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师考试中药材鉴别试题.doc_第1页
中药鉴定师考试中药材鉴别试题.doc_第2页
中药鉴定师考试中药材鉴别试题.doc_第3页
中药鉴定师考试中药材鉴别试题.doc_第4页
中药鉴定师考试中药材鉴别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植物的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繁殖器官(尤其是种子)。2、 根的作用:有贮存功能,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无光合作用。桑是唯一收入药典的全身入药的品种(根、茎、叶、果穗)。3、 白附子入药部位是块茎。4、 半夏、水半夏是同科不同属不同种的植物。5、 柴胡和狭叶柴胡是同科同属不同种。6、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干燥。气特异,味微甘。迷果芹为伞形科植物迷果芹的干燥根,气微,具胡萝卜样的气味。7、 茅苍术的特点是气香特异,北苍术的特点是香气较淡。8、 南柴胡、北柴胡同科同属不同种。大叶柴胡有毒,以根茎为主。9、 川贝母的来源有6种: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10、 川乌的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11、 草乌是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12、 山大黄气浊特异,味涩微苦。13、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干燥根入药。正品有蚯蚓头、扫帚头、凤眼圈。14、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干燥根入药。正品粉性。15、 高良姜以根茎入药。16、 藁本形状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气浓香,味辛、苦、微麻。注意与升麻的区别。17、 木香的药用部位是根和根茎。18、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干燥根茎。特点是鳞片二型。 19、 植物的异型维管束常在根和根茎。(大黄的根没有)20、 何首乌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21、 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22、 生川乌和草乌是28种毒性中药之一二。23、 绵萆薢性状特点略呈海绵状。24、 贯众有叶柄残基。绵马贯众表面有513个维管束环列。25、 前胡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26、 拳参来源于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断面浅棕红色或棕红色)27、 三七的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28、 山慈菇、毛慈菇、冰球子均为正品收入药典。29、 天花粉要用部位是根。性状特点:横切面略呈放射状,富粉性,气微,味微苦。30、 天麻全体有纵皱纹和由潜伏芽排列成多轮横环纹。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是冬麻31、 土茯苓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水湿后有黏滑感。32、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33、 延胡索(元胡)来源于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34、 银柴胡来源于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35、 车前子长约2mm,宽约1mm,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的种脐。36、 刀豆边缘具黑色眉状种脐,长约2c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37、 韭菜子表面黑色,一面突起,粗糙,有细密的网状皱纹,另一面有微凹,顶端钝,基部稍尖,有点状突起的种脐。38、 化橘红的药用部位是外层果皮。39、 莲子、石莲子、苦石莲、食用莲子的区别:莲子表面红棕色,石莲子灰褐色,两端微尖;苦石莲黑褐色,两端钝圆。食用莲子白色并去皮和心,不能药用,只能食用。(石莲子去皮成为莲子,莲子去种皮去心成为食用莲子)40、 胖大海内有2片肥厚的胚乳。用水浸泡膨胀至原体积的6-8倍。非正品为圆粒苹婆,用水浸泡后至原体积3-4倍。41、 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形状呈三角状肾形长3.5-6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42、 紫苏子的药用部位是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直径约1.5mm。43、 沙苑子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44、 砂仁的入药部位是绿壳砂、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形状特点为椭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褐色,种子集结成团,每瓣有种子5-26粒。气芳香浓烈,味辛凉,微苦。45、 苦杏仁(不能写成苦仁)形状特点为扁心形,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味苦。有小毒。46、 桃仁形状特点为扁长卵形,中部膨大,味微苦。47、 天仙子有大毒。48、 菟丝子入药部位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49、 五味子入药部位是果实,正品习称北五味子,其特地为:果肉柔软。非正品习称南五味子,其特地为:干瘪,皱缩。50、 香橼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橼的特点是因边皮组织发达故边缘呈波状。香圆的特点是中果皮厚约0.5cm,瓢囊9-11室。51、 枳壳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品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外皮棕褐色至褐色,其混淆品为劣香圆,外皮绿色,粗糙。52、 枳实药用部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品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53、 白花蛇舌草形状的主要特点是:蒴果扁球形。54、 大蓟的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性状特点:茎有纵棱,叶边缘具不等的长刺,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55、 冬凌草的入药部位是唇形科植物碎米桠的干燥地上部分。叶片基部寛楔形,急缩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锯齿,味苦、甘。56、 翻白草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干燥全草,其性状特点:叶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密被白色绒毛),根段显粉性,有放射状纹理,非正品为委陵菜(河北用较多)。57、 金钱草入药部位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茎部断面实心。叶面有黑色或褐色条纹。叶对生,花单生叶腋,黑褐色条纹。用水浸后条纹明显,58、 刘寄奴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枝梢常带花穗,头状花序,枯黄色,气芳香,味微苦。59、 肉苁蓉入药部位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管花肉苁蓉切面散生点状维管束(目前市场上多用此品种)。60、 紫花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其非正品有苦地丁和甜地丁,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干燥全草,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干燥全草。61、 谷精草的入药部位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62、 合欢花的药用部位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或花蕾。63、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状特点:本品呈棒状,上面直径约3mm,下面直径约1.5mm。64、 凌霄花入药部位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干燥花。性状特点:花表面可见细脉纹花柱头扁平非正品为毛泡桐花,花冠内有紫色斑点。65、 玫瑰花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性状特点:花托半球形。非正品为月季花,其性状特点:花托长圆形。66、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有毒。67、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的干燥花,其花冠呈喇叭状,柱头棒状,有毒。68、 海桐皮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刺桐、乔木刺桐的干燥树皮 。69、 木通的药用部位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页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其形状特点:外表皮灰棕色或灰褐色,切面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的中空。69、黄柏入药部位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其性状特点;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切面深黄色,体轻,质硬呈裂片状分层。味极苦。非正品为关黄柏,其性状特点:外表面黄绿色,切面黄色,可成片剥离。70、 秦皮的入药部位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 、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其特点为:取本品,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71、 海风藤的入药部位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72、 鸡血藤的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73、 桑寄生入药部位为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其特点为:叶厚呈革质,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 或破碎。无臭,味涩。 74、 北寒水石的形状特点为:粉红色,微有光泽,表面凹凸不平。75、 琥珀的特点:表面黄棕色、血红色及黑褐色,质硬而脆,燃之易熔,刚熄灭时冒白烟,有松香气。76、 禹余粮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呈不规则的斜方块状,表面红棕色,多凹凸不平,附有黄色粉末,断面深棕色,有壳状的痕迹。77、 浮海石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干燥骨骼,其特点为大小不等的珊瑚样块状灰白色或灰黄色。非正品为浮石其特点为体轻质硬断面疏松具多数细孔。78、 海龙的来源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 的干燥体。全部收入药典。79、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其特点为头部有两个白斑,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尾下鳞单行。80、 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81、 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不能写乌蛇,正确乌梢蛇。其特点为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82、 燕窝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同属多种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少量绒羽等混合凝结所构成的巢窝。商品分白燕、毛燕、血燕和散燕。其中白燕为一次唾液而成、毛燕为二次唾液而成、血燕为三次唾液而成。本品浸水后柔软膨大,晶亮透明,轻压有弹性感。正品燕窝理化鉴别:取本品0.1克,加稀盐酸5ml,煮沸15分钟,溶液及样品显棕褐色或棕黑色,伪制燕窝无此反应用水浸后质地硬无弹性。83、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 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其特点为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84、 马勃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85、 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其非正品为人工天竺黄,为硅酸盐凝胶体。竹蝗为肉座菌科植物竹黄寄生于禾本科刺竹属、刚竹属等植物的小枝上的干燥子座亦名竹黄。86、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呈扁片状,头颈部和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扁呈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一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五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头、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尾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87、 地榆的药用部位是根。88、 中药常用的鉴别方法(1)性状(2)理化鉴别(3)显微 。还有DNA但不是常用的鉴别。89、 地骨皮是枸杞和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90、 猪苓的药用部位是菌核。91、 沉香的药用部位是含树脂的木材。92、 厚朴的药用部位是干皮、根皮、枝皮。93、 辛夷:形如毛笔头。94、 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95、 五味子、紫苏子、女贞子、豆蔻是果实入药,苍耳、胖大海、白果是种子入药。96、 珍珠表面有彩色内环纹。97、 郁李仁:蔷薇科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药用成熟种子。前两种称小李仁,后一种称大李仁。小李仁:卵形。长5-8cm,直径3-5cm表面浅棕、黄棕或黄白色,一端尖,另端钝圆,尖端有线形种脐,圆端有深色合点。由此向上具多条纵向维管束脉纹。气微,味微苦。饱满,圆。大李仁:长6-10cm,直径5-7cm。98、 羚羊角:对光透视上中央有一个细孔直通角尖。99、 矿物类药:朱砂、雄黄、珍珠、北寒水石。100、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101、 白芍味微酸。102、 当归:浓郁的香气,味甘辛苦,主根头上有一个茎,根头无髓,气味浓郁,有点状分泌腔。103、 益母草:药用部位地上部分,叶对生,轮散花序,腋生。104、 穿心莲药用部位: 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105、 天麻、元胡、半夏是块茎,香附是根茎。106、 红大戟、茜草有毒。107、 山豆根性状:不规则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108、 防风、羌活、北沙参是伞形科,荆芥是唇形科。109、 全草入药的是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北刘寄奴、紫花地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