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论文.doc_第1页
饮食文化论文.doc_第2页
饮食文化论文.doc_第3页
饮食文化论文.doc_第4页
饮食文化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论文(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论文题目:小吃与生活学院名称:制药工程学院专业方向:生物制药年 级:15级2班姓 名:孙恒智学 号:2015120210贵州理工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论文中国饮食文化年级:15级 学号:2015120210 姓名:孙恒智成绩: 评分标准及评分评定项目分值评分标准得分选题关联性10选题紧扣课程内容范围,充分满足教学基本要求(8-10分)选题围绕课程内容范围,满足教学基本要求(7-9分)选题能按照课程内容范围,基本满足教学基本要求(6-8分)选题不能按照课程内容范围,不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0-6分)内容正确性20紧扣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强(17-20分)反映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14-17分)基本反映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11-14分)不能反映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0-11分)结构逻辑性20论点鲜明、见解独到、论证能力强、逻辑结构严谨、论据确凿、论文表现出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15-20分)论点鲜明、有一定的见解、论证能力较强、逻辑结构较严谨、论据比较确凿、论文有一定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10-15分)论点不鲜明、没有见解、论证不合逻辑、论据不可靠,所用专业用语有误(0-10分)基本知识掌握程度20熟练掌握课程内容(18-20分)基本掌握课程内容(16-18分)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不高(14-16分)对课程内容较为陌生(12-14分)根本不了解(0-12分)独创性及应用价值10独创性高,观点新颖,应用价值高(8-10分)独创性一般,观点一般,应用价值较高(6-8分)独创性差,与他人论文相似,基本没有学术价值(0-6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10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基本课程理论分析实际情况(8-10分)基本掌握和运用基本课程理论,可以用以分析实情况(6-8分)基本理论模糊不清(0-6分)文字和书面表达能力10语言准确,文字流畅(8-10分)语言基本准确,文字通顺(6-8分)文字表达不清(0-6分)合 计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中国小吃文化 小吃与生活专业:生物制药 班级:152 学号:2015120210 姓名:孙恒智 摘要 各地的小吃是中国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成为了中国饮食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独特的小吃。小吃的由来,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的梁朝,即在1500年前,中国人的饮食已存在正餐与小吃之分。虽然小吃发展到后期,已经有了另外一种的意涵,但依然是多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有些小吃,虽然一样是讲究采用当地新鲜的食材,但是制作方法繁复、作工讲究,甚至比讲究的主餐更为繁琐,这种小吃,已经是一种在地的饮食文化。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够突出反映当地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关键词:全国各地 特色小吃 制作方法 饮食生活 社会生活风貌Chinese snack culture Snacks and life SUN HengzhiAbstractLocal snack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hinese diet and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Chinese diet. Each area has its own unique snack. The origin of snacks, has a long history. As early as the Liang Dynasty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hat is, 1500 years ago, the Chinese peoples diet has been divided between meals and snacks.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snacks, already have another kind of meaning, but still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daily life. Some snacks, although the same emphasis on the use of local fresh ingredients, but the production method is complex, work stress, even more than the stress of the main meal is more complicated, this snack is a local food culture. Local snacks, usually able to highlight the local material and social life style.Key words: All over the country ;Special snack;Production Method;Eating life ;Social life style . 引言小吃成为美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走出了地方特色,如酸辣粉、麻辣烫,二者均是是重庆、四川城乡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名小吃。东北地区的烧烤、桂林的米粉、福建沙县的小吃、河北的驴肉火烧、湖北的精武鸭脖、老北京的豆汁、豌豆黄、河南的烩面、陕西的羊肉泡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云南的过桥米线、安徽合肥的米饺等小吃,成为了中国小吃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样它们也是各地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各地菜系的风格,用着当地新鲜的食材,做着当地特色的小吃。1. 中国小吃的历史1.1 小吃的起源中国小吃的由来,源远流长,有记载的大概在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就出现了小吃。清朝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的“点心单”中记录:“梁昭明太子以点心为小食,(唐)郑嫂劝叔且点心,由来旧矣。作点心单。” 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一书的“点心”项中也说:“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由此可见小食与点心是同义词,古时的小吃在我所了解得到的记载中,多是小麦、大米与水果制作而成的,例如湿面食品、干面食品,煎酥乳酪品,粉制食品,粥,甜品等等。均是由主食转变而来的,起因应是由一直两食转变成一日多餐。从而应运而生。1.2 小吃的发展 各地都有属于本地的特色小吃,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都说到,在这我就选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我们的首都北京的小吃做为代表来说。北京小吃特点很独特,与其它地区小吃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来自民间以外,另有部分取自民间,后又被皇家选中,作为宫廷小吃,然后,又从宫廷散落到民间, 这个过程很独特。1.2.1民族特性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小吃,北京有长达3000多年的都城历史,长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北京,特别是元明清成为都城之后,各族人民纷纷聚集于此,他们带来了自己民族的风味食品。特别是元朝、清朝的蒙古族和满族,人主中原后,他们将民族风味食品也带人北京。在军旅中,不宜精烹细作。士兵将头盔倒过来盛水置于火上,放人现宰的羊肉涮后简单加佐料食用,十分快速方便,终于演变为风靡京城的涮羊肉。明永乐年间,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祖籍在长江两岸的御林军退役后定居北京,还有随着迁都进京的农民、商人,带来了南方稻米种植技艺和制作年糕的烹调方法,北京也就有了以米为原料的小吃制品。清兵入关,特别是定都北京之后,满族小吃也随之进京,典型品种如萨其马,其制作要经切、码两工序,切满语为萨其非,码为码拉木壁,因此取其头两个词音萨其马。所以说,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各地的小吃,无论是做法还是口味。1.2.2 地方习俗文化北京历史悠久,老北京人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老北京人的习俗风情文化,几乎都能与小吃品种发生联系,从而为北京小吃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地方性色彩。中国从过年到守岁,各种传统节日甚多,过什么节吃什么食品。大年初一要吃扁食,就是水饺。立春要用热水烫面加香油烙成双合饼,吃时两片平铺,放入饼菜,卷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所以吃春饼也称为咬春。正月要吃年糕,以讨得年年高的吉祥如意,不时不食的习俗甚至在一天中也有表现,据张江载先生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中记载:每晨各大街小巷所叫卖之杏仁茶、豆腐浆、茶汤、切糕、豆腐脑,下午所叫卖之豆渣儿糕、蒸云豆、豆汁粥、老豆腐,夜间叫卖之硬面饽饽、茶鸡子、炒豆腐之类。北京居住的不同民族,在祭祀活动和婚丧嫁娶过程中,小食的习俗也不相同。如蒙族祭祖供品,要用牛油炒黄米,用桦木浅碗盛储,叫拉拉儿;满族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还要用黄米面和江米粉分别做成黄、白顶针饽饽;回族婚丧接待要吃用面炸出的油香,婚用油香是甜,个儿要小一点,丧用油香个儿大,是加盐油炸。北京小吃以民情习俗应运而生,体现了它特有的地方性。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的习俗,所以吃的东西、做法都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地域的影响,这就是小吃的民俗性。在我的家乡,也有着横多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与不同的小吃、饮食习惯,但是民族融合也会同时发生,民族融合也会产生新的小吃。1.2.3独到技艺北京小吃的民族性、地方性的特色还表现在制作小吃的技艺性。如北京小吃的芝麻烧饼是大众化食品,香脆可口,但是它的制作要求却很高,例如面与麻酱的比例要合适,麻酱多了发苦,少了不香;面坯擀制的厚度及根据不同季节面团发到什么程度都有讲究。再如北京的白水羊头,选料十分讲究,当年出售羊头肉的羊头马,每天仅出售20个。他亲自到屠宰场选出必须是白毛的羊头,羊龄要求严格,在一岁半左右。回来后,里外洗涤,要把羊舌抻出来,用刷子刷过,根据老嫩程度下锅。椒盐配制要用丁香、花椒、大盐等精制,炒黄后,碾成细末,装入不易受潮跑味的用牛角制成的容器内。出售时,用一把大弯片刀削羊头肉,每片肉都要带皮。出售羊头肉时,围观者甚众,竞看他用片刀片肉和操作的技艺。与之相似的,便是出名的北京烤鸭,也是当面片肉,刀法、块数,烤的时间,熟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制作技艺体现了中国烹饪的色、香、形和以味为核心的特色。它不单是个人制作技艺的表现,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饮食烹饪经验的积累和总结。2. 生活中的小吃2.1 生活中小吃的种类小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把小吃当做正餐来吃,用来填饱肚子。小吃在生活中所在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早餐、午餐,很多人没时间,就是以小吃来填饱肚子。例如麻辣烫、酸辣粉、烩面、羊肉泡馍等等。2.2 饼饼,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着他的存在,无数种不同的存在方式。这里说的方式是指它的制作方法、口味、以及它的吃法,油薄饼、锅盔、煎饼、烤饼等。其中的代表就是月饼,每逢中秋佳节,中华民族都会一家人齐聚,吃着月饼,赏着月,分享生活中的琐事,其乐融融。2.3 酸辣粉酸辣粉起源于四川,是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等地的传统特色小吃,属于渝菜、川菜、贵州小吃。其特点是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 酸辣粉主粉由红薯,红苕,豌豆按比例调和,然后由农家用传统手工漏制而成。酸辣粉源于西南民间,取食材至当地手工制作的红薯粉,味以突出酸辣为主而得名,它也是生活中可以替代主食的一员。身为一个贵州人,当然也是吃过它的,确实身边很多人都爱吃它,走在街上,只要有一些聚堆的摊贩,必然会有它的存在。在生活中的小吃实在是太多太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但是不得不说生活中,小吃说在的比例是越来越高,小吃对于我们饮食的习惯影响越来越高。小吃之所以与生活的联系不断地加强,是因为小吃与生活的方式不断地磨合、进步,才使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小吃越来越密不可分。无论是生活影响了小吃,还是小吃影响着生活,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小吃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生活中小吃变得无处不在,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能只食其味,不知其源,我们在吃的同时,也可以去了解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