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2 10 11 瑞典 在中国当代文坛 莫言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 他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等影响 吸收西方文学营养讲述中国乡土故事 新华网 新华社 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学进入西方主流视野的标志性事件 多元文化共存交流融合共进 走进 打破隔离的坚冰 1 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文学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 欣赏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 列举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大事记 1 第二次工业革命2 物理学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4 俄国十月革命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6 第二次世界大战7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 民族解放运动 时代主题 战争与和平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大工业时代 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 战争与和平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 文学艺术 太阳照样升起 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高尔基 母亲 泰戈尔 吉檀迦利 太阳照样升起 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文学艺术发展特点 时代性 多样性 共融性 嘉莉妹妹 等 德莱塞 以幽默为主旋律轻松诙谐 黄金时代 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马克 吐温 国别 时间 英 法 美 约翰 克利斯朵夫 永别了 武器 太阳照旧升起 丧钟为谁而鸣 罗曼 罗兰 杰克 伦敦 描写两次世界大战 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 冰山原则 老人与海 一 世界的文学 一 欧美文学 现实主义流派 19C末 苹果车 竞选州长 等 麦琪的礼物 等 热爱生命 等 作家 萧伯纳 欧 享利 20C初 20C初 20C中期 海明威 20C初 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 罗兰凭借其巨著 约翰 克利斯朵夫 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他本人也被称为 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海明威 1899 1961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因此作品中的人物不少是藐视死亡的勇士 太阳照旧升起 永别了 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 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其代表作 老人与海 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 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这种创作手法则被称为 冰山原则 老人与海 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中篇小说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 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 但这鱼实在大 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 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 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 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老人与海 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小说中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泰戈尔与徐志摩 赠徐志摩亲爱的 我羁留旅途 光阴枉掷 樱花已凋零 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 显现你慰藉的笑容 泰戈尔 1929年 泰戈尔结束在国外的讲学 回国途经上海 在徐志摩家小住 泰戈尔度过几天愉快的时光 临别前 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了一首赠诗 一 世界的文学 二 亚洲文学 结论 各个民族 地区 国家的文学艺术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勃勃生机和长远的发展 1913年 凭借其著名的长诗 吉檀迦利 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 清新与优美的诗 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 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 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川端康成 1 地位 2 代表作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 1968年 川端康成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世界性的殊荣 雪国 千只鹤 伊豆的舞女 等作品都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 日本人内心的精髓 这是勇敢的海燕 在怒吼的大海上 在闪电中间 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摘自 海燕 三 无产阶级文学 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 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一 世界的文学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 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摘自 狂人日记 黑漆漆的 不知是日是夜 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 兔子的怯弱 狐狸的狡猾 摘自 狂人日记 三 无产阶级文学 一 世界的文学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请以材料二中的鲁迅作品 狂人日记 为例 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一 狂人日记 首发于1918年5月 新青年 月刊 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 收录在短篇小说集 呐喊 中 内容是以一个 狂人 的所见所闻 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 该作品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 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作为特殊的艺术 其产生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 鲁迅先生的 狂人日记 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 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代表作 体现出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请思考 一 19C末20C初 世界文学有哪些特点 1 东西方文化共同发展 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 2 欧美文化继续散发着光彩 3 美国文学以幽默为主旋律 4 亚非拉文学既保留民族特色 又与欧美文学相融合 5 这时期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二 音乐的变奏 1 背景 19世纪末 世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 音乐家们纷纷挣脱传统的束缚 寻找新的音乐艺术的突破口 一时间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 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共存 2 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 1 印象主义 德彪西 法 2 表现主义 勋伯格 奥地利 3 新古典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 俄 3 特点 民族性 多样性 立体派 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流派 三 美术的发展 毕加索与立体派 特点 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 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 重叠 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 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 所画的只是立体的一面 立体主义则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 他们从几个角度去观察 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 亚威农少女 中 五个裸女的色调以蓝色背景来映衬 背景也作了任意分割 没有远近的感觉 人物是由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 公牛象征强暴 嘶鸣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 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 画的左边 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 其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 画的右边 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 离他不远处 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 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这一切 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镜子前的少女 戴帽的女人 三个乐师 毕加索作品 坐着的女人 毕加索自画像 大图 大图 课堂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 社会变革和动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文学 打破隔离的坚冰 背景 音乐 美术 表现 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化的发展 特点 欧美文学亚非拉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 立体派 世界文坛巨匠名言我生来是为斗争的 罗曼 罗兰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托部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考研专业综合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漳州市漳浦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摄影鉴赏课件
- 摄影技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微波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配套人民币借款合同
- 2025年春季部编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 摄像头设置课件
- 2025合作伙伴:委托繁育品种合同大全
- (2025年标准)校车修理协议书
- 服装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2025年汽车驾驶员(高级)考试题及汽车驾驶员(高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艾梅乙”母婴阻断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2687题)
- Unit1SectionA1a-1c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360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产品白皮书
- 酒店股东消费管理办法
- DB3713-T 344-2024 古树名木管护复壮技术规程
- 制作历史教学课件
- 【暑假提前学】2025年秋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1单元 2《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