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doc_第1页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doc_第2页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doc_第3页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doc_第4页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中心城排水管网改造三期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改造三期工程(第二标段)项目经理部目 录第1章 编制依据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2第2章 工程概况32.1工程概述32.2主要工程量3第三章 有限空间定义和适用范围133.1 有限空间定义133.2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133.3 有限空间作业特点133.4 适用范围13第四章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144.1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44.2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144.3设备安全检查144.4开启出入口144.5气体检测154.6作业环境级别判定184.7通风194.8二次气体检测204.9二次判定204.10个体防护204.11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204.12防护设备设施配置214.13作业25第五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275.1 一般要求275.2 照明和通信要求285.3 管道及井室清掏作业要求285.4 安全防护305.5 应急救援装备31第六章 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326.1 组织机构326.2 职责32第七章 应急预案367.1 应急原则367.2 应急响应367.3 报警和启动预案程序377.4 事故、隐患现场应急救援控制措施397.5 应急结束407.6 信息发布407.7 后期处置407.8 应急处理措施407.9 应急保障措施433欢迎下载。第1章 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1.1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网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标段)施工招标文件。1.1.2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网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标段)施工招标补充文件。1.1.3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网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标段)施工图。1.1.4本工程使用的现行市政工程施工的各类法规、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序号类别规范、规程名称编号1国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2国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3地标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024地标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5地标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6地标北京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01-84-20047地标北京市给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01-88-20058行标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9行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0地标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DB11/ 852.1-201211地标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2部分:气体检测与通风DB11/ 852.2-201312地标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施设备配置DB11/ 852.3-201413行标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4地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DB11/945-20121.1.5 本工程使用的国家和北京市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工程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序号法律、法规名称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国家主席令第46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国家主席令第22号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3号4关于颁发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的通知京建施20033号5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京安监发20098号6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2版1.2编制原则1.2.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本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1.2.2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1.2.2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组织相结合;1.2.4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劳、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1.2.5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场地和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切实作好保护环境工作。1.2.6合理组织施工阶段的交通运输,减少施工与行车干扰问题,确保周边道路畅通。第2章 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城市排水管网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完善和稳定运行时实现首都污水处理目标和COD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实现首都水环境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的关键。但目前城市排水管线现状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与首都功能和市民要求还有差距。现状排水管线系统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污水管线断裂渗漏导致路面塌陷的现象时有发生,汛期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除造成路面积水影响交通的现象也给城市稳定运行带来压力。因此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尽快推动北京市排水管网及设施的改造,逐步完善老旧管线的更新改造工作。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网改造三期海淀段工程(第二标段)施工是对海淀区中心城清河工业区二十一支线污水改造工程、清华西路污水改造工程、万泉河北小区污水改造工程等20条道路污水管线进行修复、置换。其施工工艺包括:穿插法(短管内衬)、碎(裂)管法、拉入式原位固化法(UV内衬)、翻转内衬、管道置换;除此之外对检查井进行修复、翻建等施工。修复管线全长22674.9米,新建检查井13座,改造沉泥井5座,检查井补强修复561座。2.2主要工程量1)清河工业区二十一支线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严重腐蚀,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严重腐蚀,因道路车流量大,开槽施工交通影响严重,因此管道采用穿插法进行修复。管径为De560mm,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853.6m,现状检查井约18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清河工业区二十一支线污水改造工程De560PE管米853.6穿插法2检查井座18水泥砂浆补强2)清华西路(颐和园路)污水改造工程 (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超严重腐蚀,严重淤积,检查井结构已经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超严重腐蚀,管道设计采用开挖置换。管径为D400mm,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382.6m,检查井约13座,检查井翻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清华西路(颐和园路)污水改造工程D400III级钢筋砼管米382.6开挖置换2检查井座13翻建3)万泉河北小区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500mm,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393.7m,检查井约11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清华西路(颐和园路)污水改造工程D500玻璃纤维管米393.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4mm)2检查井座11水泥砂浆补强4)北蜂窝路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轻度腐蚀,淤积情况30%,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800D1500mm,管径为D800mm时,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1500mm时,管道设计采用翻转内衬法。流向自北向南,而后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356.6m,检查井约15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北蜂窝路污水改造工程D800玻璃纤维管米332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D1500复合纤维软管米24.6翻转内衬法(12mm)3检查井座15水泥砂浆补强5)北京物资储备局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500D600mm,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长约476.8m,检查井约13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北京物资储备局污水改造工程D500玻璃纤维管米97.4拉入式原位固化法(4mm)2D600玻璃纤维管米379.4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3检查井座13水泥砂浆补强6)北三环太平庄-马甸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300D800mm.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761.1m,其中W2W3段局部已进行过抢险,建议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根据地貌条件来确定工法,具备开挖条件的抢险段采取开挖置换法施工,不具备开挖条件的采用缩径插管法施工,并将上游井设置为沉泥井,实施前需得到运营单位确认。现状检查井约18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北三环太平庄-马甸污水改造工程D300玻璃纤维管米78.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400玻璃纤维管米200.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400III级钢筋砼管米34.7开挖置换4D600玻璃纤维管米228.2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5D800玻璃纤维管米219.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6检查井座18水泥砂浆补强7沉泥井混凝土座1参考图集06MS201-3-1247)北洼路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400,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400D1050mm时,管道设计采用翻转内衬法。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长约2271.2m,其中W3W4段局部已进行过抢险,建议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根据地貌条件来确定工法,具备开挖条件的抢险段采取开挖置换法施工,不具备开挖条件的采用缩径插管法施工,并将上游井设置为沉泥井,实施前需得到运营单位确认。现状检查井约48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北洼路污水改造工程D400玻璃纤维管米153.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880复合纤维软管米857.5翻转内衬法(7mm)3D880III级钢筋砼管米35.8开挖置换4D1050复合纤维软管米1224翻转内衬法(8mm)5检查井座48水泥砂浆补强6沉泥井混凝土座1参考图集06MS201-3-1248)北洼西路(车道沟南路)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淤积情况为存泥30cm,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400D600mm,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678m,其中W8W9段局部已进行过抢险,建议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根据地貌条件来确定工法,具备开挖条件的抢险段采取开挖置换法施工,不具备开挖条件的采用缩径插管法施工,并将上游井设置为沉泥井,实施前需得到运营单位确认。现状检查井约23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北洼西路(车道沟南路)污水改造工程D400玻璃纤维管米346.4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600玻璃纤维管米300.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3D600III级钢筋砼管米31开挖置换4检查井座23水泥砂浆补强5沉泥井混凝土座1参考图集06MS201-3-1249)厂洼街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超严重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超严重腐蚀,管道设计采用碎(裂)管法。管径为D500D600mm,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657.3m,检查井约25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现状W6或W7检查井中有现状自冲洗设备,在对管道和检查井进行修复时,应对自冲洗设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厂洼街污水改造工程D500PE管米295.7碎(裂)管法2D600PE管米361.6碎(裂)管法3检查井座25水泥砂浆补强10)车公庄西路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800mm,流向自北向南,而后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787.2m,检查井约18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车公庄西路污水改造工程D800玻璃纤维管米787.2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检查井座18水泥砂浆补强11)东翠路北段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严重腐蚀,检查井结构已经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超严重腐蚀,管径为De400和D1000mm。因道路车流量大,开槽施工交通影响严重,因此东翠路不具备开挖置换现状管道的条件,因此管径为De400mm时,管道设计采用穿插法进行修复。管径为D1000mm时,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南向北或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长约754.3m,检查井约21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东翠路北段污水改造工程De450PE管米650.4穿插法2D1000玻璃纤维管米103.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3检查井座21水泥砂浆补强12)南旱河污水截留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800mmD1300mm,管径为D800mm时,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1300mm时,管道设计采用翻转内衬法。管道流向自北向南或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2973.8m,检查井约53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南旱河污水截留改造工程D800玻璃纤维管米143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D1300复合纤维软管米2830.8翻转内衬法(10mm)3检查井座53水泥砂浆补强13)文教区东干线19#东支线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淤积情况20%,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500mm,流向自东向西,管道全程长约405.6m,检查井约13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文教区东干线19#东支线改造工程D500玻璃纤维管米405.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4mm)2检查井座13水泥砂浆补强14)物资局外部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800mmD1250mm,管径为D800mm时,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1250mm时,管道设计采用翻转内衬法。管道流向自北向南,而后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1180.4m,检查井约23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物资局外部污水改造工程D800玻璃纤维管米933.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2D1250复合纤维软管米247.3翻转内衬法(10mm)3检查井座23水泥砂浆补强15)西四环中路(金沟河段)东侧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道设计采用翻转内衬法。管径为D1500mm,,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长约2843.9m,检查井约66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西四环中路(金沟河段)东侧污水改造工程D1500复合纤维软管米2843.9翻转内衬法(12mm)2检查井座66水泥砂浆补强16)羊坊店东路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淤积情况20%,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200D600mm,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北向南,管道全程长约515.1m,检查井约22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羊坊店东路污水改造工程D200玻璃纤维管米15.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300玻璃纤维管米238.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400玻璃纤维管米138.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4D500玻璃纤维管米29.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4mm)5D600玻璃纤维管米93.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6检查井座23水泥砂浆补强17)紫竹院污水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400D1000mm,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2758.9m,其中W30W31段局部已进行过抢险,建议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根据地貌条件来确定工法,具备开挖条件的抢险段采取开挖置换法施工,不具备开挖条件的采用缩径插管法施工,并将上游井设置为沉泥井,实施前需得到运营单位确认。现状检查井约69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紫竹院污水改造工程D400玻璃纤维管米11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600玻璃纤维管米864.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3D800玻璃纤维管米1126.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4D800III级钢筋砼管米69.9开挖置换5D1000玻璃纤维管米582.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6检查井座69水泥砂浆补强7沉泥井混凝土座1参考图集06MS201-3-12418)太平路东段合流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300D1000mm,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1553.2m,检查井约49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太平路东段合流改造工程D300玻璃纤维管米79.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400玻璃纤维管米97.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600玻璃纤维管米62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4D800玻璃纤维管米658.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5D1000玻璃纤维管米96.6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6检查井座49水泥砂浆补强19)太平路西段合流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淤积情况10%,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径为D300D1000mm,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道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1612.2m,其中W15W16段局部已进行过抢险,建议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根据地貌条件来确定工法,具备开挖条件的抢险段采取开挖置换法施工,不具备开挖条件的采用缩径插管法施工,并将上游井设置为沉泥井,实施前需得到运营单位确认。现状检查井约44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太平路西段合流改造工程D300玻璃纤维管米40.1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2D400玻璃纤维管米310.3拉入式原位固化法(3mm)3D600玻璃纤维管米940.7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4D800玻璃纤维管米241.3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5D800III级钢筋砼管米40开挖置换6D1000玻璃纤维管米39.8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7检查井座44水泥砂浆补强8沉泥井混凝土座1参考图集06MS201-3-12420)通部支线合流改造工程(1)现状情况经过调查,现况管属于中度腐蚀,无淤积,检查井结构未破坏。(2)改造方案由于现状管道属于中度腐蚀,管道设计采用拉入式原位固化法。管径为D600D800mm,管道流向自西向东,管道全程长约459.4m,现状检查井约11座,检查井采用水泥砂浆补强。序号名称项目保护材料单位数量备注1通部支线合流改造工程D600玻璃纤维管米119.5拉入式原位固化法(5mm)2D800玻璃纤维管米339.9拉入式原位固化法(6mm)3检查井座11水泥砂浆补强 4646欢迎下载46欢迎下载46欢迎下载46欢迎下载。第三章 有限空间定义和适用范围3.1 有限空间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3.2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3.3 有限空间作业特点1、 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有:污水井室作业及污水管道内部作业。2、 管道内部作业时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3、污水管道内部空间狭窄,管道内部污水淤泥杂物量大,沿线范围内支线较多,导致许多危害具有隐蔽性并难以探测。4、管道内部可能存在多种危害共存,如管道中存在硫化氢中毒危害的同时,还存在一氧化碳爆炸危害。5、管道内部危害具有突发性。如开始进入管道内监测时各项气体指标合格,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污水、淤泥等进行扰动,其中的隐含有毒有害气体会随之挥发,突然涌出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急性中毒。6、作业使用电器漏电,作业使用的机械,都会给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3.4 适用范围本项目施工区域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班组适用于本办法。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有:污水井内(井室)作业及污水管道(污水方沟)内作业。第四章 有限空间作业要求4.1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本项目施工区域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班组适用于本办法。本工程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有:污水井内(井室)作业及污水管道内作业。4.2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1)作业前,应先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GB 2893、GB 2894、GBZ 158中的有关规定。 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GB 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 GB 20653规定的3 级要求。 3)占用道路进行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符合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关于道路作业的相关规定(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DB11/854-2012)。4.3设备安全检查 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4.4开启出入口1)开启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前,应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 2)作业者应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 3)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通路。4.5气体检测1)检测要求(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2)地下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 (3)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 (4)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5)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 (6)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DB11/852.2-2013的要求操作。 (7)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应全程运行。 (8)气体检测报警仪每年至少标定1次。应标定零值、预报值、报警值,使用的被测气体的标准混合气体(或代用气体)应符合要求,其浓度的误差(不确定度)应小于被标仪器的检测误差。标定应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标定时间、标准气规格和标定点等。 (9)地下有限空间的管理单位,宜设置远程监测设施进行气体监测,并建立地下有限空间环境条件档案。(10)地下有限空间气体环境复杂时,作业单位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11)作业中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未佩戴正压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任何情况下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有限空间。2)检测内容(1)在进行气体检测前,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种类。(2)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3)预报值和报警值的设定(1)氧气检测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19.5%,富氧报警值应设定为23.5%。(2)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应设定预报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气体名称相对密度(取空气相对密度为1)最高容许浓度(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爆炸范围(容积百分比%)说明硫化氢1.19104.345.5一氧化碳0.97203012.574.2非高原20海拔2000m3000m15海拔高于3000m氰化氢0.9415.612.8溶剂汽油3.004.003001.47.6一氧化碳1.0315不燃甲烷0.555.015.0苯2.716101.458.0注:1)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浓度。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时间为全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4)若其中有一项超出范围,严禁下井作业,直至气体合格,方可下井。(3)可燃气预报值应为爆炸下限的5%,报警值应为爆炸下限的10%。有毒气体预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30%,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30%。有毒气体报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气体检测报警仪要求(1)气体检测报警仪应使用符合GB12358要求的直读式仪器。(2)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3)作业者经常活动的地下有限空间,宜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5)检测点的确定(1)评估及准入检测点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a)检测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b)上、下检测点,距离地下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应超过1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2)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的呼吸带高度,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6)检测方法(1)地下有限空间积水、积泥时,应先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2)评估检测、准入检测、监护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的上风口进行。地下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3)不同检测点的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按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的顺序进行。(4)同一检测点不同气体的检测,应按氧气、可燃气和有毒气体的顺序进行。(5)每个检测点的检测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有采样管的应增加采样管的通气时间。(6)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7)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应大于仪器恢复时间。(8)检测时,检测值超出气体检测报警仪测量范围,应立刻使气体检测报警仪脱离检测环境,在空气洁净的环境中待气体检测报警仪指示回零后,可进行下一次检测。气体检测仪发生故障报警,应立即停止检测。7)检测记录(1)气体检测应做好记录,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检测日期;b)检测地点;c)检测位置;d)检测方法和仪器;e)温度、气压;f)检测时间;g)检测结果;h)监护者。(2)监护者应将评估检测数据、准入检测数据和分级结果,告知作业者并履行签字手续。(3)监护检测应每15min至少记录1个瞬时值。4.6作业环境级别判定 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3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 (1)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 (2)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 (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 2.1规定的限值。 2)氧含量为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 2级: (1)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 (2)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 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 GBZ 2.1规定的限值; (3)作业过程中易发生缺氧,如热力井、燃气井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4)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3)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 (1)氧含量为19.5%23.5%; (2)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 (3)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 GBZ 2.1规定限值的 30%; (4)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 4)作业负责人根据气体检测数据,依据DB11/ 852.12012 的作业环境级别判定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级。其中,氧含量检测数据在23.5%以下的以最低值为依据,在 23.5%以上的以最高值为依据,其他种类气体以每种气体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 5)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2级和1级环境应进行机械通风。4.7通风1)采取机械通风作业前,应先进行自然通风。2)地下有限空间通风条件复杂时,应进行通风设计并经作业单位审批后作业。3)自然通风(1)作业前,应开启地下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作业区及上下游井盖等进行自然通风,时间不应低于30min。(2)作业中,不应封闭地下有限空间的门、窗、通风口、出入口、人孔、盖板、作业区及上、下游井盖等,并做好安全警示及周边拦护。4)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1)作业区横断面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或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h;(2)地下有限空间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下部,进行送风作业;(3)地下有限空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临近作业者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者处进行排风。必要时,可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以防止出现通风死角。(4)通风设备吸风口应置于洁净空气中,出风口应设置在作业区,不应直对作业者。(5)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6)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 (7)应向地下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不应使用纯氧进行通风。 (8)地下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应符合 GBZ 1的规定,并全程运行。 5)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连续机械通风:(1)评估检测达到报警值;(2)准入检测达到预报值;(3)监护检测或个体检测中,达到预报值;(4)地下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明火作业、内燃机作业及热熔焊接作业等。4.8二次气体检测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过程应符合DB11/852.1-2012中气体检测的规定: 1)机械通风后; 2)作业者更换作业面或重新进入同一作业面的; 3)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 10min 以上时的。 4.9二次判定 作业负责人根据二次气体检测数据,依据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重新进行判定。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2级环境的,可实施作业。1级环境的,不应作业。 4.10个体防护 1)作业者进入3级环境,宜携带隔绝式逃生呼吸器。 2)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并应符合 GB 6220、GB/T 16556等标准的规定。 3)作业者应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并符合 GB 6095、GB 24543、GB 2811等标准的规定。安全绳应固定在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连接器应符合GB/T 23469的规定。 4)宜选择速差式自控器、缓冲器等防护用品配合安全带、安全绳使用。速差式自控器、缓冲器应符合GB 24544、GB/T 24538等标准的规定。 5)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 4.11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 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等应满足防爆要求,符合 GB 3836.1的规定。 2)地下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GB/T 13869 的规定。 3)地下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 36V。 4.12防护设备设施配置1)防护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对于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应通过相关法定检验机构型式检验合格。 2)地下有限空间内为易燃易爆环境的,应配备符合 GB 3836.1规定的防爆型电气设备。 3)地下有限空间管理单位和作业单位应对防护设备设施进行如下管理: (1)应建立防护设备设施登记、清查、使用、保管等安全管理制度; (2)应设专人负责防护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计量、检定和更换等工作,发现设备设施影响安全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3)防护设备设施技术资料、说明书、维修记录和计量检定报告应存档保存,并易于查阅。 4)安全警示设施 (1)应在有限空间地面出入口周边使用牢固可靠的围挡设施封闭作业区域,封闭区域应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2)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警示标识。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颜色应符合GB 2893的规定,样式应符合GB 2894、GBZ 158中的规定。 (3)安全告知牌可替代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安全告知牌应符合下图要求。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样式(4)围挡设施、安全标志、警示标识或安全告知牌等安全警示设施配置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 5)作业防护设备 (1)气体检测报警仪、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三脚架等作业防护设备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要求。 (2)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指标应符合GB 12358的要求,应至少能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 (3)送风设备应配有可将新鲜空气送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风管,风管长度应能确保送入地下有限空间底部。 (4)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的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 12V。 6)个体防护用品 (1)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配置种类和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 (2)作业现场应有与安全绳、速差式自控器、绞盘绳索等连接的安全、牢固的挂点。 (3)应按照GB/T 11651的要求,为作业者配置防护鞋、防护服、防护眼镜、护听器等个体防护用品,并满足以下要求: a)易燃易爆环境,应配置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全身式安全带金属件应经过防爆处理; b)涉水作业环境,应配置防水服、防水胶鞋; c)当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噪声大于 85 dB(A)时,应配置耳塞或耳罩。 7)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1)作业点400m范围内应配置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2)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 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 规定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要求。 表所示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款。 4.13作业 1)作业安全 (1)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2)作业者应遵守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3)进入3级环境中作业,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4)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作业者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设备连续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同时,监护者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连续监测。 (5)据初始检测结果判定为3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至少保持自然通风。 (6)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为 2 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持续通风。 (7)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 a)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 b)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 c)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d)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 2)监护 (1)监护者应在地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