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1页
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2页
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3页
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4页
5烛之武退秦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 预学案【预习目标】1、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 了解与左传有关的知识。【预习过程】1、 左传 1、作者、作品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 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当然,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春秋和左传原本各自成书,到晋代杜预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始把两书合在一起。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屈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2、 写作背景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质这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3、 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纪事本末体:一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2、 基础积累:1、正字音氾( )南 佚( )之狐 杞( )子夜缒( )而出 逢( )孙 厥( )秦共( )其乏困 戍( )守2、 辨字形候( ) 缒( ) 戊( ) 戌( )侯( ) 槌( ) 戍( ) 戎( ) 烛之武退秦师探究案一【探究目标】1、 积累重要的文言常识,疏通文意。2、 掌握词的活用规律、文言特殊句式,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合作探究】1、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秦伯说 失其所与,不知 2、 归纳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晋军函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邻之厚,君之薄也 越国以鄙远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3、 整合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行李之往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 梳理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 、贰于楚也(2) 、以为东道主(3)、行李之往来(4)、今有急而求子 (5)、以烦执事 (6)、亦去之 5、 把握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训练案一一、解释句中的文言实词1、 鄙(1)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4)越国以鄙远 (5)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2、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停数日,辞去。 (3)辞甚畅达。 3、微恨晨光之熹微 (2)人微言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4、敝(1)使史更敝衣草屦 (2)敝人 (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4)因人之力而敝之 二、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焉”,并归纳其用法和意义。焉(1)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翻译句子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麻烦您。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3.翻译文中重点语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探究案二【探究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赏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合作探究】1、 尝试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2、 文题为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要“退”?3、 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4、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5、 烛之武在“退秦师”这件事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烛之武退秦师训练案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履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得来的成语:_ 烛之武退秦师探究案三【探究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烛之武的言辞,体会说理技巧2、体会左传的写作特点【合作探究】1、 本文在展开故事情节上有何特点?2、 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学习烛之武的游说技术。3、 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烛之武退秦师训练案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参考译文,完成下列问题。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乡校:乡间公共场所。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舆人:众人。褚:储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B.郑伯如晋如:到去。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2.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人之爱人,求利之也德,国家之基也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夫令名,德之舆也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