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吴).ppt_第1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ppt_第2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ppt_第3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ppt_第4页
运动神经元病(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神经元病 旌阳区中医院康复科吴应彬 运动神经元病 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分类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概述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 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 延髓麻痹和锥体束症 通常感觉系统和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上下运动神经元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系统 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 Betz细胞 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功能 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 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 下运动神经元 包括脊髓前角细胞 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它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冲动的最后通路 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道 功能 将上述冲动组合起来 通过周围神经传导至运动终板 引起肌肉的收缩 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比较 临床检查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瘫痪分布整个肢体为主肌群为主肌张力增高 呈痉挛性瘫痪降低 呈弛缓性瘫痪浅反射消失消失腱反射增强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阴性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皮肤营养障碍多数无障碍常有肌束震颤或肌纤维颤动无可有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无失神经电位有失神经电位 概述 患者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 以至瘫痪 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 故俗称 渐冻人 多中年发病 病程2 6年 少数病程较长 男性多于女性 患病率约1 2 1 2 5 1 年发病率为0 13 1 4 10万 概述 运动传导通路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有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证据 有人认为ALS与朊病毒 HIV有关 还有人发现ALS患者CSF中 免疫球蛋白升高 血中T细胞数目 功能异常 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推测ALS的血清可能对前角细胞等神经组织存在毒性作用 病毒和免疫 有学者认为ALS与某些金属元素中毒或缺乏有关 不少MND患者有铝接触史 血浆和CSF中铝含量升高 Canaradi认为铝的逆行性轴索流动可引起前角细胞中毒 导致ALS 环境中金属元素差异可能是某些地区ALS地理性高发的原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 金属元素 本病大多为散发 少数有家族史 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近年来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发现本病与某些生化缺陷与基因异常有关 如TARDNA结合蛋白有关的基因突变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Poloni发现ALS患者血浆中维生素B1减少 Ask Upmak报道5例患者胃切除后发生ALS 提示营养障碍可能与ALS发病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营养障碍 ALS患者CSF中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水平明显降低 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 病情越严重 变化越明显 近年来研究认为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AL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病因与发病机制 神经递质 研究发现一些家族遗传性ALS患者有铜 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1 基因突变现象 他们皮肤成纤维细胞内SOD 1活性明显降低 这些患者进展迅速 提示SOD 1基因突变使运动神经元易受自由基损害而破坏 病因与发病机制 自由基损害 病理改变 脊髓前角细胞变性脱失 以颈髓明显 胸腰髓次之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也发生变性 脱失 脑干运动神经核以舌下神经核变性最突出 疑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迷走神经背核和面神经核也有变性 动眼神经核很少受累 病理改变 脊神经前根变细 轴索断裂 髓鞘脱失 纤维减少 锥体束变性自远端向近端发展 出现脱髓鞘和轴突变性 偶可见到其他纤维束 如皮质联系纤维 后纵束 红核脊髓束及脑干和脊髓内多种其他传导束的变化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上下运动神经元 原发性侧索硬化 进行性脊肌萎缩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进行性延髓麻痹 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通常起病隐匿 缓慢进展 由于损害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 锥体束症的不同组合 进行性肌萎缩Progressivemuscularatrophy 临床表现 下肢功能障 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bulbarpalsy 原发性侧索硬化PrimaryLateralSclerosis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 损害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 表现为无力和肌萎缩而无锥体束症 单独损害延髓运动神经核而表现为咽喉肌和舌肌无力 萎缩 仅累及锥体束而表现为无力和锥体束征 上下运动神经元均有损害 表现为肌无力 肌萎缩和锥体束征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随着病程延长 肌无力和萎缩扩展至躯干和颈部 最后累及面肌和咽喉肌 少数病例肌萎缩和无力从下肢或躯干肌开始 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 以大 小鱼际肌 骨间肌 蚓状肌最明显 双手可呈鹰爪样 逐渐延及前臂 上臂和肩胛带肌群 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 无力 ALS为最多见类型 大多为获得性 少数家族性 发病年龄多在30 60岁之间 多数45岁以上发病 男性多于女性 呈典型上 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临床特征 ALS 体征常有肌束颤动 有重要意义 上肢肌萎缩 肌张力不高 但腱反射亢进 Hoffman征阳性 双下肢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 Babinski征阳性 下肢肌萎缩和肌束颤动较轻 一般无客观感觉障碍 但常有主观的感觉症状 如麻木等 括约肌功能良好 意识清醒 ALS 延髓麻痹一般发生在本病的晚期 在少数病例可为首发症状 舌肌常先受累 表现为舌肌萎缩 束颤和伸舌无力 眼外肌一般不受影响 预后不良 多在3 5年内因呼吸肌受累死于呼吸机麻痹或肺部感染 进行性肌萎缩 Progressivemuscularatrophy 发病年龄在20 50岁 多在30岁左右 略早于ALS 男性多见 运动神经元变性仅限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 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上肢远端肌肉萎缩 无力 也可单侧起病 累及双侧 逐渐波及前臂 上臂和肩部肌群 受累肌肉萎缩明显 肌张力降低 可见肌束颤动 腱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阴性 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无障碍 本型进展较慢 病程可达10年以上或更长 晚期发展至全身肌肉萎缩 无力 生活不能自理 最后常因肺部感染而死亡 进行性延髓麻痹 Progressivebulbarpalsy 本病较少见 发病年龄较晚 多在40 50岁以后起病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发音不清 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 咀嚼无力 舌肌明显萎缩 并有肌束颤动 咽喉肌萎缩 咽反射消失 若同时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 出现强哭强笑 下颌反射亢进 从而真性和假性延髓麻痹共存 病情进展较快 多在1 2年内因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而死亡 原发性侧索硬化 临床罕见 多在中年以后发病 起病隐袭 常见首发症状为双下肢对称性僵硬 乏力 行走呈剪刀步态 缓慢进展 逐渐累及双上肢 四肢肌张力呈痉挛性增高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阳性 一般无肌萎缩和肌束颤动 感觉无障碍 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如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 可出现假性延髓麻痹表现 进展慢 可存活较长时间 运动神经元病 既往认为MND是纯运动系统疾病 但是 临床观察发现一小部分MND患者出现了运动系统以外的表现 如痴呆 锥体外系症状 感觉异常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 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可能MND患者伴有其他疾病 或者MND疾病累及其他系统 Why 辅助检查 肌电图有很大诊断价值 呈典型的神经源性损害 ALS患者往往在延髓 颈 胸与腰骶不同神经节段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进行性失神经支配和慢神经再生支配现象 主要表现为 病变处肌肉插入电位延长 纤颤电位 动作电位时限增宽 波幅增高 波形以混合相或单纯相多见 可见巨大电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或正常 而感觉传导检查多无异常 四肢 胸锁乳突肌 副神经支配 和脊旁肌EMG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腰穿压力正常或偏低 CSF检查正常或蛋白轻度增高 免疫球蛋白可能增高 血液检查血清CK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而CK MB不高 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均可能出现异常 CT和MRI检查脊髓变细 腰膨大和颈膨大处较明显 余无特殊发现 肌肉活检可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病理改变 诊断 根据中年以后隐袭起病 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病程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肌无力 肌萎缩 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得不同组合 无感觉障碍 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 脑脊液正常 影像学无异常 一般不难做出临床诊断 ALS的诊断标准 2000年 1 诊断ALS必须符合以下3点 临床 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临床检查显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证据 病史或检查显示上述症状或体征在一个部位内扩展或从一个部位扩展到其他部位 2 同时必须排除以下2点 电生理或病理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导致上下神经元病变的其他疾病 神经影像学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导致上述临床或电生理改变的其他疾病 ALS分级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确定性临床特点确诊ALS至少有3个部位的上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很可能ALS至少有2个部位的上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 而且 某些上运动神经元体征必须位于下运动神经元体征近端 之上 实验室支持很可能ALS只有1个部位的上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 或一部位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加肌电图显示的至少两个肢体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证据 可能ALS只有1个部位的上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体征 或有2处或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或者下运动神经元体征位于上运动神经元体征近端 之上 注 将ALS神经元变性的部分分为4个 延髓 颈隋 胸髓 腰骶髓 鉴别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可以表现为手肌无力和萎缩伴双下肢痉挛 而且颈椎病和ALS均好发于中年以上的人群 两者容易混淆 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发现失神经现象 超过一个神经根分布区的广泛性肌束颤动均支持ALS诊断 颈椎病性脊髓病时MRI可显示脊髓受压 但出现这种影像学改变并不能排除ALS 脊髓型颈椎病 MR T2WI表现 鉴别诊断 包涵体肌炎 IBM 是继颈椎病性脊髓病后最容易与ALS混淆的疾病 两者的共同症状为手肌或四肢远端肌萎缩 腱反射消失 无感觉障碍和感觉异常 IBM合并周围神经病除外 IBM患者指屈肌无力通常较为明显 而在ALS到晚期其他手肌明显受累时才有指屈肌无力 且第1骨间肌多无萎缩 IBM常有明显的股四头肌萎缩伴上楼费力和起立困难 但无束颤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体征 IBM患者的肌肉活检可见镶边空泡和炎症浸润可资与ALS鉴别 包涵体肌炎 鉴别诊断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周围神经病 因有明显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 而腱反射正常或亢进 易与ALS混淆 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运动传导阻滞 运动神经活检发现脱髓鞘改变及IVIG试验性治疗有效支持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鉴别诊断 Kennedy Alter Song综合征与ALS的共同点是两者均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和体征 Kennedy Alter Song综合征还有以下特点可与ALS鉴别 X连锁遗传方式 姿势性震颤伴乳房肿大 无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 基因分析有三核苷酸 CAG 重复增多 鉴别诊断 平山病又称单肢脊髓性肌萎缩 monomelicspinalmuscularatrophy 或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 特点为20岁左右起病 临床表现为肌萎缩 肌无力 肌束颤动和痉挛 症状进展1年左右停止 MRI可正常或见脊髓萎缩 一些患者早期表现为平山病 以后发展为ALS 鉴别诊断 重症肌无力咽喉部位受累者须与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的ALS鉴别 前者有典型的肌无力和病态疲劳 休息后好转 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肌电图正常 重频刺激试验阳性 有些ALS患者应用新斯的明后肌无力症状也有一定程度改善 应注意与重症肌无力鉴别 鉴别诊断 除上述疾病之外 MND还需与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副肿瘤性ALS 中枢神经的多系统变性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等鉴别 进行性延髓麻痹还需与延髓空洞症 脑干肿瘤等鉴别 治疗 MND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必须指出的是 MND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综合证 因而期望以单种药物或单种治疗完全阻断疾病进展是不现实的 治疗 MND治疗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 利鲁唑 Riluzole 一种抗氨基酸兴奋毒性药物 现在美国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常用药物 利鲁唑虽不能根治ALS 也不能显著改善症状 但能明确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和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每次50mg 每天2次 服用18个月 考虑将奎宁作为MND患者肌肉痉挛的一线治疗药物 如无效或不耐受 可考虑巴氯芬作为二线治疗 如无效或不耐受 可考虑替扎尼定 丹曲林或加巴喷丁 引自 2016版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优化研究所 NICE 发布了新的运动神经元病 MND 评估和管理指南 如以上治疗均无效或不耐受 可考虑转诊至专家治疗 在多学科治疗团队进行评估时 需详细了解既往治疗情况 药物是否有效或有无副作用 病因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 包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 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 包括N 乙酰半胱氨酸 丙炔苯丙胺 维生素E 其他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基因治疗和神经干细胞移植 嗅鞘细胞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病因治疗 其他 1 免疫调节治疗 2 钙通道阻断剂 3 变构蛇毒 4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5 抗病毒治疗 6 神经保护剂 7 肌酸和辅Q10 8 雄性激素 9 抗炎治疗 10 项针治疗 对症治疗 包括针对吞咽 呼吸 构音 营养障碍 痉挛 疼痛等并发症和伴随症状的治疗 吞咽困难者应鼻饲饮食 呼吸衰竭者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 运动计划 1 MND患者需行运动锻炼以维持患者关节活动 预防挛缩 减少僵硬及不适 并改善患者总体功能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