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2届文科综合模拟测试卷1.doc_第1页
福建师大附中2012届文科综合模拟测试卷1.doc_第2页
福建师大附中2012届文科综合模拟测试卷1.doc_第3页
福建师大附中2012届文科综合模拟测试卷1.doc_第4页
福建师大附中2012届文科综合模拟测试卷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大附中2012届文科综合模拟测试卷(完卷150分钟 满分300分) 2012.5.2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第I卷 选择题 (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于答题卡中。网络中有一款风靡至今的虚拟游戏“开心农场”。如今,很多城里的人到周围农村租田种地,“开心农场”在现实中已经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3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 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 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14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的记者会上,引用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说明自己的信念。此言蕴含的理念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A老子 B韩非子 C朱熹 D李贽15“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16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17右图阴影部分是某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发生区域,若给它加一个简要说明,合适的是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后,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C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D平津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解放18“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时期所送的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保留了传统特色 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A B C D19右图反映的是19491990年间我国A粮食生产基本状况B钢铁生产基本状况C人民公社入社人数基本状况D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基本状况20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体与城邦(或疆域)大小存在矛盾,认为城邦不能太大。美国建国初期也曾为此苦恼,美国最终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民主原则 B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代议制和联邦制21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指的是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221964年,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法国政府宣布和新中国建交,这表明A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法国力图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D欧洲开始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23右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A法国1875年宪法文稿 B四月提纲原件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24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第卷 (非选择题 共156分)38.(37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 “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 “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一一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社会福利国家出现。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材料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的民生民计得到极大的改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民生民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5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1)态度: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举措: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目的和基础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后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与1905年有何新变化。(12分)(2)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抑制贫富分化;实现阶级平等。(4分.答出其中2点给满分) 基础:大力发展实业(或资本主义工商业)。(2分) 变化:1905年办法是实现平均地权,将土地国有,做到家给人足。1924年的办法增加“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 ,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 (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10分)(3)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4分)原因: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2分)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得2分)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2分)(4)综合上述民生问题的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6分)(4)启示:依靠科技发展推动民生改善;(2分)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重视民生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时代相适应;统治者(统治阶级)注重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解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A】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9分)(1)特点:注重法律制度建设;强调中庸、平等的原则;注重法律的延续性。(4分。答对其中2点得满分)观点一:同意。理由:法律保护贵族特权,贵族才能担任高级官职,平民权利受到较大限制。观点二:不同意。理由:改革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获得参与政权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逐步确立。(5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2)意图:选拔变法人才。(2分)原因:前者能顺应雅典民情而成功,后者因强大的守旧势力反对而失败。(4分)【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4分)(1)素质: 孔子:道德(仁) 柏拉图:哲学学识(治国知识)。(4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7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柏拉图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4分)(2)理想国家:孔子: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2分) 柏拉图:正义、法治。(2分) 手段: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分) 柏拉图: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2分)理念:孔子主张人治, 柏拉图主张法治。(4分)历史参考答案13-24ACCDA CADDC CD38. (1)态度: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举措: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2)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抑制贫富分化;实现阶级平等。(4分.答出其中2点给满分) 基础:大力发展实业(或资本主义工商业)。(2分) 变化:1905年办法是实现平均地权,将土地国有,做到家给人足。1924年的办法增加“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 ,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 (6分)(3)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4分)原因: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2分)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得2分)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2分)(4)启示:依靠科技发展推动民生改善;(2分)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重视民生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时代相适应;统治者(统治阶级)注重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解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1A(1)特点:注重法律制度建设;强调中庸、平等的原则;注重法律的延续性。(4分。答对其中2点得满分)观点一:同意。理由:法律保护贵族特权,贵族才能担任高级官职,平民权利受到较大限制。观点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