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改造中的应用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人们必须时刻面对、而又难获其解的难题。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受大量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趋紧张。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将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专业,来阐述环境改造的重要性。关键词:自然环境 植树造林 关系 和谐发展一、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学习和运用自然辩政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被我们人 日益破坏的环境,人与自然才能更好地和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人类在前进发展的同时,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人的因素而造成的灾害,包括各种污染和全球性环境变迁(如全球增温、臭氧层耗损)。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旱季则缺少基流(base flow)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总而言之,随著人口的恶性膨胀,随著经济的超限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被破坏,并且直接或间接引起灾害的发生,或加剧灾情,增高成灾的频率。而环境的恶化亦造成对生产力的削弱,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平原区和海岸地带的地层下陷是由于过量超抽地下水所引起的,矿区的塌陷是由于采空后失稳造成的,山崩和泥石流是人类为了开垦或搬动土石而破坏了天然岩土平衡而发生的。上游筑堤,减少了蓄水面积,使下游流量增大;在行水区人为设障,使河道防洪能力降低;超抽地下水,引致都市地层下陷;都市的发展,使处于洪氾区的人口和财产迅速增加;植被的砍伐和破坏,降低了集水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并导致水土流失,河沙遽增,不但增加了洪峰流量,又造成河床淤积;人类的不少行为,更可影响气候,使大洪水的出现机率倍增。森林滥伐严重森林锐减一方面在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使洪峰来势凶猛,增加了水灾频率;另方面则加重了水土流失,使库容大减、河床抬升,行水剖面缩小,降低了调洪防洪的能力。开发河川资源:沿著各大河川,常可看见滥采砂石和乱倒垃圾的景象,皆代表了民众对土地的不珍惜和唯利是图,这种短视的行为使河川的水文特性趋于不稳定和不明确,洪水来时也因而更难控制。移动土石是人类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无论修路、采矿、建筑、运河、开隧道、兴建都市、开发能源等各种活动都需要搬动大量土石,从而引致山崩、地滑、走山、塌陷和土石流等灾害。 以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为例:它虽然为国家的电力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由于它的修建使区域环境状况和河流水文情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泥沙淤积、库岸崩塌、土地盐碱化、水质恶化等.近期,科学家们清空发现水库的修建还可能诱发地震等等。 还有我国乱砍乱伐树木的现象尤为严重。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土地沙漠化;泥土松动更容易发生土崩;气温发生变化造成气候的不稳定性;同时,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的可能。三、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改造中的运用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科学发展观为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它坚持“以人为本”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强调“和谐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应该明白如何落实新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在说明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据此分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二)、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类必须意识到,人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命运已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 我么每天都面临着因为自己对环境的不加爱护而引发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分为许多种类,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这些简单的词语引发的自然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人类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从自身出发,我是学园林专业的,所以,针对我国乱砍乱伐树木的现象,我们提倡植树造林,因为植树造林的益处是很大的:1、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 (1)、植树造林能涵蓄水源、保持水土。树木的覆盖、截留降水作用,使土壤免于雨水溅击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降水渗透到地下,变成缓慢的地下径流,既有利于削弱洪峰水量,又利于水分、土壤的保存。具统计,一亩树林一年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 (2)、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近年来,沙尘天气增多,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林防风,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树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树林,就能有效预防沙尘天气。 (3)、植树造林能制造氧气。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 (4)、植树造林能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夏季树林使地面温度降低,空气垂直温差变化减少,上升气流速度减弱,因而还可削弱形成雹灾的条件。 (5)、植树造林能改良土壤。枯枝落叶层经微生物分解变为有机质而增加了土壤肥力。 2、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 (1)、植树造林能给我们提供木材。树林的主产品。可制作原木、坃木、板方材、三板材(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和削片,用于建筑、车辆、船舶、枕木、矿柱、造纸和家具制造等。 (2)、植树造林能给我们提供能源。每立方米木材可产生热量约1670万千焦。世界每年作为薪炭燃烧而耗费木材约有12亿立方米,占世界木材总产量46.9。在发展中国家,薪炭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84.7。 (3)、植树造林能给我们提供食物。树木种子可用作油料资源的有核桃、花椒、油茶、油橄榄、油棕等;可作为食品的有板栗、枣、柿、榧子、松子等。从植物枝、干、叶中还可提炼食用淀粉、维生素、糖等。林副产品中蘑菇、猴头、木耳、银耳等都是佳肴珍品。 (4)、植树造林能给我们提供化工原料。例如松脂、单宁、紫胶、芳香油、橡胶、生漆等。 3、植树造林的社会效益 (1)、植树造林能预防疾病。植物的叶、芽、花、果能分泌具有芳香挥发性的杀菌素,有的树林植物释放氧离子,都可杀死细菌。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2)、植树造林能减少噪音。枝叶树干对声波阻挡吸收作用还有利于消除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1015分贝。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 (3)、植树造林能调节气候。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4)、植树造林能净化水源。如降水经树木土壤渗透过滤,水中所含有毒物质如砷、汞、铅和氰、氯、氟等化合物以及病菌被阻滞在土壤里。 4、植树造林的景观效益 (1)、植树造林能为城市提形象。例如:公园绿化、道路景观绿化带、景观树等,在优美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和陶冶性情的环境条件,对人类生存、 生育、 居住、活动以及在人的心理、情绪、感觉、教育等方面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2)、植树造林能有效清除污染。林冠枝叶表面吸附灰尘和有毒微粒,吸收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物、氯气等,都有助于消除污染,有益人体健康所以说,植树造林是造福人类的有益之举。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树立协调的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实现的。历史上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往往都是观念上的失误造成的,树立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要增强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识。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因此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果最佳为最高准则。不能再走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的老路。其次,要发展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从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可以消除恶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五、结论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环境改造研究应该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省内铁路系统安检工作人员招聘40人(第二期)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郑州空中丝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招聘实习生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泛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源安全培训感想课件
- 地铁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地铁公司级安全培训体会课件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课
- 东芝电梯CV180故障诊断
- 毕业设计住宅楼采暖系统设计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间隔排列|苏教版
- 退伍军人职业规划课件
- 洗眼器教育培训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 干燥综合症的中医治疗冯兴华公开课课件
- 关于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函(模板)
- 绘图服务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