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1.1自然观的演变1. 古代朴素自然观(古希腊vs中国) 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 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 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有神秘色彩古希腊关于世界本原:以唯物主义为主,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数学成就:几何关于物质的运动和时空关于天文学的宇宙模型关于生物学和医学总体(4点):总 体 评 价: 1)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基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力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这标志着人类摆脱愚昧,走向科学的第一步。 (2)朴素的辩证法。从事物的联系、变化、演化、运动方面来看待事物,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 (3)整体性、系统性。由于科学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古希腊人总是从整体上观察和说明自然的变化过程。 (4)直观性、猜测性。对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得到直观的结果。这表现了人类的幼稚性。中国关于自然的物质本原关于天文学和历法关于医药学关于数学关于其他技术方面成就:四大独特体系:农医天算 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关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不注重理论提炼,很多发现都滞留在经验阶段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唯理论3.17、18世纪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片面、静止、孤立机械论决定论还原论进步:科学局限:僵化,强调必然性忽略偶然性4.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五大科学基础:天文:康德星云假说地址:赖尔地质渐变论生物:细胞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理化学:元素周期律特点:演化、联系、(运动、发展)5.古代vs.近代vs.辨证Ch1.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人制造/使用工具进化进化之中必然包含退化“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人=自然价值关系:人不等于自然人类中心主义”vs.“生物自然主义”vs.“自然中心主义”1.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1、 基础是实践首先,实践使人从自然分化出来其次,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作用于自然、自然也作用于人,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客体化”(即自然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实践进入人的意识,从而实现了自然对人的改造)、“客体主体化”(即人有目的的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产生了人工自然)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实践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性、选择性、计划性、创造性2、 主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最基本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人有目的的改造客体,把自己的目的、能力和力量对象化,同时把客体的属性、规律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一方面,主客体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主体随着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可以改造日益增多和复杂化的客体;反过来,客体的日益增多和复杂化也能促进主体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关系”是指在认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体的意识从客体中获得客观内容,客体则在主体意识中获得主观形式“价值关系”是指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以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3、自然是人的对象,人是自然的非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人具有受动性,人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即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支配和制约着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人具有能动性,人对自然有能动作用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性、选择性、计划性和创造性的,人的动能性不仅体现在能动地认识客观规律,而且体现在能够改造自然,创造出原来自然中所没有的物质形态最蹩脚的建筑师VS.蜜蜂 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人不能滥用自己的意志和能动作用,而要尊重客观规律受动性以能动性为主导,人通过自己的能动活动能够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按实践水平分: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天然自然作为自在之物,自然规律自发的起作用,它的演化是缓慢的、不显著的;人工自然作为人的智慧的物化,是人能动地运用自然规律的结果,它的变化是十分迅速的。联系: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都是客观存在物,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都服从同样的自然规律;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工自然从天然自然转化而来。可作为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内在尺度和动力人: 生存权 行动权 行动权 自然:生存权 行动权 生存权2.生态自然观人工自然(生态问题的原因)生态问题3.可持续发展思想Ch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科学的范畴不断变化科学形象马克思的科学观: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科学无国界、中性)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反对科学霸权主义技术:马克思: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技能、实体、知识 操作体系 有价值判断(vs.科学:无价值判断)Q:科学(公开)vs.技术(保护)是否冲突?(不冲突:科研人员的最大追求同行的承认;技术的专利也是公开的)2.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问题 理论 实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之间的矛盾科学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随机发现机遇3.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区域上的不均衡性经济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最重要推动力制度 经济体制决定科技体制政治:双重军事:双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影响人)哲学、道德、文化传统、教育总结:1.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2.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Ch3科学实践的方法:观察与实验观察vs.实验本质区别:观察:在自然状态下 实验: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观察渗透理论视觉观察视网膜映像观察陈述视觉观察不存在“纯粹”的观察事实理论指导观察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Ch4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化1.内容:价值层面(思想基础) 制度层面(基本形态) 组织层面(基本条件) 物质层面(基本保障)2.阶段:(1)业余专业(“经验型”“实验型”) (2)专业职业 (3)国家科技体制形成科技体制有经济体制决定多元分散型:美英高度集中型:苏法集中协调型:德日二、科学共同体、科学家的行为规范1.科学共同体:(1)正式组织:研究所(科研所)、学/协会 (2)非正式组织:“无形学院”、“学派”2.科学家的行为规范默顿规范:UCDOSU(universalism):普遍主义规范C(communalism):公有主义规范O*(originality):首创性规范(包含在C里)D(disinterestedness):无私利性规范OS(organized skepticism):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1.科技乐观/悲观主义 辨证2.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1)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2)科技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四、科学技术与人文的交融“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人文文化Ch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创新型国家一、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年三十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心理中心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火道墙施工方案(3篇)
- 人工手绘施工方案(3篇)
- 活动方案策划要求怎么写(3篇)
- 元旦口腔门诊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小区pe井施工方案(3篇)
- 彩钢瓦喷漆防水施工方案(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物理题库及答案
- 校测常识题目及答案高一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 6大国工匠百炼成器教案-蓝色
- 蜂种买卖合同
- 连锁酒店相关行业项目操作方案
- AQ/T 7014-2018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安全规程(正式版)
- 《智能产线设计与仿真》课程标准
- 全案设计高级感合同
-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2024-2029年高速示波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40道压轴题训练(解析版)
- 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带音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