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0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卷 解析版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卷 解析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部分生物部分 每小题每小题 6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 个选项符台题目要求 个选项符台题目要求 1 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 体 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 浆细胞B T 淋巴细胞C B 淋巴细 胞D 效应 T 细胞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 必修三课本 37 页最后一段叙述如下 T 细胞接受抗原 刺激后 就会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 效应 T 细胞就会与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 并使靶细胞裂解死 亡 2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 可能存在 的是 A 吸收的葡萄糖 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 合成的细胞膜蛋白 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 膜 C 转录的 mRNA 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 合成的 DNA 聚合酶 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 2 胞核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合成 有运输的过程 A 项吸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计入细胞质 基质 被分解成 H 和丙酮酸 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 体继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B 项膜蛋白与分泌蛋白 一样 都是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 网 然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装 通过具膜小泡运 输到细胞表面 C 项在细胞核内经过转录形成的 mRNA 通过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 准备开始翻译 D 项 DNA 聚合酶是由于游离核糖体合成后 到细胞质基质经核孔 进入细胞核 3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 是 A 原理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使子染色 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 解离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 葱根尖解离 C 染色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 以使染色体着色 D 观察 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发生改变 3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2010 年福建省考试说明 生物知识表中所列出的 16 个实验 A 项低温是抑制纺 锤体的形成 但是着丝点照常会分裂 使姐妹染色单体 分裂形成子染色体 B 项解离液是由 15 的盐酸和 95 的酒精等体积混合而成 其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改 变细胞膜通透性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C 项人教版必修二 88 页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 实 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人教版必修一 115 页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实验中醋酸 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D 项在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 数细胞处于间期 看不到染色体 因为间期时间较长 而且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会加倍 因为突变具有低频率 性 4 研究发现 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索受体结 合 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 该受体 则可能导致 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高B 细 胞减缓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 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高D 细 胞加速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 A 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及其结构基 础 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 途径是 1 加快细胞加速摄取血糖 使血糖浓度降低 2 阻止肝糖原分解 3 促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 原 受体缺失使得细胞无法识别胰岛素 从而使胰岛素 作用丧失 哪么就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 过高 5 下图为人 WNK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 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 WNK4 基因发生一种突 变 导致 1169 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 突变是 A 处插入碱基对 G C B 处碱基对 A T 替换为 G C C 处缺失碱基对 A T D 处碱基对 G C 替换为 A T 甘氨酸 GGG 赖氨酸 AAAAAG 谷氨酰胺 CAGCAA 谷氨酸 GAAGAG 丝氨酸 AGC 丙氨酸 GCA 天冬氨酸 AAU 5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 转录 翻译等基础 知识 及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第一步先根据基因结构和 氨基酸种类先确定密码子的排列顺序 即 mRNA 上建基 排列顺序 GGG AAG CAG 由于 1169 位赖氨敬 AAG 交为谷氨酸 GAAGAG 结合题干意思即 四 处只有一处发生突变可确定谷氨酸密码子是 GAG 从 而推出是 处碱基对 A T 替换为 G C 所以选 B 项 26 25 分 回答下列 I II 题 I 东海原甲藻 简称甲藻 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 的藻种之一 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 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 某研究小组探究 pH 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 设计了以下实验 6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 5 组培养 各组藻液 pH 分别设定为 6 0 7 0 8 0 9 O 10 0 在黑暗中放 置 12 h 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 随即多 次涮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 将实验结果 绘制成右图 1 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 还可以通 过测定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 黑暗放置过程中 藻液 pH 会有所变化 因此 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 需多次将各组 pH 分别调 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 若甲藻 圭时间处于 pH10 0 条件下 甲藻 能 不能 正常生长繁殖 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 7 4 实验表明 甲藻光合作用 适宜 pH6 0 9 0 但海水在该 pH 条 件下 一般不会发生赤潮 原因是生 赤潮除了与 pH 温度 光照强度等 因 素 有 关 外 最 主 要 还 与 海 水 的 有关 二 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 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 为 15 30 最适温度为 25 左右 当温度为 9 和 33 时 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 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答案 1 CO2 2 原设定的 PH 值 起始 PH 值 自 3 不能因为长时间处于 PH10 0 的条件下 甲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 甲藻不能生长繁殖 4 富营养化 N P 含量 或 矿质元素含量 二 解析 本题关注生态环境方面 以引发东海赤潮的 8 东海原甲藻作为实验材料 通过分析温度与 pH 等环境 因素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东海 赤潮发生的机理 一 净光合速率的观察指标有氧气释放量 二氧 化碳吸收量 淀粉的产生量 有题意可知本题是为了探 究 pH 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 所以 PH 值是自变量 且开 始时 pH 分别设定为 6 0 7 0 8 0 9 O 10 0 但是 黑暗放置过程中 藻液 pH 会有所变化 作为实验的自 变量要保持稳定 才能说明不同实验组所出现的实验结 果不同是由自变量不同引起的 所以在测定氧气释放量 前 需多次将各组 pH 分别调到原设定 PH 值或起始 PH 值或者分别调到 6 0 7 0 8 0 9 O 10 0 都可以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pH 10 0 条件下 净光合速率为负 值 所以甲藻不能正常生长 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 体富营养化 是由与 N P 元素增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氧气被大量消耗致使水体缺氧 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加剧氧气的消耗引起的现象成为赤潮 二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 度为 15 30 在这个温度范围来净光合速率必须大 于零 最适温度为 25 左右 所以在 25 曲线达到最 高点 当温度为 9 和 33 时 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在 9 和 33 时 净光合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零 9 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 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 繁殖 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 科研小组从某年 6 月 lO 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 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图 1 棉 蚜 与 棉 花 的 种 间 关 系 是 2 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 据 表分 析调 查期 间棉 蚜种 群数 量 的增 长曲 线呈 型 在 日期 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 最大 3 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 会导致棉蚜种群 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 不变 减 小 调 查 日 期 月 日 6 l0 6 15 6 20 6 25 6 30 7 5 7 10 7 15 7 20 棉 蚜 数 量 只 株 0 42 4 79 4l 5 8 261 73 1181 94 1976 96 2175 63 2171 46 2173 23 10 答案 1 寄生 2 样方S6 30 3 增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 种群数量变 化 种间关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判断寄生关系有两 点 1 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 2 必须从 寄主体内获取营养 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 足 人教版必修三 P62 第一段的叙述 调查某种昆虫卵 的密度 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 跳蝻的密度等 也可 采用样方法 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 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 7 月 10 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 说 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 K 值 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 增长曲线呈 S 型 当种群数量达到 K 2 时 种群增长量 最大 应在 6 月 30 日 长期使用农药 不断挑选出具 有抗药性的棉蚜虫 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 最终导 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27 15 分 已知桃树中 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 由等 位基因 D d 控制 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 状 由等位基因 H h 控制 蟠挑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 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1 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表现型乔 化 乔化园 矮化蠕 矮化园 甲乔化蟠桃 矮化园桃410042 乙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3013014 1 根据组别的结果 可判断桃树 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 甲 组 的 两 个 亲 本 基 因 型 分 别 为 3 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 上述两对相对 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 理由是 如果这两对 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 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 现种表现型 比例应为 答案 1 乙乔化 2 DdHhddhh 3 41 1 1 1 4 蟠桃 Hh 自交或 蟠 桃和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 比 例 2 1 表现型为蟠桃和园 桃 比例 3 1 解析 本题主要以蟠桃生物 育种为题材考查遗传规律 通过 12 乙组乔化蟠桃与乔化园桃杂交 后代出现了矮化园桃 说明矮化为隐性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我们可以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 乔化与矮化交配后 后代 出现乔化与矮化且比例为 1 1 所以亲本一定测交类 型即乔化基因型 Dd 与矮化基因型 dd 同理可推出另外 一对为蟠桃基因型 Hh 与园桃基因型 hh 所以乔化蟠桃 基因型是 DdHh 矮化园桃基因型是 ddhh 根据自由组 合定律 可得知甲组乔化蟠桃 DdHh 与矮化园桃 ddhh 测交 结果后代应该有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 矮化蠕桃 矮化园桃四种表现型 而且比例为 1 1 1 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 32 生物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0 分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 糖蛋白 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天然 EP0 来源极为有限 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 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期 间要生产流程如右图 1 图中 所指的是技术 2 图中 所指的物质是 所指的物质是 3 培养重组 CHO 细胞时 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 13 防止细胞严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应定期更 换 4 检测 rhEPO 外活性需用抗 rhEPO 单克隆抗体 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可由 rhEPO 免疫过的小鼠 B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答案 1 PCR 2 mRNArhEPO 3 培养 液 4 杂交瘤 解析 本题主要以人红细胞生成素生产为材料来考 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制备单克 隆抗体技术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四种 从基因文库 中获取 用 PCR 扩增技术 用反转录法 用化学合成法 由图以核 DNA 为模板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可知 为 PCR 技术 进行反转录的模板是 mRNA 由题意可知重组 CHO 细胞适用于生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所以重 组 CHO 细胞能过表达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或 者红细胞生成素 培养动物细胞是用液体培养基 即 培养液 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营养 并同时向培养液中 排放代谢废物 当代谢废物积累时会危害细胞 因此要 不断更新培养液 制备单克隆抗体是让淋巴 B 细胞与骨 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然后由杂交瘤细胞来分泌 抗体 14 化学部分化学部分 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 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 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 煤油等 C 淀粉 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酸乙酯 油脂与 NaOH 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解析 答案 D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方面有关的知识点 A 乙烯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后 双键变单键不能 发生加成反应 B 石油分馏可得汽油和煤油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干馏是指隔绝空气加强热 属于化学变化 C 淀粉属于糖类 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 蛋白质 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 两者的产物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 D 乙酸乙酯和油脂都属于酯类 在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后均生成醇 前者生成乙醇 后者生成甘油 7 A N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 18 18 2 g O中含有 A N个氧原子 B 标准状况下 22 4L 空气含有 A N个单质分子 C 1 mol 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 2 A N D 含 A N个Na 的 2 Na O溶解于 1L 水中 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5 1 mol L 解析 答案 A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 A 18g 18 2 O正好是 0 5 mol 一个氧分子正好含有两 个氧原子 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即为 1 A N B 空气是混合物 C 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 1 mol 2 Cl就只转移 1 A N的 电子 D 所得溶液中含 A N个 Na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为 1 mol 但这时候溶液不是 1L 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 是 1 mol 1 L 8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映速率的变化 能更快得出 有关规律 B 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 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C 依据丁大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与浊液 D 从 HF HCl r HB HI 酸性递增的事实 推出 F Cl Br I 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解析 答案 B 本题侧重考查反应速率 盖斯定律 分散系 元素 周期律重要的基本概念 规律 16 A 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 不 容易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主导因素 因此更难得出有关 规律 B 这是盖斯定律的表述 C 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颗粒大小来区分的 D 在以酸性强弱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非金属性 强弱依据时 是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为判断依据的 9 下列各组物质中 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 项是 解析 答案 C 本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 情况 可用代入法 即把各选项中的 X Y Z 代入右图 的圆圈中进行判断 C 中 2 CO在一定条件下与单质钠反应 可以生成金刚石和硝酸钠 10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A 在 pH 12 的溶液中 K CL 3 HCO Na 可以 常量共存 B 在 pH 0 的溶液中 Na 3 NO 2 3 SO K 可以 17 常量共存 C 由 0 1 mol 1 L 一元碱 BOH 溶液的 pH 10 可 推知 BOH 溶液存在 BOH BOH D 由 0 1 mol 1 L 一元碱 HA 溶液的 pH 3 可推 知 NaA 溶液存在 A H2O HA OH 解析 答案 D 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共存 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 水解 A pH 12 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比较多的 OH 不能与 HCO3 共存 B pH 0 的溶液呈酸性含有较多的 H 在 NO 3 离子 存在的情况下 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氧化成硫酸根离 子 无法共存 C 0 1mol L 的一元碱的 pH 10 表明该一元碱是 弱碱 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 D 由题意可得该酸是弱酸 在 NaA 溶液中 A 会发 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11 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22442 222PbPbOH SOPbSOH O 研读右图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K 闭合时 d 电极反应式 2 4224 224PbSOH OePbOHSO B 当电路中转移 0 2mol 电子时 I 中消耗的 24 H SO为 18 0 2 mol C K 闭合时 II 中 2 4 SO 向 c 电极迁移 D K 闭合一段时间后 II 可单独作为原电池 d 电 极为正极 解析 答案 C 本题考查电化学 原电池 电解池 的相关知识 K 闭合时 为电解池 为电解池 中发生充电反应 d 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其反应式为 PbSO4 2H2O 2e PbO2 4H SO4 2 所以 A 正确 在上述总反应 式中 得失电子总数为 2e 当电路中转移 0 2mol 电 子时 可以计算出 中消耗的硫酸的量为 0 2mol 所 以 B 对 K 闭合一段时间 也就是充电一段时间后 可 以作为原电池 由于 c 表面生成 Pb 放电时做电源的 负极 d 表面生成 PbO2 做电源的正极 所以 D 也正确 K 闭合时 d 是阳极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所以 C 错 12 化合物 Bilirubin 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 反应 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计 算反应 4 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 16min 时反应物的浓度 结果应是 A 2 5mol L 1 min 1 和 2 0mol L 1 19 B 2 5mol L 1 min 1 和 2 5mol L 1 C 3 0mol L 1 min 1 和 3 0mol L 1 D 5 0mol L 1 min 1 和 3 0mol L 1 解析 答案 B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第 8 秒与第 4 秒时反应物浓度差 C为 10mol L 1 min 1 t为 4 秒 所以在 4 8min 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 5mol L 1 min 1 可以排除 C D 两个答案 图中从 0min 开始到 8min 反应物浓度降低了 4 倍 根据这一幅 度 可以推测从第 8min 到第 16min 应该也降低了 4 倍 即由 10mol L 1 min 1 降低到 2 5mol L 1 min 1 因此 推测第 16min 反应物的浓度为 2 5mol L 1 min 1 所以 可以排除 A 而选 B 23 15 分 J L M R T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 元素 J R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 J 元素最低 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M 是地 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 M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 T 在周期表中 位于第 族 20 2 J 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 6 个原子 其结构简 式为 3 M 和 T 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L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在微电子工业中 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 H2O2的清 除剂 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其化学方程式为 一定条件下 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 应 H 0 并达平衡后 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 x 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 选填序号 选项abcd x温度温度 加入 H2的物 质的量 加入甲的物 质的量 y 甲的物 质的量 平衡常 数 K 甲的转化率 生成物物质 的量总和 5 由 J R 形成的液态化合物 JR20 2mol 在 O2中完 全燃烧 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 298K 时放出热量 215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21 1 2 22 CH CH 3 3 323 AlCl3H O Al OH HCl 或其它合理答案 4 322222 2NHH O3H O N8H O 或 32222 2NH3H O N6H O a 和 c a 或 c 5 1312 5555 2222 CS 1 O g COSO g 1 H 215kJ mol 解析 1 J 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相等 可以判断 J 元素为碳元素 M 是地壳中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即为铝元素 根据 J R 周期表 中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 R 为硫元素 则 T 为氯元素 处 于第三周期第七主族 2 J 和氢组成含有 6 个原子的分子为乙烯 其 结构简式为 22 CH CH 3 M 和 T 形成的化合物为 3 AlCl 与水反应 3 323 AlCl3H OAl OH HCl 其中氯化氢气体成雾状 4 氨 水 与 双 氧 水 发 生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32222 2NH3H O N6H O生成无污染的氮气 甲在固体体积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 0 H 0 H表明正反应 为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 平衡朝正方向移动 甲物质的 22 量减少 加入 2 H的物质的量即增加生成物的浓度 平衡 朝逆方向移动 甲的转化率减小 5 2 JR为 2 CS 燃料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依 题 意 可 以 很 快 地 写 出 反 应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1312 5555 2222 CS 1 O g COSO g 1 H 215kJ mol 24 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 工业上常用菱 锌矿生产硫酸锌 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 ZnCO3 并含少 量的 Fe2O3 FeCO3MgO CaO 等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 下 1 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 2 完成 氧化除铁 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 OH 2 Fe OH 3 CI 3 针铁矿 Goethite 是以德国诗人歌德 Goethe 名字命名的 组成元素是 Fe O 和 H 化学式量为 89 化学式是 4 根据下表数据 调节 滤液2 的 pH 时 理论上 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 Mg OH 2Zn OH 2MgCO3CaCO3 23 开始沉淀 的 pH 10 46 4 沉淀完全 的 pH 12 48 0 开始溶解 的 pH 10 5 Ksp5 6 12 10 6 8 6 10 2 8 9 10 5 工业上从 滤液 3 制取 MgO 过程中 合适的反 应物是 选填序号 a 大理石粉b 石灰乳c 纯碱溶液 d 烧碱溶液 6 滤液 4 之后的操作依次为 过滤 洗涤 干燥 7 分析图中数据 菱锌矿粉中 ZnCO3的质量分数不 低于 答案 1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增大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 充分 2 223 2 Fe OH 1 ClO 1 H O 2 Fe OH 1 Cl 3 FeO OH 或其它合理答案 4 8 010 4 pH 或其它合理答案 5 b 或 b 和 d d 24 6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或其它合理答案 7 125 81 21 mm 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1 将菱锌矿研磨成粉可以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 使反应更加充分 2 漂白粉的成分中含有次氯酸根 调节酸碱度后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能使 2 价的铁氧化成 3 价 氢氧 化亚铁变成氢氧化铁必须增加氢氧元素的量 可以推测 出另一种反应物为水 清楚了反应物 一般可以顺利地 配平 3 化学式量为 89 组成元素是Fe O和H 其中铁的 相对院子里为 56 扣掉 56 剩下 33 式子中只能含 2 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名所以可能的组成为FeO OH 4 8 0 pH 2 Zn OH 完全沉淀 10 5 pH开始溶解 而 2 Mg OH 在 10 4 pH的时候开始沉淀 为了使 2 Zn OH 能完全析出且不影 响 2 Mg OH 溶液的酸碱度控制在8 010 4 ONCK 离子晶体 sp 1 1 2 82 3d 4s 4 3 2 25 CrCl H O 解析 1 钾为活泼金属 电负性比较小 C N O 在同 周期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电负性也逐渐增大 2 K S是 离子化合物 属于离子晶体 产物中含极性共价键的分 子为 2 CO 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 为sp HCN中CN与 2 N结构相同 含有三个键 一个 键 和两个 键 另外和之间形成一个 键 所以HCN分子中 键与 键数目之比为 2 2 即为 1 1 2 原子序数小于 36 的元素 Q 和 T 在周期表中既处 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 应该都属于元素 原子序 数 T 比 Q 多 2 可以确定 T 为Ni Q 为Fe 所以 T 的基 态原子外围电子 价电子 排布为 82 3d 4s 2 Q即 2 Fe的未 成对电子数是 4 3 中和生成的 H需浓度为 0 1200mol L 1 NaOH溶液 25 00ml 则可以得出 H的物质的量为 0 12 25 00 10 3 0 0030 mol 所以 x 0 0030 0 0015 0 00302 Cr的化合价为 3 价 x 2 可以得知 n 1 即该配离子 的化学式为 2 25 CrCl H O 30 31 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 乙 丙 三种成分 1 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 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 已略去各步反应的 无关产物 下同 其中反应 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 的化学 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3 已知 由乙制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图如下 A F 均为有机物 图 中 Mr 表示相对分子质量 下列物质不能 与 C 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a 金属钠 b HBrc 23 Na CO溶液 d 乙酸 31 写出 F 的结构简式 D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 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a 苯环上连接着三种不同官能团 b 能发生 银镜反应 c 能与 24 Br CCl发生加成反应d 遇 3 FeCl溶液显 示特征颜色 综上分析 丙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 答案 1 很明显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 OH 2 甲在一定条件下双键断开变单键 应该发生加成 反应 催化氧化生成 Y 为 Y 在强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3 C 的结构简式为 不能与碳 酸钠反应 32 F 通过 E 缩聚反应生成 D 能发生银镜反应 含有醛基 能与 24 Br CCl发生加成 反应 说明含有不饱和双键 遇 3 FeCl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属于酚 综合一下可以写出 D 的结构简式 丙是 C 和 D 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的产物 有上面得出 C 和 D 的结构简式 可以得到丙的式子 物理部分物理部分 第第 1 1 卷 选择题共卷 选择题共 108108 分 分 本卷共 18 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 108 分 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 中国已投产运行的 1000kV 特高压输电是目前世界 上电压最高的输电工程 假设甲 乙两地原采用 500kV 的超高压输电 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 P 在保持输送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 现改用 1000kV 特高压输电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 影响 则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 33 A P 4B P 2C 2P D 4P 命题特点 命题特点 本题以特高压输电这一生活情境为背 景 相应了 两会 提出的节能减排的建议 考查了用 远程高压输电减小能耗的知识点 具有实际意义 解析 解析 由 PUI可知输出电压由 500kV 升高到 1000kV 时 电路中的电流将减为原来的一半 由 损 P12R 线可知电路中损耗的功率变为原来的 1 4 答案 答案 A 启示 启示 高考复习中应关注物理问题联系生活实 际 14 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神舟载人航天工程 嫦娥探 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太空探索项目 假设火星探 测器在火星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 1 T 神舟 飞船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 2 T 火 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p 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 之比为 q 则 1 T与 2 T之比为 A 3 pqB 3 1 pq C 3 p q D 3 q p 命题特点 命题特点 本题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考查 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这也几乎是每年高考中 34 必考的题型 解析 解析 设中心天体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当航 天器在星球表面飞行时 由 2 2 2 Mm GmR RT 和 3 4 3 MVR 解 得 2 3 GT 即 31 T G 又因为 3 3 4 3 MMM VR R 所以 3 R T M 3 1 2 Tq Tp 答案 答案 D 启示 启示 本类型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在 处理有关第一宇宙速度 天体质量和密度 周期与距离 及同步卫星的方法 特别要关注当年度航天事件 15 一列简谐横波在 t 0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 示 t 0 02s 时刻 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 若该波的周期 T 大于 0 02s 则该波的传 播速度可能是 A 2m s B 3m s C 4m s D 5m s 命题特点 命题特点 本题考查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双向 性 35 解析 解析 这类问题通常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 质点振动法解法一 质点振动法 1 设波向右传播 则在 0 时刻4x m处的质点往 上振动 设经历t 时间时质点运动到波峰的位置 则 1 4 tn T 即 40 08 4141 t T nn 当0n 时 0 080 02T ss 符 合 要 求 此 时 0 08 1 0 08 v T m s 当1n 时 0 0160 02T ss 符 合 要 求 此 时 0 08 3 0 08 3 v T m s 当1n 时 0 08 0 02 7 T ss 符合要求 此时141vn m s 当1n 时 0 0160 02T ss 符合要求 此时343vn m s 当1n 时 0 08 0 02 7 T fmax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 2 2 2 48 sm m fF a v at 6m s mats932 2 1 2 1 22 2 6 9s 时 F f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s3 vt 6 3 18m 9 12s 时 F f 物体以 6m s 为初速度 以 2m s 2 38 为加速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matvts2732 2 1 36 2 1 22 4 所以 0 12s 内物体的位移为 s s1 s2 s3 s4 54m B 正确 答案 答案 B 启示 启示 多过程问题能体现考生的判断力 组合题 能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这类题目复习中应引起 重视 17 如图 甲 所示 质量不计的弹簧 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 t 0 时刻 将一金属小 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 小球落到弹簧 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 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 上升到 一定高度后再下落 如此反复 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 压力传感器 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 图像如图 乙 所示 则 A 1 t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 2 t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 2 t 3 t这段时间内 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 2 t 3 t这段时间内 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 39 的弹性势能 命题特点 命题特点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传感器的应 用 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图象的理解 解析 解析 小球在接触弹簧之前做自由落体 碰到弹 簧后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 当加速度为 0 即重力等于弹簧弹力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而后往下做 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 与弹簧接触的整个下降过 程 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上 升过程恰好与下降过程互逆 由乙图可知 1 t时刻开始接 触弹簧 2 t时刻弹力最大 小球处在最低点 动能最小 3 t时刻小球往上运动恰好要离开弹簧 23 tt 这段时间内 小球的先加速后减速 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弹簧的弹性 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答案 答案 C 启示 启示 图象具有形象快捷的特点 考生应深入理 解图象的含义并具备应用能力 18 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 验证 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 是否正确 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 分别为 1 R和 2 R的圆环 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 q q 0 而且电荷均匀分布 两圆环的圆心 1 O和 2 O 相距为 2a 联线的中点为 O 轴线上的 A 点在 O 40 点右侧与 O 点相距为 r r a 是分析判断下列关 于 A 点处电场强度大小 E 的表达式 式中 k 为静电 力常量 正确的是 A 2 12 22 22 1 kqRkqR E RarRar B 2 12 33 22 2222 1 kqRkqR E RarRar C 2 22 22 1 kq arkq ar E RarRar D 2 33 22 2222 1 kq arkq ar E RarRar 命题特点 命题特点 本题考查物理学方法的使用 本题利 用等效法 特殊值法和微元法综合分析比较方便 解析 解析 当0r 时 点位于圆心O处 可以把 1 O 2 O 两个带电圆环均等效成两个位于圆心处的点电荷 根据 场强的叠加容易知道 此时总场强0E 将0r 代入各 选项 排除 AB 选项 当ra 时 A 点位于圆心 2 O处 带 电圆环 2 O由于对称性在 A 点的电场为 0 根据微元法可 以求得此时的总场强为 1 22 3 2 1 2 4 kqa EE Ra 将ra 代入 CD 选项可以排除 C 41 答案 答案 D 启示 启示 这是近两年高考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企业战略联盟合作续约合同及资源共享方案
- 机械臂式管道清理设备的应用技术研究
- 楼盘活动策划方案
- 金库建筑项目方案设计书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管理平台在光伏电站智能运维服务模式变革中的应用报告
- 2025年古典吉他乐理题库及答案
- DB65T 4378-2021 滴灌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 DB65T 4353-2021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倾斜度测量方法
- 2025年教育行业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下的教育改革趋势报告
- 动画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金华武义县国资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 Unit 1 Lesson 5 I like my school!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 【语文试题卷】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学情调研(终)
- 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范文
- 越战老兵进校园演讲稿
-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讲座
- 2022年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电子教案
- 承包铁塔维护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