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水杨酸甲酯的制备 11化学本科(1)班 姓名:韦世菊 张小方 冯照艳 康国娇 赵继奖 王教帅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酸催化下用有机酸与醇反应制备酯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有机回流、蒸馏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有机分液的原理和操作。二、实验原理 水杨酸甲酯可由水杨酸和甲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制得。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 圆底烧瓶、蒸馏头、蒸馏柱、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烧杯、温度计、接引管、三角烧瓶、量筒、电热套2、试剂: 水杨酸;甲醇;10%碳酸钠10mL;(6mL,0.1mol);浓H2SO4,无水硫酸镁。四、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反应装置图蒸馏装置除杂装置2、在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3.5g(0.025moL)的水杨酸和15mL(0.37moL)甲醇,然后边摇动边缓缓加入1mL浓H2SO4摇匀,投入几粒沸石,如图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水水浴加热,在8595摄氏度下加热回流1.5h,反应完将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水浴加热,蒸去多余的甲醇。待瓶中剩余的反液冷却后倒入分液漏斗,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分层,分去水层。有机层依次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溶液洗涤,然后用水洗涤数次,直至呈中性。将分出的有机层(粗产品)倒入一干燥的小锥形瓶中,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直至液体澄清。干燥后的液体过滤至干燥的100mL蒸馏瓶中,加入沸石,安装好装置,电热套加热,收集221摄氏度至224摄氏度的馏分。称量产品质量,计算产率。五、实验注意事项与关键1、 反应过程温度不可过高,否则生成的酯容易分解,影响产率;2、 反应所用仪器一定要干燥,容器中若有水会加长反应时间,影响水杨酸甲酯的产率。3、 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上缘恰与蒸馏头支管口下缘水平。4、 加热时,要在圆底烧瓶中加入34粒沸石。5、 如蒸馏途中停止,而后来又需要继续蒸馏,也必须在加热补添新的止暴剂,以免出现暴沸。6、 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时,会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应不时地倾斜漏斗打开活塞放出气体。7、 避免明火加热,因为甲醇为低沸点易燃物品。六、问题:a) 酯化反应有哪些特点,本实验中如何提高产品产率,b) 粗产品中含有哪些杂质?如何将它们除去?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下半年黑龙江甘南县招考合同制公安助理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黑龙江大庆市肇州县人才引进44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下半年青海省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分9批次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2030量子计算云平台服务模式与典型行业适配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量子点显示材料商业化进程与终端产品应用拓展策略报告
 - 2025-2030重金属污染地区儿童智力发育的队列研究
 - 2025年职业护理医师真题及答案
 - 2025年舞蹈编导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餐饮员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会计补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秋季学期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华为ICT大赛2025-2026中国区(实践赛)基础软件赛道校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医学眼眶淋巴瘤专题知识宣讲
 - 2025年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试题含答案
 - 游泳池恒温施工方案范本
 - 犬猫牙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法院书记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电力机车钳工(高级技师)试题及答案
 - 气胸的护理护理查房气胸患者模板
 - 企业征信授权书模板及解读
 - 新质生产力:从概念到实践的演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