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电气安全技术.pdf_第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电气安全技术.pdf_第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电气安全技术.pdf_第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电气安全技术.pdf_第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电气安全技术.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 一 单项选择题 1 感知电流是 A 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 B 引起人有感觉的电流 C 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大电流 D 不能够引起人感觉的最大电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感知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相关知识 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有 感觉的最小电流 参见教材 P66 2 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 A 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小电流 B 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电流 C 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D 不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摆脱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相关知识 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 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将成年人 50 概率下的摆脱电流称为平均摆脱电 流 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 工频有效值 下同 约为 16mA 成年女性平均摆 脱电流约为 10 5mA 有 5X 的成年人其摆脱电流较低 约为 5 10mA 称为最小 摆脱电流 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 9mA 成年女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 6mA 儿童的摆脱电流比成人还要小 参见教材 P66 3 室颤电流是通过人体 A 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电流 B 不能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C 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大电流 D 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点是室颤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相关知识 室颤电流是通过人体 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时 室 颤电流约为 50mA 参见教材 P66 4 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人地下时 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 人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在接地点周围 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 A 跨步电压 B 跨步电势 C 临界电压 D 故障电压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跨步电压知识 跨步电压触电是指站立或行走的人体 受到出现于人体两脚之间的电压即跨步电压作用所引起的电击 跨步电压是当带 电体接地 电流自接地的带电体流入地下时 在接地点周围的土壤中产生的电压 降形成的 参见图 1 8 由于半球壳 a 假想 的面积小于半球壳 b 所以 a 处 的电阻大 导致 a 处的压降大 由此可知 选项中 A 显然是正确的 B 为跨步 电势 指的是接地电流自接地体流散 在大地表面形成不同电位时 地面上水平 距离为 0 8m 人的跨距 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应注意跨步电势与跨步电压的 区别 跨步电势的存在是造成跨步电压触电的前提 跨步电势对应于存在电位差 的两点之间没有人的双脚接触时的情况 而一旦人的双脚接触到上述两点时 相 当于在上述两点间连接了一个人体电阻 使整个系统的等效电路发生了改变 于 是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这时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就是所说的跨 步电压 c 临界电压和 D 故障电压均与题意不符 是不正确的 参见教材 P68 5 当设备发生碰壳漏电时 人体接触设备金属外壳所造成的电击称作 A 直接接触电击 B 间接接触电击 C 静电电击 D 非接触电击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电击的种类划分 具体是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 击的区别 发生电击时 所触及的带电体为正常运行的带电体时 称为直接接触 电击 而当电气设备发生事故 例如 绝缘损坏 造成设备外壳意外带电的情况 下 人体触及意外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电击 区分直接接触电击和 问接接触电击的意义在于它们的基本防护措施不同 题目中所说情况不属于直接 接触电击 也与静电无关 这两种电击均与带电体接触 不属于没有接触的电击 因此 A C D 不正确 只有 B 正确 参见教材 P68 二 多项选择题二 多项选择题 1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主要用于 A 防止人身触电事故 B 防止供电中断 C 减少线路损耗 D 防止漏电火灾事故 E 防止人员接近带电体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漏电保护装置的相关知识 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单 相电击保护 也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 还可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 故障 它主要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 漏电 保护装置不能防止供电中断 恰恰相反 当发生漏电超过阈值时 要自动切断供 电电源 它也不能防止人员接近带电体 由此可知 选项 AD 符合题意 是正确 的 参见教材 P89 2 生产设备周围环境中 悬浮粉尘 纤维量足以引起爆炸 以及在电气设备 表面会形成层积状粉尘 纤维而可能形成自燃或爆炸的环境 下列分区中属于粉 尘 纤维爆炸危险区域的是 A 1 区 B 2 区 C 20 区 D 21 区 E 22 区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粉尘 纤维爆炸危险区域的知识 粉尘 纤维爆炸危 险环境是指生产设备周围环境中 悬浮粉尘 纤维量足以引起爆炸 以及在电气 设备表面会形成层积状粉尘 纤维而可能形成自燃或爆炸的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 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 将此类危险环境划为 20 区和 21 区 22 区参见教材 P94 3 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的 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除了 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有关之外 还与下列 有关 A 电流的种类 B 电流的持续时间 C 电流的通过途径 D 电流的初相位 E 人体状况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人体的电流作用效应相关知识 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 下几种因素 电流值 电流持续时间 电流途径 流经心脏的电流多 电流路线短的途径是危险性最大的途径 判断危险性 既要看电流值 又要看途径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电流种类 100Hz 以上交流电流 直流电流 特殊波形电流也都对人体具 有伤害作用 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人体状况 因人而异 健康情况 健壮程度 性别 年龄等 由此可知 选项 ABCE 是正确的 选项 D 所列电流的初相位是反映交流电的 三要素中的要素之一 指的是 t 0 时交流电流的相位大小 该参数与人体触电后 的伤害程度可以说没有关系 因此选项 D 是错误的 参见教材 P67 4 TN 系统的 TN 两位字母表示系统的接地型式及保护方式 下列各解释中 与该系统情况相符合的有 A 前一位字母 T 表示电力系统一点 通常是中性点 直接接地 B 前一位字母T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C 后一位字母 N 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 与电力系统 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D 后一位字母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 的中性点联结 E 后一位字母 N 表示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经阻抗接地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系统的接地形式及保护方式 TN 系统结构及保护方式的两 位字母解释 前一位字母 若为 I 表示电力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 接地 该位字母若为 T 则表示电力系统一点 通常是中性点 直接接地 后一位字母 若为 T 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 与电力 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 该位字母若为 N 则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 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联结 由上述可知 只有选项 AD 是正确的 参见 教材 P89 5 人体静电的危害包括 方面 A 人体电击及由此引起的二次事故 B 引发爆炸和火灾 C 对静电敏感的电子产品的工作造成障碍 D 引起电气装置能耗增大 E 引起机械设备机械故障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人体静电危害相关的知识 人体静电的危害重要 体现在人体电击及由此引起的二次事故 引发爆炸和火灾 对静电敏感的电子产 品的工作造成障碍等几个方面 人体静电与电气装置的能耗和机械设备机械故障 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 选择选项 ABC 参见教材 P74 6 人体可以因为 等几种起电方式而呈带静电状态 A 压电 B 感应 C 传导 D 沉降 E 摩擦 正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此题的考点是有关人体静电的产生方面的知识 人体静电是爆 炸性气体环境应作为重点防范的引火源之一 人体可以因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和 传导起电等方式而呈带电状态 因此 选项 BCE 是正确的 选项 A 的压电起电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