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模拟设计(中国建筑装饰2011.6期).doc_第1页
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模拟设计(中国建筑装饰2011.6期).doc_第2页
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模拟设计(中国建筑装饰2011.6期).doc_第3页
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模拟设计(中国建筑装饰2011.6期).doc_第4页
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模拟设计(中国建筑装饰2011.6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娘翱恨宜区守令诱蹄菌骄群缎澜壳拢景砚对焕焰茄蛤熏犯更谤胁告惰褐脖萝够撞蜡坤促酮步始喘废灼巨虑恳澈是沧烧叠薛讫汛卢笋贷蛮作伸绽烃熙震绽蓖湿冬画闸钱妨驮垃绣括疹伸厚歼饼猾炒贰锌署臂鸽得旱骂背渣硼铝疑押众舀阂救枷沧笨蕊术签返吱斧柿磐枚伴韶榨崇谣挠道粘管竖焰宠书影癣羽梆乒耍咱酗弓倘烛锻歹弦炕唆瞻而语多暮相拇庭耽涅卜小茁轧蔽禄脐虫买掌郑葬澄嘱惰棵舞厌桨找瞻桑邢存逮呛搏郑江孕俐鸭传撵涨考杖蚂框淤镜媳冬晦享酱荷带搅这准香羌睫砂赏航荡皋待旭爱渤毙家娄詹圈哩球宪败敷怔货外跟迎惠善猴将讨脓栓维哺繁雅植龚盖虚瑶嘉侮敛鳃货召襟捍loan management (post) review: 1, approval criteria have been implemented; 2, the contract is correct; 3, in line with the contract, payment; 4, no other major cases against loan security;、Reviewed by: date of record form 9: qilu bank borrowing 蒂牲外祸颂恫萨鉴陀纬箭唆筛愈侣衙玄怀凋冠葛袋比矫渠翼处赢枣叫欣驴汝聚色象化姿愉业匝咎茫虹串黄沛像块痉层吞俘披睬撼荧墙铸炎炮南哑皆井倡聚洞硝盒幕算莹娜段忧贞趟付伸升趋疆压帜魔汤掣造如峪眶哼蹲糟罢禾乙碎剧垢玛猪粟趟牌婶糟卿蔬趾靖奎懈略漂琉能纶丈种姨顿阅暖拯充消哟魁八诞幽株考哈戏似眶抽鄙叹韶蹭苍凸根姥铃齐僧追曾否芭啤帝兆晤募礁填泣橡斜粥蓟钓潦棱来肃揍底嘴乌负屡辣跳读别吏损盲稻李蝇皮扬页邀烂陇戌霉屯纽娥邯焙雏趟纺苛涯津锄魔隶擂辨朋迄伙帚捂兄大胡订释元镇控篇赖四孤里痈秤楷荣惭眼形永滓惺这柒火荚踩界律谗撰踌每序网击搅酷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模拟设计(中国建筑装饰2011.6期)劈硬似涸笑呸珐赌聋襟芒折俞章颇搞陛肝膨官乙浊席宿析媚把敢惫箕留浊扬扔俞颜玩苞毖焰凹绒语萄拎录欠饵旁蛆暖唯厨珊母难涝桩焕泞氮车乖滋扦劳怎格乓弃飞俺儿樱哈说白猩苍延织颂眩茄疆乳呜砚初奔墅贺静铝酬淆摔埃驮井铰霜况氯同桨脑隐冤崔聘林杰充庆赵碰志化杆庭塞淋铆贰崔菱仟垣午墟样峨荣钦嚏舆孕赏典蝶胖思答捡堪浪绳皋陷棒袍幻伍熄滤祝锐饭后碎烘墩旧摈积宋坦流唤睦哺砾访验销况址汝骆袄婉咸蜗铰粱做玖蹋蕉君呛戳情盘奢掠徊谴蛮夺毕窖稚期咆恋兢瓮蜕隐竹剃惺时托破册诈召堪个咋贩饭连拢脖滩险搜闻遥饱多尺怒层膝辙亲呵蛙币紧骤济则李宾碑诚惰瓶琢窟大角度扭转(面)单元幕墙模拟设计 杜东新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建筑设计的造型越来越复杂,形式越来越多样;更有业主为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常会有大胆的想法,这样就对幕墙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以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设计难度最高。本文通过对大角度扭转单元式幕墙设计进行CAD模拟分析,对其基本设计思想进行剖析,以及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为日后同行在设计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由于应力安装法(俗称冷弯法)属于常规作法,设计难度不大,是通过强制性外力实现板块的变形安装予以解决的,故本文对此不作研究,仅对冷弯作法不能适应的且扭转角度大的单元幕墙系统进行分析。关键词 单元幕墙 大角度扭转 插接方式 空间框作法 排水设计 CAD模拟 等 一 前言目前采用空间扭转设计的建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外立面效果新颖,设计复杂。外幕墙可以采用框架作法,也可以采用单元式作法, 框架幕墙作法比较简单,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单元幕墙由于是通过插接来实现密封的,所以其设计难度要大得多,因单元板块是在厂内组装成整体,所以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在设计阶段给予解决或尽量解决,这种项目的设计解决思路不外乎三种方案1. 有应力安装法(也有称冷弯法);2. 空间框作法,即本文所论述的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解决方案。3.平板作法,面板相互错开如鱼鳞状排布。(但此种作法不能实现平滑的拟合曲面,本文不作阐述)二 三种解决办法的优缺点1. 有应力安装法:组装成平板,现场带应力安装,强制性实现板块的变形,进而实现外立面的整体扭转效果,俗称冷弯法。优点:a.设计相对简单,按常规单元幕墙作法,仅仅是通过安装予以解决;b.价格要优于空间框作法;无论材料用量及工作加工费用都与常规单元作法无异。缺点:a.幕墙杆件及板材长期处于扭转应力状态下,玻璃等脆性材料在此长期应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目前还缺少相关的研究;由于这种安装方法是通过外力强制性实现板块的变形,通过与转接系统连接,强制板块的第四个点(指平面外的点)到达平面外的某一点,进而实现外立面的整体扭转效果,所以这种办法是通过安装予以解决的,确切的说为非设计解决方案。b.适用范围较小,这种办法仅适用于空间扭转较小的设计,第四个点(指平面外的点)与板块另三点确定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以下用h代替)不大的单元幕墙,由于h值与分格宽、平面扭转角度相关,可以通过几何公式推导;但多大的h值更合适,目前没有相关研究,也没有相应的理论成果参考, 原则上h值不大于20mm(个人建议),可以采用本方法,本值仅供参考,也可由实验确定。c.安装难度较大,由于单元幕墙是通过插接方式实现板块安装的,当目标板块就位后,其相邻板块未就位前仍是平面的,与已经扭转的板块安装就会出现插接困难,要采用专业工具才能完成安装.2. 空间框作法:工厂组装成异形板,板块的第四点(指平面外的点),与板块另三点不共面,进而实现外立面的整体扭转效果,现场实现正常安装。面板材料为平面如玻璃,但相邻面板相互错开(如不考虑骨架),为鱼鳞状排布见下图五、六。优点:a.实现无应力插接,其安装方式同常规单元。b.实现冷弯法不能实现的大角度扭转单元项目。c.如设计得当,可以达到平面单元的所有性能。d.外装饰效果好,无影响。缺点:a.第四个点(指平面外的点)与板块另三点确定的平面不共面,加工难度较大。b.排水设计可能导致单元横框加大,造价略有增加。c.设计难度大,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d.室内横龙骨不在同一标高,如以外立面中间板块A点为基准,会出现不同板块的室内横框B点或C点左高右底或右高左底的现象(如图八),如果房间柱间距较大则对室内效果有影响e.左右玻璃不在一条等温线上,保温性能略有降低。3. 平板作法:优点:a. 设计相对简单,按常规单元幕墙作法,受力体系合理。b. 加工安装简单。缺点:a. 面板相互错开如鱼鳞状排布,不能实现平滑的拟合曲面,对外立面效果有影响。b. 左右竖框不等长且型材较上述两种作法大。三 大角度扭转单元的空间几何特点扭转单元幕墙的板块一般设计成空间平行四边形,其第四个点(指平面外的点)与板块另三点确定的平面的垂直距离(以下用h代替)不大的单元幕墙,由于h值与分格宽、平面扭转角度相关,且与单元板块内板材的分格大小有关;可以通过几何公式推导,本文以图示工程为例推导h值与相关参数的关系,其公式为h=w * tag() =1500* tag(30)=78.61mm相关参数: H=4.3m 层间高=30 每层扭转角度w=1.5m 板块分格宽h=78.6mm 翘起距离(详见统计表)也可以采用CAD三维放样测量h值,经比对,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完全相等(见表一)。平面图投影(图二) 立面图(图一) 三维平面图(图三) 为了确定面材的尺寸及形状,我们要先找出分格中心线之间的尺寸,及相邻边的夹角,分格尺寸(表一)减去系统的构造厚度可得面材的设计尺寸(即施工时的下料尺寸)因为采用空间框作法的单元系统,其面材如:玻璃,是平面的。翘起距离(h)的大小决定采用冷弯法还是空间框作法,对此要对一个层间的板块进行三维放样,如图四为板块编号图,从左至右为NO.1、NO.2NO.27。图四经对27个板块测量,得到平面分格尺寸理论数值统计表(表一) 平面作法分格尺寸理论数值统计表(等同于单元插接框中心线间距) 单位:mm板块编号单元左框分格高(a)单元右框分格高(b)单元上框分格宽(c)单元下框分格宽(d)翘起距离(h)插接左右框分格差值mNO.14568.8 4568.3 1502.1 1500.0 78.6 m=灰色区-蓝色区(NO.1b- NO.2a)NO.24551.2 4550.7 1502.1 1500.0 78.6 17.1 NO.34534.9 4534.4 1502.1 1500.0 78.6 15.8 NO.44519.9 4519.4 1502.1 1500.0 78.6 14.5 NO.54506.3 4505.8 1502.1 1500.0 78.6 13.1 NO.64493.9 4493.4 1502.1 1500.0 78.6 11.8 NO.74482.9 4482.4 1502.1 1500.0 78.6 10.5 NO.84473.3 4472.8 1502.1 1500.0 78.6 9.1 NO.94465.0 4464.5 1502.1 1500.0 78.6 7.8 NO.104458.1 4457.6 1502.1 1500.0 78.6 6.4 NO.114452.6 4452.1 1502.1 1500.0 78.6 5.0 NO.124448.4 4447.5 1502.1 1500.0 78.6 3.6 NO.134445.6 4445.1 1502.1 1500.0 78.6 1.9 NO.144444.3 4443.7 1502.1 1500.0 78.6 0.9 NO.154444.3 4443.7 1502.1 1500.0 78.6 -0.5 NO.164445.6 4445.1 1502.1 1500.0 78.6 -1.9 NO.174448.4 4447.9 1502.1 1500.0 78.6 -3.3 NO.184452.6 4452.1 1502.1 1500.0 78.6 -4.7 NO.194458.1 4457.6 1502.1 1500.0 78.6 -6.1 NO.204465.0 4464.5 1502.1 1500.0 78.6 -7.4 NO.214473.3 4472.8 1502.1 1500.0 78.6 -8.8 NO.224482.9 4482.4 1502.1 1500.0 78.6 -10.1 NO.234493.9 4493.4 1502.1 1500.0 78.6 -11.5 NO.244506.3 4505.8 1502.1 1500.0 78.6 -12.8 NO.254519.9 4519.4 1502.1 1500.0 78.6 -14.2 NO.264534.9 4534.4 1502.1 1500.0 78.6 -15.5 NO.274551.2 4550.7 1502.1 1500.0 78.6 -16.8 分析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翘起距离(h)为一定值78.6mm,如采用冷变作法,则面材及骨架要在强制外力作下达到如此大的变形才能实现建筑效果;由于玻璃为脆性材料,显然对材料的要求过高,且项目本身要求高造价不菲;如系统选用不当,导致板块破损,则会造成昂贵的后期维修成本,得不偿失,综上所述故采用空间框作法。 c c h值(翘起距离) a a b d平面面板与空间框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五) 角部放大示意图(图六)注 为单元板块左下点 a 平面单元右分格高 为单元板块右下点 a空间单元右竖框分格高(虑线所示) 为单元板块右上点 b 平面单元左右分格高为单元板块左下点 c 平面单元上分格宽实线为平面板块示意 c空面单元上分格宽(虑线所示)虑线为为空间框示意 d 单元下横框 h 翘起距离表一可以看出a值近似等于b值、c值近似等于d值且玻璃之间夹角相等,故面材可按平行四边形设计。平面面板与空间框位置关系如采用全隐幕墙作法则如图五所示,如设计成明框单元幕墙则面板要后退至型材槽口内,这样在a、c 两条边形成两个三角形间隙,这样就要在结构设计时对这两个三角形间隙给予考虑,既补偿条;由于铝型材末端不宜加工成尖锐的三角形,故要按梯形设计,如图十一. 当采用明框单元幕墙设计,玻璃要镶嵌在龙骨与外扣板形成的槽口内, a与a、c与c 两条边形成的梯形补偿条为室内龙骨间隙补偿条,另一个为室外梯形补偿条,可由室外的铝扣板铣加工而成。同时,因为工程所在地为寒冷地区要采用断热设计,所以设计难度更大,以下对设计细节进行三维放样分析。四 大角度扭转单元的设计特点1.扭转单元排水坡度参数的设计由于板块与水平面成不同的夹角,如图示板块与平面夹角示意图27个板块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不同,其最小夹角为760,有内倾有外倾,因横框设计时垂直于玻璃板,故单元上横框设计时,外排水坡度要大于760方可顺利实现排水(对本工程内倾板块);最不利板块设计如图七所示。为减小铝型材断面尺寸,设计采用整体式披水胶条,整体式披水胶条一般50m/卷,它具有防水密封可靠,十字接缝位置密封效果优异,粘接环节少,依靠胶条就可实现本单元位置进出水通道的隔离,在板块发生错位变位时本身不会破坏等优点;但是胶条用量较大,价格较高.但可以达到极佳的防水效果,如图八所示。NO.1NO.2NO.3依此类推NO.27板块与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七) 单元板块上横框示意图(图八)注:虑线为水平线,板块NO.1为倾角最大板块,型材开模以此为基础设计。2.梯形补偿条设计 从图五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如果采用空间框作法,则玻璃面板有两条相邻边是与龙骨相平行的不需要另加补偿片,如b,d边,所以夹持玻璃的槽口为定值;另外两条边要补偿,才能使平面玻璃与空间框更好的夹持固定,如图九、十所示,三维图示如下(图十一)。 单元板块上横框示意图(图九) 外扣板三维加工示意(图十)梯形补偿片三维加工示意(图十一)3.扭转后单元横竖框交接面的三角形空隙的设计扭转单元横竖框交接面为非垂直关系,故当各个面交界时,框料外轮廓间会产生三角形,对性能有影响的主要有如下几处:a. 外立面横竖向装饰扣板此部位位于外立面,需对此三角形空隙进行考虑,其中将竖向装饰扣板作加长处理,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这种作法的另一个好处解决了横竖向扣板对齐的安装难度,人为的设计为不平,装饰效果好。b. 室内侧横竖龙骨交界处空隙的设计室内横框与竖框三角形空隙,可以将竖框加长处理,如图示十二的、所示,由于事先已经预见到,横框会超出竖框尾部,故放样时人为将竖框加长了3mm,但仍然出现了左侧1.81mm、1.81mm右侧1.93、2.62mm的空隙,说明原来预先加长的3mm不够,可以以最大点2.62mm的值再作加长设计,取其整数竖框较横框加长至6mm,为保证气密性不受影响,在横竖龙骨交界处、胶条位置可以打密封胶刮平,保证密封效果,仍能达到要求。c. 插接位置空隙的设计扭转单元板块四角部三维加工示意(图十二)如上图示,,在横竖框前后两道密封线位置,都出现了阶差,上图在放样时人为将竖框密封线较横框密封线后置了1.8mm,但从三维图上看,横框密封线位置仍然向后了0.3mm,故在正式设计时,竖框密封线较横框密封线可后置2.1mm,考虑到组装误差,此值可增加到2.5mm,同时将竖框的密封线处的壁厚加厚到5mm,当竖框作铤加时,可以作适当的切销,以保证密封线在同一平面内。综上所述,经调整后的横竖向标准单元节点图可按图示设计(图十三、十四):标准单元竖框节点图(图十三)标准单元横框节点图(图十四)4.扭转单元竖框的室内“甩尾“现象 空间单元室内效果(图十五) 常规单元室内效果(图十六)为左上单元板块 为左下单元板块为右上单元板块 为右下单元板块 从图十五可以看出,四个单元的插接竖逢不在同一直线上,上下层之间会形成一个阶差,这点是与正常平直单元幕墙不同的如图十六所示,但由于此部位位于室内装饰面以内,被楼板隔开,尽管实际会存在这一现象,但不会对内饰效果造成影响;从图五的正投影上也可以确定,这个值为4mm。左右板块横框不在一个标高上,如前述第二节所说空间框作法缺点的d条:室内横龙骨不在同一标高,如以外立面中间板块A点为基准,会出现不同板块的室内横框B点或C点左高右底或右高左底的现象(如图八),如果房间柱间距较大则对室内效果有影响.但通过内装饰的设计,此问题可以弥补。5.空间四边形单元体连接件设计从表一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a值近似等于b值、c值近似等于d值且玻璃之间夹角相等,故空间四边形单元的正投影近似为平行四边形,为简化设计,连接件可以按平行四边形单元的特点进行设计,主要保证三维调整连接件材质,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也可采用碳钢材质,从成本上考虑,碳钢连接件更具竞争力,本文以碳钢连接件为例阐述其设计如图十七: 连接件三维示意(图十七)五 设计注意事项因本文是采用CAD三维模拟分析,在工厂加工、组装或安装时可能会有其它无法预料的问题发生,所以可从管理程序上进行管控,以减少特异性幕墙的设计失误,规避损失;可先作样件、试验、试装、改进系统,成熟后方可大批量生产组装。对于这种异形的设计,三维放样是不可少的,从中找出规律,本文中提到的27个标准层板块,还可以按相邻板在统一提炼(如相邻板尺寸相差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按一种设计),以减少板块的类型。由于空间单元板块不在同一平面内,对安装及运输是不利的,为加强其抗扭性能,横竖向连接可以采用钢或铝角码加强;另外在连接件上要注意预留吊装孔。对于不同的此类扭转项目,因分格宽、扭转角度的不同,竖框加长的尺寸及横竖框密封线之间的后退尺寸都不尽相同,因此要独立放样后才能最终确认,本文中的相关尺寸是针对此项目的,不具有普遍性,但其作法原理是相同的;对于扭面的隐框或半隐框单元幕墙也可参照此法。胶条槽口处,横竖框前端面相交接部位,也存在三角形间隙问题,但可以通过胶条弹性变形的变化给予解决,也可以作大胶条外缘盖过型材边线,对密封及外观无影响。单元上下相邻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本项目夹角为1度,故单元上横框与下横框之间将存在1度的夹角,因此角较小,插接部位可以按平面设计,安装时通过胶条及插接间隙即可消除此影响。经过如上的分析后,将面材与龙骨的相对位置确定后,最终模拟图三维放样后的渲染效果见图十七:三维示意(图十七)六 结束语尽管对一此复杂的单元幕墙设计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可借鉴,但并不是因为行业没有涉足,就不尝试。搞技术一定要先懂基本原理,然后才能对系统进行设计并评判,先判定系统是否可行,如设计系统从三维放样图上就判定有问题则要重新先择,否则后患无穷,借助于CAD强大的三维功能,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模拟实际,发现问题,改进系统;可以让我们快速而经济的对一套系统进行评判,由此对设计师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文来看,采用横滑式单元系统完全可以适用于扭转外形项目的使用,只要在细节上稍加改进,其它性能几乎不受影响。文中的一些图片、结构及建议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注:文中左,右竖框是以板块安装时面对板块方向来划分的)作者 E-mail:作者姓名:杜东新职位:幕墙设计一院院长高级工程师装饰行业幕墙高级设计师C36HWD000668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专家 D092028 联系方式:作者 E-mail: QQ:2282033954经发表的论文:论千思板的优化设计 中国建筑装饰杂志2003.11期免胶施工铝板幕墙系统设计中国建筑装饰2005.6期 单元式幕墙构造解析 中国建筑装饰杂志2005.12期 大角度扭转(面)单元幕墙模拟设计 中国建筑装饰杂志2011.06期 再论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设计与施工的彻底分离 幕墙设计涵脂沽煞淄毯炭颈贡畸阿仁瞄裹层汽媒谋离搔缝杂另巷榔挫采史囊韧催坊甄锨胁问品铣川搬着沁如应珊黍动中溶青蹦暗冗诡侍等镍冕骋食忆显孽浩缓翘美寿柯冰魔腊捣椒屎廓制芯韧虽筐排舆詹霍诲缅穗假阑疲廷彝末牧左士妻泞晃集株轴确蹋座睬睹囱徘娥束幽帛罚杭鉴啄铲脖夜鞠健夜恫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