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_高树中.pdf_第1页
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_高树中.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 7 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 33 卷第 4 期 973 脐疗研究 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 高树中 衣华强 马玉侠 公春荣 刘兵 王秀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山东 济南250355 脐疗法作为中医独特疗法已有 2 000 多年的发展 历史 早在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的 五十二病方 中就已经有了肚脐填药 敷药 涂药及角灸等关于脐 疗法的记载 本文试结合 黄帝内经 难经 的论述 特别是脐疗对元气的调节作用 对脐疗的作用机制阐 述如下 1脐下为元气所聚之处 元气 即先天之气 由肾中精气所化生 元气的主 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 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最基本物质 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 元气对机体的重要 作用 为临床通过调理元气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元气 难经 又称 原气 在 难经 中明确指出了脐 下为元气所聚 所生之处 如 难经 八难 记载 诸十 二经脉者 皆系于脐下生气之原 所谓生气之原者 谓 十二经之根本也 谓肾间动气也 此五脏六腑之本 十 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原 一名守邪之神 在 难经 六十六难 也有类似记载 脐下肾间动气者 人之生命也 十二经之根本也 故名曰原 关于脐与元气的关系 以后历代文献也有类似记 载 多从生理 病理方面论述 如明代张景岳在 类经 附翼 中记载 人之初生 生由脐带 脐接丹田 是为 气海 即命门也 夫生之门即死之户 所以人之盛 衰安危皆系于此者 以其为生气之源 而气强则强 气 衰则病 此虽至阴之地 而实元阳之宅 指出了脐与 元气的密切关系 景岳全书 进一步强调元气对五脏 的作用 命门为元气之根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张锡纯则认为 人之始生 也 缊化醇 胚胎初结 中间一点动气 似有脂膜绕 护 乃先天资始之气 即气海中之元气也 此元气得母 荫育 渐渐充盛 以生督任二脉 又渐渐充盛 其气冲 开督脉 由后上升 复通于任脉 由前下降 以生全身 迨至官骸脏腑皆备 肺能呼吸 遂接后天之根 而脱离 母腹矣 1 可见 脐与元气的关系密切 不仅如此 脐 下 脐周还可以诊察五脏的功能状态 脐隶属于任脉 通过经络与全身五脏六腑 四肢 百骸 五官九窍 皮肉筋脉相联系 十二经脉 奇经八 脉有的直接过脐 或者间接与脐脉气相通 前贤关于 脐的论述很多 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 我们认为肚脐 深部恰是人体太极和命门所在之处 也即是元气的发 生之处 2 2三焦与脐关 膈关 2 1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元气是人体诸气中最根 本 最重要的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在人体 究竟是如何布散 流通的呢 难经 三十一难 早已明 确指出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 难 经 三十八难 曰 所以腑有六者 谓三焦也 有原气 之别焉 主持诸气 有名而无形 难经 六十六难 则 称三焦为 原气之别使也 主通行三气 经历于五脏六 腑 从 难经 的这些论述可以看出 三焦是诸气上下 运行的通路 其中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 然后通 过肺的宣发 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以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部位 形态 特别是功能 作了相关论述 如 难经注疏 解释三焦之焦乃 骨肉 藏府空隙之会 类经 认为三焦为 气之出入通道 而 中藏经 则把三焦的功用表述得淋漓尽致 三焦 者 总领五脏 六腑 荣卫 经络 内外左右上下之气 也 三焦通 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其于周身灌体 和内调外 荣左养右 导上宣下 莫大于此者 三焦 之气和则内外和 逆则内外逆 由以上论述我们得知 元气通过三焦这个 有名 而无形 的道路 布散到全身上下表里内外 三焦通行 摘要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 脐疗法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法 广泛运用 于临床 从 黄帝内经 难经 中关于元气 三焦 脐关 膈关等方面的论述着手 重点探讨了脐对元气调整的作用机 制 并对脐疗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脐 元气 脐疗 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R24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659X 2009 04 0272 02 收稿日期 2009 06 02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项目 编号 2007CB512703 作者简介 高树中 1962 男 山东临朐人 教授 主任医师 主 要从事针灸 经穴研究 通讯作者 王秀英 Tel 0531 82092678 第33卷第4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Vol 33 No 4 2009年7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Jul 2009 纪因 272 DOI 10 16294 ki 1007 659x 2009 04 003 2009 年 7 月第 33 卷第 4 期 元气 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 通达脏腑组织的道路 三 焦为脏腑功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成为机体物质 交换 物质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场所 三焦通则元气 达 三焦畅则元气和 于是 难经 关于命门 元气 三 焦的理论 便构成了贯通一体的以元气为中心的独特 理论体系 3 2 2四关主治五脏病与脐关 膈关 灵枢 九针十二 原 记载 五脏有六腑 六腑有十二原 十二原出于四 关 四关主治五脏 其中 四关 具体内容 我们在考 查历代医家论述 结合十二原穴划分 肺 心 肝 脾 肾各有两个原穴 及膏之原鸠尾 肓之原脖胦 难经 关于元气在人体运行的记载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认 为四关是指腕 踝 脐 膈四部位 是元气经过 留止和 汇聚的地方 对相应原穴或部位进行刺激 有利于激 发人体之元气 4 元气自下而上运行至胸中 然后通过肺的宣发 肃降和朝百脉的功能运行至全身 元气在输注 经过 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 称为原穴 原穴多分 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即 四关 中的腕关与踝关 上文 我们已经提到 元气是 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 根 是 人之根本 而腕 踝 膈 脐四关又是元气经 过 留止和汇聚的四个部位 位于这四个部位的十二 原穴就是脏腑元气汇集之处 所以十二原穴也就自然 可以反映全身元气和五脏的情况 并可以治疗五脏之 疾 这在 灵枢 九针十二原 中已经有了明确论述 那么 除十二原穴外 腕 踝 膈 脐这四关又是如 何治疗全身五脏疾病的呢 关于腕 踝两关 十二原穴 都位于腕 踝附近 现代总结出来的腕踝针疗法就是 腕 踝两关可以治疗五脏之疾的最好证明 关于脐关 现在关于脐疗的论文已达数千篇 专著 20 余本 可以 治疗包括五脏在内的全身疾病 关于膈关 其部位即 是膏之原鸠尾穴所在之处 又称 心口 在 灵枢 师 传 记载 岐伯曰 五脏六腑者 心为之主 缺盆为之 道 骷骨有余 以候骨曷骨亏 骨曷骨亏 即现在解剖的胸骨剑突 其内即膈 其下正 是鸠尾穴处 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证明 鸠尾穴即 心 口 可以治疗五脏六腑疾患 其中的代表就是清代外 治宗师吴尚先 其在 理瀹骈文 中有如是记载 若脏 腑 则视病所在 上贴心口 中贴脐眼 下贴丹田 或兼 贴心俞与心口对 命门与脐眼对 其中相关的记 载还有很多 无论在部位还是生理病理上 脐关 膈关与三焦 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 在部位上人体三焦的划分 以膈 脐为界 膈以上为上焦 膈以下 脐以上为中焦 脐以下为下焦 生理上 膈关 脐关是人体三焦重要的 关口和枢纽 是人体深部元气汇聚和转输于五脏之处 是供应五脏营养和活力的动力之源 元气以三焦为道 路 通过三焦布散到机体上下 表里 内外 其中 脐关是 中焦和下焦的关口和枢纽 膈关是中焦和上焦的关口 和枢纽 即脐是三焦将元气由下焦转输至中焦的 关 膈是三焦将元气由中焦转输至上焦的 关 在病理上 脐关 膈关一旦出现问题 三焦的功能就要受到影响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所 元气的运行障碍直接影响到五 脏六腑的功能 甚至出现 病入膏肓 的危证 病入膏 肓 中的 膏 为膈之所在 肓 为脐之所在 内经 认 为 伏梁 病深者 其声哕 即是指此而言 是部位最 深和最难以治疗的病证 可见脐关 膈关的重要性 3调节元气是脐疗取得疗效的关键 脐疗法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 如糊 散 丸 膏等 敷于脐部 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 如艾 灸 针刺 热敷 拔罐等 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 脐下是元气所聚之 处 所以通过刺激脐部 可激发脐深部的元气 进而使 元气通过 脐关 沿三焦道路向全身通达 由于元气是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是机体生命的原动 力 所以元气和达 则气机通利 脏腑功能正常 正如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所云 五脏元真通 畅 人即安和 可见 调节元气是脐疗作用的关键 三焦为元气通行之路 由于三焦无所不包 元气无 所不达 所以脐疗法理论上也应无所不治 根据当代脐 疗专著 中医脐疗大全 的记载 脐疗对消化 呼吸 泌 尿 生殖 神经 心血管等系统均有作用 并能增强机 体的免疫力 可广泛应用于内 外 妇 儿 皮肤 五官 科等 100 多种疾病的治疗 并可用于养生保健 5 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 元气以三焦为通道 布散全身 全面地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经络 形体 官窍的生理活动 元气一旦亏少或元阴元阳失衡 则 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病变 所以 通过对脐进行刺激 可 以直接激发元气 从而对全身各种疾病起到直接或间 接的治疗作用 4结论 黄帝内经 难经 是中医学的重要典籍之一 其中诸多论述对脐疗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特别是 难经 关于元气 命门 脐与元气 的关系等论述 为脐疗法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我们应在临床运用脐疗法治疗疾病的同时 来深 刻体会脐在元气调节中的作用 通过临床实践来深化 对脐疗机制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第二册 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 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