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县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1页
省县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2页
省县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3页
省县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4页
省县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74 目目 录录 1 1 前言前言 1 1 1 1 概况 1 1 1 1 项目原由及工作目的 1 1 1 2 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1 1 1 3 交通位置 2 1 1 4 矿业权设置情况 2 1 1 5 自然地理 经济状况 3 1 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5 1 3 矿山设计 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7 1 4 本次工作情况 8 1 4 1 核实工作起讫时间 完成工作量 8 1 4 2 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8 1 5 特别情况说明 9 1 5 1 资料收集时的特别情况说明 9 1 5 2 核实报告编写的特别情况说明 10 2 2 工作区地质工作区地质 1212 2 1 区域地质概况 12 2 2 矿区地质特征 13 2 2 1 地层 13 2 2 2 构造 14 2 2 3 岩浆岩 14 2 2 4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15 2 2 5 围岩蚀变 15 2 3 矿床地质 17 2 3 1 矿床特征 17 2 3 2 矿体特征 17 2 4 矿石质量 18 2 4 1 矿石物质组成 18 2 4 2 矿石化学成份及有益有害组份 18 2 4 3 矿石风 氧化 特征 19 2 5 矿石类型和品级 19 2 6 矿体围岩和夹石 19 2 7 矿床共 伴 生矿产 20 3 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121 3 1 金的赋存状态 21 3 2 影响氰化的有害元素 21 3 3 矿石物理性质 21 3 3 1 矿石透水性 21 3 3 2 矿石饱和溶水率测定试验 22 3 3 2 矿石松散体重测试试验 22 3 4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23 3 4 1 室内柱浸试验结果 23 3 4 2 野外池浸 25 4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626 4 1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后的变化 26 4 1 1 概况 26 4 1 2 隔 含水层 26 4 1 3 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 27 2 74 4 1 4 地下水补 径 排条件 27 4 1 5 矿坑水文地质概况 27 4 1 6 供水水源 28 4 2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8 4 2 1 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28 4 2 2 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29 4 3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30 4 3 1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30 4 3 2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31 4 4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及建议 32 4 4 1 小结 32 4 4 2 建议 33 5 5 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质量评述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质量评述 3535 5 1 生产勘查方法 工程布置原则 35 5 2 生产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36 5 2 1 地质测量质量评述 36 5 2 1 探矿工程质量评述 36 5 3 生产探矿工程测量工作质量评述 37 5 4 采样 化验及质量评述 38 5 4 1 采样 加工及质量评述 38 5 4 2 化验及质量评述 39 5 5 探采对比 39 5 5 1 构造 39 5 5 2 矿体 层 特征 39 5 5 3 开采技术条件 39 5 5 4 勘查工作 40 5 6 核实工作综合整理资料质量的评述 40 6 6 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估算 4141 6 1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41 6 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对象 41 6 2 1 估算范围 41 6 2 2 估算对象 41 6 2 3 截止时间 42 6 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42 6 4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42 6 5 矿体圈定原则 44 6 6 采空区边界圈定 45 6 7 块段划分 45 6 9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45 6 10 共 伴 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47 6 11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47 6 12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 48 7 7 矿床概略技术经济评价矿床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5050 7 1 金矿资源形式及市场分析 50 7 2 矿床开发资源条件分析 52 7 2 1 矿床资源量概况 52 7 2 2 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概述 53 7 3 矿床开发建设一般条件 54 7 3 1 交通运输 54 7 3 2 供电 供水 54 7 3 3 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 55 3 74 7 4 矿床经济技术评价 55 7 4 1 静态经济评价 55 7 4 2 综合分析评价 57 8 8 结结 语语 5858 8 1 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及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 58 8 2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及防治的主要问题 58 8 3 矿山今后生产探矿和开采 矿石利用方面问题和建议 59 8 4 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 占用 压覆 残留 资源储量情况 60 4 74 附图目录 附图目录 图号图 名比例尺张数 1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山 金矿地形地质暨矿区范围图 1 20001 2某某山金矿水文 工程 环境地质图1 20001 3某某山金矿采样平面图1 10001 4 1某某山金矿 0 勘查线剖面图1 10001 4 2某某山金矿 8 勘查线剖面图1 10001 4 3某某山金矿 7 勘查线剖面图1 10001 4 4某某山金矿 4 勘查线剖面图1 10001 4 5某某山金矿 3 勘查线剖面图1 10001 4 6某某山金矿 12 勘查线剖面图1 10001 4 7某某山金矿 11 勘查线剖面图1 10001 4 8某某山金矿 A A 横剖面图1 20001 4 9某某山金矿 B B 纵剖面图1 20001 5 1 某某山金矿 V1矿体 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10001 5 2 某某山金矿 V2矿体 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10001 6 1 5 某某山金矿探矿工程素描图 见矿部份 1 1005 5 74 附表目录附表目录 1 工程坐标成果表 2 1 取样结果登记表 2 2 取样结果登记表 2 3 取样结果登记表 2 4 取样结果登记表 2 5 取样结果登记表 3 1 单工程矿体厚度 加权平均品位计算表 3 2 单工程矿体厚度 加权平均品位计算表 3 3 单工程矿体厚度 加权平均品位计算表 3 4 单工程矿体厚度 加权平均品位计算表 3 5 单工程矿体厚度 加权平均品位计算表 4 1 矿体块段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表 4 2 矿体块段资源储量估算及汇总表 5 某某山金矿 1 2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 6 74 附件目录 附件目录 1 采矿许可证 正副本 复印件 2 XX 地矿绘图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勘查资格证 复印件 3 某地 XX 矿产有限公司委托书 4 某地 XX 矿产有限公司承诺书 5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申报表 6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山金矿地质普查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 认定书 X国土资认储字 2003 5号 复印件 7 某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实验室样品分析 成果报告 复印件 1 74 1 1 前言前言 1 11 1 概况概况 1 1 11 1 1 项目原由及工作目的项目原由及工作目的 某某县某某山金矿已于 2002 年 1 9 月由某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 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 所提交的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山金矿地质普查 报告 已经某省国土资源厅以云国土资认储字 2003 5号作了 矿产资源储 量认定书 并取得了采矿许可证 证号 XX00000310176 有限期限 2003 年 4 月至 2008 年 4 月 面积 0 3981Km2 采深 1980 1400m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第 241 号令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理办法 根据 关于印发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的通知 国 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7 26 号文件 及 某省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 办法 云国土资 2002 19 号 某省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程序及 技术规范 的有关要求 矿山生产企业申请延续办理采矿许可证等手 续 必须对采矿证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核实评价 鉴于此 采 矿权人 某地玉龙矿产有限公司 特委托我单位 大理地矿绘图印刷 有限责任公司 对其矿区范围内的金矿资源储量进行核实 为延续办 理采矿生产许可证提供地质依据 1 1 21 1 2 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工作任务及具体要求 1 根据国家有关勘查规程 规范和技术标准 开展矿区资源 储量核实工作 2 核实矿区矿产资源总量 采空注销储量 确定保有资源储量 2 74 3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7 26 号文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编写核实报告 4 提交的核实报告经具有评审资质的评审机构评审通过 5 提交评审 备案通过后的某地玉龙矿产有限公司某某县某某 山金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以下简称核实报告 核实报告 文图 表件 一式 5 份 光盘 1 份 1 1 31 1 3 交通位置交通位置 某某山金矿位于某某县城 187 方向 直距 4 5km 行政区划隶属 某某省某某县巍宝乡建设村所辖 极值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0 18 00 100 18 31 北纬 25 11 15 25 11 30 矿区呈东 西向展布 东西长约 0 874km 南北宽约 0 456km 面 积 0 3891km2 某某县城至 XX 县城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 某某县至 XXX 国道里 程约 60km 县城至矿区约 15Km 有公路相通 交通较方便 图 1 1 1 41 1 4 矿业权设置情况矿业权设置情况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范围为某地玉龙矿产有限公司某某县某某山 金矿采矿权范围 采矿许可证号 XX00000310176 发证机关为某省 国土资源厅 发证日期为 2003 年 4 月 9 日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 5 年 自 2003 年 4 月至 2008 年 4 月 矿区面积 0 3981Km2 生产规模 3 00 万吨 年 矿石量 矿区范围由 4 个拐点圈闭 表 1 矿业权 无重叠 交叉 3 74 4 74 表 1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表一览表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表一览表 X 坐标 m 拐点编号 XY 备注 矿 127XX98033XX1050仍按某省国 5 74 矿 227XX98033XX1925 矿 327XX52533XX1925 矿 427XX52533XX1050 矿权面积 Km2 0 3981 开采深度 m 1980 1400 土资源厅原 颁发的采矿 许可证延续 矿权 各拐点在图上予以标定 实地未设有桩界标志 平面地理坐标采 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高程值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 1 1 51 1 5 自然地理 经济状况自然地理 经济状况 矿区位于某地盆地南部西侧边缘地带 地处横断山脉南端 区 内山脉总体呈南北向展布 地势西高东低 北高南低 海拔标高一 般 1900 2000m 山顶以浑园状为主 山脊多呈猪脊状 矿山以某某 山为最高点 海拔 2056m 最低点为龙潭箐河与西河交汇处 海拔 标高 1680m 相对高差 376m 属构造剥蚀低中山缓坡地貌类型 区内地表多为耕地 植被不够发育 仅有一些如某松 棠犁 旱冬瓜 南竹 小铁子等树木 竹林 覆盖率为 10 30 区内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受东南亚季风气候影响 干 湿季节分明 气候温和 春夏干旱相连 雨季偏晚 多单点暴雨之 特点 年平均气温 15 5 最高气温 33 8 最低气温 4 6 年 降雨量 800 900mm 年均蒸发量 2131 8mm 据当地气象部门资料 5 10 月为雨季 降雨日数 80 100 天 单点暴雨强度 10 分钟最大降 雨量达 19 9mm 60 分钟最大降雨量达 47 6mm 日最大降雨量为 107 5mm 降雨量点全年降雨量的 85 8 11 月至翌年 4 月为旱季 最长连旱日数达 94 天 正常年一般连旱日数在 30 40 天 短历时降 雨特征值 具有激发山体崩塌 滑坡及沟谷泥石流暴发的作用 主 6 74 要山脉 水系走向近南北向 主要河流有矿区东侧西河 北侧竹麻 阱河 南侧龙潭箐河 西河呈北西向 南东向延伸 由北西向南东 方向径流进入南涧县境 据热水塘水文站资料表明 西河多年平均 流量 140m3 s 汛期最大流量 419m3 s 枯水季节流量仅为 0 01m3 s 龙潭箐河 竹麻阱河呈南西 北东方向展布 由南西向 北东方向径流汇入西河 枯水季节流量仅为 4 0 10 0m3 s 河谷两 侧水系发育 矿区南北两侧及东侧冲沟无常年性流水 属红河水系 农电网已通至各村寨 水电条件较方便 矿区距东侧大理地震带约 33 3Km 位于某地 南涧地震带西侧 图 2 该断裂呈北北西向展布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编 地图出版 1979 年 10 月第 1 版 地震资料时限公元前 780 年 1977 年 12 月 震级一般在 5 5 6 级 1925 年 3 月 17 日在南涧一带发生 6 3 级地震 对该区有一定影响 据近年地震资料 此带 2 5 3 6 级的小震频繁 1975 年 1 9 月发生 4 级以上地震四次 说明该带地震活动多 烈度中等 且具有破坏 性 据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规定 某某县境内抗震设防 地震基本 烈度为 度区 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20g 本区属少数民族聚居区 多为彝族 回族 白族 苗族等 经 济基础薄弱 经济以农业为主 粮食作物以水稻 玉米为主 次为 小麦 薯 豆类 经济作物有烤烟 油菜 茶叶等 经济发展较为 落后 7 74 矿业的开发 部分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 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 8 74 的发展 1 21 2 以往地质工作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况 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主要为基础地质工作 1 1973 1976 年某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开展过 1 20 万 某地幅 区域地质调查 并提交了相应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基本查明了区内 的地层系统 构造格架和岩浆岩 2 1989 年某省地矿局物探大队开展过 1 20 万 某地幅 水系沉 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提交了相应的报告 初步查明了包括矿区在 内的金异常特征 3 1996 1999 年 某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曾在该区进行过 矿点检查工作 并提交了相应的地质报告和 某某省某某县莲花山 金矿开发可行性论证报告 4 2002 年 1 月 2002 年 9 月 某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曾在该 区进行过地质普查工作 对已发现的矿体进行槽探 剥土 样坎及坑 道工程揭露控制 通过工作 初步查明了矿区地层 构造 岩浆活动 特征 大致查清了矿 化 体数量 产状 规模 矿化蚀变等特征 发现并已圈出金矿 化 体 2 个 重点对 1主矿体进行地质评价 初 步查明该矿体含金品位 1 52 3 84g t 平均 1 87g t 估算表内 C 级 矿石量 12633 60 吨 金金属量 28 05Kg 表内 D 级矿石量 90824 57 吨 金金属量 169 74Kg 表内 E 级矿石量 87402 13 吨 金金属量 160 06Kg 表内 C D E 级矿石量 190861 30 吨 金金属量 357 85Kg 2矿体未完全控制 仅为单工程控制 未进行资源储量 估算 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 2 9 74 表 2 实物工作量表 5 2003 年 2 月 某省某某山金矿地质普查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 认定书 云国土资认储字 2002 5 号 认定 估算控制的预可采基础 储量 122b 类 级矿石量 10106 88 吨 金金属量 22 44Kg 推断的内 蕴经济资源量 333 类 矿石量 178227 7 吨 金金属量 320 08Kg 6 2003 年 3 月 某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对某某山进行了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 并提交了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山金矿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报告 7 2003 年 3 月 昆明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对某某山金矿进行了 开发利用方案设计 并提交了 某地玉龙矿产有限公司某某县某某山 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8 2006 年 5 月 某巨星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APJ 国 0193 2005 提交了 某某县某某山金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编号 YNJXAP FMK 2006 X001 项 目单 位工 作 量备 注 1 2000 地形简测Km21 17 1 2000 地质简测Km21 17野外地质点 272 个 1 2000 水工环简 测 Km21 17 实测剖面m666 探槽 含剥土 m32500剥土 3 个 探槽 8 个 坑道m2373 个坑道 化学分析件80 光谱分析件5 小体重测试件40 由某省地矿局 第三大队实验室承担 柱浸试验件4 10 74 1 31 3 矿山设计 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矿山设计 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矿山于 2003 年 3 月由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 设计矿山生产规 模为金矿石 3 0 万 t a 开采方式为山坡露天开采 采场最高作业台 阶标高 2010m 采场底部高程 1940m 比高不大 结合矿区地形条件及 矿山年采剥总量较小等特点 设计选用 1 0m3液压铲装车 5t 汽车运 输矿石 矿山设计开采的金矿资源储量主要为 1号矿体 2号矿体次 之 生产规模为年采原矿石 3 0 万吨 服务年限为 3 年 矿山采用 露天开拓 采矿工艺为由上往下分台阶开采 选矿工艺方案设计推 荐全泥氰化炭浆法 PIC 载金炭用汽车运至冶炼厂进行电解 冶 炼后获得 99 43 的黄金 矿山已于 2号矿体形成露天采空区 1 个 采空区沿走向长 30m 最大采深 20m 未按台阶式进行采矿 已形成了一临空面 矿 石采用手动闸门装车 人力推车运输的方案 已有浸池二个 面积 均在 70m3左右 采矿贫化率 10 损失率 15 采矿回收率 80 氰化浸出率 50 左右 开采中主要问题是矿石浸出率低 此外规模 太小 应有序开采 尾矿应达标合理排放 矿山设计开采的金矿资源储量为 1 2号矿体 脉 生产规模为 年采原矿石 3 万吨 服务年限为 3 年 矿山以台阶式露采矿为主 选 矿工艺为全泥氰化炭浆法 PIC 直至今日 V2矿 化 体采矿石量 约法 1 万号左右 而 V1主要矿体既没有采矿 也未进行任何工作 仍 为普查时的状况 其资源储量仍保持原样 11 74 1 41 4 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情况 1 4 11 4 1 核实工作起讫时间 完成工作量核实工作起讫时间 完成工作量 于 2007 年 12 月 29 日起 技术人员前往矿山实地测量矿权内的采 空区范围 收集 整理有关采掘资料 1 本次核实仅对正在开采的 V2号矿体 脉 进行了核实 丈量 采空区范围 对开采面进行取样 丈量浸池大小等 2 由于 V1矿体自取得采矿证以来未进行过任何采探工作 加 之该矿体已有某省国土资源厅的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 云国土资认 储字 2003 5 号 故本次仅就原普查报告中 V1矿体的参数按 岩金 矿地质勘查规范 DZ T0205 2002 进行核实 于 2008 年 2 月完成了该报告的编写工作 完成工作量见表 3 表 3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序 号项 目单位完 成 数 量 1补充完善 1 2000 地形地质图Km21 50 21 2000 水 工 环地质调查Km21 50 3采空区测量 皮尺 罗盘 点1 4采空区测量 GPS 定位 点4 5地灾调查Km21 50 6剖面测量m4710 7综合研究前人工作成果工日15 8采化学分析样件5 9编制图件 表格及文字报告套1 1 4 21 4 2 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经本次资源储量核实 某某山金矿区探获资源储量为 122b 333 类别矿石量 18 0394 万吨 金金属量 337 08Kg 保有矿石 12 74 量 17 8381 万吨 金金属量 331 0864Kg 其中 122b 类别矿石量 0 6445 万吨 金金属量 15 79Kg 333 类别矿石量 17 1936 万吨 金金属量 315 85Kg 注销矿石量 0 2013 万吨 金金属量 5 44Kg 1 51 5 特别情况说明特别情况说明 1 5 11 5 1 资料收集时的特别情况说明资料收集时的特别情况说明 某某山金矿经近几年的探采 矿山资源 选冶等较原工作程度略 有提高 但由于缺乏技术人员 加之矿山主要以采矿和选冶 因而矿 山结累的资料很少 除仅有过去的普查资料外 几乎没有新的资料 按照延续矿山要求特说明如下 1 核实的对象是金矿资源及依法取得采矿权范围内已开 未开和 正在开采的矿体 野外重点核实正在采矿的 V2矿体 2 核实的基础资料以云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评审中心评审备案 的某某山金矿地质普查报告为主要资料 3 核实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现有的采矿工程 取样控制可能新增 的资源储量 估算新增资源储量的原则是对原块段中的新增采矿坑 道进行编录采样测算分析 4 采空区测量采用半仪器测定 即用 GPS 皮尺 罗盘测定采 空区 5 已通过资源储量备案的资源储量估算点 采用已备案的资源 储量估算参数 6 用 GPS 测定矿权边界 不允许超出采矿权范围估算资源量 7 取样以控制揭穿矿体为主 矿体围岩界线不清的可以控制顶 底板 样品按规范要求布置 采样方法用刻槽法 单样长度 0 5 1 5m 样 13 74 宽 深规格视矿化均匀程度用 10 5cm 或者 5 3cm 8 资源储量核实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 1 5 21 5 2 核实报告编写的特别情况说明核实报告编写的特别情况说明 1 采矿权人提供的 2002 年普查报告的附图 附表 本次资源 储量核实直接引用 2002 年核实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矿石体重 单工程厚度 品位等 采矿权人提供的资料有 2002 年普查报告 正文 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 云国土资认储字 2003 5 号 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报告 正文 开发利用方案 正文 矿山安全 生产评价报告 采矿许可证正副本 0 7 8 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缺少矿山近年来的采 选 冶资料 询问其主管人员 亦含糊不清 2 本次野外仅对正在采矿的V2号矿体进行了核实 V1矿体为 矿区主要矿体 自取得采矿证以来 企业既没有对其进行探矿 也 没有对其进行采矿 而该矿体又是经某省国土资源厅 某某省某 某县某某山金矿地质普查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 云国土资储 字 2003 5 号 认定 加之 V1矿体地表覆盖层厚 过去所施工工程 剥土 探槽 坑道 因受外界作用大部分已难寻觅 仅在南北两 端隐约可见部分探槽工程 本次野外工作时征得业主 某地玉龙 矿产有限公司同意未重新施工取样进行核实 但其资源储量估算参 数全采用普查资料 并按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 T0205 2002 进行核实 3 在对 V1矿体核实过程中 原报告中的资源储量与申报和认定 书的资源储量不一致 即申报和认定书的资源储量较原普查报告中 14 74 的资源储量矿石量多 2604 50 吨 金金属量多 5 16Kg 表 4 此外 原普查报告按 岩金矿地质勘察规范 1984 年试行版 编制 导 致矿石量 金属量有一定变化 表 4 原报告申报储量与省厅认定储量比较表 表内矿省厅评审结果矿 体 编 号 矿 石 类 型 储量 级别 矿石量 吨 金金 属量 Kg 类别矿石量 吨 金金属 量 Kg 备注 C6123 5015 00122b12633 6028 05 D94731 08177 6333390825 57 169 74 E87402 13160 0633387402 13 160 06 V1 氧 化 矿 石 合计 188256 71352 69122b 333190861 30 357 85 此结果与 储量计算 结果和报 告不一致 4 矿山无共 伴 生矿产 5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过程中所取化学样品较少 因而仅进行内 检 未送外检样 15 74 2 2 工作区地质工作区地质 2 12 1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概况概况 矿区地处唐古拉 昌都 兰坪 思茅褶皱系 兰坪 思茅坳陷带中部 之东缘 无量山弧形构造带北部与歪古村 菜子山南北向构造带的结合 部位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三系泥岩 砂岩夹含煤岩系 石膏 白垩 系南新组 景新组碎屑岩 侏罗系坝注路组 花开左组 漾江组碎屑 岩 三叠系麦初箐组碎屑岩夹碳酸岩 煤线 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 北西向 近东西向 其中北东向构造与矿化关系密切 岩浆岩主要有 喜山期正长斑岩 二长斑岩及时代不明的中性岩脉 图 3 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 Q 第三系 E 白垩系 K 侏 罗系 J 三叠系 T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 Qh 坡积 洪冲积之砂 泥及砾石 厚 0 40m 上第三系上新统三营组 N2s 上部为灰色泥岩 下部为灰色砾 岩夹煤线 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 厚度大于 100m 侏罗系下统漾江组 J1 y 紫红色泥岩 钙质泥岩夹砂岩 与 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厚度大于 250m 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 T3m 灰黄 浅灰 浅紫色粉砂岩夹同 色砂岩 泥岩 上部含煤 厚度大于 500m 2 构造 16 74 本区褶皱 断裂构造发育 主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 北东向及近 东西向 其中北东向断裂与矿化关系密切 17 74 1 褶皱 某某山 大龙潭背斜 核部地层为三叠系麦初箐组 两翼地层为 侏罗系花开左组 漾江组 背斜轴向大致为南北向 背斜被断裂构造 及斑岩侵入破坏得不完整 2 断裂 区域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 具有多期多次活动特点 早期断裂以 北西向组为主 后期为北东向组为主 北东向组为区内主要控矿容矿 断裂 3 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较频繁 主要为喜山期正长斑岩 二长斑岩 次 为印支期基性岩脉 4 矿产 区域矿产分布广泛 主要有褐煤 铜矿 黄铁矿 碳酸钠等 但 均以矿点规模产出 图 4 2 22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 2 2 12 2 1 地层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 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 Qh 及侏罗系下统 漾江组 J1 y 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 T3m 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 Qh 分布于矿山北东及南东沟谷低凹处 由坡 积 残积 洪冲积之泥 砂 粘土及砾石混杂堆积组成 厚 0 10m 侏罗系下统漾江组 J1 y 分布于矿山东部 面积约 18 74 0 08Km2 岩性为砖红色 紫红色厚层状泥岩 钙质泥岩夹同色砂岩 地层厚度大于 250m 与东侧喜山期二长斑岩 正长斑岩呈侵入接触 接触带具有高岭石化 硅化 磁铁矿化 黄铁矿化等蚀变现象 19 74 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 T3m 分布于矿山北西部 出露面积 0 10Km2 岩性为灰黄 浅灰 浅紫色粉砂岩夹同色细砂岩 泥岩 长石石英砂岩 上部含煤 地层厚度大于 500m 与南东侧正长斑 岩 二长斑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接触带具有高岭石化 褐铁矿化 黄 铁矿化 黄铜矿化 绢云母化等蚀变现象 2 2 22 2 2 构造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次之 区内断裂主要呈北东 南西 向展布 是矿区的主要控矿 容矿构造 褶皱主要表现为地层呈 单斜构造及局部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微型褶皱 背形构造和向 形构造 主要控矿构造 F1 F2断裂特征如下 F1断裂 断裂呈北东 南西向展布 倾向南东 倾角 60 74 走向长度大于 900m 早期为张性正断层 后期具压扭性 断裂破 碎带宽 3 8m 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 V1矿体即充填于该断裂的角 砾岩中 F2断裂 断裂呈北东 南西走向 倾向南东 倾角 60 70 走 向长度大于 200m 为性质不明断层 沿断裂续见有 2 4m 宽的破 碎带 V2矿体即产于该断裂破碎带中 但该矿体经近几年的采矿 其北东部已被北西向滑动面 f 断失 2 2 32 2 3 岩浆岩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 呈近等轴状 椭圆状展布 出露面积 0 98Km2 为喜山期浅成侵入的浅灰绿色 灰白色正长斑岩 二长斑岩 呈岩株 岩墙及分枝脉状产出 属某某山岩体之一部份 岩石具粗 中 20 74 粒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 含量 30 60 钾 长石 含量 30 60 暗色矿物黑云母 角闪石等含量一般小于 10 基质为微晶结构 微细粒结构 少数呈隐晶结构及细粒结构 由斜长石 钾长石及少量黑云母 角闪石和磷灰石 磁铁矿等副矿物组成 岩体 内断裂及各种构造裂隙发育 破碎带及附近蚀变现象强烈 金矿体即 产于该岩体内的断裂破碎带中 2 2 42 2 4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区内变质作用主要为岩浆岩侵入引起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及动力变 质作用 1 接触变质作用 由于岩浆岩侵入 与三叠系 侏罗系地层接触带及附近的泥岩 页岩 砂岩变质为板岩 变质砂岩 变质作用微弱 属低级变质作用 2 动力变质作用 主要表现为断裂附近岩石受应力作用形成角砾岩 碎裂岩 糜棱 岩等动力变质岩 变质作用较强 属低 中级变质作用 2 2 52 2 5 围岩蚀变围岩蚀变 矿区内因多期多次构造运动强烈 并伴有岩浆岩的大量侵入 区 内各种岩石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 区内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 岩蚀变有硅化 绢云母化 高岭石化 碳酸盐化 褐铁矿化等蚀变作 用 1 硅化 矿区范围内岩体及围岩硅化比较普遍 主要表现为次生 石英呈微粒浸染状或微粒集合体交代原岩 或呈 1 2Cm 宽的石英脉充 21 74 填在二长斑岩裂隙内或充填于剪切裂隙 构造破碎带内 主要发育于 斑岩体内部张性构造破碎带的硅化作用 石英呈脉状 网脉状交代钾 长石斑晶 此外 后期硅化作用常使绢云母分解 强烈交代基质 形 成次生石英岩 2 绢云母化 为矿区广泛发育的蚀变类型 表现为绢云母呈簇状 或脉状交代岩石的斜长石 少量钾长石斑晶 蚀变强时常使斜长石呈 残留或假象出现 或呈鳞片细晶状交代基质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在 簇状或脉状绢云母中常见有自然金粒 3 高岭石化 表现为交代钾长石斑晶或呈次生脉状交代碳酸盐脉 常与硅化 碳酸盐化相伴 强烈蚀变时形成粘土带 主要在岩体边缘 小破碎带两侧出现 4 碳酸盐化 常与绢云母化 铁矿化相伴 表现为方解石 白云 石呈微粒集合体或团块交代岩石 或呈薄脉状沿裂隙展布 特别发育 于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带 裂隙带中 5 绿泥石化 岩体绿泥石化表现为绿泥石呈聚片状 片状 斑状 或脉状交代原岩中的黑云母 角闪石并保留其假象 与金矿化关系密 切 其呈细小鳞片集合体往往是高品位金矿石的标志 常与绢云母化 褐铁矿化和硅化相伴 在工作区常形成绢云母 绿泥石 褐铁矿 石英的 蚀变组合 6 褐 磁 铁矿化 广泛发育于斑岩体内 多呈膜状沿岩石裂隙 面分布 或呈团块状 脉状 网脉状分布于岩体带内 与金矿化关系 密切 常见有褐铁矿保留磁铁矿晶形 初步判定褐铁矿主要由磁铁矿 转变而形成 某某山岩体蚀变现象 与金矿化关系较密切的蚀变现象单独出现 22 74 或只见一 二种蚀变矿物时 金矿化微弱 但当形成各种蚀变矿物组 合且蚀变现象较强烈 各种蚀变矿物多成簇状 团块状 脉状 网状 分布于岩体破碎带时 金矿化强烈 则易形成富矿体 反之亦然 2 32 3 矿床地质矿床地质 2 3 12 3 1 矿床特征矿床特征 某某山金矿通过原某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地质普查 已圈定矿 化 体 脉 2 条 V1为主矿体 V2为次要矿体 V1 V2矿体均产于斑岩体内的断裂破碎带中 其顶底板为碎裂状 正长斑岩 二长斑岩 局部直接顶底板为未达工业品位的金矿化角砾 岩 破碎带与围岩 斑岩 界线较清晰 2 3 22 3 2 矿体特征矿体特征 1 V1主矿体 分布于矿区北西部 受 F1断裂破碎带控制 矿体呈脉状 透镜状 产出 大致呈北东 南西向展布 总体走向北东 22 倾向南东 倾 角 60 74 平均倾角 70 地表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大于 400m 共 有 13 个工程控制 11 个工程见矿 工程间距 20 80m 浅部有 3 个坑 道 PD0 1 PD7 1 PD8 1 控制 控制最大斜深 80m 矿体出露标高 1960 2000m 坑道控制最低标高 1885m 矿体厚 1 04 3 83m 平均厚 2 72m 厚度变化系数为 30 69 单工程平均品位 1 52 3 84g t 矿 体平均品位 1 87g t 品位变化系数为 29 11 矿体属厚度变化稳定 有用组分变化较均匀型矿体 该矿体总体特征是地表厚度小品位较富 中深部厚度大品位贫 含矿岩石为褐铁矿化蚀变斑岩 构造角砾岩 矿石自然类型为氧化矿石 23 74 2 V2矿体 分布于矿区东部 受 F2断裂破碎带控制 其北东部已被 f 滑动面断失 矿体呈脉状 透镜状产出 大致呈北东 南西向展布 总 体走向北东 70 倾向南东 倾角 54 70 平均倾角 60 原仅一 个工程控制见矿 近两年来采矿一直沿这一见矿工程进行 已形成沿 矿体走向长 30m 倾向最大垂深 20m 的采空区 经本次取样分析 矿 体水平厚 1 55 1 80m 平均水平厚度 1 65m Au 品位 2 45 2 90g t 平均品位 2 70g t 矿体北东方向已被 f 滑动面断失 南西方向及 深产部无工程控制 延伸不清 含矿岩石为硅化 高岭石化 褐铁矿 化蚀变斑岩 构造角砾岩 矿石自然类型为氧化矿石 2 42 4 矿石质量矿石质量 2 4 12 4 1 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物质组成 1 矿石矿物组分 矿石矿物 主要有褐铁矿 磁铁矿 偶见少量赤铁矿 脉石矿物 主要为钾长石 斜长石 次为绿泥石 绢云母 角闪 石 榍石 磷灰石等 2 矿石结构 构造 矿石结构 主要有碎裂结构 角砾状结构 熔蚀交代结构 微 细 粒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 主要有块状 浸染状 角砾状 网脉状 蜂窝状构造 等 2 4 22 4 2 矿石化学成份及有益有害组份矿石化学成份及有益有害组份 经原普查时对矿石采集刻槽样品进行化学全分析 其结果为 24 74 SiO2 57 23 66 20 平均 62 04 TiO20 37 0 50 平均 0 47 Al2O314 35 15 93估算金矿石资源量 18 0394 万吨 矿 石自然类型为氧化金矿石 工业类型为斑岩型 7 2 27 2 2 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概述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概述 选矿工艺 氰化法提金属于湿法冶金工艺 是一种现代化的从 金银矿石中提金的技术 目前世界上一半的金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 氰化提金回收率很高 而且可以实现就地产金 避免了由于金精矿长 途运输的各种弊病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氰化原理是稀碱性氰化物溶液对矿石的含金有优先的溶解作用 61 74 在有氧 或氧化剂 存在时 可生成一价金的铬合物 金在氰化物中的 溶解速度决定着氰化效果 影响金溶解速度的因素和氰化物及氧的浓 度 氰化温度 金粒的大小和形状 矿浆温度 金矿石的物质组成和 金粒表面的性质等 2 渗滤氰化法通常为池浸 矿山已建池二个 容积 70 80m3不等 采用 1 5m 高度 可处理 200 吨左右矿砂 装料时通常将保护碱 CaO 一起装入渗滤池中 氰化溶液的加入或放出方式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 反复进行 直至尾矿含金品位达到要求时 再进行氰化尾矿的卸出 3 炭浆法提金是在常规氰化提金法的基础上改用活性炭处理含有 贵金属矿浆的新工艺 金矿石经氰化液溶解后的含金铬合物贵液 经 串联的吸附塔中活性炭反复的吸附而成为载金炭 通过解析 电解 然后熔炼铸锭 4 氰化提金的环境保护 氰化提金过程中采用的氰化物 是一种 剧毒药品 严重污染环境 并可能引起人畜死亡 从氰化厂排出含氰 污水和废渣 必须进行处理 目前 净化氰化物的方法很多 矿山采 用的是漂白粉 次氯酸钙 法 利用氯气和次氯酸盐处理含氰污水 是所有净化方法中发展快 应用最广的一种 该法操作方便 易于控 制 设备简单和工艺成熟 反应迅速而且分解完全 能除去有毒的金 属 7 2 3 开采条件 矿区海拔标高 1700 2056m 相对高差 356m 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 疏干 地下水以弱裂隙水 孔隙水和弱富水层为主 无稳定的排泄基 准面和隔水层 旱季时不易发生矿坑突然涌水 雨季相对集中时 地 62 74 表水对矿坑涌水有一定影响 矿区水文地质属中等类型 矿区由于地形坡度较陡 地表易产生不良开采地质现象 矿体中 深部围岩为半坚硬岩组 但其直接顶底板为破碎带 因此 属工程地 质条件中等类型 矿区由于植被破碎严重 且坑采时产生的废石及矿山堆浸生产后 所产生的废渣 废水虽经处理达标排放 但对仍有一定影响 属环境 地质条件中等的类型 7 37 3 矿床开发建设一般条件矿床开发建设一般条件 7 3 17 3 1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 矿区位于某某县城 187 方向 直距 4 5km 某地 南涧省级公路 从矿区东侧通过 某某县城至 320 国道约 60Km 县城至矿山里程 15K 有公路相通 外部运输条件较好 7 3 27 3 2 供电 供水供电 供水 某某县高压输电线路从矿区东侧约 1 2Km 处通过 有照明线路通 过矿区 可满足矿山生产 生活用电 矿区北西向溪沟发育 有常年 流水 干季流量 0 13m3 s 雨季流量 o 62m3 s 溪流均流入西河 西 河水质较好 能满足生产 生活用水 7 3 37 3 3 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 区内属少数民族聚居区 以农牧业为主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 玉 米 小麦 蚕豆 荞麦和洋芋等 畜牧业为牛 羊 骡 马等 经济 作物为油菜 烤烟等 随着某某山金矿的开发 可解决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 增加地方 63 74 财政 税收和居民收入 7 47 4 矿床经济技术评价矿床经济技术评价 根据矿区地质工作程度 本次共核实保有 122b 333 类 金矿石 量 178381 吨 金金属量 122b 333 类 331 64Kg 本次概略性技术 经济评价只进行潜在价值和潜在总利润估算 7 4 17 4 1 静态经济评价静态经济评价 1 先期投入 本区氧化矿的黄金采选工艺成熟 据各种信息综合分析 建年处 理 3 万吨矿石量的堆浸选厂及外部施工需前期投入人民币 200 万元 2 服务年限 T 矿山保有资源储量 17 8381 万吨 矿山生产规模 3 0 万吨 年 设计利用资源量采用保有资源量乘以可采系数 可采系数的取值 参照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的 矿业权评估指南 2004 年修订版 122b 类 资源量选取系数 0 7 333 类 资源量选取系数 0 6 其 服务年限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 T D A K 式中 T 矿山服务年限 D 可采金矿石资源量 A 矿山生产能力 K 资源量可采系数 122b 类取值 0 7 333 类取值 0 6 则 T 0 6445 0 7 17 1936 0 6 3 3 6 年 3 年产值 64 74 年开采规模 3 万吨矿石量 矿床平均品位为 331 64 17 8381 1 86 g t 选矿回收率 浸出率 50 黄金销售价 195 00 元 克 年产值为 3 0 1 86 50 195 00 544 05 万元 4 年总成本 根据区内采选条件 本区生产成本按 45 00 元 吨矿 采矿费 15 00 元 吨 选矿费 20 00 元 吨 管理费 10 00 元 吨计算 年总成本 30000 45 00 135 00 万元 5 年毛利润 用总产值减去总成本则为年毛利润 年毛利润 544 05 135 00 409 05 万元 6 年纯利润 税后利润 税率按 8 计算 则纯利润 409 05 544 05 8 365 53 万元 7 投资利润率 用年纯利润除以投资即为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为 365 53 200 182 76 8 投资回收期 由于先期投资总成本为 200 万元 而后期投资已在生产成本除去 则投资回收期按先期投入 200 万元除以年纯利润即资回收年限 则投 资回收期为 200 365 53 0 55 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该项目必能创造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5 74 7 4 27 4 2 综合分析评价综合分析评价 某某山金矿经 2002 年某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普查和本次对 V2 矿体的核实 探获 122b 333 类 金矿石量 180394 吨 金金属量 337 08Kg 可采矿石量 107673 吨 可满足年处理矿石量 3 万吨的堆浸 生产 3 6 年 矿石质量较好 属易浸的氧化矿石 矿床赋存条件较好 坑采对环境影响较小 水文 工程 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 中等类型 外部建设条件良好 投资回收期短 1 年即可全部收回投资 企业可 获利润 365 53 万元 平均每年获利 101 5 万元 上交国家管理费 43 52 万元 并可安置 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