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docx_第1页
解构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docx_第2页
解构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docx_第3页
解构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docx_第4页
解构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二 年 月 日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生: 指导老师: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解构主义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绘画、建筑、服装等艺术领域都出现了解构主义风潮。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在西方有侯赛因卡拉扬、亚历山大麦昆等,在东方有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三本耀司等。虽然他们的设计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运用重叠、拆解、重构、夸张等解构主义手法对服装的材料、色彩、结构、配饰、传统思想等进行解构。解构主义在一些西方国家和日本都有很大的发展,而且都有一些世界闻名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通过对这些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思维和创作方式的研究,总结出他们的一些特征,希望能够由此对整个时装界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关键词 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Deconstruction in Fashion DesignMajor: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Student: Adviser: Abstract Ever since its birth in 20th 60s, Deconstru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this process, the whole world has been affected so deepl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like drawing, building and fashion Design. Western fashion designers like Hussein Chalavan, Alexander McQueen and Eastern fashion designers like Issey Miyake, Comme des Garcons and Yohji Yamamoto are all influenced by this Deconstruction storm. Although they have so much difference in designing, they have used same methods more or less, such as dismantling, refactoring, exaggerating and repeating, setting their works apart from others. Frankly speaking, the fabric, color, structure, accessory and ideology of their works have be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e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great designers and how they desig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shion design is on the way.Key words Deconstruction; Fashion Design; Application目录1引言12解构主义概述12.1解构主义的概念12.2解构主义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22.2.1解构主义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22.2.2解构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3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43.1服装材料的解构43.1.1常规材料的解构43.1.2非常规材料的解构63.2服装色彩的解构73.3服装结构的解构83.4服装配饰的解构93.5服装思想的解构104解构主义服装的构成形式114.1打散114.2重复114.3夸张125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案例125.1川久保玲125.2维果罗夫(Viktor& Rolf)14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可编辑修改-1 引言服装发展至今,其功能早已从遮羞发展为反应社会文化和体现穿着者的思想意识。当前所面对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社会,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空前的满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精神追求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更为强烈,大批量生产的服装也就必然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解构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个体独特性的特点迎合了部分人的需求,受其影响产生的解构主义服装也就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对解构主义服装的追捧更是促使其进一步的发展。物质决定意识,解构主义服装的出现和发展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应。从刚开始时的非主流到现在的逐渐主流,解构主义服装正在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早期解构主义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上越来越出色,其在世界时尚界已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受到这股解构主义风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也加入到这一行列,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意为服装设计行业增添更多的光彩。2 解构主义概述2.1 解构主义的概念解构一词,源于海德格尔的名著存在与时间。而解构主义则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其最早出现在德里达的结构,符号和人文话语中的差异运动等作品中。从字面上看,“解”是解开、拆卸、分解的意思,“构”是重组、构成、结构的意思。解构并不是单纯的破坏和毁灭,而是将原有的事物打散、分解之后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事物。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渊源,其理论的形成除了受到黑格尔、马克思的影响外,主要还接受了来自索诸尔、尼采、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111-120解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而来,但是解构主义反对结构主义所持有的结构是由不确定,没有中心的一系列差别组成的观点,反对一元论、二元论等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绝对的理性主义,支持多元论,认为万物和宇宙的诞生与存在是一种运动,一种永不止境的生生灭灭的运动。这种运动是从结构走向解构,在解构中得到重生的过程。2.2 解构主义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早在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理论提出以前,现代艺术领域中已有类似解构的艺术现象出现。但是解构主义是在20世纪 80年代后期才真正地作为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登上设计舞台。在这一时期,设计界盛行的是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设计,前者的形式单调,强调理性、实用,后者过于装饰化。解构主义设计师提倡作品的局部特征应该得到充分表现,因为正是独立的各个部件才组成了真正完整的作品。解构主义设计中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在外部看来是相互分离的,但是在本质上往往存在着规律的联系。2.2.1 解构主义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新印象主义中的点彩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波普主义或是早于,或是晚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诞生,但是他们都是解构主义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体现。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派,是将综合的特定的形体块面与色彩关系分割为细小的原色色点,是观赏者只有在一定距离之外通过视觉的空间混合才能获得形象和各种素描与色彩关系的艺术流派。邬烈炎.解构主义设计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7乔治.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是新印象主义典型的代表作,画面上布满了精密细致的小圆点,欣赏者在一定距离的视角范围内观看会形成极为鲜艳饱满的色彩效果。点彩派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色彩的解构。立体主义由乔治布拉克和毕加索建立,始于1908年的法国。这一流派的艺术家所追求的是以碎裂、解析、重组的形式来形成他们想要展现的作品。这就与解构主义的要义不谋而合,成为解构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具体表现。立体主义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事物,并将以这些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描绘放置于一个画面中,形成具有独特完整性的形象。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客观形象被分解成短直线和几何块面,并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识重组,形成解构的新形象。毕加索的弹琴的女孩、亚威农少女就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作。以劳森伯格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家追求自由,期望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并且使用城市废弃品等不具备审美特性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拼凑重组。安迪沃霍尔更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肆运用当时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视为大忌的“重复”,可口可乐的大量排列使用,重复的明星照片都与解构主义理念不谋而合。 大碗岛的星期天 亚威农少女2.2.2 解构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构主义建筑表现为破碎的和非线性设计的构成,通过对外部结构的独特设计形成对建筑学设计原则的改变。解构主义建筑大师认为解构建筑是为了对建筑进行重新定义而生,建筑作品中的完整性和和谐性需要得到改变。他们还认为解构是文化的一种重构,当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或是思想以一种相互冲突的反文化形式出现时,建筑也就以新的逆反的形式展现出新的意识。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埃森曼正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的实践者,他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修辞规则,也就是对既有的建筑构成原则全方位的解构。他的名作,俄亥俄大学视觉艺术中心,其中建筑元素的交叉、叠置、碰撞使得建筑在表面上看似毫无秩序,实际上在内部的结构和逻辑清楚,表现出一种建筑艺术的异化。他的作品排除原本建筑上的古典概念和秩序,在更为纯粹和非理性的理念上建立起解构的建筑设计规则。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与解构主义都反对绝对的理性主义,关注整体中的部分,并将其提取分解出来,重新组合然后得到新的意想不到的事物和效果。现代的很多建筑采用不可预料的刺激描绘出解构主义的摸样,而解构主义建筑的尝试,就是想要使得受现代主义理性控制的设计师从中挣脱出来,通过材料、造型等方面的创造有所突破。同时,解构主义并不仅仅是对新风格的一个探索,更是在质疑、反对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过程中,通过对其忽略和压制的设计理念的发现,重塑人们意识中的审美观。3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在外形上似乎显得毫无章法,甚至是有些杂乱,让人觉得这些服装只是对多种不同元素的粗糙堆砌。但是实际上,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是根据自己发现和认识到的规律,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通过解构主义服装来表达自己对于宇宙与万物及其规律的思考。一方面,解构主义设计师在突破以往的服装,打破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中吸取精华,进行再创造。他们通过对服装材料、服装色彩、服装结构、服装配饰的解构,实现了对传统服装的突破,体现出后现代的时代特色。3.1 服装材料的解构服装材料是服装的基础,是一切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服装材料作为载体,才能使服装得到良好的呈现,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现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试图在服装材料上有所创新,其中解构主义设计师在发现、创新、灵活运用服装材料方面更是有其突出的表现。解构主义服装对材料的应用一方面是将常规面料进行再加工,将原本的面料充分改变,形成新的面料形态,产生新的特殊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将传统上一般认为不能作为服装面料的材料在服装中进行使用,这是解构主义服装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创作方式也使得解构主义服装在服装设计中独具特色,拥有别样的魅力与艺术气质,把握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对于现在的一些解构设计师而言,他们不是在设计好了服装之后挑选合适的面料进行应用,而是从面料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服装,对面料特性的了解和强烈的突破欲求使得他们的设计往往表现出对服装材料的解构。3.1.1 常规材料的解构对于常规材料的解构是指设计师根据材料的特性,按照自己的设计需求,选择需要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使得材料在外观上拥有新的特点。常规材料的解构即有结合编、织、染、缝等工艺的重塑性改造,也有诸如挖洞、撕裂、压褶、抽丝、洗磨等的破坏式改造,还有灵活运用拼、贴、补等工艺组合多种混杂材料的再组合型改造。解构主义代表人之一的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就非常擅长对常规面料的拆解与重构。在其1981年的首场发布会上,川久保玲就采用折叠的机织面料、扭曲皱缩的服装款式,打破了当时时尚界对流行服装的审美观。刘佳.解读川久保玲服装作品中的解构主义J.作家杂志.2009(6). 264之后,川久保玲推出了著名的“乞丐装”,经过破坏的破洞面料,给当时盛行华丽之风的时装界带来了一股特别的风气。2010年秋冬系列中,川久保玲把蓬松的填充物与其他材料结合,让夹克、连身裙、大衣都变成了“棉衣”,让人倍感奇特。塞进填充物的雪纺衬衣与形似棉衣的外观又再次挑战传统女性的审美观。与川久保玲同样来自日本的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则擅长于对服装材料到二次创造。他在设计界被称为“面料魔术师”,其在面料创作上的成就可见一斑。1993年,三宅一生推出“我要褶皱”系列,涤纶面料被放到机器上压褶,面料也因此有了新的特性,形成耐挤压、易水洗、无需熨烫的面料性质。由于面料具有弹性,款型及尺寸的自由度很大,天然的棱角也给与身体丰富的肌理。陈耕.解构风潮中的东方力量三宅一生与川久保玲时装设计浅析J.院校风采.2012(4). 125 “一块布”系列也是三宅一生对服装材料再创造的经典,“一块布”系列把服装重新还原成布,这是将解构主义思维运用于服装的一个创新,这一新的灵感为服装常规材料的运用带来新的生命力。 乞丐装 三宅一生作品 Comme des Garcons 2010FW Comme des Garcons 2010FW3.1.2 非常规材料的解构如果说常规材料的解构运用还是在传统服装设计基础上的改造,那么将非常规材料引入服装设计就可以说是完全的解构主义设计师的大胆尝试。诸如毛发、塑料、木板、电线、灯管、光盘的非服装材料正在被服装解构设计师们逐渐用于服装设计中,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随之而来,也为设计师的创新提供全新的创作空间。提到非常规服装材料的使用就不能不提到设计师侯赛因卡拉扬,早在1993年,他的毕业设计中那条“被埋葬的裙子”就表现出他打破传统的解构思维。在这之后的2001年,他发布了“Ventriloquy”系列,这个系列中的由糖化玻璃制成的裙子在锤子的敲打下,随机碎裂成各种形态。2007年秋冬系列中,他更是将LED技术移植到服装上,装上LED灯的服装在黑暗中带给人们新的体验。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在自己的毕业作品“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大衣外套的丝绸中內镶上人类的毛发,独特的想法给普通的粉色丝绸面料赋予新的生命力。亚历山大麦昆解释说,面料内的毛发灵感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妓女。当时的妓女们为了买一种发饰而出售自己的头发,而在得到这个发饰之后,她们会把它送给自己的情人。从这可以看出,非常规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并不是设计师为了寻求突破而刻意地哗众取宠,很多时候他们的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别用的材料能得到更为有效的表达。 LED服装(Chalayan 2007FW) 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3.2 服装色彩的解构色彩的解构是指对原来的色调、面积、形状重新加以调整和分配,抓住原有色彩中典型的色调或者部分特征提取出来,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在新的画面上进行形式美感的概括、归纳和重构。黄子棉.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亚历山大麦昆的服装设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2色彩的解构大致包含解构色彩和重构色彩这两个部分。解构色彩也就是对色彩进行分解,从大量的色彩中采集出主要的色彩,而重构色彩则是将分解色彩过程中所获得的色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色彩形象。色彩的分解和重构为设计师从色彩丰富的灵感元素中提取可用素材提供方法,很多的经典作品和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因此能够而在服装上有所体现。法国服装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于1965年发布的蒙德里安裙就是色彩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体现。蒙德里安裙借鉴了蒙德里安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中的几何结构和非对称式绘画风格中的元素,这就是通过解构思想借鉴经典绘画作品的成功案例。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艺术模仿自然”。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瑰丽的色彩,而且这些大量的色彩之间呈现出一个和谐共存的关系。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们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色彩,探索其色彩的组合规律,并将其提取出来。再把其中的本质性的色彩按照自然界本身所特有的规则,应用到服装的色彩解构中。在2008年春夏发布会上,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从自然界的鸟的羽毛获得灵感,提取鸟羽毛的代表性色彩进行解构,实现了对鸟的色彩在服装设计上的仿生。 蒙德里安裙 Alexander McQueen 2008SS3.3 服装结构的解构传统观念里,服装,特别是女性的服装,其审美是以服装能否使女性的人体曲线更为突出为标准。这个观念在西方比在东方更为根深蒂固,同时服装大量的收腰和翘臀设计在很长的时间里,直到现在也仍然是服装设计的主流。在各大时装周强调女性服装合体性和曲线美的时候,以三宅一生、川久保玲为代表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不追求凸显身体的线条,而是追求服装本身的结构感和韵律感。在对服装结构的解构方面,设计师们往往会将传统的服装拆开,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志重新组合,造就服装设计的新样式。在服装外部结构线和内部分割线做出独特的转变,或是某些部位进行非常规的改造,服装的解构的新创意,就如同把那些对称的、有规则的、格式化的东西,交叉、扭转、错位、颠倒,使它不对称、无规则和非格式化,反而能够推陈出新,找到意想不到的变幻与动感之美。陈姝霖.探究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大连工业大学.2009虽然1971年发布的一系列服装因过于宽松被称之为“装土豆的袋子”,但是三宅一生依然坚持对传统服装结构的革新。他的设计的服装大多廓形宽大,形态灵活多变。不同于传统服装,三宅一生对人体和服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界定。在“三宅一生和十二个黑姑娘”时装秀场上,服装随着黑人模特激烈的肢体运动翩翩舞动,让人体动作成为服装趣味传达的载体。陈耕.解构风潮中的东方力量三宅一生与川久保玲时装设计浅析J.院校风采.2012(4). 125设计一套或是几套时装早已不是三宅一生作品的全部内容,探索和表现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与空间的关系,并且在服装中展现出来才是他真正的理念。同样是日本的设计师,与三宅一生受西方影响不同,川久保玲更多的是受到日本本国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川久保玲的服装大多不对称,带有很强的不平衡感,这样的设计风格恰恰是源于日本非对称性、不确定的残缺审美。川久保玲设计的服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层层叠叠,结构缝线夸张,多余的面料她也不会裁去,而是就那么随意地留着,使服装呈现出宽松肥大的效果。3.4 服装配饰的解构服装配饰是指用于与服装相搭配的配件,配饰在整个服装设计中虽然只作为一个点的形式出现,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余强.服装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467在传统设计观念里,服装在服装整体设计中处于主要位置,配饰在整体设计中通常是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在现代解构主义服装中,服饰配件的地位逐渐得到强化。在很多设计中,服饰配件甚至一反常态而处于最为突出、最为主要的位置。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夸张奇特的配饰造型使得人们对整体服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配饰上,配饰遭到了解构,而配饰也因此解构了服装。这样的情况正是由于解构主义设计师们将配饰作为独立的,甚至是高于服装的个体。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的2008年春夏时装秀中,帽饰被无限地放大,而衣服却是出奇的简单利落,整个看去,作为配饰的帽子成为了这场秀绝对的主角。衣服和帽子主次地位的混淆,表现出服装配饰的解构。 Alexander McQueen 2008SS Alexander McQueen 2008SS3.5 服装思想的解构服装自原始人类知羞耻时诞生,至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服装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同时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服装文化。很多年来,人们对服装的认识都停留在服装是为人所穿着的,为了修饰人们的形体而发展的。而解构主义则要就人们从一种更为独立的角度来看待服装,探索服装与人之间的关系。在1998年春夏的发布上,侯赛因卡拉扬在沙滩上竖立起三根小棍,这些小棍以细线相连,形成一个虚拟的三角。然后,他在这个三角里放进一个裸体的模特。陈姝霖.探究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大连工业大学.2009在这里,线和小棍就组成了象征性的服装,这是对传统服装设计思想的解构。设计师组合Vikto& Rolf的2013秋冬高级定制系列发布会上,每个模特在走秀完毕后会摆出不同的姿势,而每一件服装也是为了这个特定的姿势而生。这个概念不仅是展示了裁剪和设计的效果,更体现了一种服装思想的解构。设计师如川久保玲早已打破原有的服装设计规则,他们的服装往往没有完整的服装结构,或者是在传统看来拥有多余的服装结构。解构主义的思潮让他们的服装冲破传统服装设计的思维,形成一股新的力量。 Viktor&Rolf2013FW Viktor& Rolf2013FW4 解构主义服装的构成形式4.1 打散散乱或许正是很多人对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印象。的确,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经常打散服装部件,然后按照新的顺序排列这些部件,形成新的组合,以此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冲击。解构主义服装是对传统服装的反叛,对于习惯于传统服装的大众而言,这些服装是由很多部件无序组成的类似半成品的事物。在设计过程中,完整的服装被打散易位,这些被打散后的部件由此成为独立的部分,他们与原来组成整体的个体已经蕴涵了差别,设计师在这时根据后现代形式美法则重新进行组合,产生另类的解构主义服装。4.2 重复重复可以说是现代解构主义服装设计运用最多的一种手段了。Viktor& Rolf等主打解构主义风格的设计品牌,往往会将服装中的某一元素在服装中进行有节奏地重复,让服装在适当夸张的同时保持一种韵律感。在2011春夏时装周上,Viktor& Rolf 以衬衫改良作为灵感,大量的衣袖、领口、下摆出现在同一件衣服上,服装的个性效果得到了极大的凸显。大量相同部件的堆积给人很强的体积感和重塑感,呈现出一种夸张的视觉效果。由多层不同大小的衬衫下摆组成的衬衫裙给人以不同的体验,让我们感受到解构主义服装的独特魅力。 Viktor& Rolf 2011SS Viktor& Rolf 2011SS4.3 夸张服装上的夸张是指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其中的某一个部件或是某一个特点放大,形成与传统服装完全不同的效果。服装部件的夸张很有可能超出大众的审美,让人无法将之与美相联系。但是,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们原本就是在寻求一种突破,常规的造型和美感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川久保玲总是采用夸张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为服装设计注入新的元素。在1997年春夏发布会上,川久保玲推出了名为“Dress Meets Body”的服装,探索服装和人体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服装将服装与身体合为一体,形成新的轮廓曲线。在她看来,服装的穿着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实现人对自身的一种认识,通过服装表达出个人对这个世界和万物的观点。之后,川久保玲又推出了一系列名为“Lumps块状填充物”的服装,这个系列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服装的认识,西方传统观念的细腰翘臀的审美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连衣裙里充满了填充物,但是这些填充物用于填充背部、腹部等让人出乎意料的部位。填充物也不是适可而止的大小,而是让穿上服装的模特给人以有一种怀孕或是长有巨大肿瘤的感受的大小。5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案例5.1 川久保玲“体型造就服装,服装改变体型”,是川久保玲重新为服装视觉空间下的定义。陈建辉.论服装设计风格中的结构域结构J.装饰,2005(14)川久保玲以解构主义服装设计著名,并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念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不同于其他设计师,川久保玲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服装设计教育,是对不寻常面料的兴趣使她进入服装设计这个行业。这也就决定了她的设计不会刻意地体现人的体型,而且她会更多地从面料的角度出发设计服装。受到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川久保玲在1981年的首次服装发布会上就运用这一思潮的设计元素。在1982年更是发布了轰动时尚界的“乞丐装”,就此走上解构主义服装的设计舞台。不同于基于结构主义的西方现代服装,川久保玲的服装更多地体现了穿着者的舒适性和个性的自由解放,而解构主义为她的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在1991年制作的“Flying Cranes”晚礼服里,她把解构主义的设计思维展现出来。这件礼服采用的是欧洲风格的球状裙的廓形,服装面料上却是明确无误的日本特色具有日本特色的自由飞鸟、类似日本传统和服的群褶。日本传统服装与文化被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川久保玲用解构主义思维将东西方文化在服装上进行拆解,然后重组,服装设计具有了新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川久保玲推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COMME DES GARCONS,这个品牌的服装在款式上强调立体化和非对称性,完全不以女性身体线条的凸显为流行。由于早期没有受过专业服装设计的教育,而且深受解构主义的影响,川久保玲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创作思想,她的创作倾向于对传统服装的颠覆。在品牌1995年秋冬发布会上,川久保玲将东西方文化与概念相结合,设计了一款解构主义连衣裙。这款怪异的服装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臀部的夸张设计更是突破了传统服装的设计结构,整个服装的重心后移,但却又是一件完整的服装。这件服装的造型吸收了西方传统服装中的曲线理念,同时又运用东方审美进行解构,夸张处理了服装设计中臀部的造型,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川久保玲设计的服装造型十分夸张,她通常采用包裹、填充、缠绕的方法加工服装,使得服装内部空间结构不同于其他服装,从而使穿着者在穿上服装之后人体造型得到重构。背部、腰部、腹部的巨形填充物看起来并不美,但是为服装造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黑色可以说是川久保玲的招牌颜色,她设计的服装大量地运用含蓄的黑色。在她的服装表现下,黑色拥有了新的生命力,黑色也不仅仅是黑色。经缠绕和包裹等特殊处理后的黑色有着丰富的内涵,让人联想起个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带给人强烈的震撼。川久保玲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了西方传统服制,更为重要的是,她在服装创作目标上有了新的突破。从她的设计中可以看出,服装的穿着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使人的内心精神得到更大的关注。服装设计也不是一味的为了夸张造型而盲目堆砌,要求服装去附和穿着的人而不是为了服装而穿着。 Comme des Garcons2009FW Comme des Garcons2012SS5.2 维果罗夫(Viktor& Rolf)创建于1992年,维果罗夫是一个以解构主义设计让人瞩目的品牌。在2001年的发布会上,他们设计的服装被称为是当季最为强有力而勇敢的一个系列。这一系列的服装、配件、模特甚至是设计师都是黑色的,让人有种出乎意料的感觉。服装的主体的合身的,但是作为服装部分的领子和袖子都是超出服装比例的大,就像是几个不同型号的服装经过分解、打乱,然后重组,带有很强的解构主义特征。在2010年秋冬时装周上,他们更是带来了一出好戏。第一个出场的模特穿着厚重无比的服装,然后再在秀场上由设计师一件件的脱下,依次穿到其他模特身上。那些看上去肥大的服装有些甚至是模特的三倍大小,但是通过拉链、腰带配件的配合,看上去居然有很强的可穿性。正如设计师所说:“我们通过这个系列就是想要让大家明白,很多服装可以再看上去极端的同时任然具有可穿性。”维克罗夫在2011春夏服装系列是对衬衣的解构。开场的是一件经过解构的衬衫裙,四个领子、八个袖子、四个下摆,服装解构主义的重复和夸张的手法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八个袖子从袖口的位置一直延伸到肩膀的位置,而领子则是延伸到了肚脐的位置,原本的服装部件变成了服装的主角,几乎占据了整件服装,解构主义思维在服装设计的运用再次让人赞叹。在之后的2012春夏发布会上,维果罗夫采用类似的方法,他们将原本并不引人注意的针脚在服装上放大,使得巨大的缝迹线成为服装的装饰,并与服装很好的结合。他们在服装上打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