订过程中家庭暴力认定及法律适用
- 金融机构离职人员保密及禁止同业竞争合同
- 婚姻解体子女抚养及经济支持全面协议书
- 男方离婚诉讼协议书范本撰写与法律适用性分析
- 离异家庭子女抚养权与监护责任协议范本
- 离婚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探望权及房产协议
- 离婚房产分割协议书范本:财产分配与子女抚养责任
- 环保设备知识产权保密与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离婚协议范本:财产分配、子女抚养及赡养费协议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华为年度业务规划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文翻译外研版
- 五星级酒店前厅部岗位职责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优秀课件(视频可直接播放)
- 大钢模模板施工方案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 配料间管理制度
- 氯盐对混凝土结构的劣化破坏
- 生产部管理制度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