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我国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其中,不少景观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你能说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风景名胜吗?(生列举)2、在这其中,长城是最为举世瞩目的。到过长城的人,都被他震撼,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大声称赞:(课件出示句子,生读)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来了,他竖起大拇说: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站在长城上,他激动地说:3.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看到长城,我们中国人的心中热血沸腾:(课件出示,升读)4.气魄雄伟是什么意思?什么才叫做奇迹?(气魄雄伟:雄壮而伟大 奇迹: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5.再读句子,6、质疑:我想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疑问:生:长城是怎样“气魄雄伟”的,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7、你提的问题真好,问到了点子上!就让这两个主意的问题带领我们走进文本。二、品读课文(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用心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和伟大。读的时候,还可以拿出笔划记让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2.交流: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时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反馈,如:当学生回答“像长龙”,则:你真敏感,一眼就找到了文中的比喻句,他形象地将长城这一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回答“一万三千多里”,你关注了数字。这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胜过千言万语。回答“高大坚固”:在古代,像这样宏伟的工程真是屈指可数。回答“劳动人民”:你在用心感受啊,还联想到了长城背后的故事。4.小结:通过默读,长城,这个气魄雄伟的工程,已经在你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象。5:提问: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呢?预设:如果学生答不出则说,请关注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你一定会找到线索。如答到则说:你一眼就理清了课文的思路,找到了作者的观察点。(二)远看长城1.那就让我们先远望长城吧。自由读第一段,你从哪里看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2.交流:预设1:学生读出“长龙”。(1)问:这是怎样的一条长龙? (2)出示图片:看,这是一条东方巨龙啊。他威武雄壮,在崇山峻岭之间腾飞。(板书)让我们读出这种气势。 (3)“一万三千里”,这个数字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出示地图:让我们来看看,这条长龙经历了哪些地方?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让我们来数一数。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叫XXX的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让我们再读。3.小结:这样的长城,让我们不得不惊叹:读中心句。(二)近看长城之“气魄雄伟”1.走近长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画面?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有先后地描写长城?2.全班同学朗读第一句。这一句话,从整体上介绍了八达岭长城这一段。3.师引读。那么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一部分一部分地写清楚长城的构造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书。我来读表示方位的词组,你们接着读余下的内容。4.寥寥数语,作者写清楚了长城的构造。先整体,再。描述部分时,先再再,有条有理,娓娓道来,这就是写作时的条理之美。5.透过文字,你真的看清楚了长城了吗?请同桌合作,一位同学读文中的句子,他的伙伴则在图上找出长城各个构造的位置。6.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展示,让我们看看他是否真的透过文字,看清楚了长城。(一人读,一人指)读的同学请注意,速度要一点,注意停顿,看看你的伙伴有没有找正确。7.近看长城,让你感受到了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相机板书:高大坚固立千年)8.这又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这个工程的气魄雄伟,它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三、重点部分:走上长城,体验“伟大的奇迹” 1.让我们登上长城吧。课件出示图片。生读。2.体会动词的用法。这句话中,有几个词语起到了神奇的作用。他们都是动词,作者就是通过这几次词语,将读者都带到了长城上。你找到了吗?3.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真是用得恰到好处啊。让我们再读,边读边体会,让自己真真切切地与长城零距离接触。4.指名读,评价。站在:此刻,你站在一个伟大的奇迹上啊。踏着:你正踏在一条气魄雄伟的东方巨龙的脊背上啊。扶着:你的手掌,抚摸着城墙上的方砖,你和长城已经融为一体、5.站在长城上,作者浮想联翩。他透过这每一块条石和方砖,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幕。默读,进入到字里行间,全身心地感受文字背后的画面。(课件出示)6.反馈:我看到了,有些同学读着读着,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我分明看到了他的心中正翻腾着情感的巨浪。读出声音来,读出感情来。7.交流:指名读,逐步引导:(1)“两三千斤重”。我注意到你这里读得有些沉重。这是怎样的条石?(血汗智慧凝结成)一个同学是50斤,那么一块条石就相当于咱们全班同学的重量啊。读出这份沉甸甸的重量吧。(2)这条石下,被压着的是什么?你看到了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除了肩膀和手,你还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什么?听到了什么?(3)劳动人民,是怎样将这些条石台上陡峭的山岭的啊?(一步一步)指名读,反馈指导。如:孩子,你的肩上担着的可是两三千斤重的条石啊;你正攀爬着陡峭的山岭啊你感受到了这份难以想象的艰难你读出了劳动人民真忍受的痛苦(4)想到这里,让我们怎能不深深地感慨:课件出示,生读。四、总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改建,耗费了无数百姓的心血,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万里长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拓展 弹性环节1,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想说些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