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规体系。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内容)1、确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值);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辅币);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偿还能力(有限/无限法偿);5、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权限与流通程序(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分散发行/集中垄断发行);6、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黄金/外汇/物资准备)。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白银为货币材料,银币为本位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银行券可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可自由输出输入。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白银和黄金同时作为货币材料,金银铸币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自由输出输入,金银铸币之间、金银铸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平行本位制”(不固定比价)和“双本位制”(固定比价)。后者条件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金块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1925年5月英国率先采用。3金汇兑本位制是本国货币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流通中只使用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指定国家的外汇,用外汇间接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特点:(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2)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信用我国现行的是信用货币制度,具有“一国多币”的特殊性。经济范畴中的信用主要指借贷活动,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其本身就包含了信用风险。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从逻辑上说,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只有社会分工,劳动者才能占有劳动产品;只有剩余产品的出现,才会有交换行为和借贷行为的发生。借贷活动产生后一直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借贷,一种是货币借贷。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到期以实物形式归还本金,并以实物形式支付利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借贷是一种很普遍的借贷方式。货币借贷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贷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并用货币支付利息。货币借贷更灵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借贷形式。现代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一、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赊销和预付。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特点:以商品买卖为基础,是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作用: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局限:规模、方向(对象)、期限。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特点: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商业信用手续简化、使用灵活、与商品购销活动直接相关。三、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政府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国库券)、公债。主要形式有:(1)发行国家公债;(2)发行国库券;(3)发行专项债券;(4)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国债分为国库券和公债,国库券是一年期以内包括一年期的国家发行的债券,利率相对公债低,但比同期定期存款的利息高,流通性好,被成为金边债券)-财政政策作用:调节财政收支平衡,弥补财政赤字;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调整投资方向,调节经济结构;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操作手段。四、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作用: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但信用规模过大也会造成虚假繁荣。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五、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主要形式:出口信贷(卖方信贷buyerscredit和买方信贷sellerscredit)、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独立贷款和银团贷款consortiumloan)、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国际金融租赁等。出口信贷(exportcredit)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包括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具体方式。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一些大商业银行向外国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私营工商企业或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这种贷款利率较高。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有:独家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后者是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是他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本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一般带有援助性质。外国政府贷款中通常包含一定的无偿赠与。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即国际金融机构对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及一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向外国投资者筹集资金。国际金融租赁是指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决定,向承租人选定的第三者(供货人)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将该设备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并在一个不间断的长期租赁合同期内,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收回全部或大部分投资。这是一种采用“融物”形式进行的中长期融资活动。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直接投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在国外开办独资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2)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包括建立附属机构;(2)与东道国与当地企业合资开办企业;(4)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5)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利息实际上是资金的“价格”。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我国发行的国债和银行存款大多采用单利法。利息的计算公式:I=Prn本利和的计算公式:S=P(1+rn)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复利法是单利法的对称,是指在计息时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复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义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I=S-P=P(1+r)-P本利和的计算公式:S=P(1+r)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金与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利率的决定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认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上限,下限应该是大于零的正数,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受供求关系影响波动。二、西方的利率决定论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有影响的理论主要包括:古典学派:实际利率理论(储蓄投资理论)凯恩斯学派:流动性偏好论新古典学派:可贷资金理论新古典综合派:IS-LM模型(一)古典利率理论(实际利率理论)当S=I时,储蓄者愿意借出的资金与投资者愿意借入的资金相等,利率达到均衡;当SI时,促使利率下降;当SI时,利率水平便会上升。利率与储蓄的关系是正相关利率与投资的关系为负相关(二)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内容:货币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由货币当局决定MDMSrMDMSr2、流动性陷阱:当货币需求曲线处于平行状态时,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均会被贮藏起来。3、评价:基本上是货币理论(三)可贷资金理论1、内容:可贷资金的供给Ls=储蓄S+新增的货币供给M;可贷资金的需求Ld=投资I+新增的货币需求H。均衡利率:可贷资金总需求=可贷资金总供给Ls=可贷资金的供给Ld=可贷资金的需求可贷资金供求曲线的交点E所对应的利率r0就是均衡利率2、评价:是对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综合。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1、可贷资金的需求指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借款活动。(1)家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用于购买住房、企业和其他耐用消费品影响家庭可贷资金需求的因素:利率税率家庭收入(2)企业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企业需要可贷资金进行长期固定资产投资和短期资产投资。影响企业可贷资金需求的因素:利率经济景气程度经营成本:如能源价格(3)政府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当政府的财政收入低于财政预算支出时,政府需要可贷资金来弥补财政赤字;政府的可贷资金需求可能对利率不敏感;但是其他因素也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4)外国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外国政府和外国公司对可贷资金的需求;两国利率水平的差异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2、可贷资金的供给可贷资金的供给指储蓄者(savers)向金融市场提供的资金;影响可贷资金供给的因素:-利率-储蓄习惯-货币政策ISLM分析1、基本含义:在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同时决定的过程。2、基本内容:商品市场均衡,即I(r)=S(Y)与利率(IS的分析):IS曲线向下倾斜,低利率会刺激投资增加,经济繁荣和国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又会引起储蓄增加;反之,低收入会造成低储蓄,由于投资等于储蓄,所以低储蓄又意味着低投资和高利率。IS曲线的特点是高i与低Y相配合,箭头向下。货币市场均衡,即M=L1(Y)+L2(i)与利率(LM的分析)LM曲线向上倾斜,经济越发达商品越多,就需要更多货币用于交易,但在货币供给量既定的情况下,用于交易的货币越多,投机的货币越少,而投机货币又与利率成反比,从而又会促使利率上升。LM曲线的特点是高Y与高i相配合,箭头向上。LM曲线的移动完全均衡,即均衡点与充分就业要求相符合。有紧缩缺口,必须调低利率,使LM曲线下移解决。有膨胀缺口,必须调高利率,使LM曲线下移解决。根据ISLM分析,利率具有调节宏观经济的重大作用,而且一般说来,利率易受中央银行的控制费力小而收效大,正如杠杆般省力而举重,所以常把利率的这种,调节作用叫做利率杠杆(五)决定利率的其他因素分析(1)平均利润率(2)社会经济运行周期(3)预期通货膨胀率(4)历史利率水平(5)国际利率水平(6)国家经济政策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一国与世界多国所发生的全部经济往来所引起的货币收支变更的记录总和。国际收支平衡(Balanceofpayment)国际收支差额=经常项目(贸易)顺差-资本项目(资本流动)逆差外汇(ForeignExchange)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它有动态和静态之分,而静态上的外汇概念还进一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动态的外汇是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主要包括:汇票、支票、本票、银行付款委托书、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等。汇率(exchangerate)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时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种货币单位的“价格”。简单来讲,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外汇汇率(汇率)=本币(6.8)/外币(1)本币贬值(10元人民币)汇率出口外币升值(1美元)进口汇率的决定市场供求:决定汇率主要因素是一国对外币的供求状况。影响供求的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购买力平价理论:外汇汇率=本国一组商品与劳务的价格/同组商品与劳务在国外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利率平价理论汇率的作用汇率与进出口外汇汇率上升,即对外贬低,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若外汇汇率下降,即对外升值,则有利进口,不利出口。汇率与物价本币对外贬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本币对外升值,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本币对外贬值,刺激出口,出口品有可能涨价;本币对外升值,有可能获得较廉价的进口品。汇率与资本流出入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之间长期投资的影响不太直接。因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主要以利润和风险为转移。对于短期资本流动,汇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会被转兑成外汇,资本外流;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会引发资本的内流。汇率与产出和就业汇率的变动能够影响进出口、物价和资本流出入,就能对一国的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当汇率有利于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时,就会带动总的生产规模扩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甚至会引起一国生产结构的改变;相应地,不利的汇率会给生产和就业带来困难。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通过市场上的金融交易,最终实现社会实物资源的配置。广义: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狭义:有价证券交易的场所。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法律凭证。金融工具的特征:1、期限性,是指金融工具都规定有固定的偿还期限。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有迅速转化为现金而不致使持有者遭受损失的能力。3、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可能遭受一定的损失。4、收益性,即购买金融工具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金融工具种类的多少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特征: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与货币差不多,故称为货币市场。功能: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为政策调控提供条件和场所。主要交易对象:商业票据、同业拆借、短期政府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商业票据承兑(acceptanceofbills)是商业票据到期前,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载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付款人在承兑前不是真正的票据债务人,承兑后才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只有承兑后的票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转让流通。商业票据贴现(billdiscount)是商业票据到期前持有人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而作的票据转让。再贴现(rediscount)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重贴现。它既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和融资业务,又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转贴现是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资本市场又称中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特征:金融工具期限长;交易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资金借贷量大;收益较高而风险也大。原生金融工具(underlyingfinancialinstruments)是在实际信用活动中出具的能证明债券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主要有商业票据、债券等债权债务凭证和股票、基金等所有权凭证。是金融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financialinstruments)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期货合约(futurescontracts)双方同意在指定的日期按指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同。功能(1)转移价格风险(套期保值)期货交易存在的基本目的是将生产者和用户某项商品的风险转移给投机者。利用期货市场来抵制现货市场中价格的反向运动的过程叫套期保值。功能(2):期货套利:市场内、商品间、跨市场套利期货投机:买空、卖空,有风险,存在的重要性。功能(3)形成供求价格:大量的交易信息集中在期货市场中。所有的交易者可以参考市场中的成交价格。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从而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期权合约:期权的买方在约定的时间或期间内,既按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它与期货合约的区别在于期权合约的买方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一定要履行合约。类型:1、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2、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期权合约是一种有助于规避风险的理想工具。外汇市场概念: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功能:1、便利货币兑换和结算2、为金融资本的输出、国际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和外汇投机等提供了角逐的场所参与者: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中央银行、进出口商、非外贸外汇供求者和外汇投机者交易方式:1、即期外汇交易2、远期外汇交易3、外汇期货交易4、外汇领域的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市场概念:是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场所交易方式: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金融功能:货币流通的需要和国家黄金储备的需要世界黄金市场有:伦敦的黄金市场、苏黎士的黄金市场、纽约和芝加哥的黄金市场、新加坡的黄金市场、香港的黄金市场。我国的黄金市场:2002年10月30日开始交易的上海黄金市场,实行会员制。保险市场概念:是投保人和承保人进行保险义务交易的场所类型:直接市场和间接市场;国内保险市场和国际保险市场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是现代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在金融机构体系中,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为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商业银行的功能(职能)特征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货币转化为资本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创造银行券-创造存款货币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金来源业务(一)自有资金(权益资本)-股份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二)外来资金1、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又称支票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2、借入款:向央行借款(再贴现和再抵押);同业借款(同业拆借、抵押借款和转贴现);回购协议;国际货币市场借款3、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资产业务资金运用业务主要有现金资产、贴现、贷款、证券投资业务(一)现金资产:银行为应付客户提现必须保留一部分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而形成的现金资产。包括:1、库存现金2、法定存款准备金3、同业存放4、托收未达款(二)贴现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未到付款日期票据的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初期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具体程序:1、银行根据票面金额及贴现率,计算从贴现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这段时间的贴息。2、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息,余额部分支付给客户。3、票据到期时,银行持票据向票据载明的支付人索要票面金额的款项。(三)贷款(放款loan)四)证券投资1、投资目的:增加收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取得对企业的控股权。2、投资对象:政府债券;财力雄厚、信誉较高的公司债券。3、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对象:政府债券;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4、贷款证券化银行为解决贷款流动性问题的一种创新。银行将中长期贷款集中起来,进行结构性重组,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转售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中间业务服务性业务1、含义: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只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委托等事项,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2、主要业务:结算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信用证业务代理业务:代收业务和代客买卖业务租赁业务:融资与融物相结合承兑业务信托业务:经营金融性质的委托业务。代理融通业务银行卡业务:信用卡、支票卡、记帐卡和智能卡咨询业务计算机业务等表外业务风险性业务1、概念是指那些不会引起资产负债表内业务发生变化,却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收入的业务活动。广义:中间业务+有风险的金融创新业务狭义: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有风险的业务表外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为银行带来巨额收益;另一方面如管理不善,控制不当可能扩大银行经营的风险。2、主要业务:担保业务互换业务金融期货业务现代金融体制下的货币创造机制M现金支票存款(可转账存款,又称活期存款,包括转账信用卡的存款)(M是狭义货币,基本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支付能力,能对商品市场造成直接压力。)M2M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广义货币(储蓄存款不可开支票,不能作为支付手段,但可随时提取,所以构成潜在购买力)一、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一)重要概念原始存款、派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最初的存款,即商业银行吸收到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存款。法定准备率:银行在央行的准备存款与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二、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量(MS)=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m)(一)基础货币(basemoney),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high-powermoney)。通常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之用的商业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的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money)”。基础货币的构成常用下式表达:B=RC公式中,B为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所以也通常以符号H代表);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之源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决定因素是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来源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推动基础货币的创造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再贴现;再贷款。对财政的债权规模:向财政贷款;购买财政债券。外汇、黄金占款的规模。二)货币乘数(moneymultiplier)即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下式:MS=mBm=MS/B即每一基础货币的变动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倍增或倍减。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C/D:通货存款比C/D取决于居民和企业的行为。C/D与乘数是负相关系,C/D越小,m越大。R/D:准备存款比R/D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因为R由法定准备率rd与超额准备率e构成。R/D与乘数负相关,R/D越小,m越大。四)、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MS=mBB取决于央行的行为,同时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起决定作用。C/D取决于居民和企业的行为。R/D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的作用于R/D,也间接的影响B的形成。中央银行通过影响B,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通过C/D、R/D影响m,共同影响货币供给MS。货币需求(demandformoney),是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国民收入分配范围内,能够或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量,是一定时期内商品生产和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具体包括: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假设前提-完全的金币流通-经济中存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商品价格总额PQ货币量=M=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V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纸币一旦进入流通,就不可能再退出流通-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纸币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币量/纸币发行量(四)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货币数量理论:用货币数量来解释货币价值、商品价格的货币理论。分析M数量的变化决定价格P。V由于制度性因素短期内不变,视为常数。T相对于产生出水平,常保持固定比例,大体稳定。M是个外生变量,由货币当局决定。P与M的关系最重要。从货币的交易媒体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1/V。评价费雪方程式是从满足交易媒介需要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货币必要量理论的前提及与费雪交易方程式的区别:第一,货币必要量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商品价格总额是一个既定的值,并由此决定货币的必要量。交易方程式中的物价完全取决于流通环节表现为一个完全由货币量决定的因变量。第二,马克思的研究总是以黄金作为货币来进行的,金属货币具有蓄水池功能,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第三、马克思对于货币必要量的研究是基于简单商品流通这一前提的。(五)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theory)内容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需求,实际上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公式Md=kPYMd名义货币需求Y总收入P价格水平k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重六)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函数-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M1=L1(Y)-投机动机:M2=L2(r)-决定货币需求动机的因素:M=L1(Y)+L2(r)(七)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平方根公式(鲍莫尔托宾模型)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交易性货币需求是Y的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是r的函数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利率是决定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利率是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减函数。债券佣金费用是影响货币预防性需求的因素。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改写为:M=L(Y,r)(八)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理论1、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y恒久性收入:预期平均长期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w人力财富占总个人总财富比重,与货币需求正相关rm、rb、re、1/pdp/dt机会成本变量-rm货币预期收益率(货币指M2)与货币需求负相关-rb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re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1/pdp/dt预期物价变动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u综合变数货币供给(moneysupply),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它包括货币供给行为和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行为:是指银行体系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研究的是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货币供给量:是指银行系统根据货币需求量,通过其资金运用,注入流通中的货币量(包括存货币和现金货币),研究的是银行系统向流通中供应了多少货币,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是否相适应。包括:1、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2、货币供给外生变量和货币供给内生变量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而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内在因素决定。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经济体系中实际经济变量以及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决定。政策含义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货币当局不能有效的控制其变动。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当局能够有效的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进程。通货膨胀(inflation)极其度量定义:通常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客观需求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度量: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的。关于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一)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需求拉上型用经济体系中存在对产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来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前提:总供给不变基本要点: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对物价总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原因:实际因素:ID,S不变P货币因素:Ms不变,MdPMd不变,MsP2、成本推动型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说明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情况下物价上涨的原因。工资推进型假定前提: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基本要点:工资提高引发物价上涨工资价格螺旋由于市场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引发货币工资率的增长,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胀。利润推进型假定前提:存在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基本要点:卖主操纵价格而导致通胀3、供求混合推动说: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基本要点:拉中有推,推中有拉4、结构型通胀(structuralinflation):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基本思路:以实行开放经济的小国为探讨背景。5、预期型:通过对通胀预期心理作用的分析来解释通胀的发生两种观点:“适应性预期假说”“合理预期假说”作用: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名义利率提高对货币工资的要求通货紧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在市场化条件下,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并且,可以近似地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来描述。货币现象的实质:(1)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下跌,而物价水平本身就是货币现象;(2)通货紧缩时期的货币流量不足,可能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减慢造成的。具体有三种说法:1、“单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2、“两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不仅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而且货币供应幅度下降。3、“三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不仅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货币供应幅度下降,而且伴随经济衰退或增长缓慢。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发钞机构2银行的银行:通过办理存、放、汇等项业务,充作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3国家的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4管理金融的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进行调控监管。货币政策广义概念:政府、中央银行和其它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狭义概念:西方的提法: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一般的概念: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与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特点在于调控总信用量,并不局限于特定部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1、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左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信贷构成,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一国经济的金融政策。法定存款准备率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政策效果:准备率调整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巨大变化。即使准备率维持不变,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即使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局限性:调整的效果较强烈,不宜作为央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其调整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影响不一致,货币政策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的情况而不易把握。2、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制定调整贴现利率以左右市场利率及市场货币供求金融政策。内容:调整再贴现率规定向央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政策效果:具有告示效应。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局限性: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经常波动。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措施。是最理想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条件央行必须具有强大的金融势力。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的规模。必须有其他各工具配合。优越性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选择的对某些特殊领域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三)其它货币政策工具1、直接信用控制央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的控制。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指导,央行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道义劝告。窗口指导一、名词解释1、信用工具:即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P632、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P683、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P2534、规则法:指只要货币管理当局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供应货币,就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即最适货币供应量只能是按固定的比率计算出来的P2655、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P2886、派生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P2887、货币供给: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P273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构成8、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P3349、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P35910、货币政策时滞: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P37611、内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P37612、外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13、金融创新: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全新的组合P406具体是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概念包括:A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B目的是盈利和效率C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D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业务、工具和制度的创新14、基础货币: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P29615、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P301二、简答1、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P662、金融市场的功能:A资本累计功能B资源配置功能C调节经济的功能D反映经济的功能P883、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P93A进入市场的主体有严格的限制B融资期限较短C交易手段比较先进D交易额较大E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4、单元制商业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梧州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河南洛阳市洛宁县招聘看护队伍劳务派遣人员45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第二季度重庆万盛经开区创业就业和人才中心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安全培训教师决心书课件
- 2025湖南邵阳学院招聘2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医药卫生大类】模拟练习
- 2025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9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Ibufenac-13C6-Dytransin-sup-13-sup-C-sub-6-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脑梗死的中医护理查房
- 绿色SoC设计的架构探索与优化-洞察阐释
- 客运包车牌管理制度
- 河南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技术规程2025
-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第2版·立体化数字教材版)讲义 10第十章 费用报销模块
- 主动脉瘤护理措施
- 2025-2030中国汽车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3年中国工商银行秋季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医用物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 足球运动康复训练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