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 XX新能源工贸有限公司XX煤矿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XX煤矿XXXX年二月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1、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井田面积XX煤矿一矿位于博洛霍山之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阳霞河的东岸,在阳霞镇西北部,距阳霞镇约30公里,井田面积为1.1046平方公里,矿区地表浅层因煤层自燃形成了火区,矿区内周边有小窑分布,开采情况大概了解。 2、交通XX一矿距阳霞镇30公里,东距库尔勒市约150公里,西距轮台县城60公里,南到314国道20公里,15公里处有南疆铁路,均可与全疆各城讪相通。 矿区有一条简易公路与通过阳霞镇的314国道和南疆铁路相连,交通比较方便。 行政隶属XX新能源工贸有限公司。 二、矿井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本矿矿区位于天山南麓山前中低山带,地势为山区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峭,沟谷纵横交错,海拔一般标高+1400+1800米之间,相对高差较大,多形成陡崖,攀登十分困难,南北向冲沟尚可通行,东西向难以穿越。 2、河流矿区东有阳霞河,西有塔拉克河,为常年流水。 雨季及融雪季节水流量较大,枯水期流量较少,其余沟谷均为季节性流水。 3、气象与地震矿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8,七月份最高温度达40.1,元月份最低温度达-25.5,冻结期为12月至次年3月,最大冻深90cm,年均降水量75mm,多集中于 六、 七、八月份,平均降水量21.8mm,蒸发量3000mm左右,春季多西北风,秋季多西南风,最大风力89级,根据测温记录,阳霞红煤矿夏季井内风流温度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4,冬季风流温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上升1.4。 地震本矿区地震强度为七度区,为轮台县震中地区。 4、水源及电源 (1)、水源矿井消防降尘用水由本矿井下涌水经沉淀后使用,生活用水由矿西部的塔克玛扎泉水供应。 (2)、电源由阳霞乡的35千伏变电所供给矿区变电所,再由矿区变电所10千伏输送线路下井至中央变电硐室,变为660伏输出给井下各用电地点。 第二电源配备200千瓦发电机一台。 三、矿井地质特征 1、地层XX一矿矿区位于塔里木板块北部,天山褶皱带的南麓,库车坳陷东端,出露出地层为中新生界为主,在河床谷底有第四系覆盖,仅在塔克玛扎背斜轴部有少许元古界地层出露。 2、构造矿井位于库车山前坳陷带之东部,吐格尔明背斜东部的塔克玛扎背斜(M1)的南翼,呈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东西,倾向南北,倾角3036,矿井范围内可见断层除了f7和f8两断层,未见有较大的地质构造。 四、煤层地质XX一矿井田范围内含煤层为中侏罗统克孜努尔组的下含煤段(J2K1)和中下侏罗统塔克里奇克组(J1t),其中中下侏罗统塔克里奇克组(J1t)为XX一矿的主要含煤地层。 中下侏罗统塔克里奇克组(J1t)分布于塔克玛扎背斜(M1)的轴部,为一河流冲积相滨湖及河漫沼泽泥炭沼泽相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其岩性为灰色粉砂岩,泥岩,黑色炭质泥岩,夹有白色的中粗砂岩,所含A组煤编号从下往上依次为A 1、A 2、A3煤,煤层总厚度为4.708.68米,其中可采煤层为A 2、A3煤,可采厚度为4.368.68米。 塔里奇克组地层厚度为75100米。 煤层走向E95S,倾角33左右。 五、瓦斯、煤的自燃、煤尘爆炸性和地温 1、瓦斯等级根据该矿井xx年所作的瓦斯等级鉴定(因该矿井 xx、xx年处于停产状态,故没做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可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17m3/t.d,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927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283/,二氧化碳最大绝对涌出量为0.8813/min,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2、煤的自燃通过对A2,A3煤层均做了煤层自燃试验,经化验测试,A2,A3煤层为易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通过对A2,A3煤层均做了爆炸试验样,经过化验测试,A2,A3煤层其煤尘均有爆炸性。 4、地温矿井地质报告分别在2-2孔和8-1孔进行了地温测量,根据测温成果,井田内地表45m以下平均地温梯度约1.85/100m。 结合井田外生产矿井资料,井田地温无异常。 第二章水文地质情况 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本矿区位于天山褶皱带的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山前凹陷地带,地貌表现为天山山前中低山形态,地形起伏大,山势陡峻,沟谷纵横,地形切割强烈。 区域内较大的河流为西部的塔拉克河及东部的阳霞河,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横切地层走向。 矿区西界距塔拉克河1.5-2.0千米,塔拉克河河谷开阔,由第四系砾石层构成河漫阶地,一般分为三级,河流量一般为1米3/秒;阳霞河河谷狭窄,直立切割,河床标高一般在1350-1500米,相对高差大,达50-200米,河道与地层走向近于直交,经1999年8月23日设站测量,流量达13.16米3/秒,区域内其它几条较大沟谷,均呈南北走向,多为干沟,在洪水期成为泄流的主要通道。 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75毫米,蒸发量为3000毫米,土壤贫瘠,植被稀少。 依据上述情况,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河流的垂直或间接渗入,侧向补给,岩性的组合特征,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对本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并结合地下水的成因类型,可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分区。 、区域北部天山山前构造裂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新生界中的潜水区;、天山山前中低带中生界岩层中的潜水区。 区域地下水总流向为北西南东,局部受断裂及褶曲构造影响,地下水流向发生改变。 区域含水层主要特征如下 1、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水由松散的砂砾岩层及河漫阶地,侵蚀合地组成,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山前沟谷形成的冲洪积扇及河谷阶地两侧,多赋存孔隙潜水,局部因有隔水的亚砂土及粘土层,因此地下水局部形成具有承压性质。 2、第三系孔隙水位于区内塔克玛扎背斜(M1)南北两翼外围,岩性以浅褐色砾岩、砂岩为柱,其主要接受背斜形成的构造裂隙水的补给及大气降水的渗入,为潜水或局部承压水层。 3、侏罗系孔隙一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区内中部中、下侏罗统,地层出露较好,含水层段主要有砂岩、粗砂岩及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组成,其补给源以河流侧向补给或大气降水渗入为主,侏罗系含水程度主要与距河流补给源的远近以及与河流侵蚀基准面的高低有关,侵蚀基准面一下含水较大,以上含水较小。 二、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1)阿合组(J1):主要分布在勘探区中部,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粗砂岩、砂砾岩,具有较好的储水空间,本层施工的三个钻孔中2-1号3-1号均全部揭露该层,平均厚度为240米。 2-1号孔针对该层位进行全孔基岩混合抽水取得的成果,其单位涌水量位0.1624升/秒.米,渗透系数位0.1027米/日,水位标高1402.13米;1-1号孔终孔后经水位稳定,水位标高为1417.91米。 3-1号孔从107.72米处开始,泥浆漏失严重,说明此段孔隙裂裂隙发育,为透水不含水层。 (2)塔里奇克组(J1t)分布于区内东部,塔克玛扎背斜(M1)轴部附近,由于该地层中“A”煤组煤层浅部多被火烧,造成地层组织松散,多孔隙一裂隙,易蓄水,1999年,县煤矿1号井在巷道掘进初期,每天抽排水在100m3左右,但随着掘进深度的增大,34天才抽排一次,排水量明显减少,由此可以看出矿井水主要是火烧积水,储量有限,而岩层本身,由于存在多层泥岩及砂质泥岩的阻碍,接受大气降水的通道不畅,从而含水有限,属弱微含水带。 据已往资料,该组地层厚度75100米。 综上所述,本区煤矿是以孔隙一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的充水水源,含水层富水较弱,单位涌水量在0.11.0升/秒.米之间,可采煤层直接顶板1-1号孔为厚层状粉砂岩;2-1号孔为粉细砂岩;3-1号孔为厚层中砂岩,自西向东顶板岩性由细变粗。 因此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的孔隙-裂隙含水类型。 三、现矿井水文情况矿井主采“A”组煤层,现生产矿井经调查访问2号井日排水量80米 3、4号井日排水量60米 3、5号井日排水量50米3,均为顶板渗水;常年较稳定,但未来矿井开发规模的扩大,开采水平的延深,可能造成矿床水的因素还是存在的。 1、火烧区积水火烧地层裂隙发育,为良好的透水通道合储水空间,勘探区内地表火烧区广泛分布,但火烧深度不超过本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塔克玛扎沟底),县煤矿四号井内见火烧底界1400水平,以往施工CK3号孔也反映出火烧仅到1400水平左右,沟东地区火烧底界标高更是大于该水平,根据本次磁法探火的成果,11线(精4线)是1620水平,9线(精3线)是1745水平、15线(精5线)是1680水平。 本地区属干旱性气候,年降雨量75毫米,而蒸发量达3000毫米,大气降水补给有限且易蒸发,因此火烧区积水补给是有限的,只是雨期,在山间洼地形成的短暂洪流构成一定的补给量。 2、老窑积水本区南部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沿B煤组露头土法开采,遗留了很多小窑,深度不一,有的达500-600米,采空范围也较大,都不同程度有一定的积水。 另外,本区县煤矿也有部分井口,已关停封闭很长时间,可能也有矿水积存。 3、采空裂隙导水本区现主采A 2、A3煤层,本次施工三个钻孔A3煤层平均厚度4.44米;A2煤层2.26米,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导水裂隙带和冒落带高度。 Hf=100M/(3.3n+3.8)+5.1其中Hf导水裂隙带高度(米)M累计可采煤层厚度(米)n煤分层层数即Hf=1006.7/(3.32+3.8)+5.1=59.42米冒落带高度(Hc)即采厚的4倍为26.8米。 因此,北部煤层埋藏较浅,区域上分布导水裂隙带将连通上覆含水体或至地表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尤其在开采塔克玛扎沟下部和两侧及老窑下部时应尤其注意。 4、涌水量预测根据以上计算得出其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110米3/日,最大涌水量1654.55米3/日,实际现在排水量为400米3/日左右。 第三章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一、地面防治水规划 1、主斜井井口采用红砖砌筑,砾石充填,上部铺设枕木轨道,一般情况下能够抵御水流冲刷。 主斜井井口和绞车房东面为山沟,是矿井主要水患发生地,在山沟中部有拦洪坝,需要挖设排水沟和下部水沟连通,保证水流及时排放,同时在降大到暴雨时使用编制袋挡水。 2、主斜井西面是原来的排水沟,现在少部分被矸石和山体垮落岩石填埋,要求进行清理。 对再可能垮塌地点用料石砌墙。 3、风井口地势高,洪水能够及时排放。 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大雨冲坏主扇房、值班室和风井口的通风设施。 4、对井口低洼地点填平压实,并且挖设排水沟,水沟能够满足需要。 修水沟时必须避开裂隙和透水岩层,过煤层露头时采取措施处理。 5、报废井口和钻孔及时填埋、封孔,防止向井下供水。 6、井下水排放到远处的洪沟内,避免再渗入井下。 7、办公区和住宅区布置在地势较高地点,需要每年春季对排水沟进行清理维护。 8、禁止将矸石,岩石和垃圾堆放到洪水可能冲刷到的地点。 9、作好天气预报的收看收听工作,降大雨和暴雨前能够提前预防。 10、保证铲车和运输设备的完好,发水时能够及时出动。 库房内准备足够的编制袋、铁锹、水泥等材料,便于防洪。 二、井下防治水规划 1、井下水泵房布置在+1290水平,安设两台水泵,两趟管路。 生产水平在+1245水平,在+1245水平掘进有临时小水仓,潜水泵排水到+1290水平。 矿井排水系统能够满足需要,但是不符合规程规定,需要整改。 在主斜井到+1245水平后,重新建设水泵房,按照要求掘进水仓巷道,配备水泵和管路。 部分井下水经过沉淀作为消防和降尘用。 2、进行采掘活动时对可疑地点作到先探后掘。 3、在采掘工作面上部和矿井边界留设隔水煤柱,禁止开采。 4、了解矿井的地质构造带情况,作好探放水工作。 5、在每次降大雨或者暴雨时和雨后,观察井下水文情况,并且报告矿调度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对井下水仓每年清理一次;水沟定期清理,保证积水及时排放。 第四章本年度防治水计划 一、本年度地面防治水计划 1、加固主斜井东面山沟的拦洪坝,修建排水沟,保证洪水能够及时排放,保证矿井和绞车房的安全。 2、主斜井西面洪水沟的矸石和岩石在8月份进行清理,不影响洪水排放。 3、对井口低洼地点填平压实,并且挖设排水沟,水沟能够满足需要。 修水沟时必须避开裂隙和透水岩层,过煤层露头时采取措施处理。 4、今年8月份对办公区和住宅区排水沟进行清理维护。 5、禁止将矸石,岩石和垃圾堆放到洪水可能冲刷到的地点。 6、作好天气预报的收看收听工作,降大雨和暴雨前能够提前预防。 7、保证铲车和运输设备的完好,发水时能够及时出动。 库房内准备足够的编制袋、铁锹、水泥等材料,便于防洪。 二、本年度井下防治水计划 1、现阶段计划在+1245水平施工一个容积150立方米的水仓,布置在A2煤层轨道下山下部。 2、对+1245水平回采工作面、+1245水平A2和A3掘进工作面和+1282水平掘进工作面进行探放工作。 平巷内按照要求挖设排水沟。 3、在采掘工作面上部和矿井边界留设隔水煤柱,上部煤柱留设垂直高度8米,边界煤柱东西长度20米,禁止开采。 4、了解矿井的地质构造带情况,作好防水工作。 5、在每次降大雨或者暴雨时和雨后,观察井下水文情况,并且报告矿调度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今年9月份对井下水仓每年清理一次;水沟定期清理,保证积水及时排放。 第五章避灾 一、地面避灾 1、在晴天时对房屋进行维修加固,下雨时不外出;若房屋有危险时必须撤出人员到安全地点。 2、下大雨或暴雨时井口工作人员必须撤到安全地点,禁止冒险作业。 3、在外避雨人员避开有雷电袭击地点,洪水可能冲击地点,发生泥石流地点,可能垮塌地点。 二、井下水灾处理与避灾 1、发生水灾时,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组织人员就近向回风撤离。 2、井下有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预兆时,由所在地点跟班领导、安监员及班组长先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报告调度室,调度室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总值班并组织现场进行断电、泄水、疏导、排水。 3、井下水灾危及到井底车场时,中央水泵房司机要坚守岗位,并最后由安全通道撤到地面。 4、井下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附近地区工作人员一起按照规定的避灾路线撤出。 特别注意“人往高处走”,切不可进入低于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万一无法撤退时,应进行避灾,等待救援,严禁盲目潜水逃生。 当避灾处低于外部水位时,不得打开水管、压风管供风,以免水位上升。 避灾期间,应互相照顾,保持稳定心态,减少活动,保持静卧保温、节食、节约用灯,不可咀嚼杂物,应有规律地向外发出声光信号。 长时间被困井下,被救后切不可过度兴奋,也不可吃硬质和过量食物,用毛巾蒙住眼睛,避开强光。 5、尽快把溺水者救出水,立即送到较温暖、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抢救。 脱掉湿衣服,松开裤带,盖上干衣服,不使受凉。 清除堵塞在口鼻内的煤、渣、泥土,并把舌头拉出,使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控水。 6、水灾避灾线路灾区+1245水平运输巷道+1245水平到+1290水平轨道上山(+1245水平到+1290水平运煤上山)+1290水平车场主斜井(风井)地面灾区+1290水平回风巷道+1298水平巷道风井地面灾区+1290水平回风巷道+1290水平车场主斜井地面XX新能源工贸有限公司轮台XX二煤矿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轮台宝山二煤矿二零一零年二月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交通井田位于轮台县北东40km处,行政区划属XX自治区轮台县管辖。 中心地理坐标842629,北纬420625。 由井田向南20km有简易公路可至阳霞镇及314国道;阳霞镇西至轮台县33km,东至库尔勒市143km。 井田区内外交通便利。 井田东西走向长4201950m,南北宽1620m,面积为2.31km2。 该矿东与轮台县鑫达煤矿、轮台XX煤矿相邻,北与农二师兵团30团煤矿相邻。 二、矿井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天山南麓的低中侵蚀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峻,海拔高程14501984.30米,相对高差534.30米。 2、河流井田地表无常年流水,雪融期及大气降水常在井田东塔克玛扎沟中形成间歇性流水,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2米左右,低于各井口标高。 3、气象与地震井田气候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75mm,多集中于 六、 七、八三个月,月平均21.8mm,最低降水量在3月,仅1mm。 年平均气温8,最高40.9,最低-25.5。 冻结期在12月到次年3月,最大冻结深度91cm,春季多西北风,秋季多东南风,最大风力8级,总的风力不大。 井田位于轮台县震中地区,地震烈度七级以上,由于山势陡峻,悬崖、危石常因地震或风化作用而崩落。 4、 (1)、水源矿井消防降尘用水由本矿井下涌水经沉淀后使用,生活用水由矿西部的塔克玛扎泉水供应。 (2)、电源由阳霞乡的35千伏变电所供给矿区变电所,再由矿区变电所10千伏输送线路下井至中央变电硐室,变为660伏输出给井下各用电地点。 第二电源配备200千瓦发电机一台。 三、矿井地质特征井田区属库车地层分区的拜城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为下侏罗统阿合组(J1a)、下侏罗统阳霞组(J1y)、中侏罗统克孜努尔组(J2k)和上第三系红色泥岩、砂砾岩层(N)现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1、下侏罗统阿合组(J1a)该组地层出露于井田的东北侧,为河流沉积的粗砂岩、砂砾岩和砾岩组成,不含煤,与下伏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为整合接触。 2、下侏罗统阳霞组(J1y)该组地层出露于井田的北部及东西两侧,为一套河流沼泽相沉积,岩性为灰白色、黄灰色粗砂岩与灰绿色粉砂岩、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 该组煤层在地表均已火烧,与下伏下侏罗统阿合组(J1a)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3、中侏罗统克孜努尔组(J2k)出露于矿区中部,为一套湖泊沼泽相沉积,岩性为灰绿色粉砂岩。 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互层夹煤层。 井田内含煤11层,9层可采。 与下伏下侏罗统阳霞组(J1y)为整合接触。 4、上第三系红色泥岩、砂砾岩层(N)出露于井田南部高山上,由红色泥岩、灰白色砂砾岩组成。 与下伏中侏罗统克孜努尔组(J2k)为不整合接触。 井田区构造井田位于塔克玛扎背斜南翼近轴部,地层为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为倾向190左右,倾角30左右。 未发现地层褶皱现象,发育有两条主要断层F 1、F2,F 1、F2断层特征如下F1为高角度张扭性正断层,走向北东4050,倾向130,倾角5070,断层东盘北移,西盘南推水平断距90120m,68m宽破碎带。 该断层为井田西北角界线,对井田内C煤组无影响。 F2为高角度压扭性逆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南西,倾角60,断层西盘北推,东盘南移,水平断距最大160m。 为井田的东界。 综上所述,井田地层为倾斜单斜构造,断层较发育,但对井田内煤层影响不大。 故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可定为中等(类)。 四、煤层地质(一)含煤性勘探煤层位于中侏罗统克孜努尔组(J2k)层位,即C煤组,在3号平硐中可见大于0.3m厚煤层12层,编号分别为C 1、C 2、C 3、C5- 6、C 7、C 8、C 9、无编号煤层、C10- 1、C10- 2、C11和C12,煤层总厚16.13m,其中C 1、C2为不可采煤层,不可采煤层累计厚度1.04m,煤层可采系数为93.55%。 据全疆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汇总报告,阳霞一带C煤组含煤12层。 可采或局部可采9层,可采总厚1217.37m,平均含煤系数约2.4%。 (二)煤层特征 1、C1煤层地表火烧,阳霞平硐、3号平硐中平均厚0.54m,结构简单无夹矸,属不可采煤层。 顶板岩性中砂岩、底板岩性中砂岩,与C2煤层间距10.07m。 2、C2煤层地表火烧,阳霞平硐及3号平硐中平均厚0.50m,结构简单无夹矸,属不可采煤层。 顶板粗砂岩、底板粗砂岩,与C3煤层间距6.25m。 3、C3煤层地表火烧,阳霞平硐及3号平硐中平均厚1.41m,结构简单无夹矸。 顶板砾岩、底板粗砂岩,与C5-6煤层间距26.36m。 4、C5-6煤层地表火烧,阳霞平硐及3号平硐中平均厚2.70m,夹0.30m厚泥岩夹矸。 顶板细砂岩,底板泥质粉砂岩,与C7煤层间距7.46m。 5、C7煤层地表火烧,阳霞平硐及3号平硐中平均厚1.85m,结构简单无夹矸。 顶板粉砂岩,底板粗砂岩,与C8煤层间距18.51m。 6、C8煤层地表火烧,阳霞平硐及3号平硐中平均厚0.72m,结构简单无夹矸,属局部可采煤层。 顶板粉砂岩,底板细砂岩,与C9煤层间距8.25m。 7、C9煤层地表火烧,阳霞平硐及3号平硐中平均厚1.20m,结构简单无夹矸。 顶板粉砂岩,底板炭质泥岩,与未编号煤层水平间距27m。 8、未编号煤层地表火烧,3号平硐中厚0.97m,结构简单无夹矸。 顶板粉砂岩,底板粉砂岩,与C10-1煤层间距13.6m。 9、C10-1煤层地表火烧,3号平硐中厚1.77m,与C10-2煤层间夹0.9m厚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砂岩。 10、C10-2煤层地表火烧,3号平硐中平均厚0.54m,与C10-1煤层间夹0.9m厚炭质泥岩,属不可采煤层。 顶板为细砂岩,与C11煤层间距为22.94m。 11、C11煤层地表火烧,3号平硐中平均厚1.18m,结构简单无夹矸。 顶板为粗砂岩,底板中砂岩,与C12煤层间距为41.38m。 12、C12煤层地表火烧,3号平硐中平均厚2.92m,结构简单无夹矸。 直接顶板炭质泥岩,底板粉砂岩。 总体上讲,由于井田范围较小,煤层沿走向和倾向上厚度、层间距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走向195-208,煤层倾角25-30。 五、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性 1、瓦斯等级根据该矿井xx年所作的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可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5m3/t.d,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81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283/,二氧化碳最大绝对涌出量为0.8813/min,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2、煤的自燃C煤层均做了煤层自燃试验,经化验测试,C组煤层为易自燃煤层(发火期在3-6个月)。 3、煤尘爆炸性C组煤层均做了爆炸试验样,经过化验测试煤层其煤尘均有爆炸性。 4、矿井至今未发生矿井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现象。 5、井田内的生产井井温在911,无地温异常区。 井田内目前开采水平以上属地温正常区。 第二章水文地质情况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本区位于天山褶皱带的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山前凹陷地带,地貌表现为天山山前中低山形态,地形起伏大,山势陡峻,沟谷纵横,地形切割强烈。 区域内较大的河流为西部的塔拉克河及东部的阳霞河,两条河流自北向南横切地层走向。 矿区西界距塔拉克河1.5-2.0千米,塔拉克河河谷开阔,由第四系砾石层构成河漫阶地,一般分为三级,河流量一般为1米3/秒;阳霞河河谷狭窄,直立切割,河床标高一般在1350-1500米,相对高差大,达50-200米,河道与地层走向近于直交,经1999年8月23日设站测量,流量达13.16米3/秒,区域内其它几条较大沟谷,均呈南北走向,多为干沟,在洪水期成为泄流的主要通道。 本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75毫米,蒸发量为3000毫米,土壤贫瘠,植被稀少。 依据上述情况,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河流的垂直或间接渗入,侧向补给,岩性的组合特征,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对本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并结合地下水的成因类型,可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分区。 、区域北部天山山前构造裂隙水区;、山前倾斜平原新生界中的潜水区;、天山山前中低带中生界岩层中的潜水区。 区域地下水总流向为北西南东,局部受断裂及褶曲构造影响,地下水流向发生改变。 区域含水层主要特征如下 1、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水由松散的砂砾岩层及河漫阶地,侵蚀合地组成,主要分布于区内南部山前沟谷形成的冲洪积扇及河谷阶地两侧,多赋存孔隙潜水,局部因有隔水的亚砂土及粘土层,因此地下水局部形成具有承压性质。 2、第三系孔隙水位于区内塔克玛扎背斜(M1)南北两翼外围,岩性以浅褐色砾岩、砂岩为柱,其主要接受背斜形成的构造裂隙水的补给及大气降水的渗入,为潜水或局部承压水层。 3、侏罗系孔隙一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区内中部中、下侏罗统,地层出露较好,含水层段主要有砂岩、粗砂岩及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组成,其补给源以河流侧向补给或大气降水渗入为主,侏罗系含水程度主要与距河流补给源的远近以及与河流侵蚀基准面的高低有关,侵蚀基准面一下含水较大,以上含水较小。 二、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1)阿合组(J1):主要分布在勘探区中部,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粗砂岩、砂砾岩,具有较好的储水空间,本层施工的三个钻孔中2-1号3-1号均全部揭露该层,平均厚度为240米。 2-1号孔针对该层位进行全孔基岩混合抽水取得的成果,其单位涌水量位0.1624升/秒.米,渗透系数位0.1027米/日,水位标高1402.13米;1-1号孔终孔后经水位稳定,水位标高为1417.91米。 3-1号孔从107.72米处开始,泥浆漏失严重,说明此段孔隙裂裂隙发育,为透水不含水层。 (2)塔里奇克组(J1t)分布于区内东部,塔克玛扎背斜(M1)轴部附近,由于该地层中“A”煤组煤层浅部多被火烧,造成地层组织松散,多孔隙一裂隙,易蓄水,1999年,县煤矿1号井在巷道掘进初期,每天抽排水在100m3左右,但随着掘进深度的增大,34天才抽排一次,排水量明显减少,由此可以看出矿井水主要是火烧积水,储量有限,而岩层本身,由于存在多层泥岩及砂质泥岩的阻碍,接受大气降水的通道不畅,从而含水有限,属弱微含水带。 综上所述,本区煤矿是以孔隙一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的充水水源,含水层富水较弱,单位涌水量在0.11.0升/秒.米之间,可采煤层直接顶板1-1号孔为厚层状粉砂岩;2-1号孔为粉细砂岩;3-1号孔为厚层中砂岩,自西向东顶板岩性由细变粗。 因此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的孔隙-裂隙含水类型。 均为顶板渗水;常年较稳定,但未来矿井开发规模的扩大,开采水平的延深,可能造成矿床水的因素还是存在的。 1、火烧区积水火烧地层裂隙发育,为良好的透水通道合储水空间,勘探区内地表火烧区广泛分布,但火烧深度不超过本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塔克玛扎沟底),县煤矿四号井内见火烧底界1400水平,以往施工CK3号孔也反映出火烧仅到1400水平左右,沟东地区火烧底界标高更是大于该水平。 本地区属干旱性气候,年降雨量75毫米,而蒸发量达3000毫米,大气降水补给有限且易蒸发,因此火烧区积水补给是有限的,只是雨期,在山间洼地形成的短暂洪流构成一定的补给量。 2、老窑积水本区南部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沿B煤组露头土法开采,遗留了很多小窑,深度不一,有的达500-600米,采空范围也较大,都不同程度有一定的积水。 另外,本区县煤矿也有部分井口,已关停封闭很长时间,可能也有矿水积存。 3、采空裂隙导水北部煤层埋藏较浅,区域上分布导水裂隙带将连通上覆含水体或至地表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尤其在开采塔克玛扎沟下部和两侧及老窑下部时应尤其注意。 4、矿井涌水量矿井实际现在排水量为150米3/日左右。 第三章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一、地面防治水规划 1、主平硐井口使用岩石和砾石充填,在中间位置是井口房和地面车场。 靠近西面沿山边修理有水沟,能够满足排水需要,要求定期检查维护,保证矿井的安全。 2、主平硐井口上部是矿井变电所,要求加强对水沟的维护,保证正常使用。 对选煤楼的南面修筑防洪坝,防止洪水损坏选煤楼。 维护好装车台料石墙,防止洪水冲刷,保护好井口的道路。 对井口道路到简易公路连接处采取措施处理,防止洪水经常破坏道路。 3、风井口地势高,洪水能够及时排放。 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大雨冲坏主扇房、值班室和风井口的通风设施。 4、对井口低洼地点填平压实,并且挖设排水沟,水沟能够满足需要。 修水沟时必须避开裂隙和透水岩层。 5、报废井口和钻孔及时填埋、封孔,防止向井下供水。 6、井下水排放到远处的洪沟内。 7、办公区和住宅区布置在地势较高地点,需要每年春季对排水沟进行清理维护。 8、禁止将矸石,岩石和垃圾堆放到洪水可能冲刷到的地点。 9、在XXXX年计划在井口到办公住宅区修建吊桥,便于工作人员在发水时行走。 10、作好天气预报的收看收听工作,降大雨和暴雨前能够提前预防。 11、保证铲车和运输设备的完好,发水时能够及时出动。 库房内准备足够的编制袋、铁锹、水泥等材料,便于防洪。 二、井下防治水规划 1、矿井水泵房布置在+1452水平C3煤层,大部分水经过沉淀被抽到+1533水平,作为消防和降尘用,少量被排放到井口洪沟内。 2、进行采掘活动时对可疑地点做到先探后掘。 3、在采掘工作面上部和矿井边界留设隔水煤柱,禁止开采。 4、了解矿井的地质构造带情况,作好探放水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议题议论文探讨我们的未来12篇范文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珠宝城老凤祥招聘2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个性化家装设计服务合同书
- 智能机器人合作合同范本讲解
- 快乐森林童话编写9篇
- 跨境电商运营指南
- 企业团队沟通协作标准化流程
- 软件技术开发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凝胶保温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研究报告
- 叙事作文我喜欢树550字(12篇)
- 卡西欧PROTREKPRW-6000使用手册
- 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课件
- JB∕T 5245.4-2017 台式钻床 第4部分:技术条件
- 鞘膜积液的护理查房
- 《水工监测工》习题集最新测试题含答案
- 大金D型水冷螺杆机说明书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1课《学习伴我成长》课件
- ASCO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手册
- 组合式塔吊基础施工专项方案(117页)
-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解析
- 现场临电方案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