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系实习报告模板.doc_第1页
城市与环境系实习报告模板.doc_第2页
城市与环境系实习报告模板.doc_第3页
城市与环境系实习报告模板.doc_第4页
城市与环境系实习报告模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与环境系生态学综合野外实习报告系别 城市与环境系 专业 生态学 班级 08级 1班 学号 2008140107 姓名 刘玉亭 实习单位 滨州学院实验中心 实习报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系领导最后决定本学期生态学08级的生态学综合实习以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与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5月29日,是生态学08级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最后一天,也预示着此次实习的圆满结束。按照系里的安排,我们生态学08级1班于2011年5月23日至29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在此,我对这七天的实习情况做一个大体的报告。5月23日,上午8:30全体同学在实验楼B7-116室集合。任加云老师为我们联系好实验室负责药品、器材和仪器的老师,给我们分配好实验室并讲解了实验药品、器材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情况以及注意事项。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按事先的分组情况,各小组负责人到实验室负责老师那里进行实验药品、器材、设备的汇报、登记并根据实验室现有药品、器材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我们第一小组在小组长曹建波的带领下对我们组未来五天的实验进行了商量和讨论,最后决定先定下“酸奶的制备”和“土壤全磷的测定”两个实验,并计划如果以上两个实验做完之后还有时间,小组成员可根据个人意愿,最好根据个人考研方向进行一些相关实验的操作,熟悉一些试验流程并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提高为考研复试做准备,为考研成功增加筹码。下午2:30,按照上午的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准备“酸奶的制备”实验。正好今天下午我系09级微生物实验就是制备酸奶,所以我们就跟着09级的师弟师妹一起学习了制备酸奶的流程。老师已提前准备好了鲜奶和酸奶。用酸奶成品是为了用其中的两种益生菌。我们找了一个250ml的锥形瓶,洗刷干净后在烘箱中烘干、灭菌,同时将鲜奶放入水浴锅里80恒温灭菌20min,然后将已灭菌的鲜奶倒入已灭菌的锥形瓶中,开始不要倒满,倒入一半时,加入一些酸奶,然后再用鲜奶将锥形瓶装满,注意不能留有空隙,要保证无氧条件,最后用保鲜膜封口(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放入28左右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再取出)。制备酸奶的具体实验设计方案如下:【原理】酸奶又称酸乳(yoghurt),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国际流行的保健饮料。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主要是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旧称“保加利亚乳酸菌”)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旧称“嗜热链球菌”),在有些酸奶中还使用另一些乳酸菌,例如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es)或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 旧称“乳脂链球菌”)等。酸奶发酵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使其 pH 降至酪蛋白等电点(4.6)附近(4.04.6)从而使牛奶形成凝胶状;其次,乳酸菌还会促使部分酪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双乙酰和丁二酮等风味物质。这就是酸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和适合广大乳糖不耐症患者饮用的主要原因。酸奶发酵过程通常是由双菌或多菌的混合培养实现的。其中的杆菌先分解酪蛋白为氨基酸和小肽,由此促进了球菌的生长,而球菌产生的甲酸又刺激了杆菌产生大量乳酸和部分乙醛,此外球菌还产生了双乙酰这类风味物质,因此,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混合发酵。【材料和器皿】1. 菌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旧称“保加利亚乳酸菌”)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旧称“嗜热链球菌”) (可用纯种,也可从名牌酸奶商品中自行分离)。2. 材料:优质全脂牛奶或奶粉(内含脂肪 28%,蛋白质27%,乳糖37,矿物质6%,水分2%),蔗糖;市售优质酸奶(1 瓶)。3. 器皿:无菌奶瓶、三角瓶或血浆瓶(250 ml),无菌移液管,培养皿,厌氧罐,恒温水浴锅,恒温箱,冰箱等。【方法和步骤】1. 酸奶制作1) 配奶:在牛奶中添加6% -10% 蔗糖后搅匀。或用奶粉按1:7 比例加水配成还原奶,然后加6%10% 蔗糖后搅匀。2) 预热和均质:将原料奶加热至60 左右,然后在均质机中,于810 MPa 压力下对乳进行均质处理。3) 消毒:将酸奶原料置于8590下消毒15min。4) 冷却:将消毒后的牛奶冷却至45左右。5) 接种:按5%10 %(V/V)比例将市售优质酸奶作菌种接入冷却牛奶中,充分搅匀。6) 装瓶:将上述牛奶按无菌操作灌入无菌奶瓶、三角瓶或血浆瓶中。一般每个牛奶瓶灌装量约为250g(使液面距瓶口1.5 cm)。7) 保温:将接种后的牛奶置于4042的温箱中保温34 h(具体时间视凝乳速度而定)。8) 后熟:已形成凝胶态的酸奶放在4左右的低温下保持1224 h ,以使其后熟(后发酵)。9) 品味:评定酸乳质量有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两类。本实验中产品的质量以品尝时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为主,同时观察产品的外观,包括凝块状态、色泽洁白度、表层光洁度、无气泡和具有悦入香味等。相反,若品尝时发现有异味则说明发酵中污染了杂菌。【注意事项】1. 选择优良的酸奶作接种剂是获得实验成功的关键。2. 在酸奶制作的全过程中,必须严防杂菌污染。3. 必须选用不含抗生素的牛奶作发酵原料,否则将抑制乳酸菌的生长。4. 乳酸杆菌属和链球菌属的乳酸菌一般都是耐氧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但使用厌氧罐培养可长得更好。【结果记录】记录用市售酸奶作接种剂的自制酸奶品评结果。5月24日,上午8:30我们按照计划在实验试集合,制备土样,配制溶液(2,4二硝基酚指示剂溶液,4mol/l氢氧化钠溶液,2mol/l溶液,钼锑抗试剂,磷标准溶液),待测液制备,需要消煮,所以我们上午消煮,准备下午进行样品测定。测定土壤全磷的具体实验设计方案如下:(一) 方法原理采用HClO4H2SO4 法。其方法原理是,用高氯酸分解样品,因为它既是一种强酸,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而且高氯酸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的脱水,并能与Fe3+络合,在磷的比色测定中抑制了硅和铁的干扰。硫酸的存在提高了消化液的温度,同时防止消化过程中溶液蒸干,以利于消化作用的顺利进行。本法用于一般土壤样品的分解率达97%-98% ,但对红壤性土壤样品分解率只有95%左右。溶液中磷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二)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消化炉(三) 试剂配制1.浓硫酸 比重1.842.7072%HClO4 3.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指示剂溶液,溶解0.25克二硝基酚于100ml水中,变色点约为3,酸性时无色,碱性时为黄色。 4.4M NaOH :16克NaOH溶于100ml水中5.2M(1/2 H2SO4): 吸6ml H2SO4,加入80ml水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加水至100ml6.钼锑抗试剂:称取酒石酸锑钾0.5克溶于100ml水中制成0.5%溶液 另取钼酸铵10克溶于450ml水中,徐徐加入153ml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再将0.5%酒石酸锑钾溶液100ml加入到钼酸铵溶液中,最后加入至1升,充分摇匀贮于棕色瓶中,临用前,称取1.5克VC溶于100ml钼锑抗混合液中,此液的H2SO4为5.5M,钼酸铵为1%,酒石酸锑钾为0.05%,抗坏血酸为1.5%。 溶液有效期24小时。7.磷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在105烘箱中烘干的分析纯磷酸二氢钾0.2195克,溶解于40ml水中加浓硫酸5ml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此溶液为500ppm标液.吸取上述标液2ml定容到200ml即为5ppm标液。(四)实验步骤1.待测液的制备准确称取通过100目筛子的风干土样0.5000-1.0000g,置于100ml消化管中。在样品分解的同时做空白试验,所用试剂相同,但不加土样,同样消煮得空白消煮液。以少量水湿润后,加浓H2SO4 8ml摇匀后,再加70%-72% HClO4 10滴,摇匀,瓶口加一个小漏斗,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至溶液开始转白后继续消煮)20 min。全部消煮时间为40-60min。将冷却后的消煮液倒入100ml 容量瓶中(事先盛水30-40ml),用水冲洗(少量多次)消化管,轻轻摇动容量瓶,待完全冷却后,加水定容。2.样品测定吸取澄清滤液5ml注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冲稀至30ml。加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滴加4mol/l NaOH溶液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2 mol/l(1/2 H2SO4) 1滴,使溶液的黄色刚刚褪去。然后加钼锑抗试剂5ml,再加水定容50ml,摇匀。30min后,在880nm波长下进行比色,以空白液的吸光度为0,读出测定液的吸收值。3.标准曲线 正确吸取5g/ml磷标准溶液0ml、1ml、2ml、4ml、6ml、8ml、10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加水至约30ml,再加空白试验定容后的消煮液5ml,调节PH为3.加钼锑抗试剂5ml,最后用水定容至50ml。各瓶比色液磷的浓度分别为0 g/ml、 0.1g/ml、 0.2g/ml 、0.4g/ml、0.6g/ml、 0.8g/ml、1.0g/ml。(五) 结果计算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磷含量后,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土壤全磷含量(g/kg)=(cvv2) 10-3(mv1)式中,c为待测液中磷的质量浓度,mg/l;v为样品制备溶液的体积,ml;m为烘干土质量,g;v1 为吸取滤液的体积,ml;v2为显色的溶液的体积,ml。(六)注意事项1.磷钼蓝比色中酸度的控制最为重要,适宜酸度为0.450.65 M(H+)。2.室温低于20时需在25保温30分钟后测定。下午2:30,我们来到生态中心实验室进行样品测定。因为李长峰帮赵艳云老师做土壤全磷测定等实验,他用我们配制的磷标准溶液作了标准曲线,所以我们只做了样品的测定,直接用他做的标准曲线进行计算。样品测定结果记录见下表:编号吸光度 0123A0.04620.10550.10920.1286由样品测定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Abs=0.6557*c+0.00303,R2 =0.9999)上得到各样品溶液的浓度:编号浓度(mg/l) 0123c0.06580.15630.16190.1915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磷含量后,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土壤全磷含量(g/kg)=(cvv2) 10-3(mv1)式中,c为待测液中磷的质量浓度,mg/l;v为样品制备溶液的体积,ml;m为烘干土质量,g;v1 为吸取滤液的体积,ml;v2为显色的溶液的体积,ml;计算结果为:编号123土壤全磷(g/kg)0.31260.32380.3830此外,今天上午我们把已发酵好的酸奶从恒温培养箱中取出,为了保证酸奶的质量,我们将酸奶放入冰箱中4冷藏8小时。下午五点左右从冰箱中取出,经老师鉴定没有问题后。我们品尝了我们亲自制备的酸奶,虽然没有放糖,但还是酸在嘴里甜在心里。今天我们刷洗了8个培养皿,2个锥形瓶,2个移液管(10ml、1ml),并放入烘箱里烘干,待烘干后,用报纸把培养皿包好继续放入烘箱中,在160下灭菌,为明天的实验做准备。5月25日,计划的两个实验顺利完成,考虑到我们考研方向都与微生物有联系。为了熟悉微生物生态学实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我们准备从基础入手,所以决定了解一下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和微生物的接种技术。上午,我们制作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在高压蒸汽灭菌锅里灭菌20min,取出待冷却至室温放入冰箱里保存备用。下午,根据个人的需求在图书馆查阅与各自考研方向有关的书籍以扩充专业知识,提前了解相关内容,做到有准备备考。5月26日上午接种微生物。在校园里取了少许土壤,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静置,取上清液,依次稀释制备浓度梯度为10-1、10-2、10-3、10-4、10-5、10-6、10-7(体积含量)的土壤溶液,培养基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到熔化,待冷却至室温,在无菌操作台火焰旁进行倒平板和接种操作。我们小组成员都动手做了平板和微生物的接种。然后将标有编号的已倒平板并接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28下培养。原本打算对培养皿中微生物菌落观察并计数,由于各培养皿中微生物菌落太多不方便计数,所以在此没有相关记录。5月2729日,我们小组计划对前四天的实验过程做一下梳理,并及时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心得。整理相关资料,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总结和实习日志。小组成员对整理汇总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实习心得,进一步加深了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及要求的认识,并对已做过的实验操作步骤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实习总结为期一周的生态学综合实习于2011年5月29日圆满结束。“漫长而又短暂”是第一时间闪现在我脑海中的对此次实习的亲身体会。“漫长”是因为刚开始对我们组的实验方案不太了解,感觉没有自己的想法,总是跟着其他人做一些不知道是为什么的事;还有就是想用什么药品、试剂,找不到什么药品、试剂,想用什么器材找不到什么器材,刚开始时间几乎都浪费在找药品、试剂和器材上了,并且实验中涉及到的设备的使用方法不会,到处找人帮忙,切实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心情。经过“预热”阶段,自己慢慢进入了状态,思路清晰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每一步操作是为了什么,并且可以很好的配合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实验项目,越来越渴求能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发现自己更多的不足。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但时间却是很有限的,仅仅七天的实习时间显然短之又短。尽管此次实习已经短暂而飞速的成为了往事,但是我收获颇多。下面就我的实习收获和心得做一下粗浅的总结: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现代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日益拓展,研究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推动了现在生态学的发展,使生态学从传统的定性或半定量研究日益走向定量化和精确化研究。生态学的实验研究属性得到加强。通过查阅资料,我对生态学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生态学来源于生物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它始终环绕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信息循环(乃至资金流动)开展研究,就必然要与生物学实验、环境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打交道,就需要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研究,获得实验数据来认识和回答各种各样的生态学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因此,从总体上讲,生态学必然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天然实验室就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由于生态学的特殊学科属性,生态学实验具有以下几点特点:生态学是一门与时间、空间相关的科学,因此,其实验必然涉及空间位置与实践的测定,与地理学密切相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那么,其实验必然涉及生物学与环境学;生态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决定了其实验必然是多元化的,并与其他学科具有交叉渗透性;生态学的不同尺度,决定了其不同实验方法的巨大差异性,如宏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和微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由此不难看出要掌握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和技术是有难度的,前几届的师哥师姐考研成功也是有难度的。07级考研算是告一段落,我们系不论是生态学还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都不乏考研复试因实验不熟悉,操作不规范不熟练而被淘汰的。相信让我们08级在实验室完成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提前熟悉一下生态学相关实验,并熟练地掌握相应的规范操作,做到未雨绸缪。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服务社会的原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其目的在于探求新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基础或应用基础性研究在于揭示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应用性研究则在于获得某种新的技术或产品。通过了解这些,我搞科研的想法更加坚定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扩充自己在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不论是生态学实验还是微生物实验,都要从基础入手,夯实基础。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小组的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一些常用的仪器差不多都涉及了,一些基础的操作也包括了。轻松间掌握基础操作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第一小组在小组长曹建波的带领下认认真真的完成了计划中的所有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及数据进行了正确处理,得到了较好的实习结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本次实习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事先把所要的药品、试剂、器材都找到,不至于边做边找导致实验被迫中止,特别是那种对每一步以及每一步之间的时间要求很严格的实验,更得严格按照实验步骤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进行,不然就会一步受限全盘皆输。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平时做实验,每个小组也只能有一两个亲自动手操作,而其他人也只能在一旁观看,人往往是眼高手低,一些操作看着应该会了,其实一旦亲自动手则漏洞百出。“书到用时方恨少”,课本上一些知识有比较详细的讲解,看着挺简单明了,往往一动手操作才发现要真正的掌握和熟练的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平时就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相信人类对生态学的不断了解和研究,一定会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的意识。同时,也相信,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手段的进步,会有更多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研究和发明出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平衡也会长久的维持下去。通过此次生态学综合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把专业知识学好学精,夯实基础已迫在眉睫。所以我决定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自己的长处,并做好切实可行的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计划,不断让自己的干瘪的专业知识包裹丰满起来,争取在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应用时都能做到灵活娴熟。并希望自己能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献出绵薄之力。实习日志星期一5月23日,上午8:30全体同学在实验楼B7-116室集合。任加云老师为我们联系好实验室负责药品、器材和仪器的老师,给我们分配好实验室并讲解了实验药品、器材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情况以及注意事项。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按事先的分组情况,各小组负责人到实验室负责老师那里进行实验药品、器材、设备的汇报、登记并根据实验室现有药品、器材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我们组决定先做“酸奶的制备”和“土壤全磷的测定”两个实验。并于下午2:30开始进行酸奶的制备。星期二5月24日,上午8:30我们按照计划在实验试集合,制备土样、配制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